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怡伶
Chen Yi-Ling
論文名稱: 「英語創造性教學方案」對國小低年級不同族群學生的英語學科能力與創造力之影響
The Influence of Creative English Teaching for First- and Second-grade Students on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English and Creativity among Ethnic Groups
指導教授: 陳學志
Chen, Hsueh-Chih
邱發忠
Chiu, Fa-Chu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
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Creativity Development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5
中文關鍵詞: 新住民子女原住民族學生英語創造性教學國小低年級英語學科能力創造力
英文關鍵詞: new immigrant children, aboriginal students, creative English teaching, first- and second-grade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English, creativit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901下載:7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發展一套適合國小低年級學童之「英語創造性教學方案」,探討此方案對國小低年級不同族群學生的英語學科能力、英語學習動機及創造力之影響。本研究採用「準實驗設計」中的不等組前後測設計,以新北市兩所國小低年級共252名學生為研究對象,A學校為實驗組,進行「英語創造性教學方案」,而B學校135位學生為對照組,接受「英語一般性教學」,兩組皆為期八週,每週兩節,共16節課。
本研究以「國小英語學科成就測驗」、「國小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及「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圖形版」為量化工具,所得資料以二因子共變數分析進行統計處理,並分析「課程回饋表」、「教師教學省思札記」、學習單以及學生作品等質化資料,以了解本研究方案介入的效果。主要發現為(一)在英語學科能力方面,有教學方法的主要效果,即接受「英語創造性教學方案」的學生的英語學科能力表現,相較接受「英語一般性教學方案」的學生有顯著提升。不過,並未有族群的主要效果,及教學方法與族群交互作用效果;(二)在英語學習動機方面,結果有部份支持教學方法的主要效果,即接受「英語創造性教學方案」的學生的認知動機表現,相較接受「英語一般性教學方案」的學生有顯著提升,不過,行為與情感動機表現則未有顯著差異。此外,也未有族群的主要效果,及教學方法與族群交互作用效果;(三)在創造力方面,結果有部份支持教學方法的主要效果,即接受「英語創造性教學方案」的學生的獨創力與精密力表現,相較接受「英語一般性教學方案」的學生有顯著提升,不過,流暢力、標題或開放力表現則未有顯著差異。此外,也未有族群的主要效果,及教學方法與族群交互作用效果。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加以討論,提出未來教育和輔導以及研究上的具體建議,以做為後續教育實務及未來研究的參考。

The present study aims to develop effective creative English teaching for first- and second-grade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creative English teaching on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English,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creativity among ethnic groups. A nonequivalent pretest-posttest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was adopted for this study, in which a group of 252 first- and second-grade students from two elementary schools in New Taipei City was recruited. Among them, 117 students from one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were assigned 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hich received creative English teaching;135 students from the other school were assigned to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received regular English teaching. The classes were held twice a week, and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over a period of eight weeks (with a total of 16 classes for each group).
This study employed 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instrument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creative English teaching. Quantitative instruments consisted of an elementary English ability test, Torrance Tests of Creative Thinking, and a learning motivation scale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sent to statistical analysis with the technique of two-way ANCOVA. Qualitative instruments comprised a course feedback form, a teaching reflective journal, worksheets, and student’s works.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There was a significant main effect of the creative English teaching on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English. That is, the students receiving creative English teaching outperformed those receiving regular English teaching in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English. However, there was a non-significant main effect of the ethnic groups and the interaction effect between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ethnic groups on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English.
2.There was a significant main effect of the teaching methods on a part of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i.e., the students receiving creative English teaching outperformed those receiving regular English teaching in cognitive motivation but not in behavior and affective motivation. Furthermore, there was a non-significant effect of the ethnic groups and the interaction effects between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ethnic groups on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3.There was a significant main effect of the teaching methods on parts of creativity; i.e., the students receiving creative English teaching outperformed those receiving regular English teaching in originality and elaboration but not in fluency, abstractness of titles, and resistance to premature closure. In addition, there was a non-significant effect of the ethnic groups and the interaction effects between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ethnic groups on creativity.
