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許敬柔
論文名稱: 電視購物節目說服策略之研究-以3C產品為例
指導教授: 胡光夏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大眾傳播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Mass Communi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1
中文關鍵詞: 電視購物節目購物主持人說服策略敘事分析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98下載:16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說服傳播為理論基礎,以質性取徑敘事分析,探討現場直播電視購物節目的說服策略,以銷售3C產品的電視購物節目為例,側重於分析傳播者本身與構成說服性訊息內容的要素。
    其中傳播者為購物主持人與廠商代表,研究者透過深度訪談購物主持人,輔以觀察側錄影帶,瞭解其在電視購物節目中各自所扮演的角色與發揮的功能,本文特別針對購物節目靈魂人物的購物主持人,其內部訓練養成與個人進修方式做進一步探討,瞭解購物主持人如何透過虛擬通路,增加觀眾對其的信任。
    研究發現電視購物節目具有說故事的架構,即為「開場、主體與結尾」,主持人在此架構中依據銷售重點鋪陳說服性訊息內容,分別為理性、感性、權威、獎賞與恐懼等五個訊息策略訴求的方式,並運用戲劇表演的方式說服觀眾。
    研究者共訪談4名以3C商品為銷售主線的購物主持人,訪談結果得知,電視購物主持人以感性訴求策略最能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尤其將商品特色「生活(命)化」是各購物主持人認為對銷售最有幫助的說服策略。
    另外,研究者根據側錄影帶發現,購物主持人會運用電視作為銷售平台的特性,在節目中適時地運用戲劇表演方式,包括衝突、幽默、驚訝、面子交情與前台後台化等手法,讓觀眾感到節目的真實性與滿足其觀看電視的娛樂需求。

    目錄 摘要……………………..………………………………………………………….Ⅰ 致謝詞…………………..………………………………………………………….Ⅱ 目錄………………………………………………………………………………. Ⅲ 圖目錄……………………………………………………………………………. Ⅳ 表目錄……………………………………………………………………………. Ⅴ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目的與研究問題……………………………………….5 第三節 研究範圍……………………………………………………….……8 第四節 研究架構…………………………………………………………….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電視購物發展歷程 一、 電視購物產業發展歷程與現況………………………….……….11 二、 電視購物頻道節目內容與主持人呈現之演變…………………..19 第二節 說服理論與研究 一、 說服傳播…………………………………………………………..23 二、 敘事分析與說故事………………………………………………..27 三、 說服溝通法………………………………………………………..29 四、 人員銷售說服策略………………………………………………..30 第三節 戲劇理論 一、 戲劇的定義與意涵………………………………………………..32 二、 戲劇結構…………………………………………………….…….33 三、 戲劇的要素………………………………………………………..33 第四節 國內外電視購物頻道相關研究 一、 國外電視購物頻道相關研究……………………………………..34 二、 國內電視購物頻道相關研究……………………………………..3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敘事分析 一、 研究樣本……………………………...…………………………...45 二、 說故事方式………………………………………………………..46 三、 角色功能…………………………………………………………..46 四、 訊息組成要素……………………………………………………..46 第二節 深度訪談法 一、 深度訪談定義…………………………….……………………….47 二、 訪談大綱………………………………….……………………….47 三、 研究對象………………………………….……………………….47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電視購物節目的產製流程……………...………….………………49 第二節 敘事分析. 一、 開場…….…………………………………………………...……..51 二、 主體…….………………………………………………………….55 三、 結尾…….………………………………………………………….58 第三節 主持人與廠商代表 一、主持人….………………………………………………………….61 二、廠商代表.………………………………………………………….68 三、主持人與廠商代表互動….……………………………………….69 第四節 說服要素分析 一、 訊息組成要素…………….……………………………………….70 二、 訊息訴求策略……………………………………….…………….71 三、 訊息內容的表現…………………………………….…………….83 四、 訊息鋪陳…………………………………………….…………….87 第五節 電視購物節目的戲劇表演 一、 衝突手法…………………………………………….…………….89 二、幽默手法…………………………………………….…………….90 三、驚訝手法…………………………………………….………….....90 四、 面子交情…………………………………………….…………….92 五、 後台前台化………………………………………….…………….92 第六節 電視購物節目說服策略之案例分析 一、案例分析…………………………………………….…………….93 二、說服要素與策略出現時機………………………….……………11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與發現 一、 電視購物節目的說服策略研究…………………….….………...112 二、 學術上的貢獻……………………………………….….…...……115 三、 實務上的貢獻……………………………………….…....………115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一、 研究限制…………………………………………….….………...115 二、 研究建議…………………………………………….….………...116 參考文獻……………………………………………………….…….…………...117 附錄一:側錄影帶資料表…………………………………….…….…………...123 附錄二:內容分析結果…………………………………………….……………125 附錄三:編碼表…………………………………………………….……….…...130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嬿筑(2006)。〈虛擬商機在家血拼〉,《動腦》,364:46-49。
