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蘇靜芬
論文名稱: 演藝人員危機傳播研究─以澎恰恰光碟事件為例
指導教授: 胡光夏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大眾傳播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Mass Communi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4
中文關鍵詞: 演藝人員危機傳播敘事分析記者會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4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文獻資料分析法、敘事分析與深入訪談法,分析澎恰恰光碟事件的危機傳播,在危機傳播取徑中包含分析:澎恰恰危機前形象、澎恰恰在光碟事件記者會前的危機公關策略、澎恰恰在光碟事件中記者會的危機形象修復策略與評估光碟事件記者會後的溝通成效。
    研究結果發現,澎恰恰在光碟事件危機前的媒體形象包含公眾形象、私人形象與負面形象三個部分,公眾形象分為:外觀不佳、諧星形象、熱愛棒球運動、公益形象與演藝工作表現五個部份,其中演藝工作表現又可分為主持方面、歌唱方面、連續劇方面、電影方面、導演方面四個方面,私人形象分為:身體狀況不佳與家庭形象,負面形象分為:拒錄電視節目、電視合約問題與婚變、負債傳聞; 澎恰恰在記者會前的危機公關策略包含:八卦媒體的登陸後負面新聞的增加、未能盡快公佈真相,造成危機的持續延燒、澎恰恰與利益關係人失聯,喪失建構議題的能力三大部分。
    澎恰恰在光碟事件記者會形象修復策略包含:以道歉回應媒體的大量報導、說明誠實以對與記者會規則、否認將來的不實報導、點名記者相關報導、以建構新議題,挪用危機前形象裡中的身體狀況不佳的形象、以正面形象說明憂鬱症對自己來說不是問題、指控不實報導、強調正面特質、否認性愛光碟、以轉換框架,將行為放在本身比較有利的框架中、否認相關負面情感緋聞、採用純屬善意並挪用危機前形象裡私人形象中家庭形象、以形象修復中的自衛(因應)行為與建構新議題,強調自己為了危機犧牲很多,包含了自己的棒球夢與導演夢,此為挪用危機前的形象對假借憂鬱症跳槽回應、對三立公司表達感謝、以身體狀況不佳無法回答記者問題,結束記者會;澎恰恰在光碟事件記者會後的溝通成效包含:誠實、澎恰恰熟悉媒體運作且專業公關人介入幫忙、對利害關係人釋出誠意、澎恰恰舉證歷歷、挪用過去危機前形象、SNG連線與新聞的播送成為最佳的辯解場域。

    摘要.....................................................Ⅰ 謝詞......................................................Ⅱ 目錄......................................................Ⅲ圖目錄....................................................Ⅵ 表目錄....................................................Ⅶ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研究對象、目的與問題..........................5第三節 澎恰恰光碟事件背景.....................................7 第四節 研究架構............................................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危機傳播理論.........................................12 一、危機傳播整合模式........................................12 二、危機前的形象............................................19 三、危機公關策略............................................21 四、記者會與敘事............................................23 第二節 機形象修復策略與危機績效評估...........................25 一、形象修復策略............................................25 二、危機後的效果評估........................................31 第三節 內外相關研究回顧.....................................32 一、國內演藝人員危機傳播相關研究..............................32 二、國外演藝人員危機傳播相關研究..............................32 三、國內危機傳播相關研究部分.................................3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文獻資料分析法.......................................39 一、文獻資料分析法定義......................................39 二、本研究文獻資料分析範圍...................................39 第二節 敘事分析............................................41 一、敘事分析...............................................41 二、本研究敘事分析分析架構...................................41 第三節深入訪談法...........................................42 一、深入訪談定義............................................42 二、深入訪談法特性..........................................42 