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潘文杰 Phooi, Mun-Ket |
---|---|
論文名稱: |
馬來西亞華語電影與認同政治:以周青元電影為例 Malaysian Chinese Cinema and Identity Politics: Implications from Chiu Keng Guan’s Films |
指導教授: | 胡綺珍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大眾傳播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Mass Communi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6 |
畢業學年度: | 10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4 |
中文關鍵詞: | 馬來西亞華語電影 、文化認同 、認同政治 、分而治之 、「一個馬來西亞」 |
DOI URL: |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4708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21 下載:5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千禧年前後乃馬來西亞華語電影發展的重要分水嶺,國家獨立前因各種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因素讓曾經興盛一時的馬來亞華語電影運動停息,同時間國內電影產業邵氏與國泰二大巨頭因馬來民主主義興起,而遭受打壓被迫放棄馬來西亞市場轉移到香港,間接導致馬華電影發展落後於大中華地區,讓馬華社會電影消遣選擇僅能局限在海外電影。
直到2010年本地新晉導演周青元推出以強調本土馬華文化的賀歲片《大日子》,才開啟了馬華電影新的契機。《大日子》後亦相繼推出以本土華人文化認同為主的賀歲電影《天天好天》(2011)、《一路有你》(2014),以及以三大族群作為討論議題的國家足球電影《OlaBola》從而奠定周青元於國內影圈的地位,風格從賀歲三部曲到以三大族群為號召的國家電影創作改變體現了馬華社會認同政治(Identity Politics)上的轉變。
本研究將以周青元三部賀歲電影作為分析文本,從中篩取文本中所再現的文化元素,藉此探討馬華文化認同與電影文本之間的關係。接著將解析馬來西亞華語電影於千禧年後崛起與人民國族意識覺醒之關係,再從周青元電影《OlaBola》因歷史改編而引起的社會爭議事件,分析國家政治對電影創作的影響。
研究發現馬來西亞執政者從分而治之的治國政策到「一個馬來西亞」理念,皆讓一直處於弱勢的馬華社會在認同政治層面不斷經歷擊碎與重組的過程,而周青元初以華人傳統意識為創作題材到強調國族認同的歷程,也體現出導演個人所賦予的國族寓言以及馬來西亞各族群間對於「和諧平等」的渴望想像。
中文部分:
壹、中文書籍
何國忠(2002)。《馬來西亞華人:身份認同、文化與族群政治》。馬來西亞吉隆玻:華社研究中心。
吳叡人(譯)(1999)。《想像的共同體 : 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佈》(原作者:Anderson, Benedict)。臺北市 : 時報文化。
李如龍(1999)。《東南亞華人語言研究》。北京:北京文化語言。
孟樊(2001)。《後現代的認同政治》。臺北市:揚智文化。
居維寧著,程希譯(1997)引自曹雲華(2010)。〈海外華人的種族認同〉,曹雲華(主編)《變異與保持 東南亞華人的文化適應》,頁:229。臺北市:五南。
林建國(2004)。〈為什麼馬華文學〉,收錄於陳大為、鐘怡雯、胡金倫主編(2004)。《赤道回聲:馬華文學讀本貳》,陳大為、鐘怡雯、胡金倫主編,頁:3-32。臺北:萬卷樓。
林參天(1960)。〈餘哀〉。收錄於林參天(編)《沸騰的子夜》。新加坡:青年書局。
崔貴強(1990)。《新馬華人國家認同的轉向1945-1959》。新加坡: 南洋學會。
崔貴強(1990)引用自陳鴻瑜(2012)〈新馬華人國家認同的轉向1945-1959。《馬來西亞史》。頁:154-155。臺北:蘭臺。
張京媛(1995)。《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臺北:麥田出版
曹菽敉(2013)。《在路上》。馬來西亞:紅蜻蜓。
曹雲華(2010)。《變異與保持:東南亞華人的文化適應》。臺北市:五南圖書。
莊迪澎(2004)。《強勢首相VS弱勢媒體》。吉隆坡:破媒體。
陳儒修(1995)。《電影帝國另一種注視電影文化研究》。臺北市:萬象圖書。
陳曉錦(2003),《馬來西亞的三個漢語方言》。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
曾希邦(1983)。《曾希邦選集 消磨在戲院裡》。香港:香港出版發行公司。
葉月瑜、卓伯棠、吳昊等編(1996)。《三地傳奇華語電影二十年》。臺北市:國家電影資料館。