    王瀅惠(2003)。《資訊式廣告內容線索、廣告訊息涉入對衝動性購買行為之影
    響》。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碩士論文。
    王石番(1999)。《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幼獅。
    王憶紅、卓怡君(2005年2月2日)。〈富邦收購系統台 搶駐購物頻道〉,《自由時報》。
    天下雜誌(2005)。〈五百大服務業〉,《天下雜誌》,345:380-401。
    中華民國招商網(2006年1月26日)。上網日期:2006年6月1日,取自
    http://210.69.121.34/zh-tw/news/200601/2006012301.html
    台北訊(2006年5月17日)。(購物專家選拔 八人出線),《經濟日報》,B3版。
    任惠光(2000)。《企業集團進入有線電視產業之競爭與併購策略規劃》。台灣大
    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杜玉蓉(2004)。《誰在訴說女人的身體?-以瘦身類資訊式廣告為例》。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秀珠(1999)。《有線電視購物頻道與觀眾特性研究》,台北:文化總會電研會。
    李美華譯 (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原書Babbie,E. 〔1998〕.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 CA:Belmont .)
    何伯揚(2005年4月16日)。〈富邦取得頻道 有助搭售MOMO購物台〉,《工商時報》,12版。
    貝佩怡(2004)。《探討電視購物行為之購買動機》。成功大學工業與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秉嵩(2004年11月23日)。〈富邦momo台明年元旦開台〉,《星報》,C8版。
    呂奕欣譯(2006)。《廣告說服力》,台北:韋伯。(原書 O’Shaughnessy,J. O.& O’Shaughnessy, N.J. 〔2004〕.Persuasion in advertising . London : Routledge.)
    林靜伶(2000)。《語藝批評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
    林昆練 (2006)。〈通路搞行銷 何處是藍海?〉,《動腦》,364:34-35。
    林淑惠、何英煒(2005年2月2日)。〈中嘉落誰家 和信是關鍵〉,《工商時報》。
    邱進福(2003)。《3C零售連鎖通路之關係行銷研究》。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
    論文。
    東森購物專家(2005)。《購物專家一本通》。台北:布克文化。
    東森新聞網。第一屆金讚奬購物專家票選結果出爐!獎落誰家今晚見分曉。上網
    日期:2006年5月28日,取自http://www.ettoday.com/2005/07/25/11185-1822137.htm
    邱瓊平(2006)。調查:電視購物成為新消費趨勢。上網日期:2006年8月17日,取自http://new.yam.com
    卓怡君(2006年9月22日)。(零售通路大變革 電視購物逆勢成長),《自由時報》,
    C1版。
    祝鳳岡(1995)。〈「廣告感性訴求策略」之策略分析〉,《廣告學研究》,5:85-111。
    祝鳳岡(1996)。〈「廣告理性訴求策略」之策略分析〉,《廣告學研究》,8:1-25。
    姚一葦(2004)。《戲劇原理》。台北:書林。
    翁秀琪(2002)。《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台北:三民。
    孫秀蕙、馮建三(1995)。《廣告文化》。台北:揚智。
    孫惠柱(1994)。《戲劇的結構:敘事性結構與劇場性結構》。台北:書林。
    康仁俊(2006)。〈音訊數位化對閱聽大眾使用習慣及認知之改變〉,《網路社會
    學通訊期刊》,54:。http://www.nhu.edu.tw/~society/e-j/54/54-03.htm
    郭奕伶(2004)。〈一天營收一億的電視購物傳奇〉,《商業周刊》,854:81-86。
    陳凌(2005)。《說服傳播過程和實踐》。台北:五南。
    陳聖暉(2000)。《淡水有線電視購物頻道之塑身廣告文本公示研究》。輔仁大學
    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銘慧(2002)。《溝通策略、消費者衝動性特質、產品特質對衝動性消費行為之
    影響》。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竹梅(1994)。〈從「美伊戰爭」潔西卡˙林琪(Jessica Lynch)獲救事件-談
    戰爭的文化研究〉,《復興崗學報》,81:55-76。
    陳瀚權(2006年1月8日)。(虛擬通路 打敗7-11),《民生報》,版。
    陳怡萍(2005)。〈東森購物靠明星SALES拼業績〉,《遠見》,230:。
    陳世昌、朱梅芳(2004年11月23日)。(看電視shopping 業界鳴戰鼓),《中國
    時報》,A3版。
    陳芸芸、劉慧雯譯(2003)。《特新大眾傳播理論》,台北:韋伯。(原書McQuail, D.〔2000〕.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 London:Sage .)