三、採訪對象...............................................42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危機前的形象分析.....................................44 一、公眾形象...............................................44 二、私人形象...............................................58 三、負面報導形象............................................60 四、小結...................................................64 第二節 碟事件記者會前的危機公關策略...........................66 一、八卦媒體的登陸後負面新聞的增加............................66 二、未能盡快公佈真相,造成危機的持續延燒.......................67三、澎恰恰與利益關係人(媒體與三立公司)失聯,喪失建構議題的能力.. 70 四、小結...................................................76 第三節 澎恰恰光碟事件記者會形象修復策略.......................77 一、開始...................................................77 二、中場...................................................80 三、結尾...................................................96 四、小結...................................................97 第四節 碟事件記者會後的溝通成效評估...........................99 一、形象修復策略具成效......................................99 二、澎恰恰光碟記者會所使用的策略評估..........................99 三、小結..................................................10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與發現......................................104 一、澎恰恰光碟事件危機傳播研究..............................104 二、學術上貢獻............................................109 三、實務上貢獻............................................109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110 一、研究限制..............................................110 二、研究建議..............................................110 參考書目.................................................111 附錄一:新聞索引表.........................................117

    一、中文部分
    孔誠志、李宜錦、簡薇軒、楊惠雲、陳怡仲、劉世群、李忠志、施伯承(1997)。《形象公關-實務操演手冊》。臺北:科技圖書。
    文松輝(2003年4月21日)。狗仔隊名稱由來,《人民日報海外版》,第11版。
    方嬋(2001年12月18日)。〈她的故事緋路走來始終高潮〉,《星報》,第2版。
    王甸國、簡錫新、黨志剛、崔海恩(2004)。〈從組織溝通角度探討危機溝通〉。《Crisis Management Society》,12,37-47。
    王雲怡(2001) 。〈中華天地:狗仔隊旋風八卦狂潮〉。《亞洲週刊》,15(24),29-30。
    王鳳璋、方宏進(1980)。《公共關係實務》。台北:書泉。
    王興田(2000)。《政府危機傳播研究─以八掌溪事件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麗娟(2002年3月14日)。〈美國看台灣一天一醜聞 寶島遠愁雲〉,《聯合報》,第8版。
    古映芸譯(1996)。《群眾公關》。台北:清華管理科學圖書中心。
    台北(2005年09月01日)。〈哈林志玲不成 澎恰恰爲兩千萬跳槽民視〉,《一週刊》,56:56-58。
    朱慧君(2002)。《情境、形象修護策略與策略效果之關聯性研究─以男性政治人物醜聞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軒憶(2001年04月01日) 。〈玉玲瓏 看千遍也不厭倦〉,《星報》,第11版。
    何軒憶(2003年04月12日)。〈透視澎恰恰事業密碼〉,《聯合報》,第D3版。
    吳宜蓁(2000)。〈危機溝通策略與媒體效能之模式建構─關於腸病毒風暴的個案研究〉,《新聞學研究》,62:1-34。
    吳宜蓁(2004),〈SARS風暴的危機溝通與現階段宣導策略檢視:以台灣政府為例〉。《遠景基金會季刊》,5:107-150。
    吳宜蓁(2005)。《危機傳播─公共關係與語藝觀點的理論與實證》。台北:五南。
    吳燕玲、陶令瑜(2001)。〈狗仔大戰美女牌誰才是週刊的第『壹』品牌〉。《新新聞》,744,72-79。
    吳錫河(2002)。《政治人物的危機傳播研究─以高雄市長謝長廷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天任、藍莘(1995)。《大眾媒體研究》,台北:亞太圖書。(原書Wimmer,J.D.&Dominick,J.R.[1991].Mass media research:An introduction.)
    李安君(2005年09月26日)。〈澎哥道歉 劉真說不介意 大轉變?盧靚不再『否認到底』〉,《中國時報》,A9版。