Finally, these findings were further discussed, and suggestions for teaching, counseling, and research were made for future reference.

謝誌..........................................I 摘要........................................III Abstract....................................…V 目次........................................VII 表次.........................................IX 圖次.........................................X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4 第三節 名詞釋義.................................5 第四節 研究限制.................................7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臺灣不同族群英語學習之現況分析...............9 第二節 適用國小學童之英語教學方法..................17 第三節 學習動機相關理論..........................25 第四節 創造力與創造性教學理論.....................31 第五節 英語創造性教學與原住民、新住民之相關研究.......47 第三章 研究方法.................................61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61 第二節 研究假設.................................64 第三節 研究對象.................................66 第四節 研究工具.................................68 第五節「英語創造性教學方案」課程設計................73 第六節 研究程序.................................80 第七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83 第四章 研究結果.................................85 第一節 「英語創造性教學方案」對學生英語學科能力之影響分析..85 第二節 「英語創造性教學方案」對學生英語學習動機之影響分析..89 第三節 「英語創造性教學方案」對學生創造力之影響分析.......96 第四節 教學者與實驗組學生對於實驗課程之感受與省思........107 第五節 實驗課程之教學歷程分析........................118 第五章 綜合討論....................................123 第一節 英語創造性教學對學生英語學科能力影響之探討........124 第二節 英語創造性教學對學生學習動機影響之探討............125 第三節 英語創造性教學對學生創造力影響之探討..............127 第四節 研究貢獻.....................................129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131 第一節 結論.........................................131 第二節 建議.........................................134 參考文獻............................................137 附錄一「英語創造性教學方案」教學活動設計 第一單元.........155 附錄二 個人資料問卷 ..................................170 附錄三 英語學科成就測驗一..............................173 附錄五 課程回饋表.....................................178 附錄六 教學省思札記 ...................................184 附錄七 「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圖形版」同意書.................185

一、中文部分
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民89)。創造力研究。台北:心理。
王彩鈴(2005)。學習動機提昇教學方案融入英語科教學對國中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影響。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王黃隆(2003)。電腦補助教學對國中英語低成就學生實施補救教學之效益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瑞勳(2004)。大陸和外籍新娘婚生子女適應與學習能力探究。台灣教育雙月刊,626,25-31。
王薪惠(2009)。都市原住民族學生創造力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甘惠華(2005)。台灣地區三年級至九年級學童英語學習動機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全中鯤(2000)。少數民族兒童學校教育問題探討--以花蓮縣某泰雅(德魯固)族國小及其學區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未出版,花蓮縣。
朱厚儀(2010)。運用遊戲於語文領域以提升國小低年級學生創造想像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朱珮儀(2011)。運用英文批判識讀課程輔助新台灣之子族群認同再造及英文學習。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江之中(2003)。創造性兒童詩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創造力之影響-以台中縣太平市一所國小為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江慧英(2003)。國小級任老師以歌謠韻文將英語融入各科教學之模式研究-以一個四年級的班級為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余龍豪(2003)。國小五年級學童英語學習動機之探討-以高雄市和台東縣國小學童為例。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吳天泰(1995)。中華民國原住民教師、學生族籍調查報告。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原住民教育研究中心。臺北市:教育部。
吳妍慧(2010)。創意英語課堂教學對國中生英語學習表現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佳玲(2010)。家庭因素對臺灣國小四年級新移民子女英語學習之個案研究。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吳孟真(2007)。運用圖畫書幫助弱勢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以一位國小四年級原住民學童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學系教師在職進修語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吳振源(2012)。原住民地區國中生英語字彙學習策略與學習態度之相關研究。康寧大學應用英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吳國成 (2002)。國小學生之外語學習焦慮探究-以台北縣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臺北市。
吳清山(2002)。創意教學的重要理念與實施策略。臺灣教育,614,2-8。
吳清山(2004)。外籍新娘子女教育問題及其因應策略。師友月刊,441,6-12。
吳雅玲(1998)。國中學生制握信念、英語學習動機與英語焦慮相關之研究。教育資料文摘,41(6),93-106。
