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蔡虔祿
CAI,QIAN-LU
論文名稱: 廖學松背向式跳不高度起跳的生物力學分析
指導教授: 許樹淵
Hsu, Shu-Yu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畢業學年度: 7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0
中文關鍵詞: 廖學松背向式跳高生物力學三度空間運動學測力板體育科學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57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實驗是使用兩部高速電子攝影機,同步拍攝曾榮獲1990年北京亞運會跳高銅牌的廖
    學松選手的起跳動作,以進行三度空間的運動學分析,並利用測力板來測量起跳的垂
    直力量,以了解背向式跳高在不同高度起跳時的力學上的變化與彼此間的關係。
    本研究經資料分析與統計處理所得的結論下:
    一、廖學松在不同高度的起跳時間,平均為0.185 秒,與過竿最高重心高度,從202
    到213 公分的相關值很小,r=-0.186,p>.05,未達顯著水準。
    二、跳起時間,平均為0.185 秒,與起跳垂直力量,從228.13到267.50公斤,呈高負
    相關,r=-0.853,p<.05,的顯著水準。
    三、起跳垂直力量,介於228.13到267.50公斤之間,與不同高度起跳之過竿最高重心
    高度的關係不大,r=-0.558,p>.05,未達顯著水準。
    四、不同高度起跳時,起跳著地霎那的重心高度,平均為84公分,起跳離地霎那的重
    心高度,平均為129 公分;起跳後的重心飛升高度,平均為79公分及最高重心和橫竿
    高度之差值,最小距離在3 公分左右。
    五、在不同高度的起跳助跑最後一步步幅,平均為187 公分,步幅過小。
    六、在不同高度的起跳水平角度,平均為48度,必須加以減小。
    七、不同高度起跳之助跑末速度,平均為每秒6.97公尺;起跳水平速度,平均為每秒
    3.58公尺;起跳垂直速度,平均為每秒3.95公尺,與不同高度之最高重心平均為208
    公分,有顯著相關r=-0.911,p<.05。在起跳踩板時的重心垂心垂直速度下降幅度上
    ,平均每秒-0.17 公尺。
    八、不同高度起跳時,起跳腿起跳期間之踝關節與膝關節各角度,與最高的重心高度
    之間沒有明顯的相關,而前導腿的上抬角度,平均為-13.7 度,則與之具有正相關,
    r=-0.901,p<.05,達顯著水準。
    (1991,70頁)
    #50008938.abs
    #50008938.abs

    無法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