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雲翔 |
---|---|
論文名稱: |
論國(初)中歷史教科書中鴉片戰爭教材之編寫 |
指導教授: |
王仲孚
Wang, Zhong-Fu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03 |
畢業學年度: | 91 |
語文別: | 中文 |
中文關鍵詞: | 鴉片戰爭 、歷史教科書 、歷史人物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58 下載:5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歷年來各版的中學歷史教科書,雖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學者專家、歷史教師等提出看法與批評,但大多常只是針對單一的現行版本提出問題,或是探討歷史教科書運用的情形,至於歷史教科書該如何的編寫,則缺乏具體的意見。
本文透過從民國41年國(初)中歷史教科書實施統編本至民國91年歷史教科書改由審定本,歷經的八個版本國(初)中歷史教科書,藉由探討「鴉片戰爭」單一主題內容在八個版本的編寫情形,來明瞭編寫的長期趨勢、變化,及發現問題,藉以提出供以後編寫教科書參考改進的意見。
歷史教科書的編寫,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建立。一是教材外部的結構,包含課程標準、章節劃分、段落安排、提綱(提要)、注釋及作業(研究與討論)等安排;一是教材的實質內容部分,如歷史人物的選擇與撰述、附圖的選擇與編排或是教材中的時間、地名、詞彙的多寡都是建構整個教材的重要元素。有關鴉片戰爭的課程與教材,與這二者都有密切關係。
綜合有關「鴉片戰爭」教材的編寫,從教材的「外部結構」及教材的「實質內容」來分析,八個版本中前面七個版本大致都是42年版精神的延續,除了在內容上有所刪減或淺化外,實際上可說沒有太多的創新與改革。而88年版可以說是國中歷史教科書編寫的第一次真正改革,無論是教材的「外部結構」或是教材的「實質內容」都有極大改變和創新,雖然仍有一些不完美之處,但都只是技術上的問題,大體上,88年版的歷史教科書無論是教材大綱、編寫體例、內容撰述等都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不過,教科書的編寫事關重大,但不論是教材大綱的擬定或是教科書的撰寫,往往都交由一人負責執筆再作討論,這種方式似乎值得商榷。教材大綱的擬定或是教科書的撰寫最好先由編輯小組切實討論,不要只由一人獨力完成,畢竟編寫制定者不是對各方面的歷史都了解或是對編寫教科書的工作都十分專精,應該由群策群力的方式來完成,讓編寫教科書的工作,在每個細節都由專人來負責,減少全由一人負責的缺點。此外對編寫教科書各方面的問題,應作全面的研究,建立一個規範與準則,如此方能使教科書的工作更能盡善盡美。
參考書目
(一) 文獻
1. 《籌辦夷務始末》,北平:故宮博物院,1930年。
2. 阿英編,《鴉片戰爭文學集》,北京:古籍出版社,1957年。
3. 教育部,《第三次中國教育年鑒》,臺北:正中書局,1957年。
4. 蔣廷黻編輯,《近代中國外交史資料輯要》,台北:商務印書館,1958年。
5. 姚瑩,《東溟奏稿》,台北:臺灣銀行,1959年。
6. 清史編纂委員會,《清史》,台北:國防研究院,1961年。
7. 魏源,《聖武記》,台灣:中華書局,1962年。
8. 夏燮,《中西紀事》,台北:文海出版社,1962年。
9. 林則徐,《林文忠公全集》,台北:德志出版社,1963年。
10. 朱壽朋編,《十二朝東華錄》,台北:文海出版社,1963
年。
11. 王彥威,《清季外交史料》,台北:文海出版社,1964年。
12.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道光咸豐兩朝籌辦夷務始末補遺》,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66年。
13. 沈雲龍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正編》,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
14. 魏源,《海國圖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
15. 徐繼畬,《瀛環志略》,台北:華文出版社,1968年。
16. 王雲五編,《道咸同光四朝奏議》,台北:商務印書館,1970年。
17. 中國史學會主編《鴉片戰爭》,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
18. 沈雲龍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台北:文海出版社,1974年。
19. 福建師範大學歷史系編,《鴉片戰爭在閩台史料選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
