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淑娟
Shu Chuan Chen
論文名稱: 大學圖書館個人化服務之隱私權問題探討
The discuss of privacy problems for the 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service of university library
指導教授: 謝建成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4
中文關鍵詞: 個人化服務隱私權大學圖書館
英文關鍵詞: 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Service, Privacy, University Librar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511下載:3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論文名稱:大學圖書館個人化服務之隱私權問題探討
    研究生:陳淑娟 指導教授:謝建成博士
    中文摘要
    美國圖書館與資訊技術協會(Libra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sociation, LITA)在1999年提出「個人化服務」(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Service)是圖書館網站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LITA Top Tech Trend),其意義是由使用者依據個人的需求過濾和檢索資訊,讓圖書館系統主動提供使用者有興趣之研究主題或資訊,提升讀者使用圖書館的效率。
    圖書館的個人化服務必須透過分析讀者個人資料始能進行,要運用讀者姓名、借閱記錄等個人資料,將牽涉到讀者個人資料的隱私權問題,本研究透過訪談整理交通大學與大葉大學圖書館的個人化服務功能後,以我國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與本法之制定法源─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個人資料保護八大原則(蒐集限制、資料品質、特定目的、使用限制、安全保護、公開、個人參與、責任原則),將大學圖書館個人化服務分為以下六個隱私權探討主題:1.讀者個人資料的取得 2.讀者個人資料的利用與處理 3.讀者個人資料的正確與更新 4.讀者個人資料的安全保護 5.讀者興趣檔的建置與使用6.隱私權政策,研究結果得出大學圖書館個人化服務目前的做法的確已侵害讀者的隱私權,圖書館管理面可以透過隱私權政策的制定、取得資料被蒐集者的書面同意、設置解決隱私權爭議的有效管道,以及減少人工處理個人資料等方式,加強對讀者隱私權保護,讓資訊的蒐集者(圖書館)與被蒐集者(圖書館使用者)間取得平衡,作為大學圖書館提供個人化服務時的參考。
    關鍵詞:個人化服務、隱私權、大學圖書館

    Abstract
    At 1999, the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sociation (LITA) advanced the 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Service (PIS) is the important trend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library website; which means that the users can filter and search information basis of their request, and let the library system can offer the research subjects or information which appeal to the users forwardly, and move up the using efficiency of the library.
    However the PIS will cause the privacy problem for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of readers. Because the operation of PIS has to analyze the reader’s personal information such as name, borrowing records etc. After the interview of Chiao Tung University library and Da Yeh University library, the research here has arranged the functions of 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Service (PIS, which is called My Library in Da Yeh Uni.) of the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Library and Da Yeh University Library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O.C Computer Process Personal Data Protection Act as well as the original law – The 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Development) Guidelines on the Protection of Privacy and Transborder Flow of Personal Data (Collection Limitation Principle, Data Quality Principle, Purpose Specification Principle, Use Limitation Principle, Security Safeguards Principle, Openness Principle, Individual Participation Principle, Accountability Principle). Thus we divide the PIS of university library into six subjects to discuss privacy problems which as blow:1.The obtain of reader’s personal data 2.The use and process of reader’s personal data 3.The accuracy and update of reader’s personal data 4.The security safeguards of reader’s personal data 5.The use and establishment of user profile 6.The privacy polic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IS of university library did invade reader’s privacy. Therefore the management of library should enhance the protection of reader’s privacy through the constitution of privacy policy, the reader’s written agreement for acquired data, setting up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controversy of privacy, and reducing data processing by hand, to balance the information with gatherer (library) and giver (reader); and to be the reference for university library when offering 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service.
