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芬芳 Chen Fen-Fang |
---|---|
論文名稱: |
國中特教班導師執行雙導師制之現況調查~以雙北市為例 The Survey of Dual-homeroom-teachers of Self-contained Special Classe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wo Taipei Cities |
指導教授: |
洪儷瑜
Hung, Li-Yu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特殊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35 |
中文關鍵詞: | 雙導師 、雙導師合作模式 、合班導師 、國中 、特教班 |
英文關鍵詞: | dual-homeroom teachers, cooperation modes of teachers, partner teachers, junior high school, self-contained special clas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438 下載:7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特教班導師執行雙導師制的實施現況、雙導師制帶來的好處與問題、導師對雙導師制的態度。本研究以普查的方式調查新北市和臺北市一般公立國中特教班導師意見,研究方法以問卷為主,焦點座談為輔。研究工具為自編之「國中特教班雙導師制實施現況調查問卷(教師版)」、「國中特教班雙導師制實施現況調查問卷(行政人員版)」、「國中特教班雙導師焦點座談訪談大綱」。行政人員版問卷共獲得55所學校資料,回收率達94.8%,教師版問卷共獲得172份資料,回收率達91.5%,教師版問卷再以班為單位形成雙導師版的資料。並以描述統計、卡方考驗等統計方式,依據不同研究問題分析行政人員版、教師版、雙導師版的資料,據以提出結論與建議。本研究獲得以下結論:
一、大部分學校的特教班導師授課時數並未因課稅配套措施減課,其餘規則制度視各校狀況有不同的彈性作法,但在彈性中還是有一定的堅持,以保障學生應有的教育品質。
二、雙導師的合作模式以團隊式為主,會因時機、教師背景略有不同。
三、大部分老師認同目前雙導師間的互動情形多為正向的合作,其中以溝通最為重要。
四、大部分學校並未因為雙導師制調整辦公室和教室之設施設備。
五、大多數老師能認同雙導師帶來的好處,包括情感上的助益、減輕工作壓力、提升專業能力、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照顧和教育品質。
六、雙導師制使老師最感到困擾的問題包括教師間作法不一致、需多花時間協調及缺乏適當的雙導師規範。
七、大部分的老師有意願擔任導師,且會因為雙導師制而提升擔任導師意願;支持雙導師制的老師明顯多於支持單一導師制的老師。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對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學校、特教教師和研究等提出建議。
The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newly implementation of the dual-homeroom-teacher (DHT) of self-contained special classes (SSC)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the benefits and problems caused by the new system, and teachers’ attitude toward the new system. The self-conducted questionnaires rated by the homeroom-teachers of SSC and the chief of special education sec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and New Taipei cities: " Questionnair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ual- homeroom-teacher system of self-contained special education classes in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 Version)" and "Questionnair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ual- homeroom-teacher system of self-contained special education classes in junior high school (Administrative staff version)". Followed with the survey, a focus group supplemented to obtained the context information with ” the Outlines of the focus group of the dual-homeroom-teacher system of self-contained special classes in junior high school ". The questionnaire data of administrative staff version was obtained 55 schools, the effective response rate was 94.8%, and teacher version was obtained 172, the effective response rate was 91.5%. Then two teachers in the same SSC were united in a DHT unit to be analyzed. To answer the research question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chi-square test were utilized to obtain the result. The major results were concluded as following:
1. The teaching hours of homeroom teachers in the SSC in most schools were not reduced after the taxation of government employee in Taiwan. The rules of the DHT were implemented in flexible way and varied with schools; however, the insistence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students was found among it.
2. The cooperative mode of DHT was found mainly to work as a team, but it remained slightly different with the situation and backgrounds of teachers.
3. Most of teachers agreed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wo homeroom teachers was positive relationship by sharing out the work and helping one another, and that communic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4. Most schools did not adjust the facilities in the offices and classrooms due to DHT.
5. Most teachers admitted the benefits of DHT, including emotional partners, reducing stress from work, improving professional competences, the better quality of care and education of special student.
6. The problems bothering most teachers in DHT were inconsistent classroom management or approaches between teachers, more time for coordination, loopholes between teachers, lack of implementation model for DHT.
7. Most teachers were willing to serve as a homeroom teacher, and improved their willingness because of DHT. Teachers who supported DHT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eachers who supported the single-homeroom- teacher.
Implications for the administrative , schools、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and the further research are recommended on the basis of the findings.
