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芳羽
論文名稱: 清代算學家莊亨陽及其算學研究
指導教授: 洪萬生
Horng, Wann-Sheng
蔡蓉青
Tsai, Rung-Ch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數學系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3
中文關鍵詞: 莊亨陽莊氏算學差分比例十法截積容面重表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49下載:1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世紀時期之後,歐洲文化有了新的發展,科學技術突飛猛進,許多數學名著都在歐洲流傳著,而歐洲的數學家分別對這些古書進行註解和研究,並寫出許多新的著作。也有許多劃時代的科學理論也都相繼誕生。
    明末清初時,耶穌會為了維護在歐洲受到衝擊的神權與教權,因此有組織的派遣一批傳教士到東方傳教以開闢新的據點,為了獲得中國統治者與學者的信任,藉由當時中國修改曆法的需要,帶來一批天文學和數學著作,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西方數學傳入中國,康熙帝深知數學天文學是非常精確嚴密的科學,因此決定編纂《數理精蘊》,《數理精蘊》是部西方數學著作、中國近代一部非常重要的編譯作品,於清康熙年間製作,更被冠以「御製」二字,於雍正元年(西元1723年)刊行。《數理精蘊》把當時已傳入、新傳入的西方數學知識編排的很有條理,也對於中國古代數學進行了比較性的研究。本文主角莊亨陽,即在《數理精蘊》的基礎下,對於其政務以及治理水患上,作了一系列的數學統整,並以《莊氏算學》一書聞名於世。
    《莊氏算學》共八卷,其內容以幾何為主,包括平面幾何與空間幾何,內容有平方與立方帶縱、比例十法、空間中的多面體、幾何中的截積、併積、分積以及容面等。此外,在卷七末亦提到了有關測量、治理水患以及事務政策上的相關問題。
    本論文將藉由上述的歷史回顧,探討莊亨陽如何在當年的時代背景-清朝海禁時期、水患頻傳的黃河與淮河,精進自己的數學知識。而在研究《莊氏算學》文本的過程中,筆者亦會就HPM的觀點,針對莊亨陽的數學思考模式以及數學概念,參考現今的教學現場以及教學教材,作整理與對照,希望能提供教學者在教學上的一些省思與助益。

    第1章 緒論 1.1研究動機……………………………………………………………………1 1.2研究回顧……………………………………………………………………2 1.3研究取向……………………………………………………………………4 第2章 清初算學之歷史脈絡 2.1明末清初西學的傳入……………………………………………5 2.2西學中源、康熙皇帝與梅文鼎…………………………6 2.3《數理精蘊》的編纂、內容及影響………………9 第3章 莊亨陽生平事蹟與學術成就 3.1生平事蹟……………………………………………………………………13 3.2治理水患……………………………………………………………………14 3.3政治背景與立場………………………………………………………16 3.4學術成就……………………………………………………………………18 第4章 《莊氏算學》內容分析(上) 4.1同式形與同式體………………………………………………………20 4.2直角三角形…………………………………………………………………31 4.3圓……………………………………………………………………………………35 4.4球體與橢圓體……………………………………………………………39 4.5尺規作圖………………………………………………………………………46 4.6等差數列與等差級數………………………………………………54 4.7面積中的截積、分積、併積及容面……………………59 4.8按分逓折比例………………………………………………………………69 第5章 《莊氏算學》內容分析(下) 5.1.曲線體…………………………………………………………………………85 5.2.比例十法(平面)………………………………………………………101 5.3.直線體(立體)……………………………………………………………111 第6章 結論……………………………………………………………………………127 附錄…………………………………………………………………………………………135 參考資料.……………………………………………………………………………151

    一 史料
    莊亨陽,《秋水堂遺集》。
    清《數理精蘊》,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第三分冊,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二 近人著作
    阮元 等 撰,《疇人傳彙編》,廣陵書社。
    李兆華,《中國數學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李兆華,《古算今論》,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年。
    李迪等編,《中國數學簡史》,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6年。
    錢寶琮,《中國數學史》,收入杜石然主編,《李儼、錢寶琮科學史全集》第五卷,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
    錢寶琮,《錢寶琮論文集》,收入杜石然主編《李儼、錢寶琮科學史全集》第九卷,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
    李儼,《中國史論叢》第三集,收入杜石然主編《李儼、錢寶琮科學史全集》第九卷,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
    李儼,《中國數學大綱》上,收入杜石然主編《李儼、錢寶琮科學史全集》第三卷,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
    李儼,《中國算學史論叢》,台北:正中書局,1954。
    李儼、杜石然,《中國古代數學簡史》,台北:九章出版社,1983年。
    梅榮照,〈明清數學概論〉,收入《明清數學史論文集》,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0年,頁1-20。
    李儼,〈中國數學發展情形〉,收入收入杜石然主編《李儼、錢寶琮科學史全集》第十卷,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
    李儼,〈中國西洋曆算之輸入(一)(二)〉,收入收入杜石然主編《李儼、錢寶琮科學史全集》第三卷,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頁417-511。
    李儼,〈近代中算著述記〉,收入收入杜石然主編《李儼、錢寶琮科學史全集》第六卷,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
    郭書春譯注,《九章算術》,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
    趙良五,《中西數學史的比較》,台灣商務印書館,1991年。
    郭書春,《古代世界數學泰斗-劉徽》,台北: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林炎全、洪萬生、楊康景松,《數學史-數學思想的發展》,台北:九章出版社,1979年。
    洪萬生,〈清初西方代數之輸入〉,收入洪萬生著《孔子與數學:一個人文的懷想》,台北: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郭成康,《十八世紀的中國政治》,雲龍出版社,2003年。
    三 期刊與學位論文
    楊海紅《莊亨陽經濟思想論》,期刊:民風;2008年11期(2008 / 07 / 11)。湖北教育報刊社出版。
    韓琦,《康熙時代傳入的西方數學及其對中國數學的影響》,北京: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博士論文。
    韓琦,〈《數理精蘊》提要〉,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第三分冊,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阮錫琦,《清代算學家徐有壬及其算學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2002年。
    陳啟文,《清代算學家戴煦及其算學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2002年。
    陳敏皓,《《同文算指》之內容分析》,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2002年。
    陳敏皓,《初探《曆學疑問》、《曆學疑問補》》刊於《第七屆科學史研討會彙刊》(臺北:中央研究院科學史委員會,2007)。
    李素幸,《清代許桂林《算牖》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9年。
    蘇俊鴻,《中國近代數學發展(1600-1905):一個數學社會史的進路》,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3年。
    張美玲,《《數理精蘊》中的《幾何原本》》,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郭守德,《朝鮮算學家.南秉吉《測量圖解》初探》,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英家銘,《朝鮮兩班算家南秉吉與其算學著作》,中華科技史學會學刊第17期,2012年12月。
    英家銘,《韓國數學家南秉吉對「角」的概念與「相似形」的理解》,中華科技史學會學刊第13期,2009年12月。
    英家銘,《數學:重差術–三角測量》,《科學發展》2011年3月,459期,24 ~ 27頁。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