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鄭益青
Cheng, I-ching
論文名稱: 中華職棒轉播之影像分析-一個球路各自表述
指導教授: 施致平
Shih, Chih-P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大眾傳播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Mass Communi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7
中文關鍵詞: 運動轉播職業棒球內容分析影像
英文關鍵詞: Sportscasting, Professional baseball, Content Analysis, Imag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14下載:4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運動轉播節目的拍攝方式直接影響賽事呈現的效果,不同表現手法也透露出不同的運動觀點與意識型態。電視轉播能提供精采緊張的比賽過程,適當的鏡頭、取景、特效與剪輯等有助於觀眾更加投入賽事之中,伴隨著更多的資訊與感動,這正是球迷、觀眾、球員、球團與媒體最熱切的期盼。
    本研究針對中華職棒賽事轉播節目進行內容分析,透過分析職棒轉播節目的影像內容與拍攝技巧來探討其影像表現,並從兩家電視台所呈現的影像表現異同上加以討論。影像內容包括畫面主體、運動贊助、轉播疏失等,拍攝技巧則涵蓋鏡頭景別、攝影高度、攝影機操作與畫面切換手法等項目。
    研究中共登錄3539個鏡頭,年代1808個,單一鏡頭平均長度約5秒,緯來1731個鏡頭,平均長度約6秒。研究發現如下:一、年代與緯來呈現職棒轉播時,畫面主體以比賽事件為最多,球場事件居次,最後才是媒體事件。二、轉播中都充滿了運動贊助廣告,從電視轉播權利金來說,整個轉播節目就是最大的運動贊助,電視台或觀眾都置身於這個運動與媒體結合的電視球場之中。三、職棒運動轉播過程流暢,只有不到1%的零星疏失。四、轉播中運用全景、近景來呈現球員角色與相對的空間關係,在球場動作的發生前後則運用特寫來拍攝。五、平角度是最廣泛使用。緯來採用較多的低角度與特殊角度來拍攝。六、「比賽事件」的攝影機操作手法雷同,都能清楚呈現,在「球場事件」與「媒體事件」上則有所差異,年代的影像在升降鏡頭與追蹤鏡頭的表現下使畫面更富有變化,緯來則使用較多比例的搖攝與固定鏡頭來提供清楚穩定的內容。七、年代與緯來都大量採用「切換」來連接不同的畫面,年代運用較多的「溶接」。
    緯來將較多的注意力放在轉播比賽場景,同時表現出球員團結努力的氣氛;年代則強調球場上人事物的姿態表現,試圖呈現個別景物多樣而獨特的視點;「緯來」好比經驗老道的球迷在場邊正襟危坐,中規中舉不慌不忙地看著比賽進行,身藏豐富的資訊與銳利目光;「年代」則像活力十足的觀眾在台上左顧右盼,比手劃腳又唱又跳地看著球員演出,心懷好奇的想像與熱情扮妝。兩家電視台雖然在各自所呈現的畫面內容與拍攝技巧上展現了不同的風格,但同樣提供了精采詳實的現場轉播。文末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以供轉播單位、職棒聯盟及後續相關研究者參考。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5 第三節 研究的重要性……………………………………………………….6 第四節 研究範圍…………………………………………………………….7 第五節 研究限制…………………………………………………………….8 第六節 名詞解釋…………………………………………………………….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運動與媒體的共榮………………………………..…………………10 第二節 體育運動與電視轉播………………………………………………..13 第三節 電視影像的本質與特徵……………………………………………..15 第四節 運動轉播相關研究…………………………………………………..3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內容分析法………..……………………………………..…………..37 第二節 研究設計…………………………………………………..…………42 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54 第四節 信效度檢驗與統計方法………………………………..……………55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職棒轉播影像呈現內容分析………………………..…..…………..58 第二節 不同電視台在職棒轉播影像呈現之差異分析…………..…………69 第三節 不同電視台在職棒轉播影像拍攝技巧之差異分析……..…………80 第四節 綜合討論…………………………………………………..…………9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101 第二節 研究建議…………………………………………………..………..107 參考書目……………………………………………………………………………110 附錄…………………………………………………………………………………116 表 目 錄 表2-1 攝影機鏡頭的符號具與符號義………………………………………20 表2-2 攝影機操作與剪輯符號………………………………………………20 表2-3中華職棒電視轉播簡史……………………………………………….28 表3-1中華職棒14年 總冠軍戰賽程與電視媒體轉播表………………….44 表3-2編碼員間相互同意度………………………………………………….56 表3-3專家組合表…………………………………………………………….57 表4-1 登錄鏡頭個統計表……………………………………………………58 表4-2畫面主體次數分配表………………………………………………….59 表4-3分類後之畫面主體次數分配表……………………………………….61 表4-4A 比賽事件次數分配表……………………………………………….62 表4-4B 球場事件次數分配表……………………………………………….65 表4-4C 媒體事件次數分配表……………………………………………….66 表4-5年代與緯來之畫面主體次數統計表……………………………….…70 表4-6比賽事件之畫面主體次數分配表……………………………….……71 表4-7球場事件之畫面主體次數統計表………………………………….…73 表4-8媒體事件之畫面主體次數統計表………………………………….…75 表4-9年代與緯來之運動贊助次數統計表……………………………….…76 表4-10年代與緯來之轉播疏失次數統計表………………………………...78 表4-11年代與緯來之景別次數統計表……………………………………...81 表4-12 景別*台別*分類主體交叉表………………………………………..82 表4-13年代與緯來之攝影高度次數統計表………………………………...85 表4-14攝影高度*台別*分類主體交叉表…………………………………...86 表4-15年代與緯來之攝影機操作次數統計表…………...…………………89 表4-16攝影機操作*台別*分類主體交叉表………………………………...90 表4-17年代與緯來之畫面切換次數統計表………………………………...93 表4-18畫面切換*台別*分類主體交叉表……………………………….…..94 圖 目 錄 圖3-1 研究架構圖………………………………………………………..……54

