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宛霖
Lin Wan Lin
論文名稱: 台北市幼兒對圖畫書及電子童書之調查與反應研究
指導教授: 黃迺毓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Department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Family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02
畢業學年度: 9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1
中文關鍵詞: 幼兒圖畫書電子童書卡通動畫讀者反應
英文關鍵詞: young children, picture books, electronic books, cartoon, animation, reader respons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74下載:8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為因應電子時代的到來,圖畫書也以電子媒體的形式重新包裝成為電子童書,這類電子童書多為線性式及非互動式的動畫作品,若能瞭解幼兒使用這些媒體的情形以及讀者反應,將有助於電子童書的發展。有鑑於此,本研究以台北市大班幼兒為研究對象,分問卷調查與觀察訪談兩種研究方法進行,目的為探討幼兒使用圖畫書與電子媒體的情況,以及幼兒對電子童書和圖畫書的讀者反應。幼兒媒體使用經驗係依據問卷調查結果而來,以分層隨機抽樣發放300份問卷,回收262份。讀者反應部分則是另徵求一個園所的大班幼兒共十四名,以三名幼兒為一組的方式和研究者共同觀看電子童書與圖畫書,並進行活動,同時以錄音和錄影方式記錄幼兒的反應。
    研究結果發現99.6%的幼兒家中擁有圖畫書,以故事類最多,單本的形式多於套書,錄影帶的形式多於影音光碟,多數幼兒進入幼兒園之前就已經接觸圖畫書,圖畫書來源多為父母購買,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圖畫書單價不低,部分為親戚朋友贈與或留下的二手書;與父母共同閱讀是幼兒最常閱讀的情境,每日閱讀時間約在半小時至一小時,最常閱讀圖畫書的場所為家裡。幾乎一半以上的幼兒家中擁有兩部電視,有線電視的裝設也相當普及,幼兒平均一天收視的時間以半小時至一小時和一小時至二小時位居首位,幼兒最常收看也最常主動要求收看的電視節目為卡通。一半以上的幼兒會自己操作錄放影機與影音光碟機。幼兒家中的卡通影片以錄影帶居多,幼兒進入幼稚園之前就開始接觸卡通影片,在家中平均收看卡通影片的時間最多在半小時以內,最常與兄弟姊妹一起收看,家裡和學校為幼兒主要收看卡通的地點。幼兒使用電腦的頻率較低,互動式遊戲軟體是幼兒使用電腦最常進行的活動,幼兒接觸電腦的時間多半在四、五歲的時候,比幼兒接觸圖畫書和卡通影片的年紀大一點,幼兒在家中使用幼教光碟的時間多在半小時以下,最常與兄弟姊妹共同使用電腦。父母對幼兒使用圖畫書最常出現和幼兒一起閱讀、與幼兒一起選書的行為,較少規定幼兒閱讀時間與種類,以及和幼兒一起參加親子讀書會;父母對幼兒使用電子媒體最常出現的行為前三者依序為與幼兒一起觀看卡通影片,為幼兒挑選影片,讓幼兒獨自觀看卡通影片,最少出現讓幼兒獨自玩幼教光碟與幼兒自行決定使用的次數與時間。
    幼兒觀看電子童書時出現的口語反應包括:表達自己的喜好、有關故事中的問題、有關電子媒體表現形式的問題、預測情節、重述影片中的句子、描述影片中的畫面、與自身經驗連結。肢體反應:手指畫面、笑、張大嘴巴、模仿影片中角色的動作、身體或手抱住光碟、以動作表示自己意見。圖畫反應:呈現出電子童書中的角色、場景與幼兒生活經驗。幼兒觀看電子童書後,再度閱讀同樣版本的圖畫書,出現口語反應類型有重述故事、模仿影片中的聲音、表達自己的喜好、比較電子童書與圖畫書的差異、與自己的生活經驗連結、有關故事的問題;肢體反應包括笑、跳舞、身體接近書、抱緊書、模仿書中動作、皺眉、跺腳等類型。幼兒雖然對電子媒體有高度興趣,然而,故事內容才是幼兒選擇的主要依據。
    最後對父母、教師、大眾傳播與出版社、以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關鍵字:幼兒、圖畫書、電子童書、動畫、卡通、讀者反應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圖畫書與電子童書 6 第二節 幼兒與電子童書 21 第三節 讀者反應與電子童書 3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41 第二節 研究流程 42 第三節 問卷之研究對象、工具和程序 43 第四節 觀察與訪談之研究對象、工具與程序 45 第五節 資料分析 63 第六節 研究限制……………………………………………………….65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幼兒媒體使用經驗調查 66 第二節 幼兒觀看電子童書之讀者反應 86 第三節 幼兒對圖畫書之讀者反應 102 第四節 幼兒對圖畫書與電子童書的選擇……………………………11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16 第二節 建議 