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王瑜君 |
---|---|
論文名稱: |
趙羲純《算學拾遺》之內容分析 |
指導教授: |
洪萬生
Horng, Wann-Sheng 陳創義 Chen, Chuang-Yi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數學系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12 |
中文關鍵詞: | 趙羲純 、勾股 、球面三角 、四元術 、算學拾遺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67 下載:1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年來韓國人自主意識越來越強,在尋求國家的象徵時,也讓原本鮮少為人注意的韓國算學成為新的討論議題,本研究重點在於探求朝鮮在以中國為宗主國的前提下,如何展現其獨特的風貌。
《算學拾遺》是朝鮮時代趙羲純所撰寫,後由南秉吉於1869年為該書作序而成,全書共有七十五頁,分成〈勾股補遺〉、〈正弧约法〉、〈斜弧指歸〉、〈弧三角用對數算〉、〈八線相當〉、〈弦矢捷法〉、〈四之算略〉等七個部分,分別對《數理精蘊》、《歷象考成》、《測量全義》、《四元玉鑒》等書進行補遺,篇幅雖不甚多,但內容相當豐富。
概括《算學拾遺》的內容,大致上含有勾股弦和較相求法、球面三角學、四元術等。十七世紀西學東漸後,三角學傳入中國,並急速發展,連帶影響朝鮮原有的球面三角知識,趙羲純在這個背景下,寫下了一系列有關球面三角學的補遺。而相對於明、清天元術的失傳,在〈四之算略〉中,無論對於列式或四元求解趙羲純都展現出純熟的運算能力。
相較於朝鮮當時的算書,趙羲純的《算學拾遺》不但開啟了朝鮮球面三角的研究,也是第一本提及對數的數學著作,總之,趙羲純對於數學概念、解題過程的創新,呈現出朝鮮算學家的自主性與專業素養。
一、 史料
1.韓國,李尚爀,《借根方蒙求》,收入金容雲,《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4)》,漢城:驪江出版社,1985年。
2.韓國,李尚爀,《算術管見》,收入金容雲,《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4)》,漢城:驪江出版社,1985年。
3.韓國,李尚爀,《翼算》,收入金容雲,《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4)》,漢城:驪江出版社,1985年。
4.韓國,南秉吉,《緝古演段》,收入金容雲,《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5)》,漢城:驪江出版社,1985年。
5.韓國,南秉吉,《測量圖解》,收入金容雲,《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5)》,漢城:驪江出版社,1985年。
6.韓國,南秉吉,《勾股述要圖解》,收入金容雲,《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6)》,漢城:驪江出版社,1985年。
7.韓國,南秉吉,《無異解》,收入金容雲,《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6)》,漢城:驪江出版社,1985年。
8.韓國,南秉吉,《九章術解》,收入金容雲,《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7)》,漢城:驪江出版社,1985年。
9.韓國,南秉吉,《算學正義》,收入金容雲,《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7)》,漢城:驪江出版社,1985年。
10.韓國,趙羲純,《算學拾遺》,收入金容雲,《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8)》,漢城:驪江出版社,1985年。
11.韓國,洪正夏,《九一集》,收入金容雲,《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 (2)》,漢城:驪江出版社,1985年。
12.韓國,申在永主編,《增補文獻備考上》,漢城:東國文化社,1957年。
13.韓國,申在永主編,《增補文獻備考中》,漢城:東國文化社,1957年。
14.韓國,申在永主編,《增補文獻備考下》,漢城:東國文化社,1957年。
15.《承政院日記》,高宗時代史,( 漢城:國史編纂委員會,1967年 )。
16.清‧康熙御製,《數理精蘊》,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第三分冊,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17.清‧梅文鼎,《弧三角舉要》,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第四分冊,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18.清‧梅瑴成,《赤水遺珍》,收入《梅氏叢書輯要》卷六十一,台北:藝文印書館,1971年。
19.元‧朱世傑,《四元玉鑒》,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第一分冊,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20.元‧李冶著、清李銳算較,《益古演段》,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第一分冊,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21.清‧康熙御製《歷象考成》,四十二卷,清允祿、何國宗等奉敕撰,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天文算法類,台灣商務印書館發行。
22.清‧梅文鼎,《塹堵測量》二卷,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第四分冊,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23.《三角算法》一卷,穆尼閣、薛鳳祚合編,1653年,收入《曆學會通》叢書。
24.《測量全義》,明徐光啟督修,羅雅谷與湯若望撰訂而成,收入明徐光啟編纂,潘鼐匯編《崇禎曆書》下,上海古籍書版社,1949年。
25.清‧阮元,《疇人傳》,收入楊家駱主編,《疇人傳彙編》,台北,世界書局,1982年。
26.元‧朱世杰,《四元玉鑒》,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第一分冊,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27.《割圓八線表》,明徐光啟督修,羅雅谷與湯若望撰訂而成,收入明徐光啟編纂,潘鼐匯編《崇禎曆書》下,法數部,〈八線表〉上海古籍書版社,1949年。
二、 近人著作
1.李儼,《從中國算學史上看中朝文化交流》,收入杜石然主編,《李儼錢寶琮科學史全集》第八卷(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頁559-563。