    Keywords: 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Service, Privacy, University Library

    目錄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ii 目錄 iv 表次 vi 圖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7 第三節 研究流程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五節 名詞釋義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隱私權的內涵 11 一、 隱私權的定義與保護原則 11 二、 保護隱私權的方式 16 三、 歐盟、美國與我國關於圖書館隱私權保護之相關法規發展 18 四、 OECD與我國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之相關規定 38 第二節 圖書館之個人化服務 44 一、 圖書館個人化服務的意義與特色 44 二、 圖書館個人化服務所運用的技術 46 三、 圖書館提供之個人化服務方法與項目 49 四、 國內外大學圖書館個人化服務項目之整理 56 第三節 圖書館個人化服務對隱私權之影響 6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67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實施 67 第二節 訪談法的實施 68 一、採用深度訪談法的原因 68 二、非結構化訪談法的實施過程 69 第三節 交通大學與大葉大學圖書館個人化服務網站的實際操作 76 一、交通大學浩然圖書館個人化服務系統之內容 76 二、大葉大學圖書館個人化服務系統之內容 88 三、大學圖書館個人化服務網站潛在的隱私權問題歸納 96 第四節 大學圖書館個人化服務與讀者資料之關係 97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 99 第一節 問題探討方法說明 99 第二節 大學圖書館個人化服務的隱私權問題探討 102 一、探討主題一:讀者個人資料的取得 103 二、探討主題二:讀者個人資料的利用與處理 106 三、探討主題三:讀者個人資料的正確與更新 109 四、探討主題四:讀者個人資料的安全保護 111 五、探討主題五:讀者興趣檔的建置與使用 113 六、探討主題六:隱私權政策的問題 115 第三節 大學圖書館個人化服務可採用之保障讀者隱私權的方法 119 一、圖書館訂定明確之隱私權政策 119 二、圖書館須取得讀者之書面同意 120 三、提升大學圖書館館員的資訊倫理素養 121 四、建置符合讀者隱私權的大學圖書館個人化服務功能 125 五、符合隱私權保障之大學圖書館個人化服務流程 125 第五章 研究發現與建議 127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27 一、大學圖書館個人化服務有侵害使用者之隱私權 127 二、大學圖書館必須訂定適切之隱私權政策內容 129 三、大學圖書館必須取得讀者書面同意 132 四、大學圖書資訊相關系所應開設資訊倫理課程 132 五、大學圖書館需設置解決讀者隱私權爭議的有效管道 133 六、圖書館提升個人資料安全機制以減少人為侵害的作法 135 第二節 後續的研究建議 137 附錄一 138 附錄二 148 附錄三 150 附錄四 180 參考文獻 187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卜小蝶(1997)。提供個人化服務的線上公用目錄檢索系統初探。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59,127-133。
    卜小蝶(1998)。淺析個人化服務技術的發展趨勢對圖書館的影響。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館刊,2,63-73。
    大法官會議解釋第603號(2005)。司法院大法官/大法官解釋。上網日期:2006.7.1,檢自:http://www.judicial.gov.tw/constitutionalcourt/p03_01.asp?expno=603
    王姿埍(2000)。圖書資訊系統之流通模組和Profile Server個人化資訊服務,中正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碩士論文。嘉義縣。
    民法(2002)。全國法規資料庫。上網日期:2006.7.5,檢自: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B.asp?FullDoc=所有條文&Lcode=B0000001
    朱建民(2002)。應用倫理學在台灣的發展。應用倫理研究通訊,13,1-6。
    李俊磊(2003)。網站隱私權政策分析─以台灣網站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余明哲(2003)。圖書館個人化館藏推薦系統。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
    吳安琪(2000)。利用資料探勘的技術及統計方法增強圖書館的經營與服務。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
    吳寂絹(2001)。從隱私權看資料探勘技術之應用。私立佛光大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宜蘭縣。
    我國圖書館專業倫理守則(2002)。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圖資相關法規。上網日期:2006.7.5,檢自:http://lac.ncl.edu.tw/index_8.htm
    法務部(2005)。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修正草案條文對照表。 上網日期:2006.8.12,檢自:http://www.moj.gov.tw/public/Attachment/62228524321.pdf
    法務部(2005)。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修正草案總說明。 上網日期:2006.8.12,檢自:http://www.moj.gov.tw/public/Attachment/622116374334.pdf
    林明宏(2001)。技專院校圖書館個人化資訊服務之研究─以台中技術學院圖書館為例。國立中興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林杏子(2002)。資訊倫理。台北市:華泰文化。
    周慧蓮(2005)。英國個人資料保護最新案例發展及其對我國法制之啟示。科技法律透析,17:1,52-62。
    柯皓仁(2001)。電子圖書館實施經驗談--以交通大學圖書館為例。書苑季刊,47,10-33。