葉玉賢(2002)。《語言政策與教育:馬來西亞與新加坡之比較》。臺北:前衛出版。
葉至誠;葉立誠合著(2011年)。《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鼎數位。
劉磐石(1998)。《馬來西亞華人思想興革論文集》。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
劉輝(2012)。《香港電影跨文化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頁161-187。
劉鎮東(2003)引用自潘永強(2003)。〈馬哈迪:被誇大的功與過〉,潘永強、魏月萍(編)《再見馬哈迪》,頁:15-32。吉隆坡:大將出版。
鐘寶賢(2004)。《香港影視業百年》。香港:三聯書店。
貳、期刊與學位論文
Foucault, Michel(1989)引用自許維賢(2015)。〈人民記憶、華人性和女性移民:以吳村的馬華電影為中心〉。《文化研究》,20:107。
朱全斌(1998)。〈由年齡、族群等變相看臺灣民眾的國家及文化認同〉。《新聞學研究》,56:35-63。
朱俞(2012)。《從文化認同檢視年輕族群對國片的消費行為》。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有成(2011)。〈離散與文化記憶:談晚近幾部新馬華人電影馬來西亞華語電影〉,《電影欣賞學刊》,15:10-17。
洪麗芬(2007)。〈馬來西亞華人的語言馬賽克現象-語言融合的表現〉。《東南亞研究》,4:73-78。
陳明珠(2002)。〈媒體再現與認同政治〉。《中華傳播學會研討會論文》。3-4。
許維賢(2010)。〈新浪潮?與馬來西亞獨立電影工作者的對話〉。《電影欣賞學刊》,158:62-69。
許維賢(2011)。〈華語電影—命名的起點-論易水的電影實踐與「馬來亞化華語電影問題」〉。《電影欣賞學刊》,15∶42-61。
許維賢(2011)。〈新馬華人與華語(語系)電影〉。《電影欣賞學刊》,15:專輯前言。
許維賢(2013)。〈新客:從「華語語系」論新馬生產的首部電影〉。《清華中文學報》,9∶5-45。
許維賢(2014)。〈大荒電影的故事-兼側寫幾位大荒導演〉。《電影欣賞學刊》,158∶51-55。
許維賢(2014)。〈新浪潮?與馬來西亞獨立電影工作者的對話〉。《電影欣賞學刊》,158: 66。
許維賢(2015)。〈人民記憶、華人性和女性移民:以吳村的馬華電影為中心 〉,《文化研究》,20:103-148。
麥欣恩(2009)。《再現/見南洋:香港電影與新加坡(1950-65)》。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
游美惠(2005)。〈身分認同與認同政治〉,《性別平等教育季刊》,31: 58-61。
黃招勤(2012)。〈失落的文化主體:「我來自新村」系列專題影片之研究〉。《文化研究雙月報》,134:2-18。
黃國富(2008)。〈遲滯中突露曙光:馬來西亞的媒改行動〉。《新聞學研究》。97:283-318。
楊貴誼(1990)引用自許維賢(2013)。〈新客:從「華語語系」論新馬生產的首部電影〉。《新加坡世界華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9∶5-45。
楊聰榮(2006)。〈當本土成為主流價值─借鏡澳大利亞國家認同的發展〉。《台灣國際研究季刊 》, 3(2): 47-72。
葉月瑜(2000)。〈什麼是中文電影研究?從若干問題談起〉。《電影欣賞學刊》,104:11- 14。
葉瑞生(1995)。〈大眾媒體與政治—對馬來西亞媒體的省思〉,《資料與研究》,15: 58-65。
游雅雯(2015)。〈馬來西亞華人認同的形塑與變遷-以馬華文學為分析文本〉。《台灣國際研究季刊》,11(1):139-170。
聞天祥 (2014)。〈在沙漠造綠洲:淺談近年馬來西亞華語電影〉。《電影欣賞學刊》,158:43-51。
潘永強(2001)。《馬來西亞國家機關與公民社會之研究》。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愛萍(1996)。〈社會變遷與華人文化〉。《馬來西亞資料與研究》,21: 73-80。
魏艷(2011)。〈從獅子城看六十年代新加坡國家電影的出現〉。《電影欣賞學刊》,15:70-81。
關志華(2011)。〈懷舊的迷戀對兩部馬來西亞話語電影本土話語的一些思考〉。《淡江人文社會學刊》,48∶52-71。
關志華(2012)。〈身份認同競爭的平臺-論馬來西亞兩家網路媒體中的華裔國族對話〉。《台灣東南亞學刊》,2∶133-164。
關志華(2015)。〈馬來西亞國家電影下的馬來西亞華語電影論述〉。《長庚人文社會學報》,1(8)∶173-202。
英文部分:
Hall, Stuart(1990). Cultral Identity and Diaspora, in Jonathan Rutherford (ed.) Identity. Community, Community, Culture, Difference. London: Lawrence and Wishart, 222-237.
