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何醒邦
論文名稱: 傳播企業提供互動電視服務之核心資源分析:以東森媒體科技、中嘉網路、中華電信為例
指導教授: 陳炳宏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大眾傳播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Mass Communi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9
中文關鍵詞: 互動電視核心資源有線電視電信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31下載:2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互動電視」(interactive TV) 為數位科技匯流的產物,可視為傳統電視的「轉型」,或對於「電訊匯流」的回應,藉由數位科技的發展,引進一個新概念典範,它一方面提供使用者主動參與的視聽娛樂經驗,另一方面對媒體產業內的經營者而言則是提供了一個新的事業機會。
    本研究從資源基礎理論的角度出發,透過個案研究中的深度訪談法與資料分析法,並輔以問卷調查專家學者的意見,來探討傳播企業提供互動電視服務的核心資源與經營策略等相關議題,期望能夠提供在媒介經營管理方面的貢獻和相關建議。
    本研究擬探討四個問題:(1)各業者為何要進入互動電視服務此一市場?目前各業者發展互動電視服務的現況為何?(2)各業者在提供互動電視服務方面之核心資源為何?以及各業者的核心資源如何形成競爭優勢,進而制訂互動電視服務的經營策略?(3)各業者發展互動電視服務的過程中,擴充資源的方式為何?需擴充何種資產、或提升何種能力?是否因發展互動電視服務此新事業,而又建構出更新的資源?(4)理想上,提供互動電視服務的企業應該擁有哪些核心資源?將資源基礎理論應用於傳播媒體服務上,有何特別之處?希望藉由本研究之進行,能利用資源基礎理論,檢驗其應用於傳播媒體服務上的特性。
    本研究主要的研究結果如下:(1)業者提供互動電視服務的動機,可界定為「產品多角化」、「相關多角化」,著重於資源高度利用、資源互相流通與共享的綜效。(2)在有形資源方面,三家業者都各自擁有一定水準的基礎建設、市場規模和財務資產,與該產業具有規模經濟與範疇經濟的特性有關,而這一方面,又以中華電信較佔優勢。(3)在無形資源方面,東森與中嘉的核心資源較為相似,因為其本業皆為媒體產業,兩者皆擁有在內容與營運經驗上的核心資源,且又都領有新聞局所核發的執照,中華電信則是在電信本業上擁有悠久的品牌形象;而這一方面,以兩家MSO--東森與中嘉較佔優勢。(4)在經營策略方面,三家業者根據各自的企業背景與資源,反應到銷售推廣手法、服務功能與內容上,也呈現些許差異,而初期皆以打入市場、提高市場佔有率為主。(5)業者目前所缺乏的資源,多以數位內容的開發為主;三家業者遇到的困難,則多以法規為主。(6)業者擴充資源的方式皆以「策略聯盟與合作」為主,基於強化核心資源的目的,聯盟對象以內容業者為主。(7)業者皆因為發展互動電視而各自建構出不同的新資源。(8)以資源基礎理論來檢視提供互動電視服務的媒體企業,亦符合一般媒體產業核心資源之特性,互動電視服務之經營者應著重於無形資產的建構。(9)提供互動電視服務應該要擁有的核心資源,以「內容創新能力」為首,與一般媒體產業的核心資源亦同。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相關名詞定義………………………………………………… 5 第四節 研究流程……………………………………………………… 6 第二章 理論與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資源基礎理論………………………………………………… 7 第二節 相關媒體產業之核心資源研究………………………………24 第三節 互動電視之發展概況…………………………………………35 第三章 研究設計………………………………………………………43 第一節 研究對象與訪談對象選取……………………………………43 第二節 研究問題………………………………………………………45 第三節 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法………………………………………46 第四節 訪談大綱………………………………………………………48 第五節 研究架構………………………………………………………55 第四章 個案描述與資料分析…………………………………………57 第一節 中嘉網路………………………………………………………57 第二節 東森媒體科技…………………………………………………67 第三節 中華電信………………………………………………………76 第四節 專家學者問卷結果……………………………………………84 第五節 三家個案公司合比較分析……………………………………8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95 第一節 研究結果與討論………………………………………………95 第二節 研究建議…………………………………………………….100 第三節 研究限制…………………………………………………….101 第四節 後續研究方向……………………………………………….102 參考書目………………………………………………………………103 中文部分………………………………………………………………103 英文部分………………………………………………………………106 附錄一 資源相似詞彙總表………………………………………….109 附錄二 深度訪談問卷……………………………………………….112 附錄三 專家學者問卷……………………………………………….116 圖表目錄 