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韻竹 |
---|---|
論文名稱: |
中小學生變速率運動概念發展的研究 |
指導教授: | 黃湘武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物理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s |
論文出版年: | 2000 |
畢業學年度: | 8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9 |
中文關鍵詞: | 變速率運動 、概念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08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討學生變速率運動概念的發展特性,診斷的內容有四:(1)等速度運動速率測量能力的發展;(2)加速度運動概念的發展;(3)瞬時速率測量能力的發展;(4)物體做簡諧運動時,學生對於物體運動狀態的變化之理解程度。本研究並對於學生各概念間的相關性進行分析,以了解學生各概念間的發展是否有相關性。
本研究以個別面談的方式進行,研究對象為國小二年級至國中三年級的學生,包括國小學生144人,國中學生86人,另有高中學生14人,共246人。根據研究的結果,有以下幾點發現:
(一)學生加速度運動概念的發展,剛開始以為越滾越快的球,經過等距離所花的時間都相等,經過等時間所走的距離都相等。學生到了10~11歲,可以知道越滾越快的球,經過等距離所花的時間越來越短,經過等時間所走的距離越來越長,但是無法以測量的方法證明出此一結論,要到14歲以後,才能以測量的方法加以驗證。
(二)學生驗證出越滾越快的球經過等距離所花的時間越來越短的能力,與學生等速度運動速率測量的能力,兩者的發展時間相當接近。
(三)本研究對於學生進行瞬時速率測量時所採用的方法加以分析。這些測量的方法顯示,學生若沒有瞬時速率的概念,只能對整體的運動進行測量。學生具有瞬時速率的概念以後,才能正確的測量瞬時速率。
(四)物體做簡諧運動時,學生對於物體運動狀能的變化,剛開始只能看一整段的運動,無法想像運動的過程,因此認為物體的運動都一樣快。當學生能想像物體在運動過程中每一個瞬間的運動情形,才能對物體運動狀態的變化有正確的理解。
本研究的分析結果,使我們更清楚的知道學生各概念間的發展之相關性,對於學生變速率運動概念的建構過程,也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本研究的分析結果,對於未來相關教材教法的改進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一、中文部份:
黃湘武(民69):皮亞傑認知心理學與科學教育。科學教育月刊,第37期,12-16頁。
黃湘武(民82):皮亞傑理論在科學教育上的應用研究。西方社會科學理論的移植與應用,杜祖貽編,遠流出版社,53-62頁。
王文科(民80):認知發展理論與教育:皮亞傑理論的應用。五南書局。
梁天水(民87):國小學童長度測量概念之研究:成長與學習。臺灣師大地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州甫(民88):學童等時性概念和液體量守恆概念發展的研究。臺灣師大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政諺(民88):學童時間單位和時間轉移概念發展與學習的研究。臺灣師大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份:
Acredolo, C. &Schmid, J. (1981). The understanding of relative seeds, distances, and durations of movement.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vol. 17, no. 4, 490-493.
Eckstein, S. G. & Shemesh, M. (1993).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ideas on motion: impetus, the straight-down belief and the law of support. School Science & Mathematics, vol. 93(6), 299-305.
Kolodiy, G. O. (1977). How students learn velocity and acceleration. Journal of College Science Teaching, vol. 6, 224-226.
Matsuda, F. (1994). Concepts about interrelations among duration, distance, and speed in young childr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 Vol. 17, No. 3, 553-576.
Matsuda, F. (1996). Duration, distance, and speed judgments of two moving objects by 4- to 11-year old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Vol. 63, No. 2, 286-311.
Piaget, J. (1969). 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time. (A. J. Pomerans, trans.) London. (Originally published, 1946.)
Piaget, J. (1970). 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movement and speed. (G. E. T. Holloway & M. J. Mackenzie, trans.) New York: Ballantine. (Originally published, 1946.)
Siegler, R. S., & Richards, D. D.(1979). Development of time, speed, and distance concept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Vol. 15, No. 3, 288-298.
Trowbridge, D. E. and McDermott, L. C. (1980). Investigation of stud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velocity in one dimension.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 v48, n12, 1020-1028.
Trowbridge, D. E. and McDermott, L. C. (1981). Investigation of stud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acceleration in one dimension.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 v49, n3, 242-253.
Wilkening, F. (1981). Integrating velocity, time, and distance information. A developmental study. Cognitive Psychology, 13, 23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