Hall, Stuart (1989). Cultural identity and cinematic representation, Framework, 36p. 68.
Houston A. Baker, Jr., Manthia Diawara (1996). Black British Cultur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Oong, HakChing (2000) Chinese Politics in Malaya 1942-55: The Dynamics of British Policy. Bangi: Universiti Kebangsaan Malaysia.
Petitdemange, Joanne. 1998. Cultural Identity, in Ruth Rentschler, ed. Shaping Culture Arts & Entertainment Management: Deakin University Press. pp. 49-60.
網路文獻:
Astro 本地圈(2016.01.27)。 〈《OlaBola》幕後製作花絮〉。《Astro 本地圈官網》。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ixuS351GPM
FMT News(2016.02.05)。〈Melayu rasis, Cina chauvinis, India egois〉。《Free Malaysia Today News》。取自:http://www.freemalaysiatoday.com/category/bahasa/2016/02/05/melayu-rasis-cina-chauvinis-india-egois/
G-Media 世代媒體雜誌(2014)。〈「是你誤解不是不解黃明志:其實我不勇敢」人物專訪〉。《G-Media 世代媒體雜誌》。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hf0MIYNGRQ
Melody Fm(2016.01.20)。〈《OlaBola》的10件趣事》〉。《Melody Fm》。取自:http://melody.com.my/Features/Trending/OlaBola/olabolainterestingfact
MalayMailOnline (2016.06.20)。〈Penonton berbilang kaum, ‘Ola Bola’ buktikan perpaduan masih kukuh〉《MalayMailOnline》。取自:http://www.themalaymailonline.com/projekmmo/berita/article/penonton-berbilang-kaum-ola-bola-buktikan-perpaduan-masih-kukuh
Tedx Penang(2014.06.26)。〈周青元背景資料〉。《Tedx Penang》。取自:http://cn.tedxpenangroad.com/%E5%91%A8%E9%9D%92%E5%85%83/
Xuan娛樂網(2016.02.03)。〈《OlaBola》被轟「種族主義」?導演:強調團隊精神〉。《Xuan娛樂網》。取自:http://www.xuan.com.my/movie/article/articleid/722496/olabola
《大日子》電影官方粉絲群(2010.01.15)。呼籲抵制電影盜版運動。上網日期:2015.07.25。取自:https://zh-tw.facebook.com/ulala2013
「本地電視節目的情意結」臉書粉絲頁(2012.10.04)。〈票房資料〉。《本地電視節目的情意結》。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Local.TVPage/posts/423998360990337
1905電影網(2010)。〈電影新浪潮席捲馬來西亞獨立電影開啟全新的局面〉。《1905電影網》。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2EBZ81yggg
大荒電影(2011)。〈大荒還在!〉。《大荒電影》。取自:2013.09.15。取自http://www.dahuangpictures.com/blogs/press.php/2011/08/16/p750
中國報(2011)。〈周青元:5年規劃圓導演夢〉。《中國報電子報》。取自: http://www.chinapress.com.my/node/179241
