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胡宸瑋
Hu, Chen-Wei
論文名稱: Gordon音樂學習理論應用於幼兒音樂活動之個案研究
A Case Study of Applying Gordon’s Music Learning Theory to Music Activities for Young Children
指導教授: 莊惠君
Chuang, Wuei-Chu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9
中文關鍵詞: Gordon音樂學習理論幼兒音樂活動家長參與
英文關鍵詞: Gordon music learning theory, early childhood music program, parent involvement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0083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54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二至三歲孩子參與運用Gordon音樂學習理論所設計之幼兒音樂活動期間,其音樂表現與參與度變化情形,及父母對活動的參與度與看法和教師所遇之挑戰。研究採「個案研究法」,選取使用Gordon音樂學習理論為基礎的Music play教材內容及研究者自編音樂素材,課程活動以歌唱為主,肢體律動、個別音高、節奏型與樂器道具等為輔,設計並實施以Gordon音樂學習理論為基礎自編之音樂活動,透過觀察、問卷等方式進行資料蒐集。

    本研究之主要結論如下:
    一、經過幼兒音樂課程活動與回家聆聽課堂音樂檔,參與活動後孩子的音高、節奏整體表現方面均有提升。
    二、團體活動與個別活動能刺激不同個性與音樂能力的孩子。
    三、幼兒天生具自發的音樂行為,對課堂音樂越熟悉越能產生更多回應與互動。
    四、父母對音樂活動的看法和參與度與孩子於課堂中的表現具有相關。
    五、音樂活動與課後素材能幫助父母增加家中音樂播放的次數、頻率及類型,並營造更豐富的音樂環境。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進而提供幼兒音樂教育者、研究者進行未來教學與研究之參考。

    This case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Gordon music learning theory on the musical behaviors and music participation of two-year-old to three-year-old children; the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parental perception; and the challenges that teacher face with. Materials were based on Music Play and activities include singing, rhythmic movement and echoing rhythm/ tonal patterns.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observation and the self-developed questionnaire. This research found that:
    (1) After listening to the music files and participating music activities, the children's tonal and rhythm performance have improved at the end of the program.
    (2) Through out the program, group activities and individual activities can stimulate different abilities and personality children’s music development.
    (3) Children are born with spontaneous music behavior. When the children were more familiar with music activities, they can response and interact with teacher more.
    (4) Parents' perceptions and participation in music program may interact with children's music behavior.
    (5) Music activities and take-home music files can encourage parents to play different types of music as well as increase the frequency of playing the music at home.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the researcher made some suggestions for early childhood music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in the future.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次 iii 表次 v 圖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幼兒行為與音樂之發展 11 第二節 幼兒音樂教育之重要性與內涵 19 第三節 Gordon音樂學習理論與相關研究 2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9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 39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與場域 42 第三節 研究活動設計 45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7 第五節 研究流程 49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52 第七節 研究倫理 5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7 第一節 幼兒於音樂課與家中之音高、節奏表現與音樂活動參與度 57 第二節 家長於幼兒音樂課與家庭中音樂活動的看法與參與度 68 第三節 教師的教學挑戰 8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9 第一節 結論 89 第二節 建議 91 參考文獻 95 附錄 102 附錄一、活動調查表 102 附錄二、回家紀錄表 108 附錄三、活動觀察紀錄表 109 附錄四、教師反思日誌 114 附錄五、幼兒音樂活動歌曲及內容 115 附錄六、專家效度檢核 117