圖目錄 圖1-1 研究流程…………………………………………………………………….6 圖2-1 資源特性與持久競爭優勢間之關係………………………………………13 圖2-2 企業資源與能力之特性……………………………………………………15 圖2-3 資源特性層次………………………………………………………………16 圖2-4 資源基礎取向的策略分析架構……………………………………………18 圖2-5 動態資源觀點………………………………………………………………22 圖2-6 互動電視組成要件…………………………………………………………37 圖3-1 研究架構……………………………………………………………………56 圖4-1 中嘉網路公司組織架構圖…………………………………………………58 圖4-2 東森媒體科技公司組織架構圖……………………………………………68 圖4-3 中華電信組織簡圖…………………………………………………………77 表目錄 表2-1 策略性資源的內涵………………………………………………………… 11 表2-2 資源分類表………………………………………………………………… 12 表2-3 資源屬性…………………………………………………………………… 17 表2-4 國內外相關研究…………………………………………………………… 30 表2-5 國內有線電視集團所有權………………………………………………… 40 表3-1 本研究之訪談對象………………………………………………………… 45 表3-2 個案研究的六種證據來源及其優、缺點………………………………… 46 表3-3 本研究之各項文件資料…………………………………………………… 47 表3-4 核心資源問卷……………………………………………………………… 50 表3-5 問卷調查對象……………………………………………………………… 55 表4-1 泛和信集團的相關傳播媒體企業和資源………………………………… 58 表4-2 中嘉網路「互動TV」服務簡介…………………………………………… 59 表4-3 東森集團的相關傳播媒體企業和資源…………………………………… 68 表4-4 東森加值頻道表…………………………………………………………… 69 表4-5 中華電信公司業務及資源………………………………………………… 76 表4-6 中華電信MOD頻道內容表………………………………………………… 78 表4-7 五大類核心資源之重要性排序…………………………………………… 84 表4-8 專家學者問卷結果………………………………………………………… 85 表4-9 提供互動電視服務應該要擁有的各類核心資源………………………… 87 表4-10各項核心資源之總排名順序……………………………………………… 87

    中文部分
    中華電信(2003)〔Online〕Available:http://www.cht.com.tw
    方至民(2000):《企業競爭優勢》,台北:前程。
    王國雍(1995年4月):〈互動式電視之展望〉,《電腦與通訊》,第38期,頁5-21。
    王皓正(2003年2月3日)︰〈東森媒體中嘉網路 推廣數位電視〉,《經濟日報》。
    司徒達賢(1995a):〈資源基礎理論與企業競爭優勢關係之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台北:國科會。
    司徒達賢(1995b):《策略管理》,台北:遠流出版社。
    司徒達賢(2001):〈核心能力、互補性資源與持久競爭優勢之研究:以電子商務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台北:國科會。
    交通部電信總局(2002):《電信自由化政策白皮書—中華民國91年版》。
    伍忠賢(1994):《企業突破-集團財物管理》,台北:中華徵信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江典嘉(2002):《數位廣播業者經營策略分析—以中國廣播公司為例》,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睿智、何伯陽(2002年10月17日):〈MOD業務 電信、有線電視業者角力〉,《工商時報》。
    吳正弘(2001年12月6日)︰〈固網與有線電視業 競爭加劇〉,《經濟日報》。
    吳思華(2000):《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三版,台北:臉譜。
    吳恩文(2002):《從美英日互動電視經營發展模式探討台灣互動電視產業之整合面貌及業者競爭策略分析》,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呂綸秦(1997):《傳統出版業跨足電子出版領域之進入策略研究-資源基礎理論觀點》,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佳純(2001):〈以資源基礎理論探討持久競爭優勢形成之因素--以「ePaper 電子報聯盟」為例〉,《傳播與管理研究》,1(1):1-28。
    李思賢(2001):〈寬頻網路媒體之資源基礎聯盟觀點分析-以盈動年代為例〉,《傳播與管理研究》,1(1):73-91。
    李誠偉(2003年10月23日):〈中華電信MOD12月開播〉,《中國時報》。
    李慧敏(2001):《台灣電視節目製作業的關鍵成功因素》,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李璧如(2002):《台灣有線電視系統業者策略聯盟夥伴選擇因素之研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