中國報(2015.05.20)。〈阿末紮希:含隱信息《新村》電影推崇馬共〉。《中國報電子報》。取自:http://www.chinapress.com.my/20150520/%E9%98%BF%E6%9C%AB%E6%89%8E%E5%B8%8C%E5%90%AB%E9%9A%B1%E4%BF%A1%E6%81%AF%E6%96%B0%E6%9D%91%E9%9B%BB%E5%BD%B1%E6%8E%A8%E5%B4%87%E9%A6%AC%E5%85%B1/
中國報(2016.01.27)。〈生活空間.雞公碗 興家致富〉。《中國報電子報》取自:http://www.chinapress.com.my/20160127/%E7%94%9F%E6%B4%BB%E7%A9%BA%E9%96%93%EF%BC%8E%E9%9B%9E%E5%85%AC%E7%A2%97-%E8%88%88%E5%AE%B6%E8%87%B4%E5%AF%8C/
中國新聞網(2010.03.26)。〈海外華裔涉足中國電影市場:迷糊中掘到第一桶金〉。《中國新聞電子報》。取自:http://www.chinanews.com/hr/hr-hrgs/news/2010/03-26/2191658.shtml
中華日報新聞網(2016.03.15)。〈「魚露與蠔油」 雞公碗傳奇〉。《中華日報電子報》資料來源:http://www.cdns.com.tw/news.php?n_id=6&nc_id=81972
中穆網(2011)。〈新穆的故事:南歸〈跨越邊界〉(馬來西亞篇)〉。《中穆網》。取自:http://www.2muslim.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3826
王德齊(2007)。〈茅草行動:民主最黑暗的時期:107黨團人士被扣3家報章被禁〉。《當今大馬新聞電子報》。取自:https://www.malaysiakini.com/news/74066
世界旅遊(2014)《「馬來西亞-檳城」5家最好吃的 Asam Laksa!》 。取自:http://www.gigcasa.com/articles/40155
正義之聲(2012.01.13)。〈茅草行動第二章:華文教育最黑暗的年代〉。《正義之聲》。取自:https://fbzhengyizhisheng.wordpress.com/2012/01/13/%E3%80%8A%E8%8C%85%E8%8D%89%E8%A1%8C%E5%8A%A8%E7%AC%AC%E4%BA%8C%E7%AB%A0%EF%BC%9A%E5%8D%8E%E6%96%87%E6%95%99%E8%82%B2%E6%9C%80/
光明新聞網(2010.09.02)。〈法令一旦修改‧非馬來電影或扣稅20%〉。《光明新聞網電子報》。取自http://www.guangming.com.my/node/81144。
全民電影紀錄片(2013.05.27)。〈拼一個夢觀後感〉。《全民電影頻道》。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3AzfbWRGMU
好戲網(2010)。〈亞洲電影新浪潮下一站,馬來西亞?〉。《好戲網》。取自:http://www.mask9.com/node/16441
李生裕(2014)。〈大馬首相驚人言論:「用華人的血清洗馬來短劍」〉。《我們關注網》。取自:http://wefollownews.appspot.com/wfgart_3262763-1.html
李鳳亮(2008)。〈跨國華語電影研究的新視野魯曉鵬訪談錄〉。《電影藝術》。取自http://www.doc88.com/p-0854779372258.html
東方網(2015.11.23)。〈周青元《Ola Bola》通過電檢 一刀未剪等待上檔〉。《東方網電子報》。取自: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entertainment/ylola-bola
東方網(2016.2.28)〈柔佛蘇丹蒞臨古廟遊神盛會〉。《東方網》。取自: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south/gn45635010487350
林怡廷(2013.09.28)。〈九月政爭與烈火莫熄(下)〉。《想想網》。取自: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1278
南洋網(2013.09.17)。〈華人身分認同「第1篇」 :華人困惑尋找什麼?認同什麼?〉。《南洋網電子報》。取自: www.nanyang.com/node/564752?tid=493
南洋網(2009.11.05)。〈舞虎薪火不熄:獅虎同堂 王不見王?〉。《南洋網電子報》。取自:http://www.nanyang.com/node/230547?tid=500..