20. 廣東省文史研究館譯,《鴉片戰爭史料選譯》,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21. 沈雲龍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台北:文海出版社,1985年。
22. 周俊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1985年。
23.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和舟山市檔案局等編,《鴉片戰爭在舟山史料選編》,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
24.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鴉片戰爭檔案史料》,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
25. 胡濱譯,《英國檔案有關鴉片戰爭資料選譯》,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26. 趙爾巽等,《清史稿》,台北:商務印書館,1999年。
(二)專書
1. 張效乾,《近代中國史》,台北:華夏文化出版社,1960年。
2. 蕭一山,《清代通史》,台北:商務印書館,1962年。
3.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事日誌》,台北:商務印書館
,1963年。
4. 姚廷芳,《鴉片戰爭與道光皇帝、林則徐、耆英》,台北:三民書局,1970年11月。
5. 姚薇元,《鴉片戰爭史實考》,台北:古亭書屋,1975年。
6. 廖聲顯,《清道光皇帝與鴉片戰爭》,台北:文海出版社,1976年。
7. 林崇墉,《林則徐傳》,台灣:商務印書局,1976年。
8. 王爾敏,《解酲集》,台中:藍燈文化事業公司,1977年。
9. 武堉幹,《鴉片戰爭史》,台北:九思出版社,1978年。
10. 王曾才,《中英外交史論集》,台北:聯經出版社,1979年8月。
11. 何烈,《清咸、同時期的財政》,台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81年。
12. 蔣廷黻,《中國近代史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82年。
13. 牟安世,《鴉片戰爭》,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14. 金相成、陸滿堂、陳雪良合著:《歷史教學法概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
15. 寧靖編,《鴉片戰爭史論文專集續篇》,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
16. 台灣省教育廳編,《台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台灣省教育廳印,1984年。
17. 莊文端等編譯,《開放社會及其敵人》,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84年。
18. Thomas Carlyle著,李約翰譯,《英雄與英雄崇拜》,台北:阿爾泰出版社,1985年。
19. 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台灣:中華書局,1985年。
20. 陳勝,《林則徐與鴉片戰爭論稿》,廣東:中山大學出版社,1985年。
21. 姚薇元,《鴉片戰爭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87年。
22. 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主編,《中小學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目標研究總報告》,台北:三民書局,1987年。
23. 查世傑編,《中國通史集論》,台北:華世出版社,1987年。
24. 張玉法主譯,《劍橋中國史—晚清篇1800-1911》,台北:南天書局,1987年。
25. 張玉法,《歷史學的新領域》,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7年。
26. 尹達主編,《中國史學發展史》,台北:天山出版社,1988年。
27. 徐復觀,《中國思想史論集》,台北:學生書局,1988年。
28. 于友西,《中學歷史教學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29. 全士豪等,《社會科教學研究》,台北:正中書局,1988年。
