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復凱 |
---|---|
論文名稱: |
從南秉吉(1820~1869)《緝古演段》看東算史上天元術與借根方之「對話」 |
指導教授: | 洪萬生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數學系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
論文出版年: | 2005 |
畢業學年度: | 9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7 |
中文關鍵詞: | 南秉吉 、天元術 、借根方 、緝古演段 、東算史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59 下載:4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天元術與借根方是兩種利用設未知數來解題的方式,前者早在李朝世宗時便隨著《算學啟蒙》而傳入韓國;後者則是在《數理精蘊》的傳入下為韓國所習得。由於天元術傳入的時間較早,剛開始接受「借根方即天元術」或「天元術即借根方」的觀點時,採取的方式是「以天元術解借根方」。然而,到了南秉吉、南秉哲與李尚的時代,即便依舊視借根方等同於天元術,但在先掌握了借根方的情況下,從南秉吉的《緝古演段》、《無異解》到南秉哲的《海鏡細艸解》,不斷地出現「以借根方解天元術」的相反情形。後來,在了解了天元術後,借根方等同於天元術的信念逐漸動搖,最終更澈底將兩者區分開來,並在比較優缺下,視天元術為較佳的解題選擇。這段借根方與天元術的「對話」,在知識論的面向,展現了豐富的面貌。
另外,中韓間的交流在這段「對話」中亦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除了借根方與天元術的知識本身外,中國面對借根方與天元術的觀點亦深受韓國算家的注意。或是先入為主地接受《赤水遺珍》的「天元一即借根方解」,或是對李銳「相消法與借根方兩邊加減則有異」的論述大肆踏伐。最後,更是在《數書九章》與《四元玉鑑》的影響下,最終確立了天元術優於借根方的觀點。在這段中韓的交流當中,韓國雖明顯處於文化入超國的地位,但絕非單純地接受。因此,在整個借根方與天元術的發展裡,仍可不斷地發現其自主發展(autonomous development)而產生轉化(transformation)的情形。
本論文將從南秉吉的《緝古演段》出發,延伸至整個南秉吉時代的相關著作,並在中國算學書籍的配合下,勾勒出此時借根方與天元術的發展全貌。
參考資料
一、史料
1. 韓國.李尚,《借根方蒙求》,收入金容雲編,《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4)》,首爾市:驪江出版社,1985年。
2. 韓國.李尚,《算術管見》,收入金容雲編,《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4)》,首爾市:驪江出版社,1985年。
3. 韓國.李尚,《翼算》,收入金容雲編,《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4)》,首爾市:驪江出版社,1985年。
4. 韓國.南秉吉,〈春秋日食攷〉,收入金時鄴編,《韓國經學資料集成》《春秋六》,首爾市:成均館大學校出版部,1998年。
5. 韓國.南秉吉,《緝古演段》,收入金容雲編,《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5)》,首爾市:驪江出版社,1985年。
6. 韓國.南秉吉,《測量圖解》,收入金容雲編,《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5)》,首爾市:驪江出版社,1985年。
7. 韓國.南秉吉,《勾股述要圖解》(又名《劉氏勾股述要圖解》),收入金容雲編,《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6)》,首爾市:驪江出版社,1985年。
8. 韓國.南秉吉,《無異解》,收入金容雲編,《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6)》,首爾市:驪江出版社,1985年。
9. 韓國.南秉吉,《九章術解》,收入金容雲編,《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6)》,首爾市:驪江出版社,1985年。
10. 韓國.南秉吉,《算學正義》,收入金容雲編,《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7)》,首爾市:驪江出版社,1985年。
11. 韓國.南秉哲,《圭齋先生文集》,收入韓國文集編纂委員會編,《韓國歷代文集叢書》,首爾市:景仁文化社,1999年。
12. 韓國.南秉哲,《海鏡細艸解》,收入金容雲編,《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5)》,首爾市:驪江出版社,1985年。
13. 韓國.洪大容,《籌解需用》,收入金容雲編,《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3)》,首爾市:驪江出版社,1985年。
14. 韓國.洪正夏,《九一集》,收入金容雲編,《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2)》,首爾市:驪江出版社,1985年。
15. 韓國.金容雲編,《籌學入格案》,收入金容雲編,《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10)》,首爾市:驪江出版社,1985年。
16. 韓國.金容雲編,《籌學先生案》,收入金容雲編,《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10)》,首爾市:驪江出版社,1985年。
17. 韓國.金容雲編,《籌學八世譜》,收入金容雲編,《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10)》,首爾市:驪江出版社,1985年。
18. 韓國.黃胤錫,《算學入門》,收入金容雲編,《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3)》,首爾市:驪江出版社,1985年。
19. 韓國.黃胤錫,《算學本源》,收入金容雲編,《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3)》,首爾市:驪江出版社,1985年。
20. 韓國.裴相說,《書計瑣錄》,收入金容雲主編,《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4)》,首爾市:驪江出版社,1985 年。
21. 韓國.趙羲純,《筭學拾遺》,收入金容雲主編,《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8)》,首爾市:驪江出版社,1985 年。
