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連育仁
Yu-Jen Lien
論文名稱: 影音互動式網路獨立學習平臺設計-以詩歌聲情藝術教學為例
Construct a Video and Audio Interactive Independent Learning Instructional Platform for Chinese Poetry Recitation
指導教授: 蕭顯勝
Hsiao, Hsien-Sheng
潘麗珠
Pan, Li-Ch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Department of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1
中文關鍵詞: 教學平臺詩歌吟誦影音互動式教學獨立學習
英文關鍵詞: Instructional platform, Chinese poetry recitation, video and audio interac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dependent learning method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39下載:1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開發一個適用於詩歌聲情藝術課程的影音互動教學平臺,以獨立學習策略為依歸,充份運用影音互動功能,讓學習者透過平臺獨立完成詩歌聲情藝術課程的修習。課程及平臺系統在建構完成後,透過教學實驗先讓學習者實際操作平臺、學習課程,再利用問卷進行使用者系統與試用經驗評估。為探討平臺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差異,本研究透過準實驗研究法,比較不同的授課形式對學生在學習成績上的的影響。經教學實驗後,利用平均數、標準差、獨立樣本t檢定等方法進行量化資料分析,為求資料解釋更為周延,再透過質化研究的半結構型訪談,蒐整相關資料,據以解釋統計分析的結果。

     研究發現,參與教學實驗的受試者對於本研究的教學平臺系統與課程有相當正面的評價,對於此類教學法有著極高的興趣。在教學形式的比較方面,藉由本教學平臺學習詩歌聲情藝術課程的受試者透過同儕互評所得到的平均成績高於在傳統教室學習的受試者,第二次的互評成績亦高於第一次互評成績,並且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顯示本研究所開發的影音互動式網路獨立學習平臺所運用的工具與教學策略,有助於詩歌聲情藝術的學習。有鑑於此,研究者根據研究目的及結果提出相關建議,希望能將本教學平臺推廣運用到其他知識領域,提昇此類教學方式的應用層次,為更進一步的相關研究貢獻微薄心力。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nstruct a proper instructional platform with interactive multimedia to support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poetry recitation. Following the strategy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learners can complete the course of Chinese poetry recitation, which will employ all the functions of interactive multimedia by themselves. After completing the construction, this study invited learners to learn the practical manipulation of the platform. After the experiment, learners were asked to complete the questionnaire,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through their opinions. To discus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is experimental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based one, this research used quasi-experiment to analyze the different influences on the learning achievements of learners with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After the experiment, we analyze the collected data with the statistic methods of average, standard division and t test. In order to define these data well, this study also collected relative information for this research through the semi-structure interview to clarify the result.

     Surve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ost of the participants hold a very positive attitude and a high interest toward the platform and the curriculum. The comparison of teaching method shows that the participants who have learned Chinese poetry recitation with this platform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ve a higher average score out of the peer assessment than the ones who learned in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moreover, their second peer evaluation scores are also higher than the first ones, which also achieves a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oo. It shows that this platform and the learning strategy indeed are more effective to learners as learning Chinese poetry recitation. According to this result, we propose further the relative advice based on the goal and consequence of this research, hoping to make this platform be prevalently used in other fields and to exalt the level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kind of instructional method, and finally devoting meager efforts to further relative researches.

