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美杏
論文名稱: 建部賢弘之研究-以《綴術算經》為例
指導教授: 洪萬生
Horng, Wann-Sheng
左台益
Tso, Tai-Yih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數學系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4
中文關鍵詞: 和算建部賢弘《綴術算經》數學教育HPM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13下載:3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的傳統數學-和算,以關流為主流。關流的創始者為關孝和(1642?~1708),而建部賢弘(1664~1739)是關孝和的重要弟子,也是關流中重要的建設者,在近二十年成為研究和算的史學家們所關注的焦點。《綴術算經》(1722)正是建部賢弘關於其數學研究之集大成作品,書中除包含了開頭與結尾的自序和自質說,以及探法則四條、探術理四條與探員數四條等十二個數學問題的討論,還涵蓋諸多重要的算學研究成果,是建部賢弘重要研究的總結。建部賢弘站在高觀點去看數學,善於從複雜的現象中發現問題的本質,找出潛藏在問題背後的法則,並以自身的經驗提出學習、研究算學之原則,亦論及人的資質差異之於學習算學之態度。除了其算學研究上的成就之外,建部賢弘的種種數學觀與教育觀,亦發人省思,值得探討。從該書中,我們除了可以一窺建
    部數學知識之淵博與創新外,其中隱含的教學想法,更是與國中數學教學的引導與探索理念不謀而合。
    本研究根據徐澤林譯注之《和算選粹》中的《綴術算經》,透過文本分析與歷史敘事的方式,一方面對第一手文本作深入研究,同時,綜合目前與建部賢弘或《綴術算經》相關的二手研究成果。透過本研究,我們能更瞭解《綴術算經》的體例風格與建部賢弘對於數學知識分類及數學研究之看法,並重新釐清建部賢弘在《綴術算經》中具原創性發展的數學知識,以及與其師關孝和相較之下,在算學研究上有所突破之處。這些都可為建部賢弘以及其算書,提供更多元而豐富的論述。更重要的是,透過《綴術算經》中反映的教育思想,結合HPM 的觀點,研究者希望對於今日之中學數學教學有所啟迪。

    目次 I 表目錄 III 圖目錄 IV 第1 章緒論 1 1.1 研究動機 1 1.2 文獻探討 2 1.3 研究問題 8 1.4 研究取向與章節安排 8 第2 章歷史脈絡-江戶時代 10 2.1 江戶時代的幕藩制度與社會階級 10 2.2 江戶時代的教育傳統 14 2.3 江戶時代的社會風潮 15 2.3.1 遺題承繼 15 2.3.2 算額奉納 17 2.3.3 家元免許制度 19 2.3.4 算學普及與藝道化發展 21 第3 章和算學家-建部賢弘 23 3.1 生平與交遊 23 3.2 建部賢弘的數學學習與研究生涯 25 3.3 關孝和與建部賢弘 30 3.3.1 和算流派 30 3.3.2 關流和算家譜系 31 3.3.3 建部賢弘與關孝和年代、事蹟、著作比較 32 第4 章《綴術算經》 35 4.1 關於《綴術》 36 4.2《綴術算經》之版本 41 4.3《綴術算經》十二問之內容分析 44 4.3.1 探法則 45 4.3.2 探術理 64 4.3.3 探員數 73 第5 章結論 92 II 5.1 研究結論 92 5.1.1《綴術算徑》體例、風格、特色 92 5.1.2 建部賢弘《綴術算經》中的數學成就 94 5.1.3 建部賢弘與關孝和之比較與突破 96 5.1.4 建部賢弘對數學知識的分類與數學研究方法 96 5.2 HPM 之反思與討論 99 5.3 研究建議 101 參考文獻 103 附錄一 107 附錄二 113 附錄三 114

