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邱韻如 |
---|---|
論文名稱: |
臺北市國中國文科教師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認知與教學實踐之研究 The Study on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Curriculum Cognition and Teaching Practice toward the 12-year Basic Education in Taipei City |
指導教授: |
簡茂發
Chien, Maw-Fa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1 |
中文關鍵詞: | 課程認知 、教學實踐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國中教師 、國文教學 |
英文關鍵詞: | curriculum cognition, teaching practice, he 12-year basic education,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Chinese instruction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88 下載:2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北市國民中學國文教師對十二年國教課程認知與教學實踐之現況,探討教師對十二年國教課程認知與教學實踐之關係。本研究採調查研究法,根據文獻探討及相關實證之研究結果設計問卷,以臺北市公立國中現職國文教師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共獲得有效問卷382份,最後將調查結果以描述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事後多重比較、皮爾遜積差相關、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方式進行統計分析與討論。本研究結果如下所示:
一、臺北市國中國文教師對於十二年基本國民教育課程之教學認知程度良好,以「理論認知」向度表現最佳。
二、臺北市國中國文教師對於十二年基本國民教育課程之教學實踐程度良好,以「教學方法運用」向度表現最佳。
三、國中國文教師對十二年國教課程認知因「不同最高學歷」、「任教不同班級學生數」、「學校所在區域」與「學校規模」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四、國中國文教師對十二年國教教學實踐因「不同最高學歷」、「不同教學年資」、「學校所在區域」與「學校規模」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五、臺北市國文教師對於十二年國民教育課程認知整體與教學實踐整體之間呈正相關。
六、國中國文教師對十二年國教課程認知,在四個預測變項上,對教師教學實踐表現有較高的解釋變異量,達57.1%,其中又以「教學方法認知」的解釋變異量最高。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curriculum cognition and teaching practice of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in Taipei City, an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rriculum cognition and teaching practice toward the 12-year basic education.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with questionnaires which were distributed to 382 junior high Chinese teachers in Taipei City.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analyzed by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e 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Chinese teachers showed good curriculum cognition and teaching practice toward the 12-year basic education, with the highest satisfaction in “theory cognition” and “teaching method”.
2.Variables including “educational background”, “size of class”, “location of school”, “size of school”,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hinese teachers’ curriculum cognition. “Educational background”, “working years”, “location of school”, “size of school”,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hinese teachers’ teaching practice.
3.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s among the Chinese teachers’ curriculum cognition and teaching practice. All the dimention of teachers’ curriculum cognition accounted for 57.1% of variance, “cognition of teaching method” had the greatest influence.
王更生(2001)。國語文教學面面觀。臺北市:五南。
王明通(1989)。教學方法.中學國文教學法研究。臺北市:五南。
王清平(2013)。心智圖法之教學運用-以高中文言文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美芬、熊召弟(1995)。國民小學自然科教材教法。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王家通、方德隆、王朝茂(1995)。國民中學教育改革。載於黃政傑(主編),開
放與前瞻:新世紀中小學教育改革建議書(77-101頁)。臺北市:漢文書局。
方炳林(1967)。普通教學法‧問答。臺北市:三民書局。
方德隆(1999)。課程與教學研究。高雄市:復文書局。
方德隆(2001)。課程理論與實務。高雄市:麗山文化。
李平(譯)(1997)。經營多元智慧(原作者:Thomas Armstrong)。臺北市:遠
流。(原著出版年:1994)
李咏吟(1998)。認知教學:理論與策略。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李咏吟、單文經(1995)。教學原理。臺北市:遠流。
吳盈潔(2006)。國中英語教師課程意識與教學實踐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吳清山(1997)。學校效能研究。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2012)。差異化教學與學生學習。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38。取自
http://epaper.naer.edu.tw/epaper.php?edm_no=38
吳清山、高家斌(2005)。十二年基本國民教育政策發展的回顧與展望。教育資
料與研究,62,53-66。
沈婉立(2013)。國中語體文課程活動創新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沈雅惠(2013)。十二年國民教育改革下國二學生學習動機之研究-以山海班為
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基隆市。
何榮桂(2001)。他山之石可攻錯~亞太地區(臺、港、新、日、韓)資訊教育
的發展與前瞻。資訊與教育雜誌,81,1-6。
林吉城(2003)。雲林縣國民中學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師教學自我效能與教師
有效教學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美伶(2002)。教學原理。高雄市:復文。
林進材(2000)。有效教學-理論與策略。臺北市:五南。
周愚文(2012年5月)。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之推動進程。林東泰、林陳涌(主
持人),因應十二年國教人才培育及教師專業精進研討會。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臺北市。
封四維(1999)。多元智慧教學之實踐:一個教師的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侯秋玲(2005)。建構式教學設計。載於李咏吟(主編),多元教學設計:課程改
