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文昌 |
---|---|
論文名稱: |
台北市公立高中職教師知覺學校教師會角色定位、組織功能與其參與程度關係之研究 The Research on the Teacher’s Perception of Role, Organization Function, and Participation of Teachers’ Association of Public Se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City |
指導教授: | 宋修德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工業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61 |
中文關鍵詞: | 教師會 、教師組織 、角色定位 、組織功能 、教師參與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56 下載: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瞭解台北市公立高中職教師知覺學校教師會角色定位、組織功能與其參與程度的關係,以作為台北市各公立高中職學校教師會未來運作之參考。
本研究以調查研究法進行,透過問卷調查與深度訪談進行資料蒐集。研究工具為自編之「台北市公立高中職教師知覺學校教師會角色定位、組織功能與其參與程度關係之研究調查問卷」,經專家會議及問卷預試,完成研究工具之信效度檢驗,對台北市公立高中職教師進行問卷調查,以叢集抽樣,共發出問卷1270份,回收有效問卷為748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59%。問卷資料經統計分析,獲得以下主要結論:
台北市公立高中職教師知覺學校教師會角色定位、組織功能的差異偏向正向;而其參與學校教師會的程度則偏向負向。學校教師會角色定位各個構面及整體與組織功能各個構面及整體之間,角色定位各個構面及整體與參與程度之間,以及組織功能各個構面及整體與參與程度之間,其相關均達顯著水準,且均為正相關。
在各背景變項方面,男性教師知覺學校教師會之角色定位、組織功能與其參與程度高於女性教師;年齡較長、服務年資較長之教師知覺學校教師會之角色定位、組織功能與其參與教師會的程度高於年齡較輕、服務年資較短之教師;未曾兼任行政之教師知覺學校教師會之角色定位在「壓力團體」構面高於曾經兼任行政之教師;完全中學高中部、普通高中之教師知覺學校教師會角色定位高於職業學校之教師;完全中學高中部之教師知覺學校教師會組織功能高於職業學校之教師。曾為學校教師會會員、曾經擔任教師會職務、擔任教師會職務年資較長之教師知覺學校教師會之角色定位、組織功能與其參與程度高於未曾加入學校教師會成為會員、未曾擔任教師會職務、擔任教師會職務年資較短之教師。
The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 of teachers’ perception to the roles and organization functions and their participation of public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association in Taipei Cit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or the references to improve the work of teachers’ association of public se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City.
Descriptive method, aided with literature reviews and surveys, used in this study to collect the information. The research uses a self-developed questionnaire entitled “Questionnaire on teachers’ perception of role, organization function and their participation of teacher’s association of public senior- high school in Taipei City”as an instrument after pre-test and experts’ consultation. In this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technique, 1,270 questionnaires sent in June 2007, there are 748 questionnaires received in July 2007, which reveals 59% of the questionnaire validity. After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se samples, the main conclusions were summarized as below:
The teachers of public se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City took positive attitude to the roles and organization functions of their school teachers’ association, but they took negative attitude to participate in their school teachers’ association. All the factors mentioned of teachers’ perception to the roles and those of the perception to the organization functions and their participation of public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association in Taipei City were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ed to each other.
As to the background variables, the perception to the roles and organization functions and the participation of school teachers’ association of male teachers were more positive than those of female teachers. Those of older teachers were more positive than younger teachers. Those of the teachers who serve longer were more positive than those of the teachers who serve shorter. Those of the teachers who have ever join school teachers’ association were more positive than those of the teachers who have ever join school teachers’ association. Those of the teachers who have ever worked as staff of school teachers’ association were more positive than those of the teachers who have never . And the longer the teachers worked , more positive those of the teachers were. The perception to the role of school teachers’ association as a pressure group of the teachers who have never worked as administrative staff were more positive than that of the teachers who have ever worked as administrative staff. The perception to the role of school teachers’ association of the teachers who serve in senior high school of complete school and general high school was more positive than that of the teachers who serve in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teachers.The perception to the organization functions of school teachers’ association of the teachers who served in senior high school of complete school was more positive than that of the teachers who serve in vocational high school.