    李宗勳(1999),〈危機管理與戰略思維─幾個概念的檢視與省思〉。《中央警察大學學報》,34:105-134。
    李雨勳(2004年10月14日)。〈不理黑道 澎恰恰巡迴熱唱〉,《星報》,A2版。
    李美華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原書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Earl Babbie 1975)。
    李梅蘭(2001年12月22日)。〈你看過了嗎?〉,《聯合報》,第15版。
    李萍等著(2000)。《特殊傳播-防範與化解危機的使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李筱雯(2002)。〈向小報化轉向?焦點新聞的小報化痕跡〉。《淡江大學2002年國際傳播研討會論文集》。北縣:淡江大學大傳系。
    李韶明(2005年09月19日)。〈澎恰恰泣訴 患憂鬱症已7年〉,《民生報》,C1版。
    侯明(2001)。《危機情境與危機溝通策略之研究─以新浪網台灣分公司兩次危機為例》。交通大學傳播所碩士論文。
    南方朔(1997)。〈在這個非常八卦的時代 八卦日益走紅起來〉。《新新聞》,532:98。
    柯惠新(2005),〈兩岸三地報紙災難事件報導研究─以台灣九二一地震為例〉。《新聞學研究》,85:71-109。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胡立宗(1999)。《蘋果日報:讀者要,我們就賣》。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光夏、樓榕嬌、徐蕙萍、張梅雨等著(2005)。《軍事傳播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范碧珍(2001)。〈狗仔一出、誰與爭鋒﹖--壹週刊改變臺灣媒體生態﹖〉。《突破雜誌》,192(264):80-83。
    唐在揚、蔡宜玲(2005年09月22日)。三立更憂鬱 籲澎恰恰出面前立委林瑞圖居中安排 三立哀兵:一堆人工作受影響〉,《聯合晚報》,第15版。
    翁秀琪(2000),〈危機傳播:慈濟和人本是怎樣做的?〉。《新聞學研究》,62:71-74。
    張卉穎(2004)。《蘋果日報對聯合報、中國時報的影響》。政治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正杰(2004)。《危機情境、危機反應策略及策略效果─以台北市政府「捷運掀頭皮事件」及「邱小妹醫療人球事件」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麗君(2005年10月5日) 。〈教師節 有如澎恰恰日多家電視台以1/4的時間疲勞轟炸觀眾〉,《民生報》,第C2版。
    莊智凱(2005)。《演藝人員之形象修復策略分析:以負面感情事件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俊彬、陳惠惠(2005年09月26日)。《每各鏡頭都是用四分之一顆FM2換來的》,《聯合報》,A5版。
    許晉榮(2005年09月26日)。〈三立相挺:態度始終如一〉,《聯合報》,A5版。
    陳月娥(1998)。《社會研究法》。台北:千華。
    陳世昌(2005年09月26日)。〈坦承被勒索驚爆自慰光碟澎恰恰未解桃花劫〉,《中國時報》,A9版。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映竹(2001)。〈台灣媒體比壹週刊更八卦?壹週刊登台效應觀察〉。《目擊者雙月刊》,23:16-19。
    陳德昇(2004),〈兩岸SARS危機管理比較─政經體制面分析〉。《遠景基金會季刊》,5:71-106。
    陳鴻偉(2005年09月26日)。〈台北刑大專案偵辦〉,《聯合報》,A5版。
    陸燕玲(2002)。《從「名門正派」到明教教徒?─台灣《壹週刊》新聞工作者的調適與認同》。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懷恩(2002) 政治傳播與溝通。臺北市:風雲論壇。
    黃尚智(2005年09月26日)。〈三立:相挺到底院配合澄清〉,《中國時報》,A9版。
    黃庭郁(2005年09月26日)。〈自慰很正常 公布沒關係〉,《中國時報》,A9版。
    黃毅峰(2001)。〈狗仔既出,媒體爭鋒〉。《新經濟》,10:14-18。
    黃麗華(2004年12月11日)。〈球迷反彈測試未過澎恰恰:職棒夢 到此為止〉,《聯合報》,D2版。
    黃懿慧(2001)。〈危機回應:淺談形象修復策略〉。《公關雜誌》,42:43-46。
    楊瑪利、孫珮瑜(2005)。〈給讀者「需要知道」,而非「想知道」的消息〉。《天下雜誌》,321:37-39。
    葉君遠(2005年09月26日)。〈澎恰恰4度發誓:遭自慰光碟勒索〉,《聯合報》,A5版。
    葉君遠(2006年05月24日)。〈澎恰恰 重執夜總會主持棒〉,《聯合報》,D2版。
    褚姵君(2005年09月26日)。〈澎恰恰身心俱疲 痛訴遭恐嚇,《民生報》,A1版。
    劉美玲(2005)。《NIKE喬丹快閃事件之危機傳播與管理》。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韻文(2005)。《校園危機傳播研究─佛光、師大與文化關於校長新聞比較分析》。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閻立泰(2001)。《政府與民眾危機溝通之研究─九二一地震個案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聯合晚報(2006年12月19日)。〈演藝圈,自清吧!〉,《聯合晚報》,第02版。
    聯合報(1997年03 月05)。〈名人名字 澎洽洽(名主持人) 自娛娛人,樂在工作〉,《聯合報》,第33版。
    謝青宏(2003)。《政府危機傳播之研究─以台北市政府SARS危機傳播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韓應寧譯(1987)。《危機管理。台北:天下》。(原書Fink, S.(1986). Crisis management: planning for the inevitable.)