文超順(2012)。國民中學導師聘任制度之評析。學校行政雙月刊,79,216-237。
方炎明、單文經、方珍玲、楊乾隆、林隍(1993)。我國國民中學級任導師制度實施現況與興革之研究。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委託。臺北市: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王慧娟(2009)。幼稚園合班教師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台南市教育局(2012)。臺南市國民中小學特殊教育班教師授課節數實施要點。中華民國101年5月18日南市教特字第1010396272號函修正訂定。
朱文雄(1992)。班級經營。高雄市:復文。
江麗莉(2003)。幼稚園教師間的合作關係。國教世紀,206,49-56。
江麗莉、鐘梅菁(1997)。幼稚園初任教師困擾問題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報,10,1-21。
全教會(2008)。71114研商取消教師薪資所得免稅配套方案會議紀錄與說明。檢索日期:2014年2月2日。文章來源:http://163.23.115.66/classes/files/show_detail.php?account=teacher&id=255&dup=$dup。
何欣姿(2007)。公立幼稚園教師在合作教學上之問題及影響因素。致遠管理學院學報,2,29-56。
吳明隆(2011)。班級經營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青山、林天佑(2012)。教育名詞-導師制。教育資料與研究季刊,117,195-196。
吳嫈華(1995)。兩個老師恰恰好-幼稚園每班兩名教師的必要性及搭配的藝術。新幼教,8,42-43。
吳麗君等譯(2003)。Francis J. Buckley原著。協同教學(Team teaching:What,Why,and How?)。嘉義市:濤石文化。
呂翠夏(1998)。如何與你的夥伴教師合作-一份觀察實例。成長幼教季刊,34,21-26。
呂翠夏(2001)。幼稚園的合作教學-以一個班級為例。臺南師院學報,34,475-492。
李如蓁(2009)。幼稚園搭檔教師合作互動歷程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春芳(1988)。協同教學法。載於黃光雄主編之教學原理,154-164。台北:師大書院。
李重毅(2005)。特教教師在專業團隊中應扮演的角色和能力需求。特殊教育季刊,95,16-20。
李智令(2002)。高雄市國小特教班實施協同教學現況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園會(1996)。班級經營。臺北市:五南。
谷瑞勉(2000)。兩位老師搭檔合作下的班級經營,幼教資訊,116,18-20。
宜蘭縣教育處(2012)。宜蘭縣所屬國民中小學特殊教育班授課節數編排實施要點。中華民國101年7月6日府教特字第1010104546號函。
林素貞(2006)。資源教室方案與經營。臺北市:五南。
林新發(1999)。教育與學校行政研究-原理和應用。臺北市,師大書苑。
花蓮縣教育處(2012)。花蓮縣國民中小學(含學前)特殊教育班授課節數實施要點。中華民國101年4月27日府教特字第1010066812號函。
姜仁倫(1984)。國中導師制實施現況及其改進途徑。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屏東縣教育處(2012)。屏東縣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特教班授課節數實施要點。中華民國101年9月26日屏府教特字第10130558200號函修訂。
柯啟瑤(1990)。協同教學的初步認識。檢索日期2013.3.5。文章來源:http://www.dxes.tc.edu.tw/dxeshtml/9yr/9yr_k/k_91_11.doc。
柯懿真、盧台華(2004)。資源教師與普通教師實施合作教學之行動研究—以一個國小二年級班級為例。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9,95-112 。
洪正晏(2006)。舊瓶換新酒-以學生觀點探討大學導師制度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軍教課稅三讀通過101年起實施 (2011)。自由時報電子報(2011.1.7)。檢索日期:2013.5.18。文章來源: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liveNews/news.php?no=451039&type=%E5%8D%B3%E6%99%82%E6%96%B0%E8%81%9E 。
桃園縣教育局(2012)。桃園縣國民中小學及幼稚園特殊教育班授課節數實施要點。101年3月1日府教特字第1010038153 號函修正。
高雄市教育局(2013)。高雄市國民中學特殊教育班教師及兼任行政職務教師每週授課節數參考表(課稅方案)。中華民國102年7月31日高市教特字第10234778400號函。
基隆市教育處(2012)。基隆市學前暨國民中小學特殊教育班教師授課節數實施要點。中華民國101年8月17日基府教特貳字第1010172582號函。
張景洲(2005)。臺北市國民中學導師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德銳、王淑俐、高紅瑛、賴志峰、李俊達、黃伯翔…施博惠(2005)人際關係與溝通-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
許繼藤、張德銳、張新仁(2010)。中小學教學輔導教師制度規劃與推動策略。教育部委託「中小學教學輔導教師制度規劃與推動策略」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教育部(1944)。中等學校導師制實施辦法。教育部第43080號令公布。載於教育部(1955)編之教育法令,臺北市:正中書局。
教育部(1970)。中等學校導師制實施辦法。中華民國59年5月22日教育部臺(59)訓字第10837號令修正頒佈。
教育部(1971)。修正加強中等學校導師工作暨學生紀律生活實施要點。中華民國71年2月19日教二字第19445號函。
教育部(1979)。國民教育法。中華民國68年5月23日總統(68)台統(一)義字第 2523 號 令制定公布。載於吳正吉(1987)編著之我國各級教育法,高雄市:復文。
