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歆琦
論文名稱: 民俗節慶活動行銷公關策略研究—以《Hello!愛情城市台南七夕嘉年華》為例
指導教授: 胡光夏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大眾傳播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Mass Communi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3
中文關鍵詞: 民俗活動行銷公關城市行銷媒體宣傳策略
英文關鍵詞: folk activity, marketing public relations, city marketing, medium strategie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28下載: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七夕做十六歲的傳統在台南已經有悠久的歷史,台南市政府從2000年起每年夏天必定會舉行盛大的民俗活動。七夕藝術節「Hello!愛情城市台南七夕嘉年華」是台南市在2010年縣市合併之後,每年暑假期間的民俗活動盛事,將原本作十六歲的民俗傳統進一步延伸,在原本的民俗活動加入「愛情城市」這個元素,讓既有的民俗活動轉型。七夕情人節、台南高密度的月老廟宇、台南地區特有的作十六歲傳統,本來就具有高知名度。然而,台南市政府將民俗節慶與傳統包裝行銷成新的一種節慶形態,就需要有效的行銷公關策略。再者,民俗活動和一般的活動不同,民俗活動講究如何有效將在地獨特的歷史文化推廣,進而帶動地方觀光產業,達到城市行銷的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討台南市政府在舉辦這項活動時所採用的公關企劃流程、宣傳工具、宣傳策略。在文獻探討的部分,包括關於民俗活動、行銷公關、城市行銷和公關企劃的討論。在研究方法方面,使用的是次級資料分析法以及深度訪談法。
    本研究整理出以下幾點結論:一、民俗活動倚賴行銷公關才能有效帶動城市行銷。二、節慶活動的成效決定於其優勢、機會和大環境的因素。三、民俗活動的推展必須真實和當地歷史產業扣連。四、創意的公關企劃流程決定活動的形象口碑。五、網路科技的在民俗節慶活動的應用必須顧慮媒體記者與活動參與者對科技使用能力。六、公關團隊必須更主動加強與媒體的雙贏的互動關係。

    In Tainan there is a traditional coming of age ceremony for 16 year-old children on July 7 on the lunar calendar. Since 2000 Tainan government has taken place folk activities every summer to celebrate this ceremony. After Tainan City merged with Tainan County in 2010, Magpie festival—Hello! Love city Tainan Qixi Festival was a grand folk activity during summer vacation. The element of “love city” was put into this folk festival; therefore, this tradition festival has been transformed. Magpie-valentine’s day, match-maker temple and coming of age ceremony are famous folk activities. Tainan city government packs folk festivals with traditions to become a new festival type; therefore, available marketing strategies are required to popularize this new festival. Further, folk activities are different from general ones because folk activities require effectively spreading unique history and culture for local tourist enterprise in order to reach city marketing.
    This research aim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ublic relations (PR) planning process, mass media, and strategies when Tainan city government takes place this folk activity. The section of literature review includes the discussions related to folk activities, marketing public relations, city marketing and public relations planning. Secondary qualitative study and in-depth interview are applied as research methods.
    The research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folk activities require the helps of marketing public relations to effectively realize city marketing. (2) The performance of folk activities is determined by the factors such as 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environment. (3) The promotion of folk activities needs to combine with local enterprise. (4) Inventive public relations planning process determines the image of activities. (5) The technology abilities of reporters and participants have to be considered when using web technology in folk activities. (6) Public relations team must be more active to reinforce the interaction with mass media.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14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 1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9 第一節 民俗節慶活動與行銷 19 第二節 節慶活動的訊息設計策略及媒體 28 第三節 節慶活動公關企劃流程:環境分析 43 第四節 節慶活動相關學術研究 4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7 第一節 次級資料分析法 47 第二節 深度訪談法 48 第四章 愛情城市七夕嘉年華行銷公關策略分析 53 第一節 主要公關目標與公關對象 53 第二節 活動之環境分析 56 第三節 媒體宣傳策略 62 第四節 行銷公關成效 7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9 第一節 研究發現 79 第二節 研究建議 82 第三節 結論 83 參考文獻 87 表目錄 表1-1-1 台灣各地區主要大型民俗節慶 3 表1-1-2 全國性節慶活動 10 表1-1-3 地方性節慶活動 11 表2-1-1 台灣主要民俗節慶活動 22 表2-2-1 傳播可用的選擇 29 表2-2-2 公關四模式 35 表2-4-1 節慶活動行銷公關策略相關研究一覽表 43 表3-2-1 深度訪談法的優缺點 49 圖目錄 圖1-3-1 研究架構圖 16 圖2-2-1 網路線上媒體公關進行步驟 36 圖2-3-1 評鑑以及活動管理程序 42 圖4-2-1 台灣經濟研究院營業氣候測驗點景氣動向調查 58 圖4-3-1 活動臉書粉絲專頁中商家張貼廣告 69 圖4-3-2 「Hello 愛情城市APP」應用程式頁面截圖 70 圖4-3-3 臉書專頁上記者與受訪者互動截圖 71