    一、書籍

    Annick Horiuchi(2010),Japanese Mathematics in the Edo Period (1600-1868).Basel:Springer。
    Fukagawa Hidetoshi &Tony Rothman(2008),“Sacred Mathematics: Japanese Temple
    Geometry”,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三上義夫(1999),《文化史上より見たゐ日本の数学》,東京:岩波書局。
    大石慎三郎主编、孙雪静译(2011),《德川十五代》。北京: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小川束、佐藤健一、竹之内脩、森本光生著(2008),《建部賢弘の数学》。東京:共立出版社。
    山本博文著、趙佳誼、黃碧君譯(2008),《武士道圖解》。台北:商周出版。
    孔国平(2000),《李冶朱世杰与金元数学》。河北: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日本学士院編(1954),《明治前日本数学史》:第一卷,東京:岩波書局。
    日本学士院編(1956),《明治前日本数学史》:第二卷,東京:岩波書局。
    日本学士院編(1957),《明治前日本数学史》:第三卷,東京:岩波書局。
    王渝生(2006),《中国算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平山諦(1956),《東西数学物語》,東京 : 恒星社厚生閣。
    平山諦(1966),《和算の歷史-その本質と発展》,東京:至文堂。
    李永熾(1972),《日本史》,台北:牧童出版社。
    李兆华主编(2004),《汉字文化圈数学传统与数学教育-第五届汉字文化圈及近邻地区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
    李俨、钱宝琮(1998),《科学史全集》第五卷。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武光誠監修、陳念雍譯(2004),《圖解日本史》。台北:易博士文化。
    徐泽林(2009),《和算選粹補編》。北京:科学技術出版社。
    徐泽林(2012),《和算中源-和算算法及其中算源流》。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徐泽林、周畅、夏青(2013),《建部贤弘的数学思想》。北京:科学出版社。
    徐泽林译注(2008),《和算选粹》。北京:科学出版社。
    栗田元次著、胡錫年譯(1947),《日本近代史》。台北:正中書局。
    高明士編(2005),《東亞傳統教育與學禮學規》。台北: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郭書春、劉鈍點校(2001),《算經十書》。台北:九章出版社。
    郭书春、李兆华主编(2010),《中国科学技术史-数学卷》。北京:科学出版社。
    陳鵬仁(2009),《日本文化史導論》。台北:致良出版社。
    楊永良(2008),《日本文化史:日本文化的光與影》。台北:致良出版社。
    遠藤利貞(1918),《日本数学史》。東京:岩波書局。
    遠藤利貞(1981),《增修日本数学史》,東京:星設書局。
    遠藤寬子(2009),《算法少女》,譯者:周若珍。台北:小知堂文化。
    严敦杰(2000),《祖冲之科学著作校释》。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乌云其其格(2009),《和算的发生-东方学术的艺道化发展模式》,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冯立升(2009),《中日数学关系史》。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
    二、期刊論文
    (一)中文資料
    王军彦(2009),〈日本室町时代的文化及其特色〉,《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38 卷第3 期,頁57-65。
    乌云其其格(2000),〈和算史学史述略〉,《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 年07 期。
    乌云其其格(2001),〈论和算发生的社会文化基础〉,《自然科学史研究》,第20卷第2 期,頁106-119。
    左学德、王晓燕(2007),〈日本江户时代的幕藩体制与商品经济〉,《北方论丛》,第五期,頁104-109。
    冯立升(2000),〈关于《算法统宗》的传日及其影响〉,《中国科技史料》,第21卷第2 期,頁136-146。
    冯立升(2001),〈从关孝和的累裁招差法看《授时历》平立定三差法之原〉,《自然科学史研究》,第20 卷第2 期,頁132-142。
    曲安京(2002),〈祖沖之是如何得到圓周率π=355/113 的?〉,《自然辯證法通訊》,第24 卷第3 期,頁72-77。
    张建伟(2006),〈关孝和与关流学派〉,《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第35 卷第1 期,頁123-126。
    张建伟(2006),《江户时代的和算流派》,天津: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张惠民(2001),〈《授时历》中的招差法和弧矢割圆术研究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1 卷第5 期,頁453-456。
    陈美东(2002),〈祖冲之的天文历法工作-纪念祖冲之逝世1500 年〉,《自然辩证法通讯》,第24 卷第2 期,頁68-73。
    陈维斌(2004),〈「文士」与「武士」-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落差〉,《当代》,第203 期,頁96-110。