教育部(1981)。中等以上學校導師制實施辦法。民國 70 年 5 月 20 日教育部臺(70)參字第15883號令修正。載於考用月刊社(1986)編著之訓育法規,臺北市:五南。
教育部(1982)。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中華民國71年7月7日教育部(71)台參字第 23001 號令訂定發布。載於吳正吉(1987)編著之我國各級教育法,高雄市:復文。
教育部(1999)。特殊教育設施及人員設置標準。中華民國88年10月11日教育部(88)台參字第 88124434 號令修正發布。
教育部(2003a)。教師法。中華民國92年1月15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 09200005420號令修正公布。
教育部(2003b)。擔任導師辦法注意事項。中華民國92年5月30日台訓(一)字第0920074060號函。
教育部(2004)。國民教育法。中華民國93年9月1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09300156891 號令修正公布。
教育部(2009)。特殊教育設施及人員設置標準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總說明。教育部公告中華民國98年5月11日台特教字第0980078042B 號。
教育部(2010)。特殊教育課程教材教法及評量方式實施辦法。中華民國99年12月31日教育部臺參字第0990218743C 號令修正發布。
教育部(2011a)。教育部補助國民中小學調整教師授課節數及導師費實施要點執行補充說明。中華民國100年10月6日版本。檢索日期:2012.12.30。文章來源:https://docs.google.com/folder/d/0B9Lvnp5OTKkDakNlRWVnank5aFk/edit?usp=drive_web&pli=1#docId=0B9Lvnp5OTKkDcEx4emNWYzU5ZGM
教育部(2011b)。幼稚教育法。中華民國100年4月13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 10000067801 號令修正公布。
教育部(2011c)。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中華民國100年11月7日教育部臺參字第 1000190926C號令修正發布。
教育部(2011d)。國民教育法。中華民國100年11月30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000266431號令修正公布。
教育部(2012a)。教育部補助國民中小學調整教師授課節數及導師費實施要點執行補充說明。中華民國101年1月16日教育部臺國(四)字第1000220308號函。
教育部(2012b)。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特殊教育專責單位及特殊教育班設施與人員設置辦法草案總說明。中華民國101 年4 月3 日臺特教字第1010056071B 號。
教育部(2012c)。特殊教育學校設立變更停辦合併及人員編制標準。中華民國101年5月31日教育部臺參字第 1010093610C號令修正發布。
教育部(2012d)。國民中小學聘任班級導師注意事項。中華民國101年8月9日臺國(四)字第1010134056號函。
教育部(2012e)。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特殊教育班班級及專責單位設置與人員進用辦法。中華民國 101年9月14日教育部臺參字第 1010164063C號令訂定發布。
教育部(2012f)。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國民中小學調整教師授課節數及導師費實施要點。中華民國101年12月24日教育部臺國(四)字第1010234599B號令修正發布。
教育部(2013)。教師法。中華民國102年1月23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 10200012401號令修正公布。
教育部訓育委員會編著(2011)。班級經營達人-國中導師手冊(線上電子書)。臺北市:教育部。檢索日期:2013.4.1。文章來源:http://www.guide.edu.tw/book/book/pdf/01.pdf。
梁碧明、連君瑋(2011)。良師典範:優秀特教教師的教師角色與教育信念之探究。教育與多元文化研究,5,41-81。
莊淑玲(2003)。幼稚園教師面對合班搭檔衝突之詮釋、因應。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郭生玉(2012)。心理與教育研究法-量化、質性與混合研究方法。新北市:精華書局。
郭明德(2001)。班級經營-理論、實務、策略與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丹桂(1997)。高職特教班教育規劃實施現況與成效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淑娟、江麗莉(2001)。兩位教師的搭檔。幼教資訊,122,34-36。
陳祥麟(2009)。集中式特教班採雙導師制。國語日報(2009.10.11)。檢索日期:2013.03.20。文章來源:http://www.mdnkids. com/info/news/ adv_ listdetail.asp?serial=63831
彭欣怡(2000)。幼稚園新進教師適應歷程之研究-以兩個個案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曾端眞、曾玲珉譯(1996)。R. F. Verderber, K. S. Verderber(1995)原著。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Inter-act : using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臺北市 : 揚智文化。
鈕文英(2008)。身心障礙者行為問題處理-正向行為支持取向。臺北市:心理。
黃杏媚(2003)。國民小學特教班教師班級經營策略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