22. 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朝鮮王朝實錄》,首爾市,1963年。
23. 唐.王孝通,《緝古算經》,收入郭書春、劉鈍點校,《算經十書》,台北:九章出版社,2001年。
24. 南宋.秦九韶,《數書九章》,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一,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25. 南宋.楊輝,《詳解九章算法》,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一,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26. 南宋.楊輝,《楊輝算法》,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一,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27. 元‧李冶,《測圓海鏡》,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一,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28. 元‧李冶,《益古演段》,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一,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29. 元‧朱世傑,《算學啟蒙》,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一,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30. 元‧朱世傑,《四元玉鑑》,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一,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31. 清‧李潢,《緝古算經攷注》,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四,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32. 清‧康熙御製,《數理精蘊》,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三,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33. 清.張敦仁,《緝古算經細草》,收入清.鮑廷博校刊《知不足齋叢書》,收入嚴一萍選輯,《原刻景印,百部叢書集成》,藝文印書館印行。
34. 郭書春、劉鈍點校,《算經十書》,台北:九章出版社,2001年。
35. 錢寶琮校點,《算經十書》,收入杜石然、郭書春、劉鈍主編,《李儼、錢寶琮科學史全集》卷四(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
二、近人著作
1. 王大任、林秋山主編,《中韓文化論集 第三輯》,臺北市:中華學術院韓國研究所,1975年。
2. 王文珮,《楊輝算法探微:一個HPM的觀點》,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2年。
3. 王薇、楊效雷、吳振清著,白新良主編,《中朝關係史:明清時期》,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年。
4. 孔國平,《李冶朱世傑與金元數學》,石家庄: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
5. 孔國平,《測圓海鏡導讀》,漢口: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6. 中國實學研究會編,《中韓實學史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
7. 北京大學亞太研究中心朝鮮學叢書編輯委員會編,《朝鮮學論文集 第一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
8. 朱立熙 ,《韓國史:悲劇的循環與宿命》,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9. 朱雲影,《中國文化對日韓越的影響》,台北市: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
10. 李元淳,《朝鮮西學史研究》王玉洁、朴英姬、洪軍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11. 李元淳、崔柄憲、韓永愚,《韓國史》詹卓穎譯,台北:幼獅文化事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
12. 李丙燾,《韓國史大觀》許宇成譯,台北市:正中書局,1961年。
13. 李成茂,《高麗朝鮮兩朝的科舉制度》韓璉瑰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14. 李成茂,《朝鮮初期兩班研究》楊秀芝譯,台北:中華民國韓國研究學會,1996年。
15. 李兆華,《漢字文化圈數學傳統與數學教育》,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年。
16. 李秀卿,《二次方程式的幾何思維之歷史研究:以中國與回教世界為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17. 李迪、郭世榮編,《清代著名天文數學家梅文鼎》,上海: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1988年。
18. 李迺揚,《韓國歷史的傳真》,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19. 李基白,《韓國史新論》林秋山譯,臺北:國立編譯館,1985年。
20. 李甦平等著,《中國、日本、朝鮮實學比較》,合肥市: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
21. 李甦平主編,《東方著名哲學家評傳 韓國卷》,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黃心川主編《東方著名哲學家評傳》),2000年。
22. 李繼閔,《《九章算術》及其劉徽注研究》,台北:九章出版社,1992。
23. 李儼,《中國數學大綱(修訂本)》,收入杜石然、郭書春、劉鈍主編,《李儼、錢寶琮科學史全集》卷三(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