124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128 二、西文文獻 132 三、網路資料………………………………………………………..135 四、影片資料…………………………………………………………135 五、圖畫書……………………………………………………………136 六、個人訪問…………………………………………………………137 附錄 附錄一 幼兒媒體使用問卷 138 附錄二 教師訪談大綱 143 附錄三 幼兒觀看電子童書之自由畫…………………………144 圖 目 錄 圖2-3-1反應的構成要素 32 圖3-1-1 研究架構圖 41 圖3-2-1研究流程圖……………………………………………………42 表 目 錄 表3-3-1台北市各區人口比例圖………………………………………43 表3-4-1生活作息表……………………………………………………46 表3-4-2幼兒基本資料表 49 表3-4-3 幼兒使用圖畫書與電子媒體經驗表. 50 表4-1-1 幼兒使用圖畫書經驗人數百分比統計表 68 表4-1-2幼兒使用圖畫書經驗次數百分比統計表……………………71 表4-1-3幼兒使用電視之經驗人數百分比統計………………………74 表4-1-4幼兒使用電視之經驗次數百分比統計表 77 表4-1-5幼兒使用電腦之經驗人數與次數百分比統計表 .80 表4-1-6父母對幼兒使用圖畫書之行為次數百分比統計表 .82 表4-1-7父母對幼兒使用電子媒體之行為次數百分比統計表………84

    一、 中文部分
    天生嬰才(洪蘭譯)(1996)。台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1990)。
    王碧華(1992)。一個兒童文學活動的設計、實施與觀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中尾明(1999)。兒童文學與電子出版品。21世紀亞洲兒童文學論文集(中文版)(p65-67)。台北市: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
    巴巴利亞和歐茲(1984)。發展心理學。(黃慧貞譯)。台北市:桂冠。
    艾登‧錢伯斯(2001)。說來聽聽兒童、閱讀與討論(蔡宜容譯)。台北市:天衛文化。(原著出版年,1993)
    幼兒文學:在文學中成長(墨高君譯)(1996)。台北市:揚智文化。(原著出版年:1991)
    何三本(1995)。兒童故事學。台北:五南。
    李道明(1997)。什麼是動畫。載於黃玉珊、余為政編(1997)。動畫電影探索(p.19-23)。台北市:遠流。
    宋麗玲(2002)。西班牙兒童文學導論。台北市:中央圖書。
    周惠玲(1991.8.21)。用滑鼠按文學味。中國時報開卷週報,第46版。
    孟礬(1997)。台灣出版文化讀本。台北市:唐山。
    阿克夫和萊赫(1998)。兒童行銷(汪仲譯)。台北市:商業週刊。(原著出版年,1997)。
    吳知賢(1992)。電視與兒童。台北市:水牛。
    吳知賢(1993)。國小兒童解讀卡通影帶的研究─以「龍貓」為例。初等教育學報,6,131-168。
    吳知賢(2000)。國小學童區分電視節目類別及判斷真實性的分析研究。教學科技與媒體,49,13-20。
    吳明昌(1994)。淺談電子書。出版界,39,13-17。
    吳廣文(1996)。電子書使用者閱讀動機、行為滿足之研究─以光復書局多媒體中心為例。私立中國文化大學造紙印刷研究所印刷組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綸秦(1997)。傳統出版業跨足電子出版領域之進入策略研究─資源基礎理論觀點。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吳翠珍(1998)。兒童收看電視卡通行為研究─兼論媒體素養。理論與政策,3,48-75。
    林菁(1996)。動畫中的顏色和背景對兒童記憶和理解學習之探討。嘉義師院學報,101,37-81。
    林文寶(2000)。台灣地區兒童閱讀興趣調查研究。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幸佳慧(1998)。兒童圖畫故事書的藝術探討。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邱莉燕(1997)。動畫的類型和材料。載於黃玉珊、余為政編(1997)。動畫電影探索(p.265-272)。台北市:遠流。
    邱秋娟(2002)。台灣出版社進行電子書出版現狀初探—創新傳布理論之運用─。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信誼基金會學前兒童教育研究發展中心(1990)。幼兒閱讀現況調查研究。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洪文瓊(1999)。二十一世紀的兒童文學:多媒體化、非線性、網路化。21世紀亞洲兒童文學論文集(中文版)(p59-61)。台北市: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
    洪美珍(2000)。電子童書閱聽型態及其對兒童閱讀影響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施能木(1997)。探討多媒體電子書之潛在學習問題。視聽教育月刊,38(6),28-34。