30.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1989年。
31. 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歷史學科組教材大綱研究報告〉,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編印,1990年。
32. 韋政通,《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反思》,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0年。
33. Paul A. Cohen,李榮泰等譯,《美國的中國近代史研究》,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1年。
34. 徐雪霞,《光復以來中學歷史教科書變遷及意識形態分析系列之一:國初中本國史》,台南:供學出版社,1991年。
35. 林寶山,《美國教育制度與改革動向》,臺北:五南書局,1991年。
36. 張玉法,《歷史講演集》,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37. 鄺士元,《國史論衡》,台北:里仁書局,1992年。
38. 朱際鎰先生文集編委員編,《中國歷史與歷史教育—朱際鎰先生文集》,台北:學生書局,1993年。
39. 黃俊傑,《台灣戰後的教育與思想》,台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
40. 王壽南、王仲孚的《海峽兩岸國民(初級)中學歷史類科教科書之比較研究》,台北:國立編譯館,1994年。
41. 白壽彝,《白壽彝史學論集》,北京師範大學,1994年。
42.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台北:曉園出版社,1994年。
43. 李慶西,《國中歷史教科書改編本教材內容適切性之研究》,台北:心理出版社,1994年。
44. 黃煜烽、雷霹,《國中生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1995年。
45. 茅海建,《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北京:新知三聯書局,1995年。
46. 魏授章,《歷史課堂教學藝術》,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
47. 蕭致治主編,《鴉片戰爭史--中國歷史發展中第三次社會大變革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
48. 白月橋,《歷史教學問題探討》,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7年。
49. 于友西,《歷史學科教育學》,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
50. 王仲孚,《歷史教育論集》,台北:大同資訊圖書出版社,2001年。
(三)課程標準及教科書
1. 教育部,《中學課程標準》,臺北:教育與文化社,1956年。
2. 教育部。《中學課程標準》,臺北:正中書局,1962年。
3. 教育部。《國民中學暫行課程標準》,臺北:正中書局,1968年。
4. 教育部,《國民中學課程標準》,臺北:正中書局,1972年。
5. 教育部,《國民中學課程標準》,臺北:正中書局,1983年。
6. 教育部,《國民中學課程標準》,臺北:正中書局,1995年。
7. 勞榦編,《初中歷史(第三冊)》,台灣省教育廳,民國42年8月初版。
8. 夏德儀編,《初中歷史(第三冊)》,台灣省教育廳,民國43年8月初版。
9. 夏德儀、祁樂同、邱添生等編,《國民中學歷史科教科書(第三冊)》,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58年8月初版。
10. 王德毅、邱添生、韓復智等編,《國民中學歷史科教科書(第三冊)》,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63年8月初版。
11. 王樹槐編,《國民中學歷史科教科書(第三冊)》,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70年8月重編本初版。
12. 胡平生編,《國民中學歷史科教科書(第三冊)》,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76年8月正式本初版。
13. 胡平生編,《國民中學歷史科教科書(第三冊)》,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79年8月改編本初版。
14. 呂芳上編,《國民中學歷史科教科書(第二冊)》,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88年1月初版。