24. 杜石然,《數學.歷史.社會》,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3年。
25. 杜石然、郭書春、劉鈍主編,《李儼、錢寶琮科學史全集》,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
26. 吳文俊主編,《中國數學史大系》第七卷,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
27. 吳秉鴻,《李尚《借根方蒙求》初探》,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3年。
28. 吳輯,《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中華書局。
29. 林炎全,《《緝古算經》探討》,台中:臺灣省中等學校教師研習會,2001年。
30. 林肯輝,《《書計瑣錄》之內容分析》,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3年。
31. 林泰輔,《朝鮮通史》陳清泉譯,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
32. 林倉億,《中國清代1723~1820年間的借根方與天元術》,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33. 周宗奎,《黃胤錫《算學入門》探源》,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3年。
34. 洪宜亭,《從《籌解需用》看洪大容的數學與實學思想》,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3年。
35. 姜萬吉,《韓國近代史》賀劍城等譯,北京:東方出版社,1993年。
36. 孫梅茵,《朴繘《籌學本原》初探》,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3年。
37. 崔根德,《韓國儒學研究》,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年。
38. 張存武,《清代中韓關係論文集》,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
39. 張存武,《清韓宗藩貿易1637~1894》(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39)),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5年。
40. 郭書春,《古代世界數學泰斗劉徽》,台北: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41. 郭書春、劉鈍點校,《算經十書》,台北:九章出版社,2001年。
42. 郭書春匯校,《匯校九章算術》,台北:九章出版社,2004年。
43. 黃秉泰,《儒學與現代化》劉李勝等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5年。
44. 黃寬重主編,《中韓關係中文論著目錄(增訂本)》,臺北:中央研究院東北亞區域研究,2000年。
45. 復旦大學韓語研究中心編,《韓國研究論叢》第七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
46. 葉吉海,《李朝世宗時期的朝鮮算學》,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47. 葉泉宏 ,《明代前期中韓國交之研究(一三六八─一四八八)》,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48. 楊昭全、韓俊光,《中朝關係簡史》,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1992年。
49. 董作賓等著,.《中韓文化論集(一)、(二)》,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5年。
50. 董芳成,《從「啟蒙」觀點看朱世傑的《算學啟蒙》》,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3年。
51. 劉為,《清代中朝使者往來研究》,哈爾濱市: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
52. 蔡茂松,《韓國近世思想文化史》,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53. 鄭判龍、李鍾殷主編,《朝鮮─韓國文化與中國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
54. 鄭鳳凰,《李銳對宋元算學研究─從算書校注到算學創作》,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55. 錢寶琮主編,《中國數學史》,收入杜石然、郭書春、劉鈍主編,《李儼、錢寶琮科學史全集》卷五(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
56. 錢寶琮,《中國算學史(上篇)》,收入杜石然、郭書春、劉鈍主編,《李儼、錢寶琮科學史全集》卷一(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
57. 錢寶琮等著,《宋元數學史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 1966年。
58. 蕭文俊,《朝鮮算學家學習中國古代數學文本的轉化:以南秉哲(1817~1863)《海鏡細艸解》為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3年。
59. 韓美鏡,《北宋、高麗書籍交流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60. 簡江作,《韓國歷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88年。
61. Ki-baik Lee (1984). A New History of Korea. Translated by Edward W. Wagner. Cambridge, Massachusetts&London, England: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62. B. A. van Amerom (2002). Reinvention of Early Algebra. Developmental Research on the Transition from Arithmetic to Algebra. Utrecht: Thesis Utrecht University.