    黃瑞琴(1994)。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市:心理。
    黃迺毓(1994)。童書非童書。台北市:宇宙光。
    黃迺毓(2001)。無限感動,其樂無窮。圖畫書視聽之旅悅讀故事‧欣賞圖文。台北市:上誼文化。
    黃明月(1995)。我國電視卡通影片內容價值取向研究報告。台北市: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
    黃瑞琴(1993)。幼兒的語文經驗。台北市:五南。
    黃羨文(1995)。紙本書與電子書之比較。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淑娟(2000)。國小學童圖畫書鑑賞教學及其插畫反應探討。國力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准麟(2001)。兒童對圖畫書插畫風格喜好發展。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郭恩惠(1999)。兒童與成人對兒童圖畫書的反應探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郭明志(1999)。二十一世紀兒童文學傳播形式的擴展與創作形式的多樣化。21世紀亞洲兒童文學論文集(中文版)。台北市: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p105-109。
    童年的消逝(蕭昭君譯)(1994)。台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1982)。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台灣東華。
    張子樟(1999)。媒介互惠共榮的年代。21世紀亞洲兒童文學論文集(中文版)。台北市: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p.92-94。
    張湘君(1993)。敬老尊老乎──由兒童圖畫書中老人角色的刻畫談起。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會訊,9(6),24-26。
    張湘君主編(1995)。認識幼兒讀物。台北市:天衛文化。
    張湘君(1998)。讀者反應理論及其對兒童文學教育的啟示。東師語文學刊,6,285-307。
    張湘君和李寶琳(2000)。台北市國民小學高級學童閱讀文化調查研究。第四屆「兒童文學與兒童語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永和市:富春文化,p365-394。
    張杏如(2001)。圖畫書視聽之旅悅讀故事心賞圖文。台北市:上誼文化。
    楊怡婷(1995)。幼兒閱讀行為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傳播媒體與兒童心智發展(陳秋美譯)(1992)。台北市:信誼基金會。
    葉詠琍(1992)。西洋兒童文學史(再版)。台北市:東大。
    葛琳(1980)。兒童文學創作與欣賞。台北市:康橋。
    廖鳳瑞(1995)。收視行為與親子互動的內容價值取向研究報告。台北市: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
    傳播符號學理論(張錦華等譯)(1995)。台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1990)
    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劉鳳芯譯)(2000)。台北市,天衛文化。(原著出版年1992)。
    鄭明進(1987)。兒童讀物插畫。台北市:天衛文化。
    鄭瑞菁(1999)。幼兒文學。台北市:心理。
    鄭雪玫(2001)。欣賞兒童文學的新途徑。圖畫書視聽之旅悅讀故事‧心賞圖文。台北市:上誼文化。
    劉玉玲(2001)。以動畫觀點探討互動式動畫故事書之創作特質及對圖畫書與動畫之影響。台南藝術學院音像動畫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龍協濤(1997)。讀者反應理論。台北市:揚智文化。
    謝韻諭和陳淑芳(1999)。大班幼兒對卡通的認知、喜好、及理解程度之研究─以一部卡通為例。1999年行動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台東師範學院。
    羅綸新(1995)。電子書與傳播新境。教學科技與媒體,21,13-16。
    蘇振明(1986)。認識兒童圖畫書及其教育價值─從消基會評選優良兒童圖畫書談起。幼教天地,5,37-50。
    嚴淑女(2000)。網際網路與兒童文學創作空間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二、英文部分
    Barker, P.(1992). Electronic Books and Libraries of the Future, The Electronic Library 10, 139-141.