15. 人民教育出版社編,《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中國歷史(第三冊)》,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94年10月第2版。
16. 呂實強、蔣永敬編,《高級中學歷史(第三冊)》,台北:國立編譯館,1984年6月三版。
17. 王仲孚主編,《高級中學歷史(下冊)》,大同資訊有限公司,2000年2月。
18. 林能士主編,《高級中學歷史(下冊)》,南一書局,2000年2月。
19. 李孝悌編著,《高級中學歷史(下冊)》,龍騰文化事業公司,2000年2月。
20. 陳豐祥、林麗月編著,,《高級中學歷史(下冊)》,建宏書局,2000年2月。
21. 許雪姬、劉妮玲編著,《高級中學歷史(下冊)》,三民書局,2000年2月。
22. 胡春惠編著,《高級中學歷史(下冊)》,正中書局,2000年2月。
(四)博碩士論文
1. 張炳南,《鴉片戰爭與中英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1963年6月。
2. 王友梅,《鴉片戰爭前英國對華之鴉片貿易問題》,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74年6月。
3. 秦亞平,《中英貿易與鴉片戰爭》,輔仁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75年6月。
4. 黃媛,《中日初中歷史教育的比較研究----民族主義與世界主義的糾葛(1978--1992)》,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4年7月。
5. 顏慶祥,《教科書政治意識型態分析:兩岸國(初)中歷史教科書比較》,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5年6月。
6. 陳埩淑,《國民中學歷史教科書課程目標、教材編輯及實施現況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6月。
7. 張銓津,《鴉片戰爭期間的「漢奸」問題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6月。
8. 鄭文芳,《國中歷史教科書在教師教學歷程中使用情形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6月。
9. 袁筱梅,《國中歷史教科書中歷史人物的選擇與撰述—以秦漢史爲範圍》修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10. 余月琴,《美國中學歷史教育的改革—1980年代~1990年代初期》,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11. 張瀞分,《論隋唐史人物與國中歷史教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7月。
(五)期刊論文
1. 曾祥鐸,〈論中英鴉片戰爭〉,文史學報(中興大學),第一期,1971年5月,頁73-97。
2. 管東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接受外來文化的一點經驗〉,《東方雜誌》,第40卷第11期,1971年5月頁40-41,68-71。
3. 章君毅,〈林則徐忠君愛國〉,《中國文選》,第50期,1971年6月,頁91-101。
4. 李宗侗,〈查禁清史稿與修清代通鑑長編〉,《傳記文學》,第十九卷第一期,1971年7月,頁62-64。
5. 李緒武,〈國中歷史教材的選編問題〉,《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4卷第11期,1971年11月,頁108-113。
6. 李健民,〈鴉片戰爭期間廣東民團的抗英運動〉,〈新時代〉,第12卷第9期,1972年9月,頁24-28。
7. 杜維運,「二十年來我國的史學發展」討論會紀錄之「引言」部分,《思與言》第十卷第四期,1972年11月,頁28-29。
8. 林博文,〈姚著:《鴉片戰爭與道光皇帝、林則徐、琦善、耆英》讀後〉,《新知雜誌》,第3年第1期,1973年6月,頁109-112。
9. 孫子和,〈魏源海國圖志與林則徐〉,《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第7卷第1期,1974年3月,頁57-59。
10. 李國祁,〈歷史教育的目的與使命〉,《近代中國》,第三期,1977年9月,頁41-46。
11. 國立編譯館,〈歷史教學研討會問卷整理報告—參加歷史教學研討會教師對現行高中歷史教科書的意見調查問卷整理報告〉,《近代中國》,第三期,1977年9月,頁147-155。
12. 邱添生,〈就現行國中歷史教科書談文化復興教育〉,《教育輔導月刊》,第27卷第12期,1977年12月,頁13-16。