吳雅真(2006)。英文童謠教學對國小英語補救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英語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瑞英 (2005)。國小三、六年級生語言焦慮與英語口語成就之相關性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國語文學系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吳靜芬(2005)。為臺灣少數族群兒童架起語言、文化的橋樑。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教育輔導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36-51。
呂延霓(2010)。設計發展桃源國小五年級原住民學生英語讀寫教學網路教室。玄奘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宋增軒(2003)。原住民國小英語教師教學方法與學生學習之影響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李乙明、李淑貞譯(2006)。 創造力Ⅱ. 應用(原作者:Robert J. Sternberg),臺北:五南。
李乙明、李淑貞譯(2006)。創造力Ⅰ. 理論(原作者:Robert J. Sternberg),臺北:五南。
李玉惠(2009)。應用歌謠提昇新移民幼兒語文創造力之研究。第六屆健康的幼兒教育學術研討會,125-146
李志潔(2006)。二年級級任老師運用英語童謠教學之成效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佳容(1999)。創造性英語教學策略對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態度之影響。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李雅娟(2012)。桃園縣國小低年級英語教學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慧芹(2010)。運用英語歌曲歌謠提昇國小學童尾韻覺識及學習動機之研究-以屏東縣國小二年級學童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英語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李慧賢(1996)。原住民學生創造力發展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年級、性別、教師教學創新 行為、父母教養態度、社會支持與創意經驗、創造思考能力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類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周文敏(2004)。「創造性圖畫書教學」對國小學童創造力與繪畫表現之研究。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秀玟(2004)。創意教學策略之研究—以國小生活課程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佩儒(2010)。新台灣之子在英文學習上的態度及動機-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幸蓉(2012)。新住民與原住民學生學業成就比較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台北市。
林明玉(2010)。級任老師輔助英語教學對小二英語學習成就和態度影響之研究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明姸(2010)。小組共讀分級英語讀本活動對國小學童英語閱讀能力與英語學習態度之影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學系英語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芳菲(2004)。英文童書教學對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衍伸(2005)談新弱勢族群「新台灣之子」的教育策略。屏縣教育季刊,22,14-17。
林嘉莉(2009)。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英語學習動機及其先前英語學習經驗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鳳眉(2012)。國小新住民學童之父母管教方式、教師期望、自我概念對同儕關係影響之研究。靜宜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慧玲(2005)。運用歌謠韻文在國小二年級學童英語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璣萍(2003)。台灣新興的弱勢學生--外籍新娘子女學校適應現況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林蕙蓉(2002)。溝通式教學對學童英語及文化學習之效益。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高雄市。
林麗玉(2010)。英語歌謠韻文對國小學童音韻覺識與識字技巧之效益研究。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
林麗惠(2000)。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學童的認知風格、推理表現與問題解決表現之相關研究-以桃園縣平地國小學童為例。碩士,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邱才銘(1998)。高雄市國小英語教學之研究-教育實況之觀察、訪問與問卷調查。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邱婉芬(2007)。繪本創意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生譬喻修辭創造力表現之影響。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碩士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姚佩吟(2005)。利用腦力激盪術於專題導向學習對提昇國小學童創造思考能力成效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學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姚淑華(2003)。故事教學在國小英語課程之實施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
施玉惠、朱惠美(1999)。國小英語教學之精神與特色。教育研究資訊,7(2),1-5。
施良方(1996):學習理論。高雄市:麗文文化公司。
施穆穆(2008)。運用英語圖畫書於國小低年級之英語閱讀教學設計。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胡宗光 & 盧台華(2005)。國小原住民兒童創造潛能與創造性環境之研究~以阿美族為例。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9,313-336。
胡美英(2010)。緬甸籍新住民文化資本、社會資本與英語學習成就之研究:以台北縣中和市某國小五年級學生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范秀汝(2007)。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對於國民小學低年級學生創造力之影響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對於國民小學低年級學生創造力之影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唐璽惠(1989)。高中生英語學習動機、態度、師之互動、親子關係與其英語科成就之相關研究。教育學刊, 8,110-127。
夏曉鵑(2000)。資本國際化下的國際婚姻-以台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爲例。臺灣社會研究,39,45-92。
夏曉鵑(2001)。“外籍新娘”現象之媒體建構。臺灣社會研究,43, 153-196。
孫清柳(2012)。台東縣偏遠原住民小學英語課程與教學現況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徐玉婷(2003)國中生英語焦慮、英語學習動機與英語學習策略之相關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徐玉琴(1975)。人格特質和腦力激盪術對創造思考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翁筱婷、張景媛、王鴻哲(2010)。樂「活」英語,創意「動」起來~創意教學對偏遠地區原住民學生英語學習成效之研究。創造學刊,1(1),93-122.
