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婉堃
WU, WAN KUN
論文名稱: 跳出,反思與察覺-我透過實施自我監控策略追求專業成長之行動研究
Jumping out, Reflection and Perceiving:A action research of practicing self-monitoring to seek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指導教授: 洪儷瑜
Hung, Li-Y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特殊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1
中文關鍵詞: 自我監控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專業成長反思行動研究
英文關鍵詞: self-monitoring, ADHD, professional growth, reflection, action research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44下載:6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這是一個以我自身求學及教學經驗出發,追尋在教學現場中專業成長的研究故事。
    在這個研究中,我利用行動研究法,以教學現場為研究場域,教導我的學生小勁實施自我監控策略。在教導小勁實施自我監控策略的過程中,我期望能夠達到提昇個人專業能力的目的,並改善小勁的自我控制能力。
    研究結束以後,我以實施自我監控策略之經驗,歸納出自我監控策略中,九種成分策略中各自具有之重要性,並整理出實施自我監控策略之流程及各步驟需要注意的事項。
    在研究過程中,我經歷了追著資料跑與跳出研究現場兩個階段,前階段讓我陷在研究現場看不清當中的一切,也無法解決現場中眾多的問題。後階段我跳出研究現場,以第三者的角色反思研究過程中的一切,這使我重新發現小勁在實施策略過程中的努力、我在教學經驗上的不足、對於自我監控策略有過高的期待,以及不容許小勁及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犯錯等種種缺失,但也重新發現自己所作之努力對小勁產生的正向影響。在覺察到自己的缺失以後,我學會接受自己教學上的不完美,開始調整自己的缺失及教學行動,並對自己的成長感到高興。

    Abstract
    The study story, which is based on my past learning and teaching experiences, helps me to be more professional in guiding special students.
    In this research, the action research method is used on-the-spot in all my teaching scenes to teach my student-Xiao Jing how to practice his self-monitoring strategy.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I expect to improve Xiao Jing’s self-control abilities and increase my specialized ability as well.
    Based on my own research experience, I generalize the nine methods for self- monitoring strategies, which show their own importance. I also reorganize the procedures and matters for attention during practicing the self- monitoring strategy after I finished the research.
    While doing the research, I went through two phases-pursuing after the data and jumping out of the research field. During the first phase, I couldn’t understand everything clearly and couldn’t solve many problems that happened in the research field. During the second phase, I jumped out of the research field and reflect everything of the research process with the third party’s point of view. This made me rediscover Xiao Jing’s effort when he practiced the self-monitoring strategy. Furthermore, I found the deficiencies of my teaching experience-having over high anticipation about the effect of self- monitoring strategy and not tolerating the errors of Xiao Jing and mine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Through the reflection, I found the positive effect of Xiao Jing that resulted from my effort. After perceiving the mistake, I learn to accept the imperfection of myself and try hard to adjust my action. I am happy for my growth.