三、期刊論文
1. 孔國平,〈《四元玉鑑》提要〉,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一(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頁1201~1204。
2. 孔國平,〈《益古演段》提要〉,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一(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頁871~872。
3. 孔國平,〈《測圓海鏡》提要〉,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一(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頁725~728。
4. 田華麟,〈談朝鮮李朝後期的教育〉,收入《東北師大學報》1982年第5期(總第79期)(長春市:東北師大學報編輯部,1872年),頁108~111。
5. 李柏春,〈漢語區的數學交流〉,收入李迪主編,《數學史研究文集》第四輯(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1993年),頁68~74。
6. 李相殷,〈儒學與韓國思想〉,收入王大任、林秋山主編 ,《中韓文化論集 第三輯》(臺北市:中華學術院韓國研究所,1975年)頁91~113。
7. 李儼,〈從中國算學史上看中朝文化交流〉,收入杜石然、郭書春、劉鈍主編,《李儼、錢寶琮科學史全集》卷八(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頁559~563。
8. 李儼,〈近代中算著述記〉,收入杜石然、郭書春、劉鈍主編,《李儼、錢寶琮科學史全集》卷六(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頁494~717。
9. 何紹庚,〈《數書九章》提要〉,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一(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頁431~437。
10. 沈儀琳,〈儒教文化與朝鮮〉,收入北京大學亞太研究中心朝鮮學叢書編輯委員會編,《朝鮮學論文集 第一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頁112~131。
11. 金虎俊,〈《九章算術》、《綴術》與朝鮮半島古代數學教育〉,收入李迪主編,《數學史研究文集》第四輯(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1993年),頁64~67。
12. 金虎俊,〈歷史上的中國天算在朝鮮的傳播〉,收入《中國科技史料》第十六卷第四期(1995年),頁3~7。
13. 金容雲,〈泛範式與李朝數學〉,收入劉鈍、韓琦等編,《科史傳薪》(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頁185~200。本文由郝劉祥譯自 Kim Yong Woon, “Pan-paradigm and Korean Mathematics in the Choson Dynasty”, Korea Journal, March 1986.
14. 林倉億,〈《九章術解》卷八校勘〉,收入《HPM通訊》第六卷第二、三期合刊(2003年),頁4~9。
15. 林熒澤〈實事求是的學術傳統和開化思想〉,牛林杰譯,收入中國實學研究會編,《中韓實學史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頁231~240。
16. 洪萬生,〈數學典籍的一個數學教學的讀法:以《赤水遺珍》為例〉,收入《中華科技史同好會會刊》第一卷第二期(2000年7月),頁35~43。
17. 洪萬生,〈《無異解》中的三案初探:一個HPM的觀點〉,收入《科學教育月刊》第八卷第三期(2000年),頁215~224。
18. 洪萬生,〈東算史研究與歷史論述的主體性〉,收入《台灣歷史學會會訊》第16期(年),頁73~76。
19. 洪萬生,〈文化多樣性與輝格式史觀–參加第九屆國際中國科技史會議有感〉,收入《科技報導》中華民國九十年十二月十五日第十八、十九版(2001年)。
20. 洪萬生,〈十八世紀東算與中算的一段對話:洪正夏vs. 何國柱〉,《漢學研究》第二十卷第二期(2002年),頁57~80。
21. 洪萬生,〈中日韓數學文化交流的歷史問題〉,收入王玉豐主編,《科技、醫療與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2002年。)頁61~72。
22. 洪萬生,〈朝鮮儒家讀九章-以趙泰耇〈九章問答〉為例〉,收入《國史館學術集刊》第二期(2003年),頁297~324。
23. 洪萬生,〈數學文化的交流與轉化:以南秉吉(1820-1869)的《算學正義》為例〉,收入《師大學報》第四十卷第八期(2003年),頁21~38。
24. 洪萬生,〈誰發明了代數學〉,收入洪萬生,《孔子與數學》(台北: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頁157~178。
25. 洪萬生,〈清初西方代數之輸入〉,收入洪萬生,《孔子與數學》(台北: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頁179~1203。