2.葉吉海,《李朝世宗時期的朝鮮算學》,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3.王連發,《明代顧應祥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2年。
4.阮錫琦,《清代徐有壬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2年。
5.黃清揚,《中國1368-1806年間勾股術發展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6.何嘉祥,《清代算學家項明達及其數學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9年。
7.謝佩珍,《韓國勾股術發展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2年。
8.陳彥宏,《清代算學家安清翹之《矩線原本》內容分析》,台北:國立 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9.謝三寶,《李尚赫《算術管見》初探》,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5年。
10.吳秉鴻,《李尚爀《借根方蒙求》初探》,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學碩士論文,2003年。
11.英家銘,《南秉吉(1820-1869)對古典算學的重新詮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0年。
12.李建勳,《朝鮮實學家崔漢綺的氣學思想與算學思想》,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13.陳春廷,《東算家南秉吉《算學正義》之內容分析》,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14.張復凱,《從南秉吉(1820~1869)《緝古演段》看東算史上天元術與借根方之對話》,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15.洪宜亭,《從《籌解需用》看洪大容的數學與實學思想》,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3年。
16.文宏元,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由十九世紀東算家李尚爀《翼算》 所見中國古算之形象》,2008年。
17.郭世榮著,《中國數學典籍在朝鮮半島的流傳與影響》,山東教育出版社,2009年。
18.王澎宇著,《也是歷史-韓國》,台北:武陵出版社,1992年。
19.李儼、杜石然著,《中國古代數學簡史》,台北:九章出版社,1992年。
20.傅溥著,《中國數學發展史》,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2年。
21.朱立熙著,《韓國史-悲劇的循環與宿命》,台北:三民書局,2008年。
22.邵毅平著,《韓國的智慧》,台北:新潮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
23.姜萬吉著,《韓國近代史》,北京:東方出版社,1993年。
24.曹中屏著,《朝鮮近代史》,北京:東方出版社,1993年。
25.簡江作著,《韓國歷史與現代韓國》,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26.藤塚鄰著、藤塚明直編,《清朝文化東傳の研究-嘉慶•道光學壇と李朝の金阮堂》,東京:國書刊行會,1975年。
27.陳尚胜著,文史知識文庫《中韓交流三千年》,中華書局出版,1997年。
28.楊昭全著,《中國-朝鮮•韓國文化交流史1》,昆侖出版社,2004年。
29.李基白著,《韓國史新論》,國立編譯館,1985年。
30.李儼、錢寶琮著,《科學史全集》第五卷,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
31.李儼、錢寶琮著,《科學史全集》第七卷,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
三、 期刊或專文
1.李儼,《中國算學史》,收入杜石然主編,《李儼錢寶琮科學史全集》第一卷(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頁414-439。
2.金容雲編,《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8)「解題」,(漢城:驪江出版社,1985年)。
3.洪萬生,〈十八世紀東算與中算的一段對話:洪正夏vs.何國柱〉《漢學研究》第二十卷第二期,頁57-80,2002年。
4.洪萬生,〈《無異解》中的三個初探:一個HPM的觀點〉,《科學教育學刊》第八卷第三期,頁215-224,2000年。
5.韓琦,〈《數理精蘊》提要〉,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三,河南教育書版社,頁3。
6.金虎俊,《歷史上的中國天算在朝鮮半島的傳播》,《中國科技史料》,第16卷,第4期(1995年),頁5。
7.梅榮照,〈明清數學概論〉,收入梅榮照主編,《明清數學史論文集》,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0年,頁1-20。
8.李迪,數學史研究文集(第一輯),〈朱世杰的「多次立天元法」〉,內蒙古大學出版社和九章出版社聯合出版,1990年,頁83-84。
9.李柏春,〈漢語區的數學交流〉,收入李迪主編,《數學史研究文集》第四輯(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1993年),頁68-74。
10.郭世榮、李迪,〈朝鮮數學家對《四元玉鑑》的研究〉,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漢文版,第三十四卷第三期(2005年9月),頁320-358。
11.金虎俊,《《九章算術》、《綴術》與朝鮮半島古代數學教育》,李迪主編,《數學史研究文集》第四輯(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台北:九章出版社聯合出版,1993年),頁64-67。
12.蘇意雯,〈從一封函札看中韓儒家明算者的交流〉,《HPM通訊》第四卷第八、九期,頁3-6,2001年。
13.洪萬生,《中日韓數學文化交流的歷史問題》,王玉豐主編《科技,醫療與社會研討會論文集》(高雄: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頁61-70。
14.洪萬生,〈東算史研究與歷史論述之主題性〉,《台灣歷史學會會訊》第16期,頁73-76,2003。
15.李儼,《從中國算學史上看中朝文化交流》,杜石然主編,《李儼錢寶琮科學史全集》第八卷(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頁559-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