革的實踐(217-235頁)。臺北市:高等教育。
洪仁進(2010)。反思「十二年基本國民教育」:背景、名稱與文本之探究。台灣
教育,662,10-17。
洪瑞璇(2005)。多元智慧的教學設計。載於李咏吟(主編),多元教學設計:課
程改革的實踐(185-215頁)。臺北市:高等教育。
孫易新(2002)。心智圖法Mind Mapping基礎篇:多元知識管理系統。新北市:
耶魯國際文化。
孫易新(2013)。台灣心智圖法學位論文研究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孫易新、陳資璧(譯)(2004)。心智圖法實務運用2:心智圖考試高手篇。新北
市:耶魯國際文化。
高新建(2004)。落實的課程願景或美麗的課程幻影:發展以學習者為中心新的
高品質國民中小學課程。載於高新建(主編),課程綱要實施:檢討與展望
(上)(41-104頁)。臺北市:師大書苑。
高麗鳳(譯)(2011)。所有教師都應該知道的事-學習者的個別差異(原作者:
Donna W. Tileston)。臺北市:心理出版社。(原著出版年:2004)
許巧吟(2013)。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對國中生的學習態度之影響(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許淑玲(2008)。運用多元智慧理論的國語文創意教學實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玉嬪(2011)。國文科心智繪圖教學法對國中學生國語文學習成就與寫作表現
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伯璋(1999)。九年一貫課程的理念與理論分析。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
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紀元(上)(10-18
頁)。臺北市: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陳怡吟(2006)。九年一貫國語文第三階段教科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信宏(2012)。國中學生、家長與教師對推行十二年國民教育意見之調查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陳正昌、簡清華(譯)(2012)。SPSS就是這麼簡單(原作者:Ronald D. Yockey)。
臺北市:心理出版社。(原著出版年:2011)
教育部(2013)。教育施政理念與政策。臺北市:教育部。
張美玉(2001)。從多元智能的評量觀點談歷程檔案評量在教育上的的應用。教
育研究資料,9(1),32-54。
張惠珠(2007)。國中國文科實施檔案評量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新仁(2001)。實施補救教學之課程與教學設計。教育學刊,17,85-106。
張靜嚳(1995)。建構教學:採用建構主義,如何教學?建構與教學,7。取自
http://www.bio.ncue.edu.tw/c&t/issue1-8/v7-1.htm
張靜嚳(1996)。建構教學問題與評量。建構與教學,8。取自
http://www.dyjh.tc.edu.tw/~t02007/2.htm
張霄亭、朱則剛、張鐸嚴、洪敏琬、胡怡謙、方郁琳、胡佩瑛(2001)。教學原
理(修訂再版)。新北市,空中大學。
曹美惠(2007)。國中國文科實施合作學習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莊玉玲、秦夢群(2010)。十二年基本國民教育政策之分析與建議。台灣教育,
662,2-9。
郭俊賢、陳淑慧(譯)(2000)。落實多元智慧教學評量(原作者:David Lazear)。
臺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1999)
馮永敏(2001)。試論九年一貫國語文課程綱要內涵與特色。應用語文學報,3,
136-167。
黃信銘(2004)。資訊科技融入國中國文教學新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
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錦鋐(1997)。國文教學法。臺北市:三民書局。
黃政傑、張嘉育(2010)。讓學生成功學習:適性課程與教學之理念與策略。課
程與教學季刊,13(3),8-15。
黃顯華、朱嘉穎(2002)。一個都不能少:個別差異的處理。臺北市:師大書苑。
傅振宇(2012)。臺北市國中教師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規劃之認同及相關
意見調查教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游家政(1999)。再造「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的圖像—課程綱要的規劃構想
與可能問題。教育資料與研究,26,4-18。
曾鈺緩(2012)。國民中學國文教師應用教學媒材與學生學習表現關係之研究—
以臺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楊思偉(2006)。推動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52(2),1-31。
廉雅婷(2012)。國民中學教師與學生對十二年國教政策之認知與態度(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大學,高雄市。
甄曉蘭、曾志華(1997)。建構教學的興起與運用。國民教育研究學報,3,179-208。
蔡貞雄(1994)。體育教學的意義與本質。國民體育季刊,23(3),22-27。
鄭崇趁(2001)。「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策略分析。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
14,261-286。
歐用生(1999)。從「課程統整」的概念評九年一貫課程。教育研究資訊,7(2),
22-32。
歐用生(2000a)。加強課程理論與實際的對話—再評九年一貫課程的配套措施。
國民教育,40(6),2-9。
歐用生(2000b)。課程改革。臺北市:師大書苑。
歐陽教(1986)。教學的觀念分析。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有效教學研究
(1-29頁)。臺北市:台灣書店。
賴來展(2006)。資訊科技融入國中作文創意教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韓繼成(2006)。十二年國教之探究。學校行政雙月刊,44,85-97。
簡茂發(1995)。學習評量的新趨勢。教育研究雙月刊,45,9-13。
簡茂發(1998)。適性教育的心理觀。教育資料集刊,23,1-11。
簡茂發(2011)。心理測驗與統計方法(第四版)。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龐文心(2012)。十二年國教制度影響雙北市國中學生學習動機及學習態度之差
異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蘇進棻(2003)。當前我國國民教育課程改革政策與展望。研習資訊,20(2),69-76。
Fosnot, C. T. (1996). Constructivism: Theory, perspective, and practice. New York,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Otto, W., McMenemy, R. A., & Smith, R. J. (1973). Corrective and remedial teaching. Boston, MA: Houghton Mifflin.
Slavin, R. E. (2009). Educational psychology: Theory and practice (9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Education.
Yockey, R. D. (2011). SPSS demystified: A step-by-step guide to successful data
analysis (2nd ed. ).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Education.
Walberg, H. J., & Paik, S. J. (2000). Effective educational practices. Switzerland: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Wang, M. C. (1992). Adaptive education strategies: Building on diversity. Baltimore, MD: Paul H. Brookes Publishing.
Woolfolk,A. (2014).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2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