    ㄧ、中文部分
    王石番(1991)。《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幼獅。
    王惠民(2003年4月5日)。<轉播收視率 耀眼>,《民生報》。棒球新聞,B2版。
    王俊杰(2003)。《運動電影的文化意涵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
    江昭倫(2003)。<決戰亞洲/中韓大戰 媒體收視創新高 >,台北,《東森新聞報》。2002年2月26日網址:http://www.ettoday.com/2003/11/06/732-1539312.htm
    朱羽君(2002)。《生命的對話-電視傳播的人本化》。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吳崑玉(2003)。<結合兩岸運動產業肯定是個大市場>。台北,《中國通財經月刊》,Vol. 200312。
    周業謙、周光淦譯。Jary. D & Jary. J著(1998)。《社會學辭典》。台北市:貓頭鷹出版社。
    邱繡霞(2002)。《媒體運動(MediaSport)的全球策略─以NBA在台灣發展為例》。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幼偉、侯致遠、施致平(1999)。《運動傳播與輿論反應現況與展望》。台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施致平(1998)。<體育運動、媒體與觀眾參與行為相關研究:以中華職棒聯盟後援會會員為例>,《運動管理學論文選輯(一)》。台北:師大書苑。
    侯致遠(1985)。《第23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新聞之比較》。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侯致遠(2000)。《主要日報1998年曼谷亞運報導文本之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洪嘉蔆(2002)。《運動新聞文本的性別意涵分析》。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唐盛明(2003)。《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新解》。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高俊雄(2003)。《台灣地區運動產業典範集錦》。台北:台灣體育運動管理學會。
    徐鉅昌(1998)。《電視導播與製作》。台北:三民書局。
    翁宜寧(2001)。《奧運運動新聞文本分析:符號學觀點的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常嫚芸(2002)。《運動與「看」運動─身體經驗的擬像與真實》。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
    莫季雍(2003)。<運動、傳播媒體與產業>。《運動管理季刊》,第4期,頁4-15。
    陳子軒(1998)。《美台棒球發展之比較研究-以媒體為中心觀點》。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怡安(2003)。《台灣媒體報導亞奧運之意識形態意涵研究》。台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怡誠(2003)。《運動新聞照片使用狀況對閱報行為的研究》。台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龍(2001)。《在媒介與大眾之間:電視文化論》。上海:學林出版社。
    陳鴻雁(民87)。<大眾傳播媒體在運動行銷扮演之角色>。《國民體育季刊》,第二十七卷第一期,頁11-16。
    張孝銘(1997)。《職棒休閒產業對社會文化衝擊認知之研究-以台中市居民為例》。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良漢(1998)。〈從職棒八年至十年的職棒轉播權利金創天價看大眾傳播媒體對職業運動的影響〉。《國民體育季刊》,27(1):28-31。
    張健、李彥春、張同道等著(2002)。《影視藝術欣賞》。台北:五南。
    張嘉琪(2003)。<職棒迷,好久不見!>。《新新聞》,第481期,1996.5.26-6.1。
    梁峰榮(2003年3月4日)。<燒啊 票房100℃收入成長100%>。《民生報》,體育焦點,B1版。
    曾文祺(2003)。<職棒轉播權利金明年不變>。《中時晚報》,2003年11月20日。
    彭吉象(2002)。《影視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馮建三譯,Williams .R 著(1992)。《電視:科技與文化形式》。台北:遠流。
    黃志豪(2003)。<亞錦轉播 收視無敵>。星報,2003年11月08日。
    黃新生譯,Berger .A 著(2000)。《媒介分析方法》。台北:遠流。
    黃新生(1994)。《電視新聞》。台北:正中。
    萬道清(1991)。《電視節目-製作與導播》。台北:水牛出版社。
    楊逸民(2003)。<中華大聯盟/年代、緯來轉播比一比 各有擅場 >。台北:《東森新聞報》。2003年3月2日網址:http://www.ettoday.com/2003/03/02/91-1419628.htm
    廖澺蒼 (2002)。《雪梨奧運 電視轉播技術報告》。台北:時英。
    趙耀 (1988)。《圖框世界》。台北:志文。
    鄭安翔(2001)。《有線電視體育新聞內容與產製分析-以年代體育台、東森體育台、緯來體育台。三家準專業體育頻道為例》。私立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欣怡(2000)。《電視運動轉播中男女主播語言使用之差異》。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昌德(1996)。《台灣運動商品化過程中的大眾傳播媒體角色》。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荃(2001)。《電視攝像藝術》。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趙志卿(2003)。《社會環境變遷對第34屆世界盃棒球賽效益之影響》。台北巿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論文。
    賴慧蓉(2002)。<球場上的新經濟時代>。《卓越雜誌》,231期。
    盧非易(1995)。《有線電視無限文化》。台北:幼獅。
    歐滄和、李茂能(1992)。《社會科學研究法辭典》。高雄:復文書局。
    謝仕淵,謝佳芬(2003)。《台灣棒球一百年》。台北:果實。
    謝章富(2003)。《電視映像美學析論-攝影的內涵與形式》。台北:北星。
    蕭嘉惠(1995)。《運動組織與企業組織經理人對運動贊助考量因素之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Babbie, E.(1998).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8nd ed). Belmont, California: Wadsworth.