26. 洪萬生,〈數學史與代數學習〉,收入《科學月刊》第二十七卷第七期(台北:科學月刊雜誌社,1996年),頁560~567。
27. 高宏林、李小娟,〈《楊輝算法》提要〉,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一(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頁1045~1046。
28. 馬濤,〈論南秉哲的“格致之實學”〉,收入復旦大學韓語研究中心編,《韓國研究論叢》第七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頁367~378。
29. 郭世榮、李迪,〈何國柱與朝鮮洪正夏討論數學問題的由來〉,收入《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漢文)版第33卷第2期(2004年),頁209~212。
30. 郭書春,〈《詳解九章算法》提要〉,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一(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頁943~948。
31. 黃清揚,〈南秉吉《九章術解》卷七校勘〉,收入《HPM通訊》第六卷第二、三期合刊(2003年),頁1~4。
32. 陳鳳珠,〈《九章術解》卷二校勘〉,收入《HPM通訊》第五卷第十一期(2002年),頁8~12。
33. 鄒大海,〈《算學啟蒙》提要〉,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一(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頁1119~1121。
34. 葉吉海,〈《九章術解》卷六校勘〉,收入《HPM通訊》第六卷第一期(2003年),頁8~13。
35. 楊瓊茹,〈《九章術解》卷五校勘〉,收入《HPM通訊》第六卷第一期(2003年),頁3~7。
36. 蔣復璁,〈中韓書緣〉,收入董作賓等著,.《中韓文化論集(二)》(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5年),頁275~294。
37. 錢寶琮,〈王孝通《緝古算術》第二題、第三題術文疏証〉,收入杜石然、郭書春、劉鈍主編,《李儼、錢寶琮科學史全集》卷九(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頁578~613。
38. 錢寶琮,〈楊輝〉,收入杜石然、郭書春、劉鈍主編,《李儼、錢寶琮科學史全集》卷一(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頁311~318。
39. 錢寶琮,〈增乘開方法的歷史發展〉,收入錢寶琮等著,《宋元數學史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 1966年),頁36~59。
40. 錢寶琮,〈秦九韶《數學九章》研究〉,收入錢寶琮等著,《宋元數學史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 1966年),頁60~103。
41. 魏保華,〈天元術與借根方比例〉,收入《數學史研究文集》第五輯 (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3年),頁115~122。
42. 韓琦,〈《數理精蘊》提要〉,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三(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頁1~10。
43. 蘇俊鴻,〈韓國數學文本《九章術解》卷一校勘〉,收入《HPM通訊》第五卷第十一期(2002年),頁3~7。
44. 蘇惠玉,〈《九章術解》卷四校勘〉,收入《HPM通訊》第五卷第十二期(2002年),頁7~9。
45. 蘇意雯,〈從一封函札看中韓儒家明算者的交流〉,收入《HPM通訊》第四卷第八、九期合刊(2001年),頁3~6。
46. 蘇意雯,〈《九章術解》卷三校勘〉,收入《HPM通訊》第五卷第十二期(2002年),頁3~6。
47. Wann-Sheng Horng (2002). “Sino-Korean Transmission of Mathematical Texts in the 19th Century: A case with Nam Pyong-gil’s Kugo Sulyo Tohae”
48. Kim, Yong-Woon (1973). “Introduction to Korean Mathematical History (I)”, Korea Journal (July): 16-23.
49. Kim, Yong-Woon (1973). “Introduction to Korean Mathematical History (II)”, Korea Journal (August): 27-32.
50. Kim, Yong-Woon (1973). “Introduction to Korean Mathematical History (III) ”, Korea Journal (September): 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