    柯皓仁(2002)。個人化及群體化圖書館資訊服務初探。國家圖書館館刊,91:1,161-195。
    施毓琦(2003)。大學圖書館網站個人化服務之使用者需求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高鵬(2005)。圖書館網站之個人化資訊服務。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圖書分館館訊,75,1-4。
    徐嘉僑(2005)。圖書館提供個人化資訊服務之研究。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1:4,84-100。
    孫冠華(2000)。圖書館新書推薦之個人化服務方法。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國家圖書館(2005)。國家圖書館/公告欄/圖書館法及相關法規/大學圖書館設立及營運基準。上網日期:2006.1.3,檢自:http://www2.ncl.edu.tw/bulletin/bulletin_05.asp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館/個人化服務/SDI專題選粹服務/系統介紹。上網日期:2006.7.25,檢自:http://140.122.127.251/edd/sdi.htm
    黃夙賢、柯皓仁、楊維邦(2001)。交通大學個人數位圖書館資訊環境。新世紀數位圖書館與數位博物館趨勢研討會論文集。新竹市:交通大學圖書館編印。
    張建清、傅大煜(2000)。從網路演化談個人化服務產品。網際先鋒,74,102-106。
    張台先,陳玥經編譯,Thoms J.Smedinghoff等合著(1998)。網路法律。台北市:儒林出版社。
    戚國雄(1998)。資訊時代的倫理議題─兼談網路倫理。應用倫理研究通訊,5,12-18。
    莊道明(1995)。圖書館專業倫理意義與內涵初探。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55,27-37。
    許孟祥,黃貞芬,林東清(2001)。資訊時代中倫理導向之決策制定架構。第一屆資訊科技與社會轉型研討會。上網日期:2006.5.7,檢自:http://itst.ios.sinica.edu.tw/seminar.htm
    通訊保障及監察法(1999)。全國法規資料庫。上網日期:2006.7.5,檢自: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asp?FullDoc=all&Fcode=K0060044
    陸敏(1984)。專題選粹服務簡介。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務通訊,55,14-15。
    曹健華(2003)。應用資料探勘技術於數位圖書館之個人化服務及管理。私立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嘉義縣。
    湯春枝(2000)。從個人化服務行銷的理念談交通大學個人化數位圖書資訊服務〈PIE@NCTU〉系統。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館刊,9,33-49。
    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1995)。全國法規資料庫。上網日期:2006.7.5,檢自: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B.asp?FullDoc=所有條文&Lcode=I0050021
    圖書館事業發展白皮書(1999)。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圖資相關法規。上網日期:2006.7.5,檢自:http://lac.ncl.edu.tw/index_8.htm
    圖書館法(2001)。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圖資相關法規。上網日期:2006.7.5,檢自:http://lac.ncl.edu.tw/index_8.htm
    廖又生(1995)。圖書館行政法個案:大哥哥故事的重演。佛教圖書館館訊,4。上網日期:2006.7.6,檢自:http://www.gaya.org.tw/journal/m4/4-mag1.htm
    廖又生(2001)。讀者圖書資訊權益保障初探。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67,1-8。
    廖又生(2005)。試論電腦犯罪條款對圖書館經營之影響。佛教圖書館館刊,41,89-95。
    廖緯民(1996)。論資訊時代的隱私權保護─以「資訊隱私權」為中心。資訊法務透析,1996年11月號,22。
    劉靜怡(2002)。資訊隱私權保護的國際化爭議─從個人資料保護體制的規範協調到國際貿易規範的適用。月旦法學,86,195-205。
    劉佐國(2005)。我國個人資料隱私權益之保護-─論「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之立法與修法過程。律師雜誌,307,42-51。
    蔣以仁(2001)。一對一個人化服務機制。電腦與通訊,95,88-93。
    戴玉旻(2001)。圖書館借閱記錄探勘系統。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科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
    簡榮宗(1999)。網路上資訊隱私權保護問題之研究。私立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簡燕華(2006)。RSS技術應用於圖書館專題選粹服務之研究─以個人化電子期刊訂閱為例。國立交通大學電機與資訊學院數位圖書資訊學程碩士論文。新竹市。
    英文部分:
    About MyLibrary(2001).上網日期:2006.7.6,檢自:http://my.lib.ncsu.edu/?cmd=about&id=39
    Alan F.W.(1967).Privacy and Freedom.Atheneum,New York,7.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2003). Principles for the Networked World. 上網日期:2006.7.1,檢自:http://www.ala.org/ala/washoff/washpubs/principles.pdf
    Anderson, R. E., Johnson, D. G., Gotterbarn, D. and Perrolle, J(1993) .Using the New ACM Code of Ethics in Decision Making.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36:2, 98-107.