    序 關於我 第一節 傷痕 …………………………………………………………………1 第二節 脫胎換骨 ……………………………………………………………2 第三節 志願 …………………………………………………………………3 第四節 專業不足 ……………………………………………………………4 第四節 挑戰 …………………………………………………………………5 第一章 研究是這樣開始的 本章前言………………………………………………………………………7 第一節 關於我的研究對象--小勁…………………………………………8  壹、小勁在學校的行為表現………………………………………………8 貳、小勁的家庭生活………………………………………………………9 參、小勁的正向改變 ……………………………………………………11 第二節 研究背景與目的 …………………………………………………12 壹、教導專注力自我控制訓練的經驗 …………………………………12 貳、輔導小勁的困境-小勁對自我監控策略的需求 …………………13 參、違背個人理念的反思-專業能力的再提升 ………………………14 第二章 我的研究與文獻的交會 第一節 我以小勁實施自我監控策略進行研究的原因 …………………16 壹、為什麼我被自我監控策略所吸引? ………………………………16 貳、ADHD 特徵對小勁行為的影響………………………………………17 參、ADHD 患者可能會出現的適應問題…………………………………21 肆、實施自我監控策略對小勁的重要性 ………………………………22 第二節 本研究是質的研究…………………………………………………25 壹、我想透過這研究達到專業成長的目的 ……………………………25 貳、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的理由 ……………………………………27 參、本研究採用敘說的方式 ……………………………………………28 第三章 我是這樣進行研究的 第一節 研究步驟 …………………………………………………………31 第二節 資料的蒐集與分析 ………………………………………………32 壹、資料蒐集的過程 ……………………………………………………32 貳、資料分析 ……………………………………………………………32 一、轉譯 ………………………………………………………………32 二、資料編碼 …………………………………………………………33 三、詮釋 ………………………………………………………………33 第三節 研究的可信賴度 …………………………………………………35 第四節 我的研究角色 ……………………………………………………38 壹、身為研究者的我 ……………………………………………………38 一、計劃實施、討論與修正者 ………………………………………38 二、觀察者與記錄者 …………………………………………………38 貳、引導小勁自我覺察,並時時給予小勁支持的我 …………………39 參、我是一位教學現場的教師,是小勁也是其他學生的認輔老師 …39 肆、與同事協商與討論的我 ……………………………………………39 伍、安撫在研究者與教學者間感到不安全的我 ………………………39 第六節 研究倫理 …………………………………………………………39 第四章 我在這個研究裡的成長 本章前言 ……………………………………………………………………41 第一節 我的研究過程 ……………………………………………………42 研究前的準備階段-普通班的入班觀察…………………………………42 不會解決問題,小勁一走了之 …………………………………………42 同學的協助,小勁百分百的配合 ………………………………………44 不付出反而潑冷水 ………………………………………………………45 力求表現卻過猶不及 ……………………………………………………45 搞不清楚遊戲在玩什麼 …………………………………………………46 努力投入卻力有不逮 ……………………………………………………47 原來小勁在普通班是這個樣子的 ………………………………………48 研究前的準備階段-資源班的入班觀察…………………………………49 我在國文課實施專注力自我控制訓練的實驗 …………………………49 小勁超乎水準地配合課堂 ………………………………………………50 小勁輕鬆愉快地上國文課 ………………………………………………52 情緒當頭的小勁,桃戰老師的能耐 ……………………………………53 比較小勁在兩個場域的行為後,重新決定研究場域 …………………55 陳老師對於國文課實施專注力自我控制訓練的看法 …………………57 正式研究階段-我的研究開始了…………………………………………60 修改舊的經驗來開啟新的研究 …………………………………………61 我在英文課專注力自我控制訓練獲得的經驗 …………………………63 我與小勁一起訂定「肢體動作記錄表」 ………………………………65 小勁實施「肢體動作記錄表」初期出現的正向行為 …………………68 我們眼中的不當行為其實是小勁遊戲的方式 …………………………69 下課無所事事的小勁 ……………………………………………………70 上課常挨打,儒文對小勁的忍無可忍 …………………………………71 小勁每下愈況的學習態度 ………………………………………………73 半推半就地實施策略 ……………………………………………………73 調整不合理的增強制度 …………………………………………………74 小勁投入國文課的學習 …………………………………………………77 管理在工讀中變得油條的小勁 ……………………………………………78 先暸解現場才能訂定策略 ………………………………………………79 無法監控的研究場域 ……………………………………………………80 研究結束以後,我的迷茫 ………………………………………………81 第二節 我在研究過程中使用的成分策略 ………………………………83 小勁對自我處罰的接受 …………………………………………………83 對沒有實施自我教導的懊悔 ……………………………………………85 對小勁自定標準產生的質疑 ……………………………………………87 未能妥善教導自我規劃時間 ……………………………………………88 最常運用的自我監控(包含自我評量與自我記錄) ……………………89 吸引小勁努力的自定增強 ………………………………………………90 小勁從記點中進行自我增強 ……………………………………………91 希望也能獲得別人認同的自我評鑑 ……………………………………90 自定學習內容與小勁的真實表現 ………………………………………91 小勁需要外在回饋 ………………………………………………………94 對外在提醒的需要 ………………………………………………………95 運用自我監控策略各成分策略的心得 …………………………………96 我在實施自我監控策略的成長 …………………………………………99 第三節 我在研究結束後學習「跳出」的經驗…………………………105 追著資料跑與跳出後的重新發現………………………………………106 跳出,讓我重新發現小勁的努力………………………………………108 跳出,讓我看到作為老師的我經驗不足………………………………110 跳出,讓我看到我對自我監控策略不合理的期待……………………114 跳出,看到難以掌握研究現場與資料蒐集的我………………………116 跳出,與我自己討論我的研究還算是行動研究嗎? …………………117 第四節 研究結束了,我另一次成長的開始……………………………118 我在專業成長上的成長…………………………………………………119 對接受自己不完美的成長………………………………………………120 在學習成長上的成長……………………………………………………121 貫徹個人教育理念的成長………………………………………………122 結尾 給小勁的感謝信 …………………………………………………123 參考文獻 ……………………………………………………………………126 附錄一 ………………………………………………………………………131 附錄二 ………………………………………………………………………132 附錄三 ………………………………………………………………………133 附錄四 ………………………………………………………………………134 附錄五 ………………………………………………………………………135 附錄六 ………………………………………………………………………136 附錄七 ………………………………………………………………………137 附錄八 ………………………………………………………………………139 附錄九 ………………………………………………………………………140 附錄十 ………………………………………………………………………141 圖 目 錄 圖3-1 研究實施步驟圖」 …………………………………………31 圖4-1 「實施自我監控策略各成分策略之重要性」………………98 圖4-2 「實施自我監控策略之流程及各步驟注意事項」 ………104 圖4-3 「小勁在兩個教室座位比較圖」 …………………………111 表 目 錄 表3-1「主題及核心主題編碼範例」…………………………………34 表3-2「小勁實施策略及行為表現編碼範例」………………………35