13. 林天蔚的〈鴉片戰爭後我國的社會經濟形態〉,〈東方雜誌〉,復刊第15卷第11期,1982年5月,頁34-37。
14. 李國祁,〈史學與歷史教育〉,《中學歷史教育研討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1982年8月,頁6-7。
15. 陳三井發言,〈歷史研究與歷史教育〉專號第一次研討會之「討論」部分,《思與言》,第20卷第4期,1982年8月,頁23。
16. 黃麗生,〈從歷史教育目標檢討現行高中中國近現代史教科書〉,《教學與研究》,第4期,1982年12月,頁217-225。
17. 劉德美,〈一部英國中學歷史教科書述評〉,《教學與研究》,第5期,1983年6月,頁198-209。
18. 許鼎彥的〈鴉片戰爭期間廣州地方的民氣〉,〈史原〉,第13期,1984年1月,頁155-196。
19. 莊建平,〈鴉片戰爭初期的琦善〉,《歷史教學》,1985年第4期,頁23-29。
20. 龔書鐸、謝維、孫燕京:〈建國三十五年來鴉片戰爭史研究綜述〉,《近代史研究》,1984年第3期,頁148-166。
21. 黃秀政,〈新編國中歷史第一冊的幾個構想〉,《史學評論》,第7期,1984年4月,頁99-134。
22. 張梅芝,〈新編高中歷史課本第一冊中「研究與討論」之探析〉,《中等教育》,第36卷第2期,1985年4月,頁22-26。
23. 白鶴鳴,〈淺談歷史地圖在教學中的使用〉,《歷史教學》,1985年第11期,頁53-54。
24. 戴寶村,〈我國歷史教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史學評論》,第十一期,1986年1月,頁113-134。
25. 胡昌智,〈歷史教育目標的理論與實際—從實踐理性(praktische Vernunft)的觀點論歷史教育〉,《史學評論》,第11期,1986年1月,頁57-85。
26. 李國祁,〈我國中學歷史課程及教材之檢討與建議〉,《台灣教育》,第445期,1988年1月,頁1-8。
27. 黃哲雄,〈以大樹國中歷史科成績統計結果說明簡化本國史教科書之必要〉,《歷史教學》,第1卷第2期,1988年9月,頁126-131。
28. 馬文英,〈對新編國中歷史第三冊的淺見〉,《歷史教學》,第1卷第3期,1988年11月,頁50-56
29. 李弘祺,〈傳統中國的歷史教育〉,《史學評論》,第十一期,1986年1月,頁3-35。
30. 呂實強,〈林則徐與近代中國變局—紀念林文忠公兩百週年誕辰〉,《書和人》,第541期,1986年4月,頁1-3。
31. 黃秀政,〈我國中學歷史課程及教材之檢討與建議〉,《台灣教育》,第445期,1988年1月,頁4。
32. 李國祁,〈歷史教學中的人物介紹〉,《歷史教學》,第1卷第1期,1988年7月,頁122-128。
33. 彭金菊,〈國中歷史科作業的探討〉,《歷史教學》,第1卷第2期,1988年9月,頁136-141。
34. 王文發,〈現行中學歷史教材重複問題的省思〉,《歷史教學》,1989年1月,第1卷第3期,頁18-41。
35. 梁義群,〈鴉片戰爭與清廷財政〉,《近代史研究》,第53期,1989年5月,頁108-120。
36. 陳麗華整理,〈國中歷史教學及課本第二、三冊的檢討—師大史研所暑修班第八期歷史教育研究分組座談紀〉,《歷史教學》,第1卷第6期,1989年5月,頁31-35。
37. 李志剛,〈林則徐禁煙與澳門基督教士關係之探討(上)〉,《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23卷第7期,1990年7月,頁13-17。
38. 李志剛,〈林則徐禁煙與澳門基督教士關係之探討(下)〉,《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23卷第8期,1990年8月,頁35-38。
39. 孫燕京,〈近五年鴉片戰爭史研究述評〉,《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1期,頁133-142。
40. 高鵬飛,〈淺談新編初中《中國歷史》第一冊的插圖及其運用〉,《昆明師專學報》,1991年第2期,頁40-50。
41. 崔燦,〈歷史教學要提倡「談古論今」--關於歷史教育功能有效實現問題的思考〉,《歷史教學》,1991年第2期,頁36-40。
42. 牟安世,〈鴉片戰爭研究四十年〉,《歷史教學》,1991年第4期,頁24-29。
43. 干樹德,〈歷史圖示教材與右腦功能的開發〉,《中學歷史教學》,1991年第5期,頁53-59。
44. 黃秀政,〈四十年來我國(初)中歷史科教育—以教科書的編纂為討論中心〉,《教育資料集刊》,第16輯,1991年6月,頁103-123。
45. 凌林煌,〈論倫理價值與歷史研究及歷史教育〉,《中等教育》,第42卷第3期,1991年6月,頁21-27。
46. 羅運治,〈鴉片戰爭時姚瑩防台措施的探討〉,〈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第23期,1991年7月,頁93-120。
47. 馬執斌,〈九年義務教育初中歷史教科書(人教版)第三冊簡介〉,《歷史教學》,1991年第7期,頁28-31。