高建民(2004年6月)。英語是橋還是牆?我國英語學習成效城鄉差距之研究。第十屆課程與教學論壇:課程與教學革新的反省與前瞻學術研討會,台北。
高嘉鴻(2005)。屏東縣三族群之國小三年級學生英語讀寫能力之研究。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 應用外語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市。
高靜儀(2012)。英語繪本融入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英語學習態度與學習動機之實驗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
張世彗(2007)。創造力:理論、技術與教學。臺北市:五南。
張玉成(1995)。思考技巧與教學。臺北:心理出版社。
張佑先(2009)。偏遠地區國民小學學童英語學習態度之研究~以花蓮縣南區偏遠學校為例。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張秀娟(2003)。圖畫書導賞教學對幼兒創造力影響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幼兒教育保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縣。
張武昌(2006)。台灣的英語教育:現況與省思。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69,129-144。
張芳全(2007)。新移民子女的教育。臺北市 : 心理。
張芳莉(2004)。臺灣現行英語教學對原住民國中生學習態度與動機之效益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英語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
張恩銘(2008)。現行國民小學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關於原住民內容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茜宜(2011)。繪本教學策略影響新移民子女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以雲林縣育英國小一年級新生為例。康寧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張培瑩(2005)。創意戲劇方案在國中英語教學上的應用。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淑真(2008)。電腦輔助多媒體英語流行歌曲教學對國小學童英語習得動機與成就之效益研究。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
張善楠、黃毅志(1997)。原漢族別社區與學童學業成績關聯性之因果機制。少數族群國際學術研討會。台東:台東師範學院。
教育研究院(2010)。2006及2007年TASA新移民子女學習成就表現分析。「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電子報,9,3-5。取自http://tasa.naer.edu.tw/10epaper-2-detail.asp?id=17
教育部(2012)。一百學年度外籍配偶子女就讀國中小人數分布概況統計分析。教育部統計處。台北市:教育部。
梁岫雲(2007)。花蓮縣國民小學英語教育政策執行問題之調查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莊坤良(1999)。兒童文學與英語教學:兒童歌謠、圖畫童書、簡易故事書與分章故事書。見戴維揚主編,九年一貫新課程新趨勢:國民小學英語科教材教法,頁283-301。
許西玲(2002)。多元智慧理論在幼稚園英語童謠教學的應用。國民教育,42 (5),50-58。
許杏如(2005)。台北市國小五、六年級學童英語學習動機、英語焦慮與英語成就之相關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芝瑜(2007)。英語童書朗讀對國小四年級學生認字、閱讀理解及學習態度的影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淑美(2005)。運用多元智慧理論於國小英文圖畫書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惠貞(2004)。英語圖畫書在幼兒英語教學上之應用。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許慈君(2007)。繪本教學對國中原住民學習障礙學生閱讀理解與學習動機成效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身心障礙與輔助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陳又鈴(2009)。臺北縣新住民國中生英語學習態度之調查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陳文潔(2011)。運用SIR-KR英語教學模式提升原住民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與單字量。文藻外語學院外語文教事業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巧雲(2011)。音樂遊戲提升新台灣之子語言能力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自培(2005)。創造思考教學法運用於國小高年級圖畫故事書創作教學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陳秀芸(2009)。精進教師教學能力:從創意教學談起。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83。
陳秀慧(1985)。高中學生英文學習態度與方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枝烈(1996)。都市原住民兒童適應問題之探討~二個兒童的晤談。原住民教育季刊,1,33-57。