    謝 誌 I 中文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 錄 V 表 次 VIII 圖 次 X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研究步驟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五節 重要名詞詮釋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詩歌聲情藝術的義界與重要性 13 第二節 網路教學媒體與教學模式 22 第三節 獨立學習的教學策略 36 第四節 平臺系統的發展及開發方式 38 第五節 本章小結 4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2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2 第二節 研究方法 53 第三節 研究對象 56 第四節 研究工具 58 第五節 資料分析 6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7 第一節 影音互動式網路教學平臺的設計與開發 67 第二節 系統與教學評估 83 第三節 影音互動式網路教學平臺的改進與發展 11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1 第一節 結論 121 第二節 建議 131 參考文獻 135 附錄 140 附錄一 影音互動式網路獨立學習平臺評估問卷 140 附錄二 詩歌吟誦教學學習成果同儕互評表 144 附錄三 系統功能列表 146 表 次 表2-1 網站的用途與教學方法 21 表2-2 網路教學融入模式 22 表3-1 專家諮詢對象人數表 60 表3-2 本研究之準實驗設計表 63 表3-3 實驗資料檢定考驗對照表 65 表4-1 系統開發所需軟體 70 表4-2 LMS與LCMS異同點比較表 73 表4-3 系統所需硬體設備表 76 表4-4 教學平臺「吸引性」評估統計表 84 表4-5 教學平臺「內容合適正確性」評估統計表 86 表4-6 教學平臺「互動性方式與型態」評估統計表 87 表4-7 教學平臺「媒體品質與融合性」評估統計表 89 表4-8 教學平臺「傳輸品質」評估統計表 90 表4-9 教學平臺「學習適應性」評估統計表 92 表4-10 教學平臺「適當的學習輔助工具」評估統計表 93 表4-11 教學平臺「內建智慧」評估統計表 95 表4-12「對影音互動式網路獨立學習平臺的看法」統計表 102 表4-13「對影音互動式網路獨立學習平臺的使用心得」統計表 109 表4-14 人數分配及基本能力表 110 表4-15 實驗所得資料檢定對照表 110 表4-16 實驗組二次互評之t檢定摘要表 111 表4-17 控制組二次互評之t檢定摘要表 112 表4-18 實驗組及控制組第一次互評之t檢定摘要表 113 表4-19 實驗組及控制組第二次互評之t檢定摘要表 113 表4-20 互評資料t檢定顯著結果表 114 圖 次 圖1-1 研究步驟及流程 8 圖2-1 獨立學習教學策略 37 圖2-2 資訊管理系統應用於學習之演進圖 38 圖2-3 學習管理系統運作示意圖 39 圖2-4 CAI多媒體教學軟體的開發模式 42 圖2-5 瀑布模式之開發階段 43 圖2-6 本研究「影音互動式網路獨立學習平臺」之開發流程 44 圖2-7 古典詩歌教學活動流程 47 圖2-8 傳統及教學平臺教學流程轉換示意圖 49 圖3-1 研究架構及課程流程圖 52 圖3-2 受試者人數分配圖 56 圖3-3 受試者百分比分配圖 57 圖4-1平臺運作原理示意圖 69 圖4-2 系統功能架構圖 74 圖4-3 系統資料庫結構圖 75 圖4-4 影音互動討論區 76 圖4-5 雙模式學習筆記功能 78 圖4-6 學習歷程記錄 78 圖4-7 教學課程安排介面 79 圖4-8 個人影音錄製介面 80 圖4-9 教學素材上傳介面 81 圖4-10 即時會議室 81 圖5-1 影音互動式網路獨立學習平臺組成結構 122

    王千倖(1996)。超媒體在學習「班級經營」上的應用。教育資料與研究,12,43-39。
    王建華(1998)。教學媒體的發展趨勢。社教雙月刊,84,25-27。
    王燕超(1997)。資源化學習與網際網路應用規劃。視聽教育,39(4),7-13。
    台灣微軟(2003)。Visual C# .NET 2003 產品資訊。2005年6月10日擷取自http://www.microsoft.com/taiwan/vstudio/vcsharp/
    productinfo/default.mspx。
    吳仁和、林信惠(2003)。系統分析與設計理論與實務應用。台北:智勝文化。
    吳明隆(2000)。班級經營與教學新趨勢。台北:五南出版社。
    李祐榮(2001)。知識管理系統接受度影響因素之研究。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周遵儒(2003)。提昇大學國際競爭力整合型計畫分項計畫三:網路學習課程發展計畫成果報告。台北:教育部。
    林文寶(1989)。朗誦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邱燮友(1991)。美讀與朗誦。台北:幼獅文化。
    洪明洲(2000)。網路教學。台北:華彩。
    唐清良(1998)。超越時空-談教學媒體的新趨勢。班級經營,3(3),36-42。
    孫春在(1995)。超媒體網路與遠距合作式電腦輔助學習。教學科技與媒體,21,29-37。
    孫春在(1999)。電腦網路遠距教學之現況與發展。電子月刊,5(3),92-96。
    孫春在(2000)。網路學習趨勢與原理。論文發表於交通大學主辦之2000 年網路學習理論與實務研討會,新竹。
    徐新逸(1995)。CAI多媒體教學軟體之開發模式。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33(1),68-78。
    崔夢萍(1999)。電腦程式語言Logo 和電腦多媒體教學對台灣省國小五年級學童的創造思考力之影響。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0,209-228。
    張君豪(2004)。大學校院導入委外數位學習系統之專業實務與決策考量研究。國立清華大學資訊系統與應用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家倩、楊國德(1998)。全球資訊網自學式課程之先導研究。遠距教育,7,49-59。
    張清濱(1986)。幾種可行的獨立學習方式。師友,191,37-41。
    張鑫安(2004)。以題型模版為基礎之網路多媒體測驗編輯系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陳正然(1999)。Web as Media--4C 網路媒體的發展與前瞻。廣告雜誌,92,14-15。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出版社。