    周旭華譯(1998):《競爭策略》,譯自Porter, M.E. (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台北:天下文化。
    東森媒體科技(2003)〔Online〕Available: http://www.etmc.com.tw/emc/company/company.php
    林美惠(2002):《網路電子書企業之核心資源與經營策略之研究》,南華大學出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茂陽(2001):《有線寬頻服務產業競爭策略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碩士論文。
    林晉寬(1995):《從資源基礎理論探討資源特性與成長策略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胡明月(2001):《公司資源與競爭策略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地區在地公關顧問公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浦筱德(2001):《集團企業的多角化與資源整合管理機制的探討—以太平洋建設集團為例》,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學程專班碩士論文。
    張登凱(2003):《從單向到互動、從節目收視到加值服務-有線電視數位化的理想與現實》,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深度採訪報導碩士論文。
    莊尚平(2000):《資源基礎理論下持久競爭優勢之整合性架構初探》,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許士軍(1994):〈贏得市場的企業特色競爭〉,《世界經理文摘》,第96期,頁38-50。
    連寶如(2003):《台灣網路寬頻影音媒體策略聯盟與競合模式之初探》,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文彬(2001):《公賣局啤酒資源條件競爭優勢個案分析:資源基礎理論之應用》,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明錤(2002):《產業融合下的策略新思維與組織變革:數位網路時代日本Sony公司之個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郭錦萍(2002年9月2日):〈ADSL傳送隨選視訊 政策逆轉〉,《聯合報》。
    陳本宗(2000):《廣播電台競爭優勢與策略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碩士論文。
    陳如嬌(2003年1月16日):〈中華電信將推出MOD業務〉,《中國時報》。
    陳怡伶(2001):〈互動式電視服務應用家庭以歐洲居多〉,資策會Find網站資料。
    陳炳宏(2003):《解/構媒體:媒體公民教戰守則》,台北:雙葉。
    游智森(2002):《大成影劇報定位策略及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
    費家琪(2003年11月13日):〈中華電MOD可能延下季推出〉,《經濟日報》。
    黃文卿(1998):〈深度訪談之理論與實務〉,《國家公園學報》,8(2):166-178。
    黃玉珍(2003年4月23日):〈互動電視 節目自己排〉,《經濟日報》。
    新聞局(2003a)〔Online〕Available:http://www.gio.gov.tw/info/radiotv/amend/index.htm
    新聞局(2003b)〔Online〕Available:http://www.gio.gov.tw/info/radiotv /amend/amend6.htm
    新聞局(2003c):《2003廣播電視白皮書》,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1988):《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冊)》。台北:東華書局。
    楊雅雯(2002):《有線電視系統業者邁入寬頻產業之核心資源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紫岑(2002):《臺灣有線電視多系統經營者經營策略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潘維大(2002):《寬頻影音多媒體隨選視訊對相關產業影響之研究》,台灣有線視訊寬頻網路發展協進會九十年度「專案委託研究計劃」期末報告,研究單位:東吳大學
    鄭允達(2002):《有線電視發展互動寬頻影音服務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賴雅芹(2002):《台灣地區互動電視產業發展現況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顧淑馨譯(1995):《競爭大未來》,譯自Hamel, G. & Prahalad, C.K. (1994). Competing for the Future,台北:智庫文化。
    龔小文(2003年10月23日):〈中華MOD隨選互動電視 12月開播〉,《民生報》。
    英文部分
    Aaker, D. A. (1984). Developing Business Strategies. NY: John Wiley & Sons, Inc.