    陳世耀(2005年3月)。〈無店鋪經營學-電視購物霸主篇〉,《e天下》。上網日期:
    2006年3月15日,取自http://www.techvantage.com.tw/content/051/051104.asp
    張學梁(2005)。《消費者生活型態與購物情境關聯之研究-以東森購物頻道為
    例》。臺中健康暨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瓊丹(1993)。《電視購物環境、產品屬性對消費者電視購物意願之影響》。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秀蓉(1998)。《口語傳播概論》。台北:正中。
    張淑安(2005)。《電視購物消費者決策過程研究》。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任瑋(2003年6月25日)。〈東森創造電視購物傳奇〉,《經濟日報》,37版。
    游梓翔(2000)。《演講學原理:公共傳播的理論與實際》。台北:五南。
    黃詩盈(2005)。《虛擬通路中電視購物與網路購物消費者觀點比較研究-以焦點
    團體訪談法探究》。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傳播碩士班碩士論文。
    黃鳴棟(2002)。《虛擬通路產業的經營模式與競爭策略分析:以「電視購物」為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靜瑩(2004)。《消費者購買數位相機通路選擇的考慮因素-虛擬通路與實體通
    路的比較研究》。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振家(2002)。《大眾媒體研究-導論》,台北:學富。(原書Wimmer,
    R.D.&Dominick,J.R.〔2000〕.Mass media research:An introduction . Singapore:
    Wadsworth .)
    黃新生譯(1992)。《媒介分析方法》,台北:遠流。(原書Berger, A. A.〔1981〕.Media
    analysis techniques . California:Sage .)
    黃健峻(2004年3月26日)。(淺談東森購物),《整合行銷研究室》。上網日期:
    2006年6月9日,取自http://www.easydm.com/c23.htm
    富邦購物網。上網日期:2006年5月27日,取自
    http://www.momoshop.com.tw/broadcast/BroadHost.jsp?p_showhost_id=T0002
    就業情報網(2006年2月4日)。上網日期:2006年6月1日,取自
    http://media.career.com.tw/epaper/enews/center_news.asp?no3=25564
    楊智堯(2005)。《電視購物節目影像版式對消費傾向影響之研究》。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影像傳播科技組碩士學位論文。
    鄒淑霞(2004)。《電視購物頻道評選節目主持人之研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
    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溫智平(2004年12月31日)。〈元旦凌晨兩點 頻道大搬家〉,《自由時報》,34版。
    電信總局網站(2006)。http://www.dgt.gov.tw/chinese/About-dgt/Publication/95/11.htm
    資策會網站(2006)。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many&id=126
    鄭楨慶(1997)。《省長選舉新聞敘事分析三台新聞如何呈現省長候選人形像》,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玉菁(2006)。《銷售商品、販賣形象:專家的媒介勞動過程及形象資本》。台
    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嘉蕙 (2004年11月23日)。〈跨足電購 富邦購物專家亮相〉,《民生報》,A5版。
    蔡琰(2000)。《電視劇:戲劇傳播的敘事理論》。台北:三民。
    蔡幸佑、彭敏慧譯(1996)。《說服傳播》,台北:五南。(原書Miller, G. R., & Stiff, J.B. 〔1994〕.Persuasive communication . New York : Guilford Press.)
    劉幼琍(2005)。《數位時代的有線電視經營與管理》。台北:正中。
    劉美琪、許安琪、漆梅君、于心如(2003)。《當代廣告概念與操作》。台北:學富。
    編輯部(2000)。〈電視購物前景堪慮〉,《動腦》,293:58-61。
    編輯部(1994)。〈電視購物頻道-一塊錢服務到家的便利超商〉,《動腦》,223:
    38-39。
    賴秉寰(1999)。《劇場與日常生活表演中的看與被看─從角色與心理距離來探
    討》。國立藝術學院戲劇學系戲劇碩士論文。
    應菁(1995)。〈有線電視購物頻道〉,《衛星與有線電視》,5月號:31-33。
    謝文中(2004)。《電視購物媒介環境中廣告展露方式影響衝動性消費行為之研
    究》。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宛蓉 (2005)。〈無店鋪經營學-超級行銷術新示範〉,《e天下》,3月。
    謝孟儒(2001)。《有線電視市場集中趨勢之研究-以東森、和信兩集團為例》。
    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購物專家部落格。上網日期:2006年5月27日,取自
    http://blog.etmall.com.tw/?&PH=R3HomeMarsNews
    戴吉亮(2001)。《從3C產品的市場分佈特性探討專業物流公司之特質》。東華
    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世宏譯(2004)。《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台北:五南。(原書 Servin, W. J. & Jr,J.W.T.〔1997〕.Communication theories: Origins, methods, and uses in the mass media.USA :Longman.)