一、中文部分
丁志仁(1996)。有關教育改革的一些想法。教改通訊,25。
丁志仁、曾喜城、楊益風、鄭貴立(1997)。教師會手札。台北市: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66。
王素琴、侯禛塘(1998)。各國教師組織發展、任務與省思。教師天地,94,12-16。
王寶玲(2004)。紫牛學管理。台北縣:創見文化。
王馨羚(2005)。學校教師會組織定位、運作情形及未來發展之研究─以臺北市國民小學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方鴻鳴(2005)。教育向前行:教師會功能及運作問卷調查。教師天地,94,58-63。
台北市教育局(2006)。95學年度第1學期各級學校初步統計資料。2007年1月25日,取自:http://www.edunet.taipei.gov.tw/public/public.asp?SEL=52
台北市教師會(2006)。台北市教師會章程。2007年1月25日,取自http://www.tta.tp.edu.tw/
立法院(1995)。教師法案專輯。2007年1月25日,取自:
http://npl.ly.gov.tw/do/www/forwardSearch?keyword=教師法&query=&link=/do/www/billVolumn
司徒達賢(2005)。管理學的新世界。台北市:天下文化。
全國法規資料庫(2006)。教師法。2007年1月25日,取自:http://law.moj.gov.tw/Scripts/NewsDetail.asp?no=1H0020040
全國法規資料庫(2002)。人民團體法。2007年1月25日,取自http://law.moj.gov.tw/Scripts/NewsDetail.asp?no=1D0050091
全國教師會(2007)。95年度會員繳交人數一覽表。2007年7月30日,取自http://forum.nta.org.tw/v362/attachment.php?attachmentid=2456&d=1176255658
全國教師會(2005)。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章程。2007年1月25日,取自http://www.nta.org.tw/
朱輝章(1998)。我國教師組織之研究-以教師會為中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未出版。
吳明隆(200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台北市:知城。
吳美慧、吳春勇、吳信賢(1995)。義工制度的理論與實施。台北市:心理。
吳清山(1995)。教師法基本精神與重要內涵之探析。國民教育,36,2,10-16。
吳清山(1996)。教師組織的定位與展望。教育資料與研究,8,2-7。
李貴山(1996)。教師會的定位探討。北縣教育,15,26-29。
李漢敦(1996)。一位校長談學校教師會。北縣教育,15,15-16。
周志宏(1995)。從教師法看教師組織及權益保障制度。國民教育,36,2,22-24。
周祝瑛(2003)。誰捉弄了台灣教改?。台北市:心理。
林天佑(1996)。學校教師會與學校行政:競爭與合作? 教育資料與研究,8,18-19。
林香蘭(2003)。台中縣一所國民小學學校教師會的組織運作之個案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惠貞(1997)。當多數教師成為教改主力時台灣教育才有回生希望的聲音。綠色海洋週刊,13,14。
林建銘、吳玲娟(1998)。學校教師會的角色功能-從M.Archer教育互動理論剖析。初等教育學刊,7,107-128。
林海清(1998)。教師會組織的角色定位及運作之探討。臺中師院學報,9,191-210。
侯務葵、林吉茂(1997)。教改震盪中-教師的處境與思考。我們的教育雙月刊,4,頁14-18
侯禎塘、王素琴(1998)。各國教師組織的發展、任務與省思。教師天地,94,12-14。
柯素月(2001)。國民小學學校教師會之個案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徐昊杲、邱佳椿(2002) 。技職教育研究教戰手冊—SPSS基礎篇。台北市:師大書苑。
高義展(1988)。國民小學學校教師會組織功能、影響型態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涂慶隆(1998)。國民小學教師會集體協商功能及其運作歷程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仁彰(1997)。教師的沉思(未出版)。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容雪(1999)。學校教師會運作情形之研究-以台北縣市學校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煌熙(1996)。教師組織與集體談判的運用。教育資料與研究,8,9-10。
張鈿富(1986)。我國教師專業組織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許藤繼(2001)。學校組織權力重建。台北:五南。
連學淵(2002)。高級中等學校教師對教師會組織功能之認知與期望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郭昭佑(1996)。迎向教師專業自主的新紀元:教師組織。教育資料文摘,1,56-60。
陳文燦(1997)。我國國民小學教師對教師會組織之態度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平和、周新富 (1999)。教師會的功能、任務與運作方式。教育資料文摘,235,92
陳志成(2002)。國民中小學教師會參與學校行政決定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陳志福(1990)。 國小實施家長義工制度推展途徑之研究。 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秀苓(1994)。中日二國教師組織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良益(1996)。我國國小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玟甄(2005)。中部地區國小教師知覺親師衝突原因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中市。
陳冠州(2006)。高雄縣各級學校教師對教師會任務、組織定位認知與參與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順和(1996)。淺釋教師法。教育資料與研究,10,34-37。