南洋網(2012.12.13)。〈「全民電影」開鏡演員未定 Chiu導: 邊拍邊找〉。《南洋網電子報》。取自:http://nanyang.com.my/node/497766?tid=702..
南洋網(2015.07.22)。〈周青元忠於初衷〉。《南洋網電子報》。取自:http://www.nanyang.com/node/713253?tid=790
南洋網(2015.07.29)。〈年輕人不懂 新屋難搭配 姓氏堂號牌匾漸消失〉。《南洋網電子報》。取自:http://www.nanyang.com/node/714496
星洲新聞網(2015.01.01)。〈雙文丹‧古早味濃〉。《星洲新聞網電子報》。取自:http://life.sinchew.com.my/node/14788?tid=39
星洲新聞網(2008.12.28)。〈金寶亞參叻沙〉。《星洲新聞網電子報》。取自:http://news.sinchew.com.my/node/96138
星洲新聞網(2009.11.24)。〈賀歲喜劇第一人.周青元‧大日子woohoo!〉。《星洲新聞網電子報》。取自:http://news.sinchew.com.my/node/139755
星洲新聞網(2010.03.28)。〈《大日子》衣錦還鄉〉。《星洲新聞網電子報》。取自:http://news.sinchew.com.my/topic/node/146458?tid=4
星洲新聞網(2010.04.20)。〈初戀紅豆冰‧4天破百萬刷紀錄〉。《星洲新聞網電子報》。取自:http://search.sinchew.com.my/node/529729
星洲新聞網(2010.05.02)。〈《大日子》《心魔》《初戀紅豆冰》報捷‧大馬華語電影露曙光〉。《星洲新聞網電子報》。取自:http://news.sinchew.com.my/topic/node/152118?tid=7
星洲新聞網(2014.05.31)。〈招募大馬新導演計劃‧周青元當評審主席護航〉。《星洲新聞網電子報》。取自:http://ent.sinchew.com.my/node/49650
星洲新聞網(2014.12.03)。〈檳城鴨蛋炒粿條〉。《星洲新聞網電子報》。取自:http://news.sinchew.com.my/node/270311
星洲新聞網(2015.08.26)。〈回顧(一)淨選盟1.0:抗議選舉不公‧黃色浪潮席捲都門〉。《星洲新聞網電子報》。取自:http://news.sinchew.com.my/topic/node/494115?tid=1
星洲新聞網(2015.10.25)〈本地中文電影的春天幾時來(下篇)‧本地電影人還需磨練〉。《星洲新聞網電子報》。取自:http://news.sinchew.com.my/node/449849
星洲新聞網(2015.10.25)〈本地中文電影的春天幾時來(中篇)‧「強制上映」愛變成害〉。《星洲新聞網電子報》。取自:http://news.sinchew.com.my/node/449724
星洲新聞網(2015-10-24)〈本地中文電影的春天幾時來(上篇)‧還需一路有你〉。《星洲新聞網電子報》。取自:http://news.sinchew.com.my/node/449573?tid=67
星洲新聞網(2016.01.24)。〈「重現輝煌足球」記馬來亞虎曾經輝煌的年代〉。《星洲新聞網電子報》。取自:http://life.sinchew.com.my/node/19198?tid=47
柔佛巴魯中華公會(2016)引用自新山中華公會(1997)。〈百年來古廟的角色、歷程及遊神活動〉。《柔佛巴魯中華公會75周年紀念史料專輯》。取自:http://www.jb-tionghua.org.my/%E7%99%BE%E5%B9%B4%E6%9D%A5%E5%8F%A4%E5%BA%99%E7%9A%84%E8%A7%92%E8%89%B2%E3%80%81%E5%8E%86%E7%A8%8B%E5%8F%8A%E6%B8%B8%E7%A5%9E%E6%B4%BB%E5%8A%A8/q?cid=142&doit=showclass。
馬來西亞中文影視協會臉書粉絲頁(2013)。〈金箏獎專業資訊〉。《中文影視協會臉書粉絲頁》。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GWA2013/info?tab=page_info
馬來西亞國家電影發展局(FINAS)(2015)。〈華語電影票房數據〉。《國家電影發展局》。取自:http://www.finas.gov.my/index.php?mod=industry&sub=cereka&p=Filem2006;http://www.finas.gov.my/index.php?mod=industry&sub=cereka&p=Filem2008