    聶國維(2002)。《災難新聞報導中政府危機溝通策略呈現之研究─以台北市政府處理納莉颱風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藍凱誠(2005年09月26日)。〈網上促銷送澎恰恰性愛光碟〉,《聯合報》,A5版。
    顏秀如(2001),〈從危機管理的角度論學校溝通〉。《學校行政》,12:43-51。
    羅紹綾(2005年09月28日)。〈蘇嘉全:澎恰恰配不配合 都要辦呼籲澎做全民表率與警配合 專案小組追查澎銀行大筆資金往來 以釐清贖金流向、金額多少〉,《聯合報》,第09版。
    二、英文部分
    Benoit,W.L.(1995a).Accounts, excuses, and apologies : a theory of image restoration strategies. Albany :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Benoit,W.L.(1995b).Sear’s repair of its auto service image: Image restoration discourse in the corporate sector. Communication Studies,46:84-105.
    Benoit, W. L., & Anderson, K.K.(1996). Blending politics and entertainment: Dan Quayle versus Murphy Brown. Southern Communication Journal,62:73-85.
    Benoit, W.L.(1997).Hugh Grant’s image restoration discourse:An actor apologize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45:251-267.
    Benoit, W. L.,&Nill,D.M.(1998).Oliver Stone’s Defense of JFK. Communication Quarterly,46(2):127-143.
    Benoit, W.L.(2000). Another visit to the theory of image restoration strategie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48, 40-44.
    Bird,S.E.(1992).For Inquiring Minds: A Culture Study of Supermarket Tabloids.Knoxville:University of Tennesse Press.
    Burger, C. (2000). How to meet the pres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53:62-70.
    Burnett,J.J.(1998). A strategic approach to managing crises. Public Relations Review,24(4):475-488.
    Chattman, S.B. (1978). Story and discourse : narrative structure in fiction and film. Ithaca and London: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Coombs,W.T.(1995).Choosing the right words: The development of guidelines for the selection of the “appropriate” crisis response strategies.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Quarterly,8(4):447-476.
    Coombs,W.T.&Holladay,S.J.(1996).Communication and attributions in a crisis:An experimental study in crisis communication. Journal of Public Relation Research,8(4):279-295.
    Coombs,W.T.(2000).Crisis management: Advantage of a relational perspective. In J.A.Ledingham & S.D.Bruning (Eds.),Relationship Management: A Relational Approach to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Public Relations(P.75-93).Mahwah,NJ:Lawrence Elbaum Associate,Inc.
    Cotton,C.D.(2005).Seven Cardinal Rules for News Conferences.
    Fisher,W.R.(1987).Human communication as narration: Toward a philosophy of reason, value, and action. Columbia, SC: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
    Heath,R.L.(1996).Telling a Story: A Narrative Approach to Communication During Crisis.In Fearn-Banks, K .Crisis Communications: A Casebook Approach. N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
    Holladay,S.J.& Cooms,W.T.(1994).Speaking of visions and visions being spoken: An exploration of the effects of content and delivery on perceptions of leader charisma.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Quarterly,8(2):165-189.
    Lerbinger,O.(1997).The crisis manager:Facing risk and responsibility. Mahwah,NJ:Lawrence Erlubaum Associates.
    Marra,F.J.(2004).Excellent Crisis Communication:Beyond Crisis Plans. In D.P.Millar & R.L.Heath(Eds.)Responding to Crisis:A Rhetorical Approach to Crisis Communication. Mahwah, N.J.:Lawrence Erlbaum.
    Mendelson,A(2005).Image is everying.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2005 Annual Meeting Conference Paper.New York.
    Murphy,P.(1996).Chaos theory as a model for managing issues and crises. Public Relations Review,22(2):95-113.
    Norton,R.W.(1983).Communicator style: Theory, Applications, and Measures. Beverly Hills,CA:Sage.
    Reynold,T.J.,&Gutman,J.(1984).Advertising as image manage-ment.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24(2), 37-51.
    Rose,G.(2006).How to meet the press. State Legislatures,32:32-33.
    Seeger, M.W.,Sellnow, T. L& Ulmer, R.R.(2001)Public Relations and Crisis Communication Organizing and Chaos.In Heath,R.L(Ed.) Handbook of Public Relations.Thousand Oaks.CA:Sage.
    Slahor,S.(1989).Media relations during a crisis.SUPERVISION,50:9-11.
    Staszak,D.(2002).Making the Most of Press Interviews.FBI Law Enforcement Bulletin,71:19.
    Trahan,J.V.,Ⅲ.(1993). Media relations in the eye of storm. Public Relations Quarterly,38(2):31-33.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