    Amit, R. & Schoemaker, J. H. (1993). Strategic assets and organizational r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4(1): 33-46.
    Barney, J. B. (1991).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Management, 17 (1): 99-120.
    Barney, J. B. (2002). Gaining and Sustainimg Competitive Advantage(2nd ed.). NJ: Prentice Hall.
    Chang,Chin-Hao (2001). Interactive TV shows incredible potential. Asia IT Report. Market intelligence Center(MIC)Publication.
    Chan-Olmsted, M. S., & Kang, Jae-Won (2003). Theorizing the strategic architecture of a broadband television industry. The Journal of Media Economics, 16(1): 3-21.
    Chan-Olmsted, M. S., & Chang, Byeng-Hee (2003).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of global media conglomerates: examining its patterns and determinants. The Journal of Media Economics, 16(4): 213-233.
    Collis, D.J. & Montgomery, C.A. (1995). Competing on resources: strategy in the 1990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2(4):118-128.
    Collis, D.J. & Montgomery, C.A. (1997). Corporate Strategy. Boston: McGraw-Hill Company.
    Chatterjee, S. & Wernerfelt, B. (1991). The link between resources and type of diversification: theory and evidence. Strategy Management Journal, 12(1): 33-48.
    Das, R. (1981). Choosing a diversification project in a regulated economy. Long Range Planning, 14(2): 78-86.
    Grant, R.M. (spring 1991). The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formulatio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33: 114-135.
    Gershon, R. A. (2000). The transnational media corporation: environment scanning and strategy formulation. The Journal of Media Economics, 13(2): 81-101.
    Hall, R. (1992). The strategic analysis of intangible resourc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3(2): 135-144.
    Hitt, M. A., Ireland, R. D. & Hoskisson, R. E. (1995). Strategic Management: Competitiveness And Globalization. West Publishing.
    Itami, H. & Roehl, T. W. (1987). Mobilizing Invisible Asse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Kim P. & Sawhney H. (2002). A machine-like new medium-theoretical examination of interactive TV. Media, Culture & Society, 24(2): 217-233.
    Kotler, P., Ang, S. H., Leong, S. M. & Tan, C. T. (1996), Marketing Management: An Asian Perspective. Singapore: Prentice Hall.
    Miller, D. & Shamsie, J. (1996). The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in two environments: The Hollywood film studios from 1936 to 1965.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9 (3): 519-543.
    Montgomery, C. A. (1982). The measurement of firm diversification: Some new empirical evide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5: 299-307.
    Pramataris, K., Papakyriakopoulos, D.,Lekako, G., & Mylonopoulos, N. (2001). Personalized interactive TV advertising. EM-Electronic Markets, 11(1): 53-58.
    Peteraf, M. A. (1993). The cornerstone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A resource-based view.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4: 179-191.
    Penrose, E. T. (1995). 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3rd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amanujam, V. & Varadarajan, P. (1989). Research on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A synthesi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0: 523-551.
    Sanchez, R. & Thomas, H. (1996). Dynamics of Competence-Based Competi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e New Strategic Management. London: Elsevier.
    Wernerfelt, B. (1984).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5(2):171-180.
    Yin, R. K.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SAGE Publication.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