    中文部分:
    王乙婷(民92)。自我教導策略增進ADHD兒童持續性注意力效果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王勇智(民88)。力與無力的掙扎和改變-一個青年男性的自我敘說之建構。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系碩士論文。
    王碧暉(民93)。自我教導策略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行為問題與人際關係的影響。台北巿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4
    吳芝儀,李奉儒(民84)譯,Patton,M.Q.(1987)原著。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縣新店巿:桂冠。
    李玉錦(民86)。自我管理訓練對減少自閉症兒童干擾行為成效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俊湖(民87)。教師專業成長模式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呂美娟(民88)。基本字帶字識字教學對國小識字困難學生成效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上真(民91)。特殊教育導論—帶好班上每位學生。台北:心理。
    邱惟真(民85)。朱光潛自我之建構-一種敘說式研究。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系碩士論文。
    何善欣譯(民91) ,Russell A. Barkley(2000)原著。過動兒父母完全指導手冊。台北:遠流。
    林玉華(民83)。自我教導策略對注意力不足過動兒童之教學效果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生傳(民92)。教育研究法 : 全方位的統整與分析。台北:心理。
    林佳燕(民93)。自我管理教學方案對智能障礙學生休閒活動之介入成效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素卿(民92)。協同行動研究──以班級經營之常規改善為例。師大學報:教育類, 48(1), 89-110。
    胡致芬(民85)。重度障礙者之統合教育。特殊教育季刊,62,16-21。
    洪佩婷(民89)。過動兒的母親壓力與因應策略之探討。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碩士論文。
    洪莉竹(民82)。從自我管理的觀點談情緒問題的輔導。諮商與輔導,95,20-22。
    洪儷瑜、黃裕惠(民86)。過動兒的親子教育—專注力自我控制訓練。中華民國過動兒協會會訊,14,35。
    洪儷瑜(民87)。ADHD學生的教育與輔導。台北巿:五南。
    洪儷瑜、沈宜純主編(民87)。高雄縣過動學生輔導個案實列彙編。高雄縣鳳山巿:高雄縣政府。
    洪儷瑜(民91)。社會技巧訓練的理念-為什麼要如此做。洪儷瑜主編:社會技巧訓練的理念與實施,10-27。
    洪儷瑜(民92)。教師和家長對於「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專業取向信念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5,147-171。
    洪儷瑜、張郁雯、丘彥南、蔡明富編 (民93)。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生學校輔導手冊。台北:台北市教育局。
    姚惠馨(民91)。國小教師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之歸因與因應策略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秀宜(民85)。注意力缺損過動症候群兒童親子互動方式之探討。私立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唐雅鈴(民92)。尋求自主:阿媽的生命故事。輔仁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
    高淑清、連雅慧和林月琴譯(民93),Manen,M.V.(1997)著。探究生活經驗-建立敏思行動教育學的人文科學。嘉義巿:濤石。
    陳惠邦(民87)。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美玉(民88)。教師專業學習與發展。台北巿:師大書苑。
    陳向明(民91)。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台北:洪葉。
    黃惠惠(民91)。助人歷程與技巧。台北巿:江老師。
    黃裕惠(民91)。從自我管理談社會技巧訓練。洪儷瑜主編:社會技巧訓練的理念與實施,104-114。
    張春興(民 8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巿:東華。
    張景媛(民89)。進行行動研究應注意的問題。教師天地, 105, 13-16。
    張沛雯(民92)。那條荊棘路:特殊兒童干擾行為後的師生互動歷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鈕文英(民90)。身心障礙者行為問題處理-正向行為支持取向。台北巿:心理。
    溫明麗、黃乃熒、林建福、黃純敏、黃桂君、陳怡如、梁瑞芸(民91)譯,Parsons, R. D., Hinson, S. L. & Sardo-Brown, D.(2001)。行動研究教育學。台北有:洪葉。
    甄曉蘭(民93)。中小學教師的專業成長。中國教育學會、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合編:教師專業成長問題研究-理念、問題與革新,55-69。