48. 蔡杏芬,〈現行國中本國史教科書中的人物介紹〉,《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2卷第3期,1991年10月,頁157-162。
49. 張順洪,〈馬戛爾尼和阿美士德對華評價與態度的比較〉,《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3期,頁7-15。
50. 余文堂,〈鴉片戰爭後的中德貿易(1842-1860)〉,《興大歷史學報》,第2期,1992年3月,83-119。
51. 劉聿新,〈鴉片戰爭與舟山(上)〉,《大陸雜誌》,第84卷第4期,1992年4月,頁150-160。
52. 劉聿新,〈鴉片戰爭與舟山(中)〉,《大陸雜誌》,第84卷第5期,1992年5月,頁219-230。
53. 劉聿新,〈鴉片戰爭與舟山(下)〉,《大陸雜誌》,第84卷第6期,1992年6月,頁277-288。
54. 葉振輝,〈鴉片戰爭與台灣〉,〈台灣文獻〉,1992年6月,頁129-135。
55. 游重義,〈台灣香港大陸三地國中歷史教科書之比較—以「晚清變局—中華民國建立」時期為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3卷第2期,1992年8月,頁121-135。
56. 孫恭恂,〈談談《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集中學歷史教學大綱》的特點〉,《歷史教學》,1992年第8期,頁16-21。
57. 白月橋,〈義務教育歷史教學大綱與台灣、香港及日本、原蘇聯大綱的對比分析(上)〉,《歷史教學》,1992年第9期,頁22-26。
58. 白月橋,〈義務教育歷史教學大綱與台灣、香港及日本、原蘇聯大綱的對比分析(下)〉,《歷史教學》,1992年第10期,頁42-47。
59. 李國祁,〈歷史人物的評價〉,《歷史月刊》,第59期,1992年12月,頁88-94。
60. 黃仁宇,《鴉片戰爭到自強運動》,《歷史月刊》,第59期,1992年12月,頁96-105。
61. 孫恭恂、邢曉風,〈我國歷史教科書建設踏出的可喜一步—讀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初中歷史教科書〉,《課程、教材、教法》,1993年第4期,頁22-24。
62. 溫振華,〈圖表在歷史教學上的應用〉,《高級中學歷史教學法研討會資料彙編》,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1993年5月,頁56-65。
63. 周樑楷,〈舉目可詳、萃取精華—圖表對歷史教學的效益〉,《高級中學歷史教學法研討會資料彙編》,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1993年5月,頁66-77。
64. 王家儉,〈魏源的史學與經世思想〉,《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21期,1993年6月,頁155-172。
65. 趙祐志,〈國中歷史人物教學問題之研究(上)--以國中歷史課本第一冊為中心〉,《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4卷第1期,1993年6月,頁135-147。
66. 趙祐志,〈國中歷史人物教學問題之研究(中)--以國中歷史課本第一冊為中心〉,《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4卷第2期,1993年8月,頁104-122。
67. 趙祐志,〈國中歷史人物教學問題之研究(下)--以國中歷史課本第一冊為中心〉,《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4卷第3期,1993年10月,頁165-184。
68. 王宏志,〈歷史教科書的改革及其趨向—從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編歷史教科書談起〉,《課程、教材、教法》,1993年第10期,頁18-23。
69. 包啟昌,〈教科書是教學的依據又是教學的工具〉,《課程、教材、教法》,1993年第10期,頁24-26。
70. 莊吉發,〈整修清史芻議—以清史本紀為例〉,《國史館館刊》,復刊第十四期,1993年6月,頁225-240。
71. 華力進,〈中國兩岸分治的由來、現狀與展望—自中國於鴉片戰爭失敗後的救國運動觀察〉,《理論與政策》,夏季號,1994年5月,頁3-14。
72. 林岷,〈清代的禁煙先驅林則徐〉,《歷史月刊》,第77期,1994年6月,頁90-98。
73. 郭景揚、沈敏華,〈面向21世紀的歷史教材改革探索—中國80年代後期歷史教材改革述評〉,《歷史教學》,1994年第6期,頁3-8
74. 彭永貞、胡君儒、莊德仁、李慧珠,〈台灣、香港、大陸三地國中歷史教科書之明史內容之比較〉,《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5卷第5期,1995年2月,頁34-64。