    中文部分:
    王文科、王智弘(2010)。質的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彰化師大教育學報,17,29-50。
    王愷心(2013)。家長對於幼兒學習音樂才藝之探究:理由、考量與角色(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華大學,花蓮縣。
    呂幸娥(1997)。日本嬰幼兒音樂教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呂冠螢(2012)。音樂教學活動應用於學前幼兒構音異常與人際互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邱怡君(2016)。家長對幼兒音樂學習之認知與選擇幼兒音樂才藝班之考量因素—以大臺北地區音樂童年教學系統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淳聖(2009)。臺灣童謠主題教學運用於幼稚園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余蕙君(2010)。混沌.追尋.邂逅-Gordon幼兒音樂學習理論在幼兒園實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李永華(2005)。嬰兒音樂教案設計與實務教學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李怡潔(2014)。幼兒音樂教育研究相關學位論文之內容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玲玉(2007)。嬰幼兒的音樂欣賞。臺北市:新學林。
    李萍娜(2010)。2-3歲幼兒在自由音樂遊戲中之音樂行為與同儕互動之探究。教育研究學報,44(1),73-99。
    林天祐(1996)。認識研究倫理。教育資料與研究,12,57-63。
    林生傳(2010)。教育研究法:全方位的統整與分析。臺北市:心理。
    林朱彥(2009)。幼兒聽覺與音樂能力發展知多少。國教之友,60(1),37-44。
    林朱彥、陳詩雯(2007)。幼兒音樂概念學習多感官教學取向之探究:以臺南縣市六間幼稚園所為例。兒童與教育研究,3,1-34。
    林詠雪(2008)。環境對幼兒音樂能力影響之個案研究--以臺灣宜蘭二位幼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周容慈(2012)。音樂融入聽覺障礙幼兒語言治療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音樂之友社(1999)。新訂標準音樂辭典(初版)。臺北市:美樂。
    陳千蕙、曹瑟宜(2002)。幼兒教保活動設計。臺北市:啟英。
    陳音如(2009)。音樂美語教學對幼兒美語理解力及節奏能力之實徵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陳佩綾(2016)。敘說幼兒園教師音樂教學之挑戰-以公立幸福幼兒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陳美莉(2005)。幼兒在創造性肢體律動活動中心流經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陳曉雰(2002)。音樂教學法另一篇-戈登音樂學習理論。國教新知,49(2),23-30。
    郭以婷(2009)。運用音樂美語教學對大班幼兒節奏、合奏能力之實徵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郭蓉蓉(2007)。幼兒在音樂區遊戲行為之探究:音樂器材與同儕互動(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教育部(2016)。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臺北市:教育部。
    莊佩旻(2007)。奧福音樂活動對幼兒注意力及腦波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莊惠君(譯)(2000)。幼兒音樂學習原理(原作者:E. E. Gordon)。臺北市:心理。
    莊惠君(2012)。人小志氣高─幼兒音樂潛能發展的關鍵期。美育,186,21-29。
    許詒婷(2009)。遊戲化音樂教學對於幼兒創造力影響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春興(2012)。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筱雲(2010)。音樂活動發展融合班幼兒美語表現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黃志成、王淑芬(1995)。幼兒的發展與輔導。新北市:揚智。
    黃美雪(2010)。瑞士律動課程在融合教學情境的實施及其幼兒情緒表現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東大學,臺東縣。
    黃麗卿(1996)。創造性音樂遊戲與傳統音樂教學活動中幼兒創造行為表現之差異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麗卿(1998)。創意的音樂律動遊戲(初版)。臺北:心理。
    楊艾琳(1995)。兒童音樂能力發展。臺灣省教育廳國小暨特殊教育網路中心網路工作坊。網路資料取自https://market.cloud.edu.tw/content/primary/
    traffic/gerard29.htm
    葉巧倩(2006)。臺北地區學齡前學習音樂兒童氣質與父母教養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葉淑儀、楊淞丞、吳雅玲、蘇秀枝、黃文娟、莊美玲(2005)。幼兒教育概論。臺北:華騰。
    鄭方靖(2012)。當代五大音樂教學法。高雄市:復文。
    鄭如晶(2007)。音樂活動對學步兒音樂反應及人際互動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鄭伊恬(2008)。音樂活動對幼兒情緒調節發展之實徵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趙美蘭(2012)。肢體律動教學對學齡前幼兒手眼協調及專注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歐用生(1994)。提升教師行動研究的能力。研究資訊,11(2),1-7。
    蔡秋桃(1996)。幼稚教育課程通論。臺北:五南。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
    盧彥蓁(2009)。音樂活動對融合班中發展遲緩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之研究─以兩位發展遲緩幼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蕭素惠(2016)。嬰幼兒的聽覺發展。義大醫院兒童醫學部兒童發展評估中心衛教園地。
    鍾淑慧(2004)。幼兒音樂性向與音樂表現能力發展因素(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顏端儀(2007)。影響南部地區公幼教師音樂教學因素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縣。
    蘇秀娟(2004)。嬰兒實施音樂課程及其氣質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蘇郁惠(2003)。兒童音樂性向發展與音樂環境關係之探討。新竹師院學報,16,265-297。