陳奎憙(2001)。教育社會學導論。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淑玲(2011)。新竹縣原住民地區國小英語教學實施現況之研究--以尖石鄉與五峰鄉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教育行政碩士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植珊(2011)。英文繪本教學對國小學童文化知識與英語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慧美(2004)。國小學童英語學習焦慮及與能力相關性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瑩徽(2010)。台北縣國小六年級弱勢學生與一般學生國語學習動機與國語學習成就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學志、賴惠德(2011)。新移民族群學生科學與數學學習的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之建置─教師創造性教學、個人目標導向對新移民及本地生之數學成就及數學創造力之影響。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未出版。
陳錦卿(2012)。新住民女性對特殊需求子女教養困境及需求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陳龍安(1998)。創造思考教學。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陳龍安(2006)。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市:心理。
陳龍安(2008)。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簡明版。臺北市:心理。
陳薇文(2011)。國小新移民學童英語學習成就、學習態度及學習挑戰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英語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嬿如(2008)。創造性繪本教學方案對國小低年級學生創造力之影響。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麗華、王鳳敏、鍾才元、賴秀智(1997)。國小教師對原住民的認知印象及對都市原住民學童的接納態度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8,159-186。
郭玉婷(2001)。泰雅族青少年學習式態之質的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臺北市。
郭玉婷、譚光鼎(2002)。泰雅族青少年學習式態之探討。教育研究資訊,10(3),149-165。
郭李宗文、吳佩芳(2011)。臺東縣原住民學童數學學習相關因素之初探-國小一年級教師的觀點。美和學報,30(1),75-92。
郭琪連(2010)。英語歌曲教學對國小高年級英語低成就學生字彙能力與英語學習態度之影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系英語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郭雅惠(2003)。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 學習領域對國中生創意表現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彭震球、林亨泰(民67)。創造性教學法。台北市: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童江雪(2008)。影響新臺灣之子學習成就因素之研究─以臺北市某國中為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惠慈(2000)。原住民社需家庭教育推廣的工作模式,原住民教育季刊,19,20-39。
黃琪雯(2005)。創意教學對國中生英語學習成就及態度影響之研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黃群淵(2006)。運用韻文增進國小學童英語音韻覺識能力與學習動機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稽興(2004)。創意策略教學在高中英文作文上的應用。國立政治大學英語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宜芳(2010)。新住民學童家庭因素對其英語學習成就與學習態度的影響 -以桃園縣某國小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素花(2004)。國小六年級寫作教學運用創造思考教學策略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楊楚虹(2012)。宜蘭縣國小高年級學童課後學習行為, 家長教養方式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原漢學生的比較。佛光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溫佳諺(2013)。臺東縣國小學生對學校英語課學習滿意度調查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未出版,台東縣。
溫明麗(2007)。我國外籍配偶子女現況分析與問題解決。吳清基(主持人),新住民及其子女的教育措施。新住民及其子女教育與輔導政策學術研討會,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葉千芸(2006)。以繪本進行國小二年級英語教學之實驗研究。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葉育芳(2005)。搭建音樂智能與英語的學習橋樑--以原住民英語低學業成就學童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葉和滿(2002)。不同入學管道的高中生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業成就關係之探討。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葉芯慧(2009)。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國中生親子關係、自我概念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董三期(1997)。小學三年級學生國語文學習策略之研究-以瓜瓜班為例。國立 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董奇(1995)。兒童創造力發展心理。台北:五南。