75. 林思綺、李紹芬、王嗣芬,〈現行國中歷史教科書社會經濟章節圖片之檢討〉,《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5卷第5期,1995年4月,頁65-90。
76. 郭小全,〈歷史教材建設的改革與發展〉,《歷史教學》,1995年第3期,頁33-37。。
77. 張顯傳,〈新時期、新特色、新標準—義務教育新版歷史教科書述評〉,《歷史教學》,1995年第4期,頁21-26。
78. 李慶西,〈國民中學歷史教科書相關問題的探討〉,《中學教育學報》,第2期,1995年6月,頁147-168。
79. 周琇環,〈現行國中歷史教科書的探討—以兩岸三地的清史教材為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6卷第2期,1995年8月,頁151-161。
80. 嚴志梁,〈我國的歷史教育和歷史教科書〉,《課程、教材、教法》,1995年第10期,頁39-42。
81. 李安清,〈世界歷史教材的圖畫教學研究〉,《中學歷史教學》,1996年第1期,頁9-11。
82. 董秀娜,〈試論大陸初中歷史教科書第一、二冊的編寫與特色〉,《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6卷第5期,1996年2月,頁163-172。
83. 周維朋,〈評茅海建著《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近代史學會通訊》,第3期,1996年4月,頁68-77。
84. 李慶西,〈國中歷史教科書教材內容疑難問題的歸類與對策〉,《中學教育學報》,第3期,1996年6月,頁140。
85. 呂芳上,〈新編國中歷史課本第二冊的撰寫構想〉,《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7卷第5期,1997年2月,頁12-20。
86. 林慈淑、劉靜貞,〈他山之石—英國中學歷史教科書編寫理念簡介〉,《台灣歷史學會通訊》,第4期,1997年3月,頁15-20
87. 唐德剛,〈鴉片戰爭與香港割讓始末大事記〉,《傳記文學》,第71卷第1期,1997年6月,頁24-34。
88. 呂婉如,〈國府遷台初期的民族主義教育思想—以民國四十一年初中本國史教材為例〉,《歷史教育》,第2期,1997年12月,頁49-65。
89. 周淑卿,〈國定課程:徘徊在自由與控制之間〉,《課程與教學季刊》,1998年第1期,頁13-28。
90. 李德藻,〈中學歷史教材插圖教學研究〉,《歷史教學》,1998年第6期,頁24-27。
91. 林慈淑,〈歷史與歷史教育的目的—試析倫敦大學兩位學者的爭議〉,《東吳歷史學報》,第5期,1999年3月,頁179-204。
92. 洪建榮,〈近四十年鴉片戰爭史研究的典範:評述Hsin-pao Chang(張馨保),Commissioner Lin and the Opium War〉,《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27期,1999年6月,頁195-205。
93. 王明蓀,〈歷史知識與歷史教育初論〉,《興大歷史學報》,第九期,1999年6月,頁162。
94. 洪建榮,〈評介《鴉片戰爭史—中國歷史發展中第三次社會大變革研究》〉,《史耘》,第5期,1999年9月,頁221-228。
95. 顧真,〈鴉片戰爭與中國近代化〉,《歷史月刊》,第143期,1999年11月,84-88。
96. 楊國強,〈中西交匯:理與勢的衝突—中英鴉片戰爭論〉,《》,2000年1月,頁8-20。
97. 陳莉婷,〈從國中歷史教科書中的附圖看其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以新編《國中歷史第一冊》初版為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10卷第5期,2000年2月,頁83-104。
98. 葉芳如,〈新版國中歷史教科書第三冊附圖之研究〉,《歷史教育》,第6期,2000年6月,頁149-197。
99. 黃若惠,〈國民中學歷史課程之探討—以目前本國歷史為例〉,《歷史教育》,第6期,2000年6月,頁1-32。
100. 王仲孚,〈試論中學歷史教科書的特性〉,《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11卷第6期,2001年4月,頁6-17。
101. 蕭勝文,〈國(初)中歷史教科書中「近現代中日關係」教材之研究(1923-1999)〉,,《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11卷第6期,2001年4月,頁142-157。
102. 張桂芳,〈歷史課程觀和歷史教材改革的主要目標〉,《歷史教學》,2001年第8期,頁26-28
103. 黃牧航,〈中學歷史教材圖片設計的理論與實踐〉,《歷史教學》,2001年第9期,頁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