傅瑜雯(1993)。我國教師組織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彭富源(1997)。學校教師會與教師專業自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彭富源(1998)。台灣教改新興勢力-學校教師會。教育資料集刊-教育改革專輯,23,55-75。
彭禎祥(1996)。教育會與教師會定位之探討。師說月刊,90,46-48。
彭靜萍(2006)。我國小學女性教師參與學校教師會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湯梅英(1997)。從教師法談教師組織的困境。現代教育論壇,2,20-22。
舒緒緯(2002)。台灣地區教師組織專業權運作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集,7,43-47。
馮朝霖(2000)。論教師組織的實踐理性。全國教師月刊,1,14-17。
黃俊斌(1997)。國小教師權利與義務及聘任契約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蓋浙生(1999)。教師法研訂始末。師說,129,8-9。
劉春榮(1997)。教師對教師組織的期待。國教月刊,43-5,8-14。
劉春榮(1998)。國民小學組織結構、教師對組織功能需求與學校衝突研究。初等教育學刊,7,39-84。
劉春榮(1998)。教師組織與教師專業成長。教師天地,94,4-11。
劉義勇(2004)。國民小學學校教師會組織功能與運作策略關係之研究-以中部四縣市為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市,師大書苑。
蔡文正(2000)。國小教師會任務功能、組織定位與會員參與關係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蔡宏進(1985)。社區原理,台北市:三民。
蔡璧煌(1990)。我國教師組織何去何從?收錄於黃政傑編撰,一週教育論壇。台北:教育廣播電台。
蔡麗英(1998)。淺談教師會困境二三事。教師天地,94,48-50。
謝文全(1987)。美國教師組織簡介。中華民國教育,1,22-25。
饒邦安(1999)。教師法中有關教師組織及其任務之沿革與展望。高中教育,6, 4-11。
二、英文部分
Arnstein(1969). 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ing, 7:216-224.
Bagnall, R. G. (1995). Discriminative justice and responsibility in postmodemist adult education. 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 45(2), 79.
Bascia, N. (1994). Unions in Teachers’ Professional Lives.New York: Teacher College Press .
Bloomer, Keir. (1980). The teacher as professional trade unionist. N.Y.: Nichols Publishing Company.
Cooper,B.S. (1992). Labor relations in education: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Westport: Greenwood Press.
Guthrie,J.W. (1982).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research.(5th ed.).N.Y: Free Press.
Jessup,D.K. (1988). Teacher unions, school staffing, and reform.(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274108).
Jessup, D. K. (1988). Teacher, unions, and change: A comparative study. N.Y: Praeger Publishers.
Johnson, J.M. (1985). Teacher unions,school staffing,and reform.(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274108)
Kerchner, C.T. & Koppich, J.E. (1993). A union of professionals labor relations and education reform. New York: Teacher College Press.
Lunenburg, F.C. & Ornstein, A.C. (1991).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Califonia: Wadsworth.
Poole, W.L. (1997).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Unionism by Teacher Union Leaders.(ERIC_NO:ED410683)
Shavelson,R.J.(1985).Teacher’s organization. Husen, T. &postlenghwaite, T.N.(ed).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research and studies Oxford, UK:Pergamon Press.
Tannenbaum,R.,Schmidt,W.H. (1973). How to choose a leadership patter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51, 167.
Web,B. (1920). History of trade unionism. N.Y.: Longman,Green.
Wishnick, Y.S. & Wishnick, T.K. (1991). The Effect of Personal and Social Determinants on Teacher Union Representatives’Stated Willingness to Initiate Site-Based Decision Making.(ERIC_NO:EJ430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