    陳年興(1990)。網路教學與傳統教學之比較分析,遠距教育,15/16,153-163。
    陳秋美(譯)(1988)。Mind and Media 著。傳播媒體與兒童心智發展(Patricia Marks Greenfield)。台北:信宜基金會。
    彭菊英(2004)。現代詩聲情藝術探究-以朗誦為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研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孟元、黃嘉勝(1999)。遠距教育的定義、演進及其理論基礎的分析。視聽教育,40,8-18。
    黃耘(1997)。多媒體教學,趣味化學習。師友,363,17-20。
    楊美雪(1994)。問題索解導向之教學策略與媒體運用。教學科技與媒體,13,38-44。
    楊家興(1998)。多元化的遠距教學。遠距教育季刊,8,62-27。
    楊家興(1999)。虛擬學校:資訊網路下整合性的教學環境。教學科技與媒體,47,12-23。
    楊家興(2001)。網路虛擬教室的完全分類。國立空中大學管理與資訊學系管理與資訊學報,第6期,113-134。
    葉儒智(1999)。虛擬實境學習環境之教學設計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劉 渼(2002)。國語文創意教學—網路詩探索式學習。論文發表於台灣師範大學主辦之2002知識經濟與科技創造力培育國際研討會,台北。
    劉 渼(2003)。台灣網路中文教學——從實例分析到創新教學模式的提出。論文發表於僑務委員會主辦之第三屆全球華文網路教學研討會,台北。
    劉宗聖(2005)。微軟dotNET-海外華文的應用。論文發表於僑務委員會主辦之第四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台北。
    劉修蓉(2005)。Premiere Pro 1.5數位影音大導演。台北:學貫行銷。
    劉清堂(2000)。基於課堂的學習環境設計。論文發表於第四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GCCCE2000,新加坡。
    潘麗珠(2001)。雅歌清韻-吟詩讀文一起來。台北:萬卷樓。
    潘麗珠(2002)。九年一貫語文領域第三階段之國文學科詩歌吟誦課程創意教學研究成果報告。台北:教育部。
    潘麗珠(2003)。古韻新聲-潘麗珠吟誦教學。台北:幼獅文化。
    潘麗珠(2004)。93年度創意教師行動研究計畫-詩歌吟誦創意教學成果推廣之行動研究成果報告。台北:教育部。
    蔡振昆(2001)。傳統教學與網路教學之比較研究-教學媒體、班級經營及教學評量來探討。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羅綸新(2002)。多媒體與網路基礎教學理論、實務與研究。台北:博碩文化。
    Alessi, S. M., & Trollip, S. R.(1985).Computer-based instruction: Methods and development.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Becker, D., & Dwyer, M.(1994).Using hypermedia to provide learner control.Journal of Education Multimedia and Hypermedia, 3(2), 55-172.
    Cathpole, M. J.(1992).Classroom, open, and distance teaching:a facultyview.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6(3), 34-44.
    Dede, C. J.(1992).The future of multimedia:Bridging to virtual worlds.Educational Technology, 32(5), 54-60.
    Gallini, J. K. (2001). A framework for the design of research in technology-mediat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 a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41(2), 15 - 21.
    Gunawardena, C. N.(1992).Changing faculty roles for audiographics and online teaching.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6(3), 58-71.
    Harmon, S.W., & Jones, M. G. (1999). The five levels of web use in education:factors to consider in planning online course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9 (6),28-32.
    Gardner, H.(1990).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New York:Basic Books.
    Keegan, D. (1990). Foundations of Distance Education. New York: Routledge.
    Schrage, M.(1990).Shared Minds:The New Technologies of Collaboration.New York:Random House.
    Tough, A.(1986).Self-directed learning: Concepts andpractices, In T. Husen, and T. N. Postlethwaite,eds.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8. Oxford: Pergamon.
    Chen, Y.S., Kao T.C.,Yu G.J., and Sheu J.P.(2004). A Mobile Butterfly-Watching Learning System for Supporting Independent Learning. 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Wireless and Mobile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pp11-18).Taiwan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