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美伶 Lin, Mei-Ling |
---|---|
論文名稱: |
從動機觀點探討物流業員工滿意度研究-以S公司為例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ployee satisfaction in the logistics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tivation-A case study of S express company |
指導教授: |
邱皓政
Chiou, Haw-Je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高階經理人企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 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21 |
畢業學年度: | 10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57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0384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59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江孟儒 (2009)。激勵制度、工作滿意度與離職镭向之關聯性研究-以台灣地區壽保險機構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論文。
吳佳蓁(2017)。90年代新進員工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探討。國立中興大學碩士論文。台灣。
高長瑞,徐聯恩。(2011)。團隊創新階段關鍵因素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台北
陳俊傑(2015)。二因子理論對組織承諾、工作活力與離職意圖的影響性研究---以南部電信業員工為例,南臺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人力資源管理碩士班碩士學位論文
陳瑞麟、趙美齡譯(2004)。組織行為。(原作者:Steven L. Mcshane、Mary Ann Von Glinow).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陳巨星(2019)。物流技術與戰月刊。2019年版 從數字看台灣 物流與流通業營運報告https://www.logisticnet.com.tw/newsEditorDetail.asp?id=588
郭思妤、蔡卓芬譯(2012)。組織行為。(原作者:Stephen P. Robbins、Timoyhy A. Judge).普林斯頓國際有限公司。
邱皓政、溫福星(2008)。組織研究中的多層次調節式中介效果:以組織創新氣氛 、組織承諾與工作滿意的實證研究為例。管理學報。189-211
邱皓政、周怡君、歐宗霖(2015)。科技人的深謀遠慮-科技產業從業人員的前瞻 行為歷程模式:兼論管理角色的調節性中介效果。東海管理評論。17(1)。85-128。
邱皓政、陳燕禎、林碧芳(2009)。組織創新氣氛量表的發展與信效度衡鑑,測驗學刊,56(1)。69-97。
戚樹誠(2016)。組織行為。台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廖茂宏。健康管理學刊(2007第五卷 第二期 2007年12月)。實施「激勵性薪資」制度後,護理人員對制 度的認知程度與工作滿意度、組織承諾的影 響-以北部某區域級醫院為例。台北。117-127
謝奇志。(2000)科技與管理人才需求模型的建立與應用。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第四期。(2000年4月)。81-84
簡明輝 (2002)。物流業的前景與挑戰-以東源物流為例,《第一屆北商學術 論壇研討會論文集》。
彭國芳、陳乃華(2011)。宅配組織之內部服務品質因子對宅配服務司機之工作滿意與 服務行爲之影響-路徑模型之釐清賀偉、龍立榮(2010)。基於需求層次理論的薪酬分類與員工偏好研究。商業經濟與管理,5
鄭釗仁、許世卿(2017)。情緒智商對創新行為之影響:探討團隊合作的中介效果。創造學刊。19-31
楊妍(2005)。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與人力資源開發,東華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4卷第4期)。
蔣雪湘、胡久剛(2008)。基於馬斯洛需求層次論對企業員工激勵的探討,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第7卷第5期。121-123。
黃桂標、張育廣,(2003)。激活自我實現需要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卷第3期)。40-48。
葉小蘭(2008)。激勵理論綜述。美中經濟評論。8(1)。15-18。
葉怡慧(2007)。領導型態、激勵與工作態度之關係研究 -以圖書出版編輯人員為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學位論文。台灣
孫士雄(2000)。新世紀ERG理論在教育行政上的應用。學校行政雙月刊。76-80
徐叢劍(2013)。F醫院薪酬管理體系的分析與再構建。國立臺灣大學管理學院台大-復旦EMBA境外專班碩士論文。
劉春初、洪塾優(2012)。建國科大理工期刊。31(2) 。67-88。
潘素嫻(2005) 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工作滿意度及其動態觀點。總第452期。279
Alchian, Armen & Demsetz,Harold. (1972). production, information Costs and economic orgainzatio. 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 62, 777-795.
Balmol, W (1959). Business behavior, value and growth New York
Hoppock, R. (1935). Job Satisfaction. New York: Happer & Row.
Holmstrom, B. (1979). Mor hazard and observables. The Bell Jounrnal of Economics, 10, 74-91
Maslow, (1954),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pp.80-100, Harper and Row.
Marris, R. L. (1964). The economic theory of maliagehal capitalism London: Macmillian
Mirrless, J. (1974), Notes on welfare economics, information and uncertainty. in: M. Balch,
Seashore, S. E. & Taber, T. D. (1975). 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es. American Behavior and Scientists, 18, 346-358.
Wang, C. L., & Rafiq, M. (2009). Organizational diversity and shared vision: Resolving the paradox of exploratory and exploitative learning. European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12(1), 86-101.
Williamson Oliver. (1964) The economics of discretionary behavior: Managerial Objectives in a theory of the firm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 Hall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