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蘇聖惠
Su, Sheng-Hui
論文名稱: 菜鳥扛大任?國小新任教師之教師文化調適歷程研究
Give great responsibilities to newbie teachers? A research on newbie teachers' adjustment process of teacher culture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指導教授: 湯仁燕
Tang, Ren-Y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6
中文關鍵詞: 新任教師教師文化教師專業發展
英文關鍵詞: Newbie teachers, Teacher cultur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1900900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4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年