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奕安
Lin, Yi-An
論文名稱: 國中生在形成與詮釋任務中的數學創造力表現:以數據分析為例
The Performance of Mathematical Creativity in Formulating and Interpreting Tasks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 Case Study of Data Analysis
指導教授: 謝豐瑞
Hsieh, Feng-Jui
口試委員: 謝豐瑞
Hsieh, Feng-Jui
鄭英豪
Cheng, Ying-Hao
謝佳叡
Hsieh, Chia-Jui
口試日期: 2024/07/30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數學系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論文出版年: 2024
畢業學年度: 11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4
中文關鍵詞: 數學創造力數學解題形成詮釋數學成就測驗
研究方法: 焦點團體法自填式問卷調查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401633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10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探討國中生在解決數學素養題目時之創造思考表現。題目設計強調數學數學解題過程中的形成過程與詮釋過程,數學內容為數據分析。在此題目設計情境下探討學生在流暢性、變通性及獨創性三個創造力指標中的表現。研究樣本兼採立意取樣及方便取樣,在臺灣3所學校29個班的八及九年級學生中隨機抽取合計494位學生參與研究。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使用與真實世界相關的情境設計開放式問題,題目的設計以刺激學生創造思考表現為主,每個題目的適當答案至少超過20種。研究結果發現在形成、詮釋這兩個數學過程中,學生在各個創造思考指標的表現都是依照流暢性、變通性、獨創性的順序下降。對於流暢性及變通性,學生在形成過程及詮釋過程的表現差異極大;對於獨創性,學生在這兩個數學過程的表現差異不大。本研究發現,學生除了使用題目給予的刺激,也會使用個人的知識或經驗結合題目的要求產生意想不到的新產品。而針對數學成就測驗與數學創造力的關係,無數學創造力的學生與中、高數學創造力的學生在數學成就測驗的表現有顯著差異。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三節、名詞解釋 4 第貳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數學素養 5 第二節、數學創造力 9 第三節、數學能力與數學創造力的關係 11 第參章 研究方法 12 第一節、研究架構 12 第二節、研究方法與設計 13 第三節、研究樣本 14 第四節、研究工具 16 第五節、研究流程與步驟 20 第六節、研究資料收集與處理分析 22 第七節、研究限制 37 第肆章 研究結果 38 第一節、學生在形成過程的作答類型分析與編碼 39 第二節、學生在形成過程的創造思考特質 44 第三節、不同年級學生在形成過程的創造思考差異 57 第四節、不同學校學生在形成過程的創造思考差異 65 第五節、學生在詮釋過程的作答類型分析與編碼 71 第六節、學生在詮釋過程的創造思考特質 76 第七節、不同年級學生在詮釋過程的創造思考差異 89 第八節、不同學校學生在詮釋過程的創造思考差異 98 第九節、學生的數學創造力表現 103 第十節、不同年級學生的數學創造力表現差異 121 第十一節、不同學校學生的數學創造力表現差異 139 第十二節、數學成就測驗與數學創造力表現的相關性 154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159 第一節、結論 159 第二節、建議 162 參考文獻 163

    Amabile, T. M.(1983)。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A componential conceptualization。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45(2),357。
    Baer, J.(2015)。The importance of domain-specific expertise in creativity。Roeper Review,37(3),165-178。
    Bruner, J.(1974)。Toward a theory of instructi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Fink, A.、Koschutnig, K.、Benedek, M.、Reishofer, G.、Ischebeck, A.、Weiss, E. M.、Ebner, F.(2012)。Stimulating creativity via the exposure to other people's ideas。Human brain mapping,33(11),2603-2610。
    Guilford, J. P.(1950)。Creativity。American Psychologist,5(9),444-454。https://doi.org/10.1037/h0063487
    Haylock, D. W.(1978)。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vergent thinking in non-mathematical and mathematical situations。Mathematics in School,7,2-25。
    Hollands, R.(1972)。Educational technology: Aims and objectives in teaching mathematics (cont.)。Mathematics in School,1(6),22-23。
    Hsieh, F.-J.、Wu, Y.-J.、Wu, L.-T.(2024)。國中生數學符號運算素養的創造思考表現。臺灣數學教育期刊,11(1),1-36。
    Leikin, R.(2009)。Exploring mathematical creativity using multiple solution tasks。Creativity in mathematics and the education of gifted students(129-145頁)。Brill。
    OECD(2023a)。Pisa 2022 assessment and analytical framework https://doi.org/doi:https://doi.org/10.1787/dfe0bf9c-en
    OECD(2023b)。Pisa 2022 mathematics framework https://doi.org/doi:https://doi.org/10.1787/7ea9ee19-en
    Schoevers, E. M.、Kroesbergen, E. H.、Kattou, M.(2020)。Mathematical creativity: A combination of domain‐general creative and domain‐specific mathematical skills。The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54(2),242-252。
    Silvia, P. J.、Winterstein, B. P.、Willse, J. T.、Barona, C. M.、Cram, J. T.、Hess, K. I.、Martinez, J. L.、Richard, C. A.(2008)。Assessing creativity with divergent thinking tasks: Exploring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new subjective scoring methods。Psychology of Aesthetics, Creativity, and the Arts,2(2),68-85。https://doi.org/10.1037/1931-3896.2.2.68
    Torrance, E. P.(1966)。Torrance tests of creative thinking。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Uspensky, V. A.(1992)。Kolmogorov and mathematical logic。The Journal of Symbolic Logic,57(2),385-412。
    World Economic Forum, J.(2020)。The future of jobs report 2020。Retrieved from Geneva。
    林碧珍(2020)。學生在臆測任務課堂表現的數學創造力評量。科學教育學刊,28(S),429-455。
    柯中竣(2021)。探討高中生在極座標與圖形設計課程中的數學創造力。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學位論文,2021,1-72。
    彭淑玲、陳學志、黃博聖(2015)。當數學遇上創造力: 數學創造力測量工具的發展。創造學刊,6(1),83-107。
    劉宣谷(2015)。數學創造力的文獻回顧與探究。臺灣數學教育期刊,2(1),23-40。

    無法下載圖示 電子全文延後公開
    2027/08/14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