    Berger, A.(2000).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Methods. London : Sage.
    Birrell, S. & Loy, J.(1979). ‘Media Sport : Hot and Cool’. Internation Review of Sport Sociology 14(1).
    Butler, J. G.(1994). Television: Critical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Belmont,
    CA: Wadsworth.
    Duncan, M. C. & Messner, M. A.(1998). The media image of Sport and gender.In Wenner,L.A.(Eds.).MediaSport. London : Routledge .
    Ellis, C.(2000). Sports Culture: An A-Z Guide.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Ellis, J.(2000). Seeing Things : Television in the Age of Uncertainty. New York:I.B. Tauris
    Fiske, J.(1990). 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studies. London and New York : Routledge
    Fraenkel, J. R. & Wallen, N. E.(1998). How to Design and Evaluate Research in Education.(8nd ed.). McGraw Hill College.
    Goldlust, J.(1987). Playing for Keeps: Sport, the Media and Society. USA : Longman Cheshire.
    Gray, P.(1999). ‘Dueling Head Shots’. Time. Vol154. Issue 9. p80.
    Gunter, B.(2000). Media research methods:Measuring audiences, reactions and impact. Thousand Oaks : Sage.
    Hansen, A.,Cottle, S.,Negrine, R. & Newbold, C.(1998). 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Methods. New York:Macmillen Press.
    Holland, P.(1997). The Television Handbook (2ed Eds.).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Herzog, T.(1996). Research Methods and Data Analysi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New York︰Addison Wesley Longman.
    Hitchcock, J R. (1991). Sportscasting. Focal Press, Inc.
    Klatell, D. A. & Marcus, N.(1991). Sports For Sale : Television, Money And The Fans.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Lobmeyer, H. & Weidinger, L.(1992). Commercialization as a Dominant Factor In the America Sports Scene: Sources, Developments, Prospects. 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 27: 309-327.
    McQueen, M.(1998). Television : A Media Student’s Guide. London : Arnold.
    Michael, L. & Peter, A.(2002).The Economics of Sport. Pearson Education.
    Ranjit, K.(1999). Research methodology : a step-by-step guide for beginners.
    London : Sage.
    Real, M. R.(1989). The Super Bowl Pregame Show: Cultural Fantasies and
    Political Subtext.Real. In Lawrence A. Wenner (eds), Media, Sport and Society,
    pp.154-179. London: England.
    Rowe, D.(2000). Sport, Culture and The Media:The Unruly Trinity.Buckingham:Philadephia.
    Selby, K. & Cowdery, R.(1995). How to Study Television. Londonl: Palgrave Macmillan Press.
    Stempel.G.H. & Westley.B.H.(1989). Research Methods in Communica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Tunstall, J.(1993). Television producers. London: Routledge.
    Verna, T.(1987). Live TV: An Inside Look at Directing and Producing. Boston: Butterworth-Heinemann.
    Whannel, G.(1992). Fields in Vision: Television Sport and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London: Routledge.
    Wimmer, R. D. & Dominick, J. R. (1991). Mass media research:An introduction. Belmont: Wadsworth.
    Zettl, H.(1990). Sight Sound Motion: Applied Media Aesthetics. California: Wadsworth.
    Zettl, H.(1998). Video basics. Belmont: Wadsworth.
    Zettl, H.(2003). Television production handbook. (8ed Eds.). Belmont: Wadsworth.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