    中文
    大前研一(2006)。〈台灣領導人應親赴中國體驗〉,《天下雜誌》,347,282-283。
    王力行主編(2009)。《贏在軟實力-華人企業領袖的二十堂課》。台北:天下文化。
    王俊豪、方珍珍、康景翔(2008)。〈觀光節慶資金之研究〉,《農業推廣學報》,24,17-44。
    王福闓(2011)。《整合行銷傳播策略與企劃》。台北:宇河文化。
    王嵩音、王嵩容、江啟先(2007)。《慶典規劃行銷》。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交通部(2002)。《交通政策白皮書》。台北:交通部。
    江麗美譯(2003)。Noam Chomsky 著。《媒體操控》。台北:麥田。
    先勢集團(2006)。《公關能不能》。台北:滾石文化。
    李天仁、藍莘譯,Roger D.Wimmer&Joseph R. Dominick(1995)。《大眾媒
    體研究》。台北:亞太圖書。
    李秀娥(2004)。《台灣民俗節慶》。台北:晨星。
    李恩慈(2012)。行銷十大觀光小城,觀光局靠101大樓。台灣醒報,2012 年7 月27 日。
    李美華譯(1998),Earl Babbie 著。《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
    李次郎(2003)。《公共關係理論與實務》。台北:水牛。
    何雍慶(1993)。《實用行銷管理》。台北:華泰。
    汪志堅、黃營彬(2006)。《研究方法》。台北:華泰。
    林美姿(2004)。〈魅力台灣賣弄在地風情〉,《遠見雜誌》,217,151。
    林清玄(1999)。《傳統節慶》。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林錫全、蔡奇芳、廖瑞君、張宇函(2009)。〈族群意識與地方節慶觀光發展〉,《社區發展季刊》,127,251。
    林衡道(1975)。《台灣的歷史與民俗》。台北:青文。
    周世惠(2011)。《行銷實戰-台灣臉書效應》。台北:天下。
    阮昌銳(1984)。《民俗與民藝》。台灣:國立台灣博物館。
    邱淑華(2005)。《網路公關》。台北:揚智。
    吳宗瓊、潘治民(2004)。〈觀光慶典活動遊客花費與整體經濟效果之評估研究─以國際童玩節為例〉,《戶外遊憩研究》,第十七卷第一期。台北: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
    吳秋田(2001)。《居民的社區意識與產業活動認同度關係之研究—以白河蓮花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
    吳家德,葉鳳強(2012)。《整合行銷傳播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吳清山,林天佑(2011)。〈教育名詞-PEST 分析〉,《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98,187-188
    吳淑女 (1995)。〈淺談慶典觀光與推展觀光之道〉。《觀光教育》,6,2-6。
    胡恆士(2010)。新識力INNOVATE 2010.4 月號。
    段鍾沂(2012)。〈全球數位行銷觀點〉。《廣告雜誌》,251, 12-15。
    唐先梅、周英戀、蔡覺賢編著(2007)。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智。
    袁方(2002)。《社會研究方法》。台北:五南。
    孫秀蕙(2011)。《公共關係:理論、策略與研究實例》。新北市:正中書局。
    張玉玲、黃燕靜。《世界風俗節慶教學》。台北:東西。
    張依依(2007)。《公共關係理論的發展與變遷》。台北:五南。
    莊靜怡譯(2006),David A.de Vaus 著。《社會研究法的設計》。台北:韋伯文化。
    徐揚(2006),〈衝出全球化競爭的重圍〉,《研考雙月刊》,30 卷5 期。
    陳比晴(2003)。《民眾參與節慶活動需求之研究-以2003 陽明山花季為例》。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台北。
    陳柏州(2004)。《台灣的地方新節慶》。台北:遠足文化。
    陳皓譯(1999),Jason Salzman 著。《製造新聞》。台北:書泉。
    陳奇祿(1994)。《文化與生活》。台北:允晨叢刊。
    陳思倫、宋秉明、林連聰(1997),《觀光學概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陳瑞峰、林靜慧譯(2008),Leonard H. Hoyle 著。《活動行銷》。台北:揚智文化。
    陳璋玲、伍亮帆(2006),〈嘉義市國際管樂節活動吸引力、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及願付價格之研究〉,《旅遊管理研究》,第六卷第一期,101-123。
    黃丁盛(2003)。《台灣的節慶》。台北:遠足文化。
    黃俊英(2001)。《行銷學的世界》。台北:天下遠見。
    黃懿慧(1996)。《公共關係》。台北:空大。
    游瑛妙(1999)。游瑛妙(1999),〈節慶活動的吸引力與參觀者對活動品質滿意度分析─以第十一屆民藝華會為例〉。台中:靜宜大學觀光系。
    楊謹忠譯(2006),David Philips 著。《打造新人脈圈-公關on-line》台北:沃爾文化。
    葉至誠、葉立誠(2011)。《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數位。
    葉婉奇(2002)。《老台灣人文風情》。台北:原民文化。
    董旭英、黃儀娟譯(2000),David W.Stewart&Michael A Kamins 著。《次集資料研究方法》。台北:弘智文化。
    董毓權(1997)。〈Event 行銷之於CVS(五)〉,《流通世界》,76,30-34。
    趙荻瑗(2012)。〈公視總經理曠湘霞:新媒體就是讓公民參與的社群〉,《數位時代》,218,132-133。
    潘明宏、陳志瑋譯(2003)。C.Frankfort-Nachmias&David Nachmias 著。《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鄭緯筌(2012)<Pinterest 最吸睛的行銷看板>。《數位時代》,218,127。
    賴金波(2009)。《公關策略,理論與實務應用》。台北:五南。
    廖珮君譯(2006),David Hesmondhalgy 著。《文化產業》。台北:韋柏。
    駱焜祺(2002)。《觀光節慶活動行銷策略之研究-以屏東黑鮪魚文化觀光
    季活動為例》。碩士論文,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高雄。
    謝安田(1979)。企業研究方法,台北: 水牛出版社。
    羅怡幀與陳惠美(2007)。〈地方舉辦單位對於節慶活動效益與發展阻礙認知之研究-以台灣燈會為例〉。《2007 第四屆台灣地方鄉鎮觀光產業展與前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私立明傳管理學院。
    Hello 愛情城市七夕藝術節官網:http://love.tncity.tw/
    Hello 愛情城市七夕藝術節臉書粉絲頁面:https://www.facebook.com/love.tncity
    MBA 智庫百科網站-SWOT 分析模型:http://wiki.mbalib.com/zhtw/SWOT%E5%88%86%E6%9E%90%E6%A8%A1%E5%9E%8B
    MBA智庫百科-網路公關:http://wiki.mbalib.com/zh-tw/%E7%BD%91%E7%BB%9C%E5%85%AC%E5%85%B3