    外文部分:
    Abeles, H. F., Hoffer, C. R., & Klotman, R. H. (1995). Foundations of music education. New York: Schirmer Books.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1997). Noise: A hazard for the fetus and newborn. Pediatrics, 100(4), 724-727.
    Boardman, E., & Andress, B. (1981). The music book: Teacher's reference book. New York: Holt.
    Campbell, P. S. (1998). Songs in their heads: Music and its meaning in children’s lives.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ox, D. B. (2000). Music and the baby's brain: Early Experiences.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87(2), 23-27.
    Frega, A. L. (1979). Rhythmic tasks with 3-, 4-, and 5-year old children: A study made in Argentine Republic. Bulletin of the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59, 32-34.
    Gardner, H. (1983). Unfolding or teaching: On the optimal training of artistic skills. The Arts, Human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99-110.
    Gordon, E. E. (2003). A music learning theory for newborn and young children. Chicago: GIA.
    Gordon Institute for Music Learning (GIML).(n.d.). About music learning theory. Retrieved from http://www.giml.org/gordon.php
    Greata , J. D. (2005). An introduction to music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New York, NY: Thomson Delmar Learning.
    Hargreaves, D. J. (1986). The development psychology of music. New York, NY: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Haines, B. J. E., & Gerber, L. L. (1992). Leading young children to music. New York, NY: Merrill Publishing Company.
    Kirkpatrick, W. (1962).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inging ability of prekindergarten children and their home musical environment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23(3), 886.
    Lafuente, M. J. (1997). Effects of the firstart method of prenatal stimulation on psychomotor development: The first six months. Journal of Prenatal and Perinatal Psychology and Health, 11(3), 151-163.
    Lindeman, C. A. (2010). Musical children: Engaging children in musical experiences. New York, NY: Pearson.
    Lynch, M. P., Short, L. B., & Chua, R. (1995). Contributions of experie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musical processing in infancy. Developmental Psychobiology, 28, 377-98.
    McDonald, D., & Simons, G. (1989). Music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Birth through six. New York, NY: Schirmer Books.
    MENC (1991).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osition statement). Retrieved from https://nafme.org/about/position-statements/early-childhood-education-position-statement/
    MENC. (1994). The school music program: A new vision. Reston, VA: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usic Education.
    Moore, D.L. (1973). A study of pitch and rhythm responses of five-year-old children in relation to their early music training.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Tallahassee, FL.
    Moore, T. (2002). If you teach children, you can sing. Young Children, 84-85.
    Rainbow, E. (1981). A final report on a three-year investigation of rhythmic abilities of preschool aged children. Bulletin of the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69-73.
    Reynolds, A. M., Bolton, B. M., Taggert, C. C. & Gordon, E. E., Valerio, W. H. (1998). Music Play: The Early childhood Music Curriculum Guide for Parent Teachers and Caregivers. Chicago, GIA.
    Sally, J. R. (1990). Theories of child development and musical ability. Music and Child Development: Proceedings of the 1987 Denver Conference, 1-10.
    Shutter-Dyson, R., & Gabriel, C. (1981). The psychology of musical ability. London: Methuen.
    Simons, G (1986). Early childhood musical development: A survey of selected research. Bulletin of the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86, 36-52.
    Vaughan, M. (1986). Reviewed Walters’s artic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 tempo in primary-aged children and their ability to synchronize movement with music.” Bulletin of the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88, 85-89.
    Zimmerman, M. P. (1971). Mu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Washington, DC: Music Educators National Conference.

    無法下載圖示 電子全文延後公開
    2025/12/31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