詹斯匡(2007)。兒童創造力開發之教學研究─ 以圖畫書創作為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詹餘靜(2000b)。國小英語教育發展趨勢及三「教」-教師、教材、與教法-相關問題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3,203-238。
賈馥茗(1967)。兒童發展與輔導,台北,台灣書店。
廖思齊(2011)。同儕關係對新住民子女英語學習態度與英語學習成就之影響-以雲林縣國小為例.。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廖曉靑(2002)。英語教學法。臺北市:五南。
廖曉靑(2006)。兒童英語教學。臺北市:五南。
廖錦煌(2008)。城鄉地區東南亞新移民子女英語讀寫學習成就之探討-以台中縣國小三年級生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管世應(2007)。外籍配偶子女英語認字能力及其補救教學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劉乃綸(2008)。英文歌曲和童謠融入音樂課教學對國小學童英語學習動機之影響。立德大學應用英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劉文正(2004)。都市地區原住民學童的英語學習面貌。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芳玲(2005)。新移民女性子女的學業成就與家長參與之關聯分析。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劉宣吟(2008)。探究新台灣之子的英語學習成果與其母親期望之關係。朝陽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劉政宏、張景媛、許鼎延、張瓊文(2005)。國小學生學習動機成分之分析及其對學習行為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37(2),173-196。
劉淑甄(2005)。以英文童謠教學提升國小學童尾韻覺識發展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慧姬(2012)。桃竹地區國小學生英語學習焦慮之城鄉差異探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學系英語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潘裕豐(2009)。析論原住民族教育之師資培育政策。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6, 97-114。
蔡文山(2006)。現階段臺灣原住民學生之教育問題與因應策略探討之研究。國立編譯館館刊,3(34),21-34。
蔡佳錦(2011)。無文字圖畫書教學方案對國小四年級新住民子女閱讀理解提昇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蔡清中(2006)。外籍配偶子女學習適應及學業成就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蔡榮貴與黃月純(2004)。臺灣外籍配偶子女教育問題與因應策略。臺灣教育,626, 32-37。
蔡識津(2011)。英語故事教學對偏遠國小學生英語聽力效益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英語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鄭鼎耀、林儒(2004)。兒童英語繪本教學。教師之友,45(1),94-100。
鄭福海(2003)。國民小學創造思考教學及推動策略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教育行政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黎瓊麗、莊筱玉、傅敏芳(2006)。國小學童英語學習動機量表之編製。高雄應 用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報,3,1-33。
蕭揚基、張鳳琴(2012)。創意教學對國中二年級學生英語學習焦慮的影響之初探。大葉大學通識教育學報,10,71-93。
賴美蓉(1990)。創造性英語教學策略對國小資優學生創造力和學業成績之影響。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賴雅俐(2010)。英語繪本在教學實務上之應用與探討。國教新知,57(2),22-30。
賴翠媛(2006)。新移民子女就讀國民中小學之學業表現及接受學校相關輔導措施之調查研究。特教論壇,1,12-24。
戴玉蘭(2006)。與原住民孩童在圖畫書中相遇。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臺東市。
薛秀宜(2005)。國小英語教育現況問題與爭議困境。教育研究月刊(138),103-112。
薛惠月(2007)。國小學生繪本閱讀教學與英語學習動機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謝慶皇(2004)。外籍配偶子女學業成就及其相關因素探討。國立臺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鍾吉雄(民86)。創造性教學。師友月刊,360,33-38。
鍾惠珍(2010)。記憶策略應用於國小五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教學成效之研究(以臺北縣市兩所學校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鍾瑞彬(2005)。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國小學童在自我觀念與學習態度之比較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簡錫昌(2005)。從多元文化教育觀點談新台灣之子的教育策略。南投文教,23,20-23。
譚光鼎(2002)。原住民學生適應與流失問題~新竹縣原住民學生的探究。原住民教育季刊,27, 45-68.
