研究生: |
蕭鳳嫻 HSIAO- FENG-HSIEN |
---|---|
論文名稱: |
從思維方式剖析封神演義中封神的意義 |
指導教授: |
林安梧
Lin, An-Wu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畢業學年度: | 86 |
語文別: | 中文 |
中文關鍵詞: | 封神演義 、思維方式 、宇宙觀 、世界觀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69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研究動機;是以過去研究《封神演義》資料及個人學思歷程為基礎,試著找出書中的意義結構,以便瞭解書中封神的意義何在?及思想體系。所採用之方法是:思維方式的分析,並以此展開主題論證,期望能對《封神演義》本身所呈現的思想與意義,有合理性的解釋,及提出有意義的思考方向,能找尋出人生的價值、人生的意義、人生的問題;和可能的解決方向。 第二章指出:《封神演義》的思維基調是天人問題,書中對「天」的看法;就其本體而言:是由一最高主宰至上神,所構成之整體性「天」,其形體為神所化生或分裂,其化生分裂之根源為「道」之分裂化生,而天的作用則經由氣的流通,得以不限時空、地點、自然、人文,而貫通於宇宙萬有。《封神演義》對於「天」的定義,其重點不在於「天」的自然義,即「天」是由什麼元素、物質構成?而是落在人事的角度,以建立社會秩序為目的。基本上,所探討的是人的問題,從人的問題涉及到天的意義,其基本架構是天人之間如何關聯的問題!以達成「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第三章指出:在天人同源同感觀念之下,《封神演義》以神為主體,將人間的制度類比之宇宙結構,構成了「天人類比」宇宙世界。此宇宙世界共有天上、人間、地下三大部份,神仙、凡人、鬼等生活於其間;「天命」主宰此宇宙世界秩序,此宇宙世界組織結構、神明名稱、神明由來及作用;多本於民間傳統諸神,再重新以分封,《封神演義》一書中的宇宙觀,反映出中國民間對宇宙結構、宇宙秩序的共識。 第四章指出:《封神演義》建立一個以「天人合一」的理念系統,及天人類比宇宙解釋系統,構成的以神靈為主的天命世界,其範圍包括了天上、人間、地下三個世界,仙、神、凡、聖、鬼的各類「人」等生活其中,書中認為生活世界的異化,是成員不遵守「道」(宇宙創生之源)的命令行事,要克服社會的失序,人心的異化,須達成與「道」(宇宙創生之源)的契合,才能重建生活世界的秩序。因此,書中描述了違反天命而行的現實世界(紂王)、遵守天命而行的理想世界(文王),藉由雙方的鬥法,強調天命的絕對權威,達成意識型態的植入。 第五章則綜合前文分析,指出《封神演義》理論基礎是:「天命」為核心的總體思維;「神人共存」的世界觀;「存天命,去人欲」的行為價值觀。至上神化的「天」,所形成的「天命」,是社會組織構成原則,由神與人所共同構成。也是人人都應遵守的行為法則,制約每個人行動的價值標準,社會組織更替的標準,從之則吉違之則凶。三者構成一個完整和諧的思想體系。在這個思維方式之下;《封神演義》得以大肆「封神」,一方面建立起人神溝通管道的優先權,另一方面維持自認的「天命」秩序。進行一連串神祗的重整工作,將公認靈驗的神祗納入系統、編排組織順序,達成「天人合一」後個人生命、生活世界的秩序和諧。 本論文研究動機;是以過去研究《封神演義》資料及個人學思歷程為基礎,試著找出書中的意義結構,以便瞭解書中封神的意義何在?及思想體系。所採用之方法是:思維方式的分析,並以此展開主題論證,期望能對《封神演義》本身所呈現的思想與意義,有合理性的解釋,及提出有意義的思考方向,能找尋出人生的價值、人生的意義、人生的問題;和可能的解決方向。 第二章指出:《封神演義》的思維基調是天人問題,書中對「天」的看法;就其本體而言:是由一最高主宰至上神,所構成之整體性「天」,其形體為神所化生或分裂,其化生分裂之根源為「道」之分裂化生,而天的作用則經由氣的流通,得以不限時空、地點、自然、人文,而貫通於宇宙萬有。《封神演義》對於「天」的定義,其重點不在於「天」的自然義,即「天」是由什麼元素、物質構成?而是落在人事的角度,以建立社會秩序為目的。基本上,所探討的是人的問題,從人的問題涉及到天的意義,其基本架構是天人之間如何關聯的問題!以達成「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第三章指出:在天人同源同感觀念之下,《封神演義》以神為主體,將人間的制度類比之宇宙結構,構成了「天人類比」宇宙世界。此宇宙世界共有天上、人間、地下三大部份,神仙、凡人、鬼等生活於其間;「天命」主宰此宇宙世界秩序,此宇宙世界組織結構、神明名稱、神明由來及作用;多本於民間傳統諸神,再重新以分封,《封神演義》一書中的宇宙觀,反映出中國民間對宇宙結構、宇宙秩序的共識。 第四章指出:《封神演義》建立一個以「天人合一」的理念系統,及天人類比宇宙解釋系統,構成的以神靈為主的天命世界,其範圍包括了天上、人間、地下三個世界,仙、神、凡、聖、鬼的各類「人」等生活其中,書中認為生活世界的異化,是成員不遵守「道」(宇宙創生之源)的命令行事,要克服社會的失序,人心的異化,須達成與「道」(宇宙創生之源)的契合,才能重建生活世界的秩序。因此,書中描述了違反天命而行的現實世界(紂王)、遵守天命而行的理想世界(文王),藉由雙方的鬥法,強調天命的絕對權威,達成意識型態的植入。 第五章則綜合前文分析,指出《封神演義》理論基礎是:「天命」為核心的總體思維;「神人共存」的世界觀;「存天命,去人欲」的行為價值觀。至上神化的「天」,所形成的「天命」,是社會組織構成原則,由神與人所共同構成。也是人人都應遵守的行為法則,制約每個人行動的價值標準,社會組織更替的標準,從之則吉違之則凶。三者構成一個完整和諧的思想體系。在這個思維方式之下;《封神演義》得以大肆「封神」,一方面建立起人神溝通管道的優先權,另一方面維持自認的「天命」秩序。進行一連串神祗的重整工作,將公認靈驗的神祗納入系統、編排組織順序,達成「天人合一」後個人生命、生活世界的秩序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