    林典蔚(2012),《關孝和《三部抄》之內容分析》,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數學
    系碩士論文。
    周畅(2006),《《缀术算经》研究》,天津: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周畅(2008),〈和算分析方法的开拓者:建部贤弘〉,《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第37 卷第1 期,頁124-131。
    周畅(2010),〈《缀术算经》:东亚数学归纳推理的典范〉,《自然科学史研究》,第29 卷第1 期,頁69-86。
    周畅、张建科(2008),〈建部贤弘的数学方法论与数学思想〉,《自然科学史研究》,第27 卷第2 期,頁213-226。
    城地茂(2009),〈論日本數學史研究方法─為日本數學家關孝和(1642?-1708)
    殁後300週年而作〉,《中國科技史料》,第33卷第7期,頁26-32。
    後藤武史、小松彦三郎,〈17 世纪日本与18-19 世纪欧洲的行列式、消元式与判别式〉,《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年03 期。
    洪萬生(1998),〈發刊詞〉,《HPM 通訊》,第一卷第1 期,頁1。
    洪萬生(2009),〈江戶和算與《算法少女》〉,「台灣數學博物館」網站(網址:http://science.math.ntnu.edu.tw/museum)。
    洪筠(2008),《江戶時代藩校學規的研究》,雲林: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論文。
    徐泽林(1997),〈试论中日“缀术”之异同〉,《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7 卷第4 期,頁277-282。
    徐泽林(1998),〈建部贤弘的累遍增约术与Romberg 算法〉,《自然科学史研究》,第17 卷第3 期,頁240-249。
    徐泽林(1999),〈中日方程论之比较〉,《自然科学史研究》,第18 卷第3 期,頁206-221。
    徐泽林(2001),〈中算数学机械化思想在和算中的发展-解伏题的机械化特征〉,《自然科学史研究》,第20 卷第2 期,頁120-131。
    徐泽林(2002),〈和算极数术与中算极值概念萌芽〉,《自然辩证法通讯》,第24卷第1 期,頁63-67。
    徐泽林(2002),〈建部贤弘的数学认识论-论《大成算经》中的“三要”〉,《自然科学史研究》,第21 卷第3 期,頁232-243。
    徐泽林(2004),〈和算の諸約術とDiophantus 近似及びその中算の源法〉,《數學史研究》,第182 卷第4 期。
    徐泽林(2007),〈江户时代的算额与日本中学数学教育〉,《数学传播》,第31 卷第3 期,頁70-78。
    徐泽林、周畅(2010),〈建部贤弘的业绩与关孝和的影响〉,《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第39 卷第6 期,頁640-648。
    黃俊瑋(2010),〈關孝和之《解隱題之法》〉,HPM 通訊第十三卷,第2、3期合刊,頁1-13。
    黃俊瑋(2011),〈關孝和與祖沖之的邂逅〉,HPM 通訊第十四卷,第7、8 期合刋,頁4-12。
    董芳成(2003),《從「啟蒙」觀點看朱世傑的《算學啟蒙》》,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碩士論文。
    劉雅茵(2011),《關孝和《括要算法》之內容分析》,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碩士論文。
    蘇意雯 (2009),〈探索日本寺廟的繪馬數學〉,收入洪萬生等著,《當數學遇見文化》(台北:三民書局),頁184-192。
    蘇意雯 (2009),〈遺題承繼,串起中日代數史〉,收入洪萬生等著,《當數學遇見文化》(台北:三民書局),頁172-183。
    (二)英文資料
    Morimoto Mitsuo (2006),”Differentiation and Integration in Takabe Katahiro’s
    Mathematics” ,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s (数理解析研究所講究録) ,1513:131-143。
    Tsukane Ogawa (2001), “A Review of the History of Japanese Mathematgics”, Revue d’histoire des mathématiques: 137-155.

    (三)日文資料

    小松彥三郎(2000),〈綴術算経の異本と成立の順序〉,数理解析研究所講究録,1130:pp.229-245。
    小松彥三郎(2004),〈綴術算経の異本と成立の順序補遺〉,数理解析研究所講究録,1392:pp.69-70。
    小川束(2001),〈松永良弼の綴術について〉,数理解析研究所講究録,1195:pp.154-164。
    小川束(2004),〈狩野本『綴術算経』について〉,数理解析研究所講究録,1392:pp.60-68。
    村田全(1982),〈建部賢弘の数学とその思想〉(全6 回),《日本評論社》,数学セミナ:1982 年8 月號,pp.70-75;9 月號,pp.69-75;10 月號,pp.62-67,
    11 月號,pp.63-69;12 月號,pp.60-64;1983 年1 月號,pp.76-81。
    若林和明(2003),〈大成算経巻之七における計子及び験符〉,数理解析研究所講究録,1317:pp.134-144。
    野中雄一(2010),〈建部賢弘『綴術算経』における数学思想〉,数理解析研究所講究録,1677:pp.83-92。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