    Chava F.Nachmias & David Nachmias(2001).潘明宏,陳志瑋譯。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市:韋伯文化。
    Colleen Angel(2000).The Right to Privacy,Journal of Information Ethics,9:2,11-25.
    Directive 95/46/EC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24 October 1995 on the protection of individuals with regard to the processing of personal data and on the free movement of such data(1995). 上網日期:2006.8.7,檢自:http://www.cdt.org/privacy/eudirective/EU_Directive_.html#HD_NM_1
    Dennis A. Pitta, Frank Franzak & Michael Laric(2003).Privacy and one-to-one marketing: resolving the conflict.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20:7,616-628.
    Edward J. Bloustein(1964).Privacy as an Aspect of Human Dignity: An Answer to Dean Prosser, New York University Law Review 39,962-1007.
    Electronic Privacy Information Center ,Privacy International (2001).Privacy and Human Rights—An Internation Survey of Privacy Laws and Developments. Washington,DC:USA& London:UK
    Fair Information Practice Principles(1974).上網日期:2006.4.23,檢自:http://www3.ftc.gov/reports/privacy3/fairinfo.htm
    Fred N. Kerlinger & Howard B. Lee(2002).黃營杉,汪志堅編譯。研究方法。台北市:華泰文化。
    Ghaphery J. , Kesselman M.& Watstein S.B.(2001).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clients:Short answers to simple question about “my library”services.Reference Services Review,29:4,276-281.
    Hafner A.W., Keating J.J. & Lin Z.Y. (2000).One-to-One customization of library patron relationships using web-based network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n the college or university campus.Journal of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16(2),19-29.
    Helen R. Adams, Robert F. Bocher , Carol A. Gordon, Elizabeth Barry-Kessler(2005).Privacy in the 21st Century—Issues for Public,school,and Academic Libraries. Connecticut: Libraries unlimited.
    Huff, C. & Martin, C. D(1995).Computing Consequences: A Framework for Teaching Ethical Computing.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38:12, 75-84.
    Internetnews.com(1999).Amazon Modifies Purchase Circles Following Controversy.上網日期:2006.7.24,檢自: http://www.internetnews.com/ec-news/article.php/190431
    Keith F.Punch(2005).林世華,陳柏熹,黃寶園,傅瓊儀,趙如錦譯。社會科學研究法─量化與質化取向。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Louis R., Peter M.(1998).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for the World Wide Web. Sebastopol,CA:O’Reilly,6-10.轉引自:高鵬(2005)。圖書館網站之個人化資訊服務。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圖書分館館訊,75,1-4。
    LITA Top Tech Trend(2002).LITA Top Tech Trends January 1999 ALA Midwinter Meeting,Retrieved June 2,2002.
    Manson R.O.(1986).Four ethical issues of the information age.MIS Quarterly 10:1,5-12.
    Morgan K. & Reade T.(2000).Pioneering portals:MyLibrary@NCState.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19:4,191-198.
    OECD Guidelines on the Protection of Privacy and Transborder Flows of Personal Data(1980) 上網日期:2006.8.3 ,檢自:http://www.oecd.org/document/18/0,2340,en_2649_201185_1815186_1_1_1_1,00.htmlRichard J.Severson(1997). The Principles of Information ethics.New York: M. E. Shape, Inc.
    Ruth Gavison(1980).Privacy and the Limits of Law,Yale L.J.421 at428.
    Samuel D. Warren, Louis D. Brandeis(1890).The Right to Privacy. Harvard Law Review,轉引自:簡榮宗(2006)。權平法律資訊網/專文論述/網路上資訊隱私權保障問題之研究。上網日期:2006.7.1,檢自:http://www.cyberlawyer.com.tw/alan4-0801.html
    Simon Davies(1996).Big Brother: Britain’s web of surveillance and the new technological order.London: Pan.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