    陳彥希、林嘉玫、張庭譽譯(2003)。《宣傳與說服》,台北:韋伯。(原書 〔1997〕.Communication theories: Origins, methods, and uses in the mass media.USA :Longman.)

    ViVa網站。上網日期:2006年5月27日,取自http://www.vivatv.com.tw/mdp_6.php

    二、英文部分
    Abernethy, A. M., & Franke, G. R.(1996).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advertising: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25:2, 1-17.
    Auter, P. J. & Moore, R.L.(1993). Buying from a friend: A content analysis of two teleshopping programs, Journalism Quarterly, 70:2,425-436.
    Berlo, D. K., Lemert, J. B., & Mertz, R. J.(1970). Dimensions for evaluating the acceptability of message sources,Public Opinion Quarterly,33:4,563-576.
    Brown, S.P.(1990). Use of closed influence tactics by salespeople: Incidence and buyer attribu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 Selling & Sales Management, 10:4,17-99.
    Brooker, G.(1981). A comparison of the persuasive effects of mild humor and mild fear appeal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10:4,29-40.
    Chatman, S. B.(1978). Story and discourse : Narrative structure in fiction and film.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Cialdini, R. B.(1993). Influence: Science and practice. NY : 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Cook, J.P.(2000). Consumer culture and television home shopping programming: An examination of the sales discourse, Mass Communication & Society, 3:4, 373-391.
    Fritchie, L. L., & Johnson, K.P.(2003). Personal selling approaches used in television shopping, Journal of Fashion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7:3, 249-258.
    Harmon, R. R., & Coney, K.A.(1982). The persuasive effects of source credibility in buy and lease situat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2,255-260.
    Hovland, C. I., Lester, J. I.,& Kelly, H.H.(1982). Communication and persuasion: Psychological studies of opinion change. New Haven : Yale University Press.
    Hovland, C. I.(1957). The order of presentation in persuasion. New Haven : Yale University Press.
    Hetsroni, A.(2003). Values in infomercials and commercials: The influence of format, product type and advertisement approach, Journal of Current Issues and Research in Advertising,25:1, 13-24.
    Hetsroni, A. & Asya, I.(2002). A comparison of values in infomercials and commercials, Corporate Communications :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7:1,34-45.
    Kline,S.L.(2005). Interactive media systems: Influence strategies in television home shopping, Text,25:2, 201-231.
    Larson, C. U.(1989).Persuasion: reception and responsibility. California :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Martin, B.A., Bhimy, A. C.,& Agee, T.(2002). Infomercials and advertising effectiveness: An empirical study,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19:6,468-480.
    Milliman, R. E., & Fugate, D. L.(1988).Using trust-transference as a persuasion technique: An empirical field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 Selling & Sales Management, 8:2, 1-7.
    Padgett, D. & Allen, D.(1997).Communicating experiences :A narrative approach to
    creating service brand image, Journal of Advertising,26:4, 49-62.
    Patrick, K. J. & Solomon, P.J.(1975). Humor in Television advertising, Journal of Advertising,4,31-35.
    Resnik, A. & Stern, B. L.(1977). An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content in television advertising, Journal of Marketing,41,50-53.
    Stiff, J. B, & Mongea, P. A.(2003). Persuasive communication.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Sharma, A.(1990).The persuasive effect of salesperson credibility: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examin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 Selling & Sales Management,5,71-80.
    Sametz, R., & Maydoney, A.(2003). Storytelling through design, Design Management Review,14:4,18-34.
    Tom, G. (1995).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infomercials, Review of Business,17:2,42-45.
    Whittler, T. E.(1994). Eliciting consumer choice heuristics: Sales representatives’ persuasion strategies, Journal of Personal Selling & Sales Management,14:4,41-53.
    Wagner, J. A., Klein, N. M., & Keith, J. E.(2001). Selling strategies:The effects of suggesting a decision structure to novice and expert buyers. Ace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9:3,289-306
    Webster, F. E.(1968). Interpesonal communication and salesman effectiveness.Journal of marketing, 32, 7-13.
    Zhong, X.Y.(2001).Personal sel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ling ability and sales performance. Purdue University Greaduate School.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