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祁容玉 |
---|---|
論文名稱: |
韓劇影音的流動與下載 |
指導教授: | 蔡如音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大眾傳播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Mass Communi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畢業學年度: | 9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92 |
中文關鍵詞: | 韓劇 、韓流 、網路下載 、網路社群 、影音分享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60 下載:6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2000年開始在台灣走紅的韓劇,以及其帶起的韓流風潮,改變了台灣的電視市場,而從2004年逐漸穩固發展的韓劇網路下載資源,提供了韓劇閱聽人新的影音消費方式,本研究以這樣的背景,試圖從韓劇閱聽人進行韓劇網路下載的實踐中,描繪不同韓劇閱聽人之間,發展網路下載實踐的脈絡,當這樣的科技使用座落在韓劇閱聽人的生活中,具有怎樣的意義、又對閱聽人本身造成了怎樣的改變,而從這些個人微觀的實踐中,本研究也試圖推論這樣的科技使用實踐對於韓劇與韓國流行文化在台灣在地市場的發展,有著怎樣的影響。
研究者原本就有持續對BBS站PTT實業坊的韓劇版進行網路社群的觀察,並利用網路社群來尋找受訪者。本研究以親身與線上深度訪談混合使用的方式,對八名有著頻繁進行韓劇網路下載的韓劇閱聽人進行了多次的訪談,從觀察與訪談的資料中,發現了網路下載實踐的觸發多還是從電視收看開始,並且藉由網路社群中的資料或網路搜尋,快速學習並累積下載的相關知識。
在受訪者各自的下載實踐中,本研究將之粗略劃分為「追戲」與「全集打包下載」兩種模式,根據韓劇閱聽人選擇的下載模式不同,參與、使用網路社群,與觀看影音檔案的實踐也會跟著受到牽動而改變。「追戲」的韓劇閱聽人追求即時與快速,並且勇於承受缺乏事前評價的風險,單憑簡單的演員、幕後人員、與劇本資訊就能做出決定而先行下載收看,並且傾向積極參與網路社群的討論,也因此建構了社群中不同戲劇的評價。選擇「全集打包下載」的韓劇閱聽人,多半較為保守,會利用網路社群中其他人先行收看所累積的感想與評價來進行篩選並做出下載決定。利用下載先行收看的韓劇網路閱聽人,藉由參與社群討論,讓許多韓劇在台灣正式播出前,確立了某種評價。這些評價的效應也會延續並外溢到網路社群之外,進入韓劇網路閱聽人現實的人際網絡中。
韓劇網路閱聽人在下載觀看之餘,在日常生活的人際網絡之中也會進行推薦或影音檔案的分享,這些相關的實踐從微觀的面向彰顯了韓劇網路下載之中非零和權力關係的可能性,藉由網路社群的正面評價累積與與閱聽人的親身推薦,韓劇網路下載並不一定會損害引進韓劇在地中介機構的利益。此外,從韓劇網路閱聽人所累積的社群評價與韓劇正式播出時的落差,可以看出韓劇網路閱聽人有著發展特殊品味的可能性,基於網路下載觀看所必須付出的資源,韓劇網路閱聽人的選擇基準回歸到基礎的文本內容,與能夠在電視播出獲得成功的韓劇文本之間,產生了些微的差異。這些現象也代表了,網路下載改變了部分韓劇閱聽人的消費方式,並顯示了未來韓劇網路下載與電視播出的閱聽人在品味上分眾與平行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聯合報》(1983年1月14日)。〈映韓國影劇 兩台排定時間〉,第9版。
江佩蓉(2004)。《想像的文化圖景:韓流與哈韓族在台灣》。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聰明(1995年12月19日)。〈瞄準有線頻道 南韓政治熱 韓劇也發燒 新聞千里眼「不實預告」引爭議 TVBS播「兵變漢江」,超視將推「沙漏」〉,《聯合報》,第22版。
吳心惠(2005)。《流動的影音科技消費與複製─從錄影帶到光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啟綜(2005年7月14日)。〈浪漫滿屋收視 贏過金色摩天輪〉,《民生報》,第CS2版。
吳啟綜(2006年1月11日)。〈玄彬落英文 舌頭差點打結〉,《民生報》,第C6版。
李韶明(2005年7月16日)。〈浪漫滿屋 收視再飆高〉,《民生報》,第C4版。
祁玲(1999年2月5日)。〈韓國四大天團 飆歌飆到台北 昨夜同台接力唱 王拼王各擁死忠助聲勢〉,《聯合報》,第26版。
張維安(2001)。〈文字模式線上訪談的特質及其限制〉,《資訊社會研究》,1:279-297。