蘇佳純(2008)。學習動機、班級氣氛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花蓮地區國中小學生英語課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蘇靜怡(2008)。英語創造思考教學方案對國中學生創造力、學習態度及學業成就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龔湘嵐(2009)。國中攜手計畫方案之英語課業輔導現況調查之研究-以高雄市與台東縣為例。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二、英文部分
Brophy, J. E. (1987).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strategies for motivation students to learn. Education leadership, 45, 40-48.
Clement, R., Dornyei, D., & Noels, K. A. (1994). Motivation, self-confidence, and group cohesion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Language Learning, 44 (3), 417-448.
Deci, E. L. (1975). Intrinsic motivation. New York: Plenum.
Deci, E. L., & Ryan, R. M. (1985a).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 New York: Plenum.
Dolan, D. (2013, May 7)Mouse Paint. Retrieved from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eNxlHdqhHA
Gardner, R. C. (1985). 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London, GB: Edward Arnold.
Gardner, R. C. & Lambert, W. E. (1972).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language learning. Rowley, MA: Newbury House Publishers.
Giselle B. Esquivel(1995).Teacher behaviors that Foster Creativit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7 (2),185-202.
Gravett, E. (2008). Monkey and me.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Books for Young Readers.
Herman, E.(2013,May 21). The elephant song. Retrieved from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ihq8BIhL9c
Hiatt, E., & Covington, J. (1991). Identifying and serving diverse populations: Questions and answers. Update on Gifted Education, 1(3), 27–30.
Huerta, T. (1979). Motivation in Secondary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Forum, 17(3), 13-15.
Jakoborits, L. (1970).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 psycholinguistic analysis of the issues. Rowley, MA:Newbury House Publishers.
Jalongo, M. R. (2004). Young children and picture books (2nd ed.).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
Johnson, S. T. (1995). Alphabet city. New York: Viking.
KidsTV123(2013, April 6). ABC Song. Retrieved from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5p-N9YKqNo
Krashen, S. (1981).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Pergamon Press.
Kunihara, S., & Asher, J. (1965). The strategy of the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An application to learning Japanes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4, 277–289.
Larsen-Freeman, D. (2000). 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teaching (2nd e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eung, A. K., & Chiu, C. (2010). Multicultural experience, idea receptiveness, and creativity.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41, 723–741.
Leung, A. K., Maddux, W. W., Galinsky, A. D., & Chiu, C. (2008). Multicultural experience enhances creativity: The when and how. American Psychologist, 63(3), 169–181.
Masgoret, A.-M., & Gardner, R. C. (2003). Attitudes, motiva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 meta-analysis of studies conducted by Gardner and associates. Language Learning, 53(1), 123–163.
Oxford, R.L. & Shearin, J. (1994). 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 expanding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8, 12-28.
Richards, J. C., & Rodgers, T. S. (2001).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2nd e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amimy, K., & Tabuse, M. (1992). Affective variables and less commonly taught languages: A study in beginning Japanese classes. Language Learning, 42, 377-398.
Tadmor, C., Satterstrom, P., Jang, S., & Polzer, J. (2012). Beyond individual creativity: The superadditive benefits of multicultural experience for collective creativity in culturally diverse teams.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43(3), 384–392.
TinyGrads(2013, April 6)Body ABC. Retrieved from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VyfmtOlgRg
Torrance, E. P. (1962). Guiding creative talent.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Torrance, E. P., Goff, K., & Satterfield, N. B. (1998). Multicultural mentoring of the gifted and talented. Waco, TX: Prufrock Press.
Wachob, P. (2005). Methods and materials for motivation and learner autonomy. Reflections o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5(1), 93-122.
Walsh, E. S. (1989). Mouse paint. San Diego: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Weiner, B.(1972).Theories of motivation: From mechanism to cognition. Chicago: Markham.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