    Bang, M.(2000).Picture This: How Pictures Work. New York: SeaStar Books
    Bjoklund, D. F.(1995). Children’s thinking: Developmental Function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Belment, CA: Wadworth.
    Burke,E. M.(1990). Literature for Young Child. U.S.A.:Allyn and Bacon.
    Chase, N. D. & Hynd, C. R.(1987). Reader response: An alternative way to teach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text. Journal of Reading, 30, 530-540.
    Dorr(1986). Television and Children: A special medium for a special audience. Beverly Hill, CA: Sage Publications.
    Dixon, P., Bortolussi, M. Twilley, L. C., & Leung, A.(1993). Literary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Towards empirical foundations. Poetics: Journal of Empirical Research on Literature, the Media and the Arts. 22(1), 5-23.
    Gosa, C.(1977). Moral development in current fiction for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Language Arts, 54, 529-536.
    Glazer, J. I. (1991). Literature for young children.(3rd ed.)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Glazer, J. (1981). Childern’s Literature for early childhood. Columbus, Ohio: Merrill.871.
    Griffin, J. R.(1996). Literature and CD-ROM: Strange bedfellows or the marriage of true minds? Computers in Libraries, 16,pp.66~70.
    Huck, C. S.(1976)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Huck,C.S.& Hepler, S. & Hickman, J.(1993).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5th ed.).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Hindmarsh, G. J., & O’Callaghan M. J., & Mohay H. A., & Rogers Y. M.(2000). Gender difference in cognitive abilities at 2 years in ELBW infants. 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Early Human Development ,Dec, 60(2), p115-22.
    Handcock, M. R.(2000). A celebration of literature and response: children, books and teachers in k-8 classroom. USA: Prentice-Hall, Inc.
    Jalongo, M. R.(1988). Young Children and Picture Books-Literature from infancy to six.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
    Kelly, P. R.(1990). Guiding Young Students’ Response To Literature. The reading teacher, march, 464-470.
    Lynch-Brown C.& Tomlinson, C. M.(1993). Essential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Boston: Allyn and Bacon.
    Masterman, L.(1985). UNESCO Declaration on Media Education. Teaching the media .London:Routledge.
    Macon, J. M.& Others(1991). Response to literature: Grades K-8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25852)
    Matthew, K. I.(1996). The Impact of CD-ROM Storybooks on Children’s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Reading Attitud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ultimedia and Hypermedia,5,3(4),379-394.
    Melanie, F.(1998). Emergent Readers’ Responses to Read Aloud Stories and Stories Presented by a Computer.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18380)
    Narahara, M. M.(1998). Gender stereotypes in children’s book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19248)
    Olson(1995). The way things ought to work. School Library Journal. May, 22-26.
    Okolo, C. & Hayes, R.(1996). The Impact of Animation in CD-ROM Books on Students’ Reading Behavior and Comprehens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95434)
    Real, M. R.(1996). Exploring Media Culture: A Guide. Thousand Oaks, CA: Sage.
    Rosenblatt, L. M.(1938/1955). Literature as exploration. New York: Appleton-Century Crofts.