張丹楓(2012)。〈「巫統的朋黨王國」第八篇:丹斯裡阿南達克裡斯南 No.5 Crony King: Tan Sri Ananda Krishnan〉。《「我們是老闆」臉書粉絲群》。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PeopleAreTheBoss/photos/a.291695794274919.63628.240245389419960/293462507431581/?type=3&theater
彭文淳(2014.07.21)。〈無界限講堂•大夢無敵演講全文〉。《淳電影部落格》。取自:http://blog.omy.sg/purefilms/2014/07/21
犀鄉資訊網(2011)。〈納吉重提五一三事件〉。《犀鄉資訊電子報》。取自: http://www.ehornbill.com/v12/2012-11-06-11-52-08/2012-11-06-11-52-58/199-2012-11-08-08-16-00
飲食茶具故事館(2016)。〈雞公碗都有古仔〉。《飲食茶具故事館資訊網》。取自:http://www.cockbowl.hk/showroom/model/T0183/templateCustomWebPage.do?customWebPageId=1443501793727000646&webId=1292532910171022857&editCurrentLanguage=1292532910171022858
新浪新聞(2014)。〈TVB雞公碗穿越數十年 業內解讀前世今生〉。《新浪新聞電子報》。取自: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40723/12952904.html
當今大馬新聞網(2014)。〈怎樣叫「本土」?馬來西亞電影政策教了我們什麼〉。《當今大馬新聞電子報》。取自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63976/。
葉子(2010-02-21)。 〈本地電影的驕傲:大日子 Woohoo〉。《新浪博客》。取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97c38f0100hn7j.html
電影本事(2014.05.31)。〈dir8tor award 2014 新導演計畫〉。《電影本事》。取自:http://www.facebook.com/moviimag
維基百科(2015.11.21)。〈海角七號〉。《維基百科》。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5%B7%E8%A7%92%E4%B8%83%E8%99%9F#.E7.A5.A8.E6.88.BF.E8.AE.B0.E5.BD.95
維基百科(2016.04.18)。〈連姓〉。《維基百科》。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F%9E%E5%A7%93
部落客Cheng Hui(2010.02.02)。〈大日子Wohoo影評〉。《歡歡喜喜部落格》取自:https://chenghui0706.wordpress.com/2010/02/02/%E3%80%8A%E5%A4%A7%E6%97%A5%E5%AD%90%E3%80%8Bwoo-hoo-%E5%BD%B1%E8%AF%84/
趙靜(2007.11.24)。〈陳翠梅解析馬來西亞新浪潮大荒電影一枝獨秀〉。《新浪娛樂》。取自http://ent.sina.com.cn/m/2007-11-24/01331805425.shtml
潘有文(2011.08.27)。〈十分專題:本地華語電影。中國報專題網〉。《中國報電子報》。取自http://series888.blogspot.tw/2011/08/blog-post_27.html
謝麗芬(2011.08.10)。〈獨立電影賺不回本‧大荒電影喊停業〉。《星洲新聞電子報》。取自:http://ent.sinchew.com.my/node/28526
謝麗芬(2011.12.29)。〈大馬華語電影闖出路(完結篇):大馬色彩不能失〉。《星洲新聞電子報》。取自:http://ent.sinchew.com.my/node/31937
關志華(2014)。〈「前308」的馬來西亞電影跨族群現象〉。《燧火評論》。取自:http://www.pfirereview.com/20140901
關志華(2014.06.10)。〈一艘航向多元的慢船:談近期馬來西亞電影文化的改變〉。《燧火評論》。取自:http://www.pfirereview.com/2014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