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呂坤明 Lyu, Kun-Ming |
---|---|
論文名稱: |
從HPM觀點看99課綱高中數學行列式教材 |
指導教授: |
洪萬生
Horng, Wan-Sheng 左台益 Tso, Tai-Yih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數學系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
論文出版年: | 2015 |
畢業學年度: | 10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96 |
中文關鍵詞: | 行列式 |
英文關鍵詞: | HPM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71 下載:4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運用數學史教授數學已是一種國際數學教學的趨勢,然而,對於國內高中數學教育來說,相關的研究依然有限。本研究希望從線性代數及行列式發展的歷史資料與現今高中行列式的教材內容做比較研究,以作為高中行列式教材的另一種教學進路。研究方法採用內容分析法,針對《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數學」課程綱要》中的高中行列式教材內容,挑選三個版本探討 HPM (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History and Pedagogy of Mathematics ) 如何介入高中數學的行列式課程之中。研究結果如下:
1.《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數學」課程綱要》的課程架構下,各家版本較難完整呈現行列式的發展脈絡,故HPM的精神與其功能無法發揮出來。
2.教科書使用相關數學史的情形並不多,且著重於數學家的故事或是專有名詞的解釋,其定位較像是課後的「資料補充」,沒有更進一步的運用在啟發學生思考。
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建議:在行列式教材的設計上,可循歷史發展的脈絡,完整呈現二階與三階行列式之間的關聯性;教材內容也應鋪陳歷史發展上所遭遇的問題,進而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另外,提供教師的數學史進修課程以及發行「HPM」的相關刊物以落實數學史的教學,使HPM的精神、理念被更多的人了解。
中文部分
陳玉芬 ( 2006 )。從HPM觀點看九年一貫國中數學幾何教材。國立臺北教育大
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意雯 ( 2005 )。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的一個面向:數學史融入數學教學之實作與
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洪志瑋 ( 2013 )。高中生關於向量內積的概念心像之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楷文 ( 2012 )。教具融入高中平面向量教學之成效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術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
Kline, M. ( 2004 )。西方文化中的數學(張祖貴譯)。臺北:九章。
馮進 ( 2010 )。線性代數理論的形成與發展數學傳播34卷1期, pp. 81-88
洪萬生 ( 2006 )。此零非彼0:數學、文化、歷史與教育文集。臺北市:臺灣商務。
教育部 ( 1995 )。高級中學數學課程標準。臺北:作者
教育部 ( 2004 )。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數學」課綱。臺北:作者
教育部 ( 2004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數學(I)」課程綱要。臺北:作者
教育部 ( 2008 )。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數學」課程綱要。臺北:作者
教育部 ( 2008 )。普通高級中學數學科課程綱要補充說明。臺北:作者
黃俊瑋 ( 2007 )。數學史值得融入數學教學嗎?。HPM通訊,10(6)
許志農等編著 ( 2013 )。高中數學第三冊、第四冊。臺北:龍騰
游森棚等編著 ( 2013 )。高中數學第三冊、第四冊。臺南:翰林
單維彰等編著 ( 2012 )。高中數學第三冊、第四冊。臺北:三民
林福來等編著 (2013)。高中數學第三冊、第四冊。臺南:南一
楊壬孝等編著 (2013)。高中數學第三冊、第四冊。臺北:全華
單維彰 ( 2010 )。「向量」從何而來?。科學月刊,485(p332-333)
單維彰 ( 2010 )。「行列式」從何而來?。科學月刊,486(p420-421)
單維彰 ( 2010 )。「外積」從何而來?。科學月刊,487(p492-493)
單維彰 ( 2010 )。從四元數到空間向量(上)—漢彌爾頓的四元數。科學月刊,
488(p572-573)
單維彰 ( 2010 )。從四元數到空間向量(上)—漢彌爾頓的四元數。科學月刊,
489
單維彰 ( 2013 )。向量在高中數學課程的份量。科學月刊,519(p172-173)
林倉億 ( 2013 )。克拉瑪公式(1):克拉瑪生平及著作介紹。檢自:
http://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47295
林倉億 ( 2013 )。克拉瑪公式(2):克拉瑪的公式。檢自:
http://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47314
林倉億 ( 2014 )。西方行列式的發展:貝祖的研究。檢自
http://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54830
林倉億 ( 2014 )。行列式的濫觴:萊布尼茲 (1)。檢自
http://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55270
林倉億 ( 2014 )。行列式的濫觴:萊布尼茲 (2)。檢自
http://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55271
林倉億 ( 2014 )。西方行列式的發展:范德蒙的生平(1)。檢自
http://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57419
林倉億 ( 2014 )。西方行列式的發展:范德蒙的生平(2)。檢自
http://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57420
林倉億 ( 2014 )。西方行列式的發展:范德蒙的研究。檢自
http://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57421
林倉億 ( 2014 )。西方行列式的發展:柯西的研究。檢自
http://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57422
林倉億 ( 2014 )。西方行列式的發展:結語。檢自
http://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57423
林倉億 ( 2011 )。數學史融入教學─以克拉瑪公式為例。HPM通訊,14(12)
英文部分
Muir, T. ( 1906 ). The theory of determinants in the historical order of development. London: Macmillan and Co., Limited.
Siu, M. K., & Tzankis, C. ( 2004 ). History of Mathematics in Classroom Teaching -- Appetizer? Main Course? Or Dessert?. Mediterranean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Volume 3, No. 1-2 ( pp. v-x ). U.S.A, Cyprus :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yprus Mathematical Society.
Furinghetti, F., Kaijser S., & Tzankis, C. ( 2004 ). HPM2004 & ESU4。Sweden:Uppsala.
Fasanelli, F. ( 2000 ). The Political context. In J. Fauvel and J.V. Maanen (Eds.), History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 the ICMI study )( pp.1-38 ). Dordrecht: Kluwer.
Katz, V., & Tzankis, C. ( 2011 ). Recent Development on Introducing a Historical Dimension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Mathematical Association of America.
Kleiner, I. ( 2007 ). A History of Abstract Algebra. Boston:Birkha¨user
Skemp, R. (1976). Relational Understanding and Instrumental Understanding. Mathematics Teaching, 77, (p20–26).
Sfard, A. ( 1991 ). On the Dual Nature of Mathematical Conceptions: Reflections on Processes and Objects as Different Sides of the Same Coin.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 Vol. 22, No. 1 (p.1-36). Spri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