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嚴定暹
Yan, Ding-Xian
論文名稱: 周禮春宮禮樂思想之研究
指導教授: 周何
Zhou, He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畢業學年度: 63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中國文學文學
英文關鍵詞: CHINESE-LITERATURE, LITERATUR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06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緒論:
    第一節 論周禮源流:
    1 周禮來歷。
    2 是經當稱周官或周禮。
    3 周官作者論述:甲、周公作或雖周公作而有後人附益者,乙、劉歆偽作
    ,丙、秦漢間人作,丁、戰國時代之作品,戊、結論:周禮一書組織萬
    彙,規模閣遠,固非一介書生得以臆造;亦非同室初建,草創之際所得
    具備,故推論是經乃歷代政治折衷所宜之實錄以為王者施政所據,藏之
    秘府,至劉歆之倡,始見如於世。
    第二節 周禮價值:周禮之政治制度及規畫、及其所表現之禮治思想,迄今仍
    為政治立法、建國齊民之寶典。
    上篇:周禮春官之禮官研究
    第一章 禮官緣起
    第一節 禮之源起:體原起於祀神,先聖因而用之,文之以理宜,遂成為個人
    行為之軌範。
    第二節 體之定義:因人之情,緣人之理性,而為之節文,所以明分定義。養
    人之欲,給人之求,乃個人道德與群體規範之結合。
    第三節 禮之作用:
    1 禮與個人──正身治心
    2 禮與社會──明分使群
    3 禮與國家──安邦定國
    4 結論:禮以個人修身為本,天下平治為其極致,其用廣矣!
    第四節 禮官源起:
    1 先民敬天長祖,是以重祀,故有禮官之立,以總其事。
    2 人事漸繁,濫祀要福之事,勢所不免,神權因而動搖,禮官亦由祀神轉而致
    力於人事之紀。而其遞轉之遊,於周禮春宮最為顯然可見。是以大宗伯雖敬
    事天神、地祀、人鬼之三禮,然其旨乃在謀人事之和諧,而尚五禮──吉、
    凶、軍、賓、嘉之施用。
    第二章 周禮春宮體官之研究
    第一節 宗伯釋名
    第二節 職官總論:1總司禮事之職官;2專司禮器及儀等用辦之職官;
    3 專司死政(喪葬)之職官
    第二節 職掌:1吉禮;2凶禮;3賓禮;4軍禮;5嘉禮;6禮命。
    第三章周禮春官之禮治思想研究
    第一節 以吉體化善敦厚
    第二節 以凶禮辨恩明義
    第三節 以賓禮養和修敬
    第四節 以軍禮戒暴慎行
    第五節 以嘉禮親成萬民
    第六節 以禮命定名彭德
    第四章 結論:周官或名周禮,以其治政建國莫尚於禮,蓋其將人性中之理念提煉
    ,且制度化而形成一系列之禮樂儀典──吉、凶、賓、軍、嘉五體及禮命
    ,以之誘導教化萬民,因其合於人情理性,是以人人行之無因,且令上下
    合洽,故可導領人民享受正常美滿之生活。而民生樂利乃健全之基礎,社
    會健全又為國家強固之大本。又周禮不僅施教於下,亦治出於上,其立政
    治事,莫不期惠於民生,切於民事,故周官之於治國,可謂本末兼具矣!
    其大本在「理」,見之於「禮」,是以後世美周官者在其「﹁體治」,周
    官所以為萬古行政寶典者,亦以其「禮治思想」也。
    下篇:周禮春官之樂宮研究
    第一章 樂宮緣起
    第一節 音樂起源:夫喜怒哀樂,人情所不能免,情動於中,不能不形於外,
    所謂「人心有感於物則與思,思之不足則嗟嘆之,嗟歎之不足則歌詠
    之」是也,故樂之所起,乃人心之所不容已。
    第二節 音樂特性:秉情以生,故移人化性於無形。
    第三節 音樂效用:
    1 樂與個人修養:甲、疏導感情,修養心性;乙、昇華感性,啟迪理性。
    2 樂與國家治亂:甲、正民情;乙、弼政教。
    第四節 樂教之起:夫樂深起人心,及其成章,亦挾情以感人,故音樂為風教
    上最重要之事,自古為東西識者所共認。而考之書經舜典,亦知我國
    自古以樂化民,以樂官掌國子之教。周官之春宮大司樂及其屬官,即
    兼掌制樂,樂事,及成均(大學)之教。
    第一章 周禮樂官研究
    第一節 職官總論:1兼掌學政與樂事之官,2專掌樂事或樂器之官。
    第二節 職掌:
    1 掌國學之教:甲、教育對象,乙、教師選擇,丙、樂教內容,丁、教育
    精神。
    2 贊禮:甲、吉禮,二、凶禮,丙、軍禮,丁、燕享之禮。
    第三節 大司樂章之音樂理論:
    1 禁淫聲、過聲、凶聲、慢聲。
    2 樂制:甲、樂尚合奏,乙、音階與音調,丙、審音與製器,丁、樂器種
    類,戊、樂懸之位,己、夷樂。
    3 行樂之效。
    第三章 結論:
    夫樂緣於人情,惟樂能從血脈上動人,且樂之韻律能和同人心,故以樂為
    數,所以盪滌邪穢,流通精神,涵養其心術,聰明其耳目,士邪禁惡於未
    形也二春秋戰國而後,政治社會劇烈變化,官學失修,私人講學大興,固
    使教育普及於民眾,奈因私人講學,各有所重,且能力環境攸關,六藝無
    以偏舉。且秦火滅學,禮樂闕廢,失其製作之精意,以樂者惟器數是攻,
    遂不屑為,樂教由是而衰。而今日研究周官,於聖賢之深意可不知乎?師
    其意而不況其跡,此當務之事也!

    無法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