    Rosenblatt, L. M.(1978). The reader, the text, the poem: The transactional theory of the literary work. Carbondale, IL: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Rosenblatt, L. M.(1994). The transactional theory of reading and writing. In R. B. Ruddell, M. R. Ruddell, & H. Singer(Eds), Theoretical models and processes of reading(4th ed.)(1057-1092)
    Soule, C. Y.(1988).A Study of the Affective Responses of Preschool Children to Films Adapted From Children’s Literature.(ProQuest Document AAT8806768)
    Stern, L. W.(2001). Literature and the Young Child, part two: Age 3-7+. Strengthening Your Child’s Vocabulary and Memor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50421)
    Tyner,K.(1998). Literacy in digital world.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CH6 Representin literacy in the age of information .
    Yolen, J.(1985). The story between. Language Arts, 62, 590-592.
    三、網路資料
    台北市200年3月底以前各區人口比例(2002.04.15)。台北市:民政局http://www.dbas.taipei.gov.tw/stat/express/E02.xls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0)。http://www.cca.gov.tw/children/gallery
    行政院衛生署公告(2000)。7-18歲學生眼屈光狀況調查結果。http://www.doh.gov.tw
    青林學習樂園(2002.05.22)。波波生活遊戲系列,取自http://www.012book.com.tw
    青林學習樂園(2002.05.22)。小兔彼得和他的朋友,取自http://www.012book.com.tw
    四、影片資料
    小巫婆的魔法屋、會許願的魚(1995)。英國Oxford公司製作,光復
    書局代理中文版。
    小公主與愛睡龍、小王子上學記(1995)。法國拜雅出版,光復書局代理中文版。
    小波英文教學VCD(2000)。台北縣:滿天星傳播有限公司發行。
    老鼠娶新娘(1996)。台北市:遠流。
    看Kipper學英語(1998)。台北市:台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瑪德琳英文VCD(2000)。台北縣:滿天星傳播有限公司發行。
    圖畫書視聽之旅(2001)。台北市:上誼文化。
    五、圖畫書
    山姆‧麥克布雷尼(2000)。猜猜我有多愛你(陳淑惠譯)。台北市:上誼(原著出版年1994)
    文萊利‧湯瑪士文、柯卡‧保羅圖(1998)。巫婆與黑貓(余治瑩譯)。台北市:三之三。(原著出版年1987)
    艾蜜莉‧艾諾(1993)。野餐。台北市:上誼文化。(原著出版年1984)
    法蘭克‧艾許(1995)。月亮,生日快樂(高明美譯)。台北市:上誼文化。(原著出版年1982)
    佩琪‧芮士曼(2001)。晚安‧猩猩(郭恩惠譯)。台北市:上誼文化。(原著出版年1994)
    佩特‧哈群斯(19931)。母雞蘿絲去散步。台北市:上誼文化。
    威廉‧史塔克(1995)。老鼠牙醫地嗖頭(孫晴峰譯)。台北市:上誼文化。(原著出版年1982)
    曼羅‧里夫(1999)。愛花的牛(林真美譯)。台北市:遠流。(1936)
    張玲玲文、劉宗慧圖(1995)。老鼠娶新娘。台北市:遠流。
    湯米‧狄波拉(1995)。巫婆奶奶(張劍鳴譯)。台北市:上誼文化。(原著出版年1975)
    凱文‧漢克斯(2001)。我的名字Chrysanthemum(楊茂秀譯)。台北市:上誼文化(原著出版年1991)
    雷蒙‧布力格(1993)。雪人。台北市:上誼文化。(原著出版年1978)
    詹姆斯‧史帝文生(1993)。床底下的怪物(何奕佳譯)。台北市:上誼文化。(原著出版年1983)
    路德威‧白蒙(1996)瑪德琳(林真美譯)。台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1939)。
    珍妮‧蒂瑟林頓(1999)。班班的地盤(林真美譯)。台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1987)。
    六、個人訪問
    溫碧珠(2002)。上誼圖畫書視聽之旅系列銷售情形。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