    臺北市立婦幼醫院兒童心智科(民93)。注意力缺陷症候群──過動兒宣導刊物。台北市立婦幼醫院印製。
    歐用生(民85)。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巿:師大書苑。
    蔡明輝、李鋐鎰、黃千洪(民93)。過動症候群患者之臨床特徵及就醫行為分析。特殊教育季刊,90,8-12。
    蔡清田(民89)。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蔡淑妃(民89)。ADHD學童於人際互動的社會訊息處理歷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美華 (民92) 譯,Mills, G. E.(2003)。行動研究法。台北巿:學富。
    蔡敏玲,余曉雯(民93)譯,Clandinin, D. J. & Connelly, F. M.(2000)原著。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台北:心理。

    英文部分:
    Barkley, R. A. (1990).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New York: Guildford.
    Barkley, R. A. (1998).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 handbook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2 th ed.). New York: Guildford Press.
    Blick, D. W., & Test D. W. (1987). Effects of self-recording on high-school students’ on-task behavior. Learning Disability Quarterly, 10, 203-213.
    Daly, P. M. & Ranalli, P. (2003). Using countoons to teach self-monitoring skills. 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35, 5, 30-35.
    Hallahan, D. P., Marshall, K. J., & Lloyd, J. W. (1981). Self-recording during group instruction: effects on attention to task. Learning Disability Quarterly, 4, 407-413.
    Heins, E. D., Lloyd, J. W., & Hallahan, D. P. (1986). Cued and noncued self-recording of attention to task. Behavior Modification, 10, 235-254.
    Jacobson, R. (1998). Teachers improving learning using metacognition with self-monitoring learning strategies. Education, 118, 4, 579-589.
    Lloyd, J. D., Hallahan, D.P., Kosiewicz, M.M. & Kneedler, R.D. (1982). Reactive effects of self-assessment and self-recording on attention to task and academic productivity. Learning Disability Quarterly, 5, 217-227.
    Lloyd J. W. & Landrum T. J., (1990). Self-recording of attending to task treatment components and generalization of effects. Scruggs, T.E., & Wong, B.Y. L.(Eds) Intervention research in learning disabilities ( 239-262).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Reid, R. & Harris, K. R. (1986). Self-monitoring of attention behavior versus self-monitoring of productivity: Effects of on-task behavior and academic response rate among learning disabled children.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19, 417-423.
    Reiter, S. M., Mabee, W. S. & McLaughlin, T. F. (1985). Self-monitoring: effects for on-task and time to complete assignment. RASE, 6, (1),50-51.
    Rooney,K., Polloway, E. A.,& Hallahan, D. P. (1985). The use of self-monitoring procedures with low IQ learning disables students.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18, 7, 384-389.
    Rooney, K. J., Hallahan, D. P., Lloyd, J. W. (2001). Self-recording of attention by learning disabled students in the regular classroom.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17, 6, 360-364.
    Schloss, P. J. & Smith, M. A. (1998).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in the classroom( 2nd ed. ). MA : Allyn & Bacon.
    Young, S. (2000).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Psychological aspects; Personality Disorders. Counselling Psychology Quarterly. 13, 2, 191-200.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