黃杏媚(2004)。國小特教班教師班級經營之研究。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12,231-255。
黃雪偵(2007)。國小特教班教師合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新北市教育局(2011)。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每週授課節數實施要點。中華民國100年12月30日北府教中字第1001885666號。
新竹市教育處(2012)。新竹市國民中小學特殊教育班教師授課節數實施要點。中華民國101年6月4日本市第8屆市長第122次市務會議修正通過。
楊希震(1972)。訓育原理。臺北市: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楊瑩(1994)。英國大學的導師制度。臺灣教育,527,19-24。
董媛卿(1994)。分合交響曲──特教班協同教學之建議。國教之友,46(2),19-26。
彰化縣教育處(2012)。彰化縣國民中小學及學前特殊教育班教師每週授課節數編排要點。中華民國101年6月29日府教特字第1010177143號函修訂。
臺中市教育局(2012)。臺中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特殊教育班教師授課時數實施要點。中華民國101年6月26日中市教特字第1010044475號函。
齊貴枝(2012)。公立幼稚園教師合作教學之研究。國立台東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劉凱、曾淑賢(2012)。循著中介系統的脈絡來探討特教與幼教老師在自然情境中的合作歷程。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7(2),1-27。
歐姿秀(1998)。幼教老師同班共處問題面面觀。幼教成長季刊,34,17-20。
歐素汝譯(1999)。David W.Stewart & Prem N. Shamdasani原著。焦點團體: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弘智文化。
蔡明蒼(1999)。特教老師的角色。身心障礙相關專業人員專業整合研習會北區論文集之研習資料。檢索日期:2013.04.06。文章來源:http://efly.org.tw/pcs/nsc/discussion/w_37.htm。
蔡惠芳(2007)。國小特殊教育班教師工作滿意度量表之發展。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蕙如(2010)。導師法治研究-以國民中學導師為中心。國立台北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文教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佩芬編著(2000)。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臺北市:揚智文化。
鄭博真(2002)。協同教學-基本概念、實務和研究。高雄:高雄復文。
鄭嘉凌(2008)。學前特教班夥伴教師協同教學歷程之探討。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蕭金土(1995)。特殊教育班之班級經營。教育資料與研究,6,16-17。
謝州融(1984)。國民中學導師角色的研究。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
謝雅玲(2004)。幼兒園合班老師的互動關係-以兩個班級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簡佳雯(2002)。國民小學班群式合作教學之探討-以東部某國小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簡明建(2008)。特殊教育的班級經營。載於林寶貴策劃主編之特殊教育理論與實務第二版(頁347-393)。臺北市:心理。
嚴翼長(1994)。德意志聯邦學校級任老師制度。臺灣教育,527,19-24。
蘇素美(1991)。國民中學導師制之研究。教育資料文摘,27(2),137-153。
蘇清守(1976)。協同教學的型態與評價。師友,109,23-25。
蘇進棻(2007)。兩岸中等學校教育概況之比較。研習資訊,24(6),39-46。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龔雅芬(2005)。在融合班級中應用合作教學於綜合活動領域之行動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Polloway, E. A. & Patton, J. R. (1997).Strategies for teaching learners with special needs (6th ed.). Columbus, OH: Merrill.
Cook, L. & Friend, M.(1996).Co-teaching:guideliness for creating effective practice. In E. L. Meyern, G. A.Vergason, & R. J. Whelan( Eds.),Strategies for 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in inclusive settings(pp.155-182). Denver, Colo: Love.
Bauwens, J., Hourcade, J. J. & Friend, M. (1989). Cooperative teaching: A model for general and speci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Remedial and Special Education, 10 (2), 17-22.
Park, S., Henkin, Alan B., Egley, R. (2005).Teacher team commitment, teamwork and trust: exploring association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43 (5), 462–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