陳依秀(2004)。《打造電視觀眾—台灣韓劇市場興起之歷程分析》。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傅繼瑩(2005年8月26日)。〈鈍女金泰希 高中還沒戀愛〉,《星報》,第10版。
葉文忠(2002)。《台灣引進外國戲劇節目經營策略之研究:以緯來電視網韓劇經營為例》。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葉宜欣(2006年12月14日)。〈十大韓劇 朱蒙收視奪冠 「奇男怪女」排名第二 歷史大戲、生活劇受南韓觀眾歡迎〉,《聯合報》,第D5版。
葉欣宜(2007年2月20日)。〈姊弟戀宮廷戀愛情萬歲〉,《聯合報》,第20 版。
趙大智(2005年7月1日)。〈趙寅成 魅力不敵Rain和喬妹〉,《民生報》,第C6版。
趙大智(2005年8月10日)。〈金來沅一脫25萬粉絲爭睹〉,《民生報》,第C8版。
趙大智(2006年7月20日)。〈宮開紅盤 朱智勳暫時來不了〉,《民生報》,第C4版。
潘美貞(1995年8月28日)。〈中視週五劇場 讓位給慰安婦〉,《民生報》,第12版。
鄭孟緹(2005年12月15日)。〈金三順收視 南韓稱霸〉,《聯合報》,第D5版。
鄭孟緹(2006年1月14日)。〈金三順 交棒給金順〉,《星報》,第6版。
英文部分
Cho, H. J. (2005). Reading the “Korean Wave” as a Sign of Global Shift. Korean Journal. (Winter), 147-182.
Condry, I. (2004). Culture of music piracy: An ethnographic comparison of the US and Jap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Studies. 7(3), 343-363.
HU, K. (2004). Chinese Re-makings of Pirated VCDs of Japanese TV Dramas. In K. Iwabuchi (Ed.), Feeling Asian modernities : transnational consumption of Japanese TV dramas (pp. 205-226). London: Eurospan.
HU, K. (2005). The power of circulat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and the online Chinese fans of Japanese TV drama.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6(2), 171-186.
Jones, S. (2002). Music that moves: popular music, distribution and network technologies. Cultural Studies. 16(2), 213-232.
Lin, L. (2006, March). The Paradox of the Korean Wave in Taiwan. In D. H. Ma. (Chair). Koreanovelas in Asia. Cultural Space and Public Sphere in Asia 2006, Seou;, Korea.
Pang, L. (2004). Piracy/Privacy: The Despair of Cinema and Collectivity in China. Boundary 2. 31(3), 101-124.
Shim, D. (2006). Hybridity and the rise of Korean popular culture in Asia. Media, Culture & Society. 28(1), 25-44.
Wang, S. & Zhu, J. J. H. (2003). Mapping Film Piracy in China. Theory, Culture & Society. 20(4), 97-125.
網路資源部分
BBS電子告示欄系統(2007年6月3日)。《維基百科》。2007年6月10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BBS
批踢踢提供的電子佈告欄服務(無日期)。《批踢踢實業坊》。2007年6月10日,取自:http://www.ptt.cc/index.bb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