    英文
    HERTANU A. , ISPAS A. (2011). Characteristics of Event Tourism Marketing: The European Youth Olympic Festival, Brasov 2012. Bulletin of the Transilvania University of Brasov, Vol.4 (53).
    Bassey Benjamin Esu, Vivian Mbaze-Ebock Arrey (2009). Tourist’s Satisfaction with Cultural Tourist Festival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 4(3).
    Caywood Clark (2005). The Handbook of Strategic Public Relations &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 New York: McGraw Hill.
    Center, A.H. (1981). Public Relations Practices: case studies. Ea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Chen C.C., Tseng M.L., Lin Y.H. (2011). Recreation Demand of Consumer with Experiential Marketing in Festival.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 25(2011), 447-453.
    C.Frankfort-Nachmias & David Nachmias (1996).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social science. New York: Edward Arnold.
    Dennis L. Wilcox (2009). Public Relations: Strategies and Tactics. Boston: Pearson Education.
    Duncan, T. ,Caywood, C.(1996).The concept, process, and evolution of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 Advertising Age, 64, 11.
    Gregory, A(2001). Public Relations and Management. The Public Relations Handbook, London: Routledge.
    Getz, D.(1991). Festival, special event and tourism.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Getz, D.(1997). Event Management and Event Tourism. Elmsford. N.Y.: Cognizant: Communication Corp.
    Bowdin Glenn A J , Williams Michael (2007). Festival Evaluation: An Exploration of Seven UK Arts Festivals. Managing Leisure, 12(April-July), 187-203.
    Grunig, James E., Hunt, Todd(1984). Managing Public Relations.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Inc.
    Haig(2000).e-PR: the essential Guide to Public Relations on the Internet. London: Kogan Page Limited.
    Hutton, J.G.(1999). The Definition, Dimensions, and Domain of Public Relations,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25(2).
    Ian McDonnell, Johnny Allen, William O'Toole, Robert Harris (2010). Festival and Special Event Management.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Yeoman Ian, Ali-Knight Jane, Roberston Martin, Drummond Siobhan, Mcmahon-Beattie Una (2004). Festival and Event Management—an International arts and culture perspective. Oxford: Butterworth-Heinemann.
    Lee Ji-Yeon (2009).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s of festival visitor’s experiences on satisfaction, psychological comment and loyalty. Texas: Texas A&M University.
    Marston(1979). Modern public relations. New York: McGraw-Hill Companies.
    Thompson Karen, Schofield Peter, (2007). Visitor Motivation, Satisfaction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 9(2007), 329-344.
    Ogan, C.(1993). “Listserver Communication during the Gulf War: What kind of medium is the electric bulletin board?”Journal of Broadcasting and Electric Media, 37, 177-198.
    Kotler , Philip (1984). Principles of Marketing Third Edition. Englewood Cliff, NJ: Prentice Hall.
    Kotler Philip, Hamlin Michael Alan, Irving Rein, Haider Donald H. (2002). Marketing Asian Places-Attracting Investment, Industry, and Tourism to Cities, States and Nation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Simmons, Robert E. (1990). Communication Campaign Management : A Systems Approach.New York: Longman Group United Kingdom
    Schultz, D.E. and Schultz, H. (2003) IMC: The Next Generation. McGraw Hill, New York.
    Jackson , Robert.(1997). Making special events fit in the 21st century champaign. Sagamore Publishing.
    Robinson, E.J.(1966). Communication and Public Relations. Columbus Ohio: Charles
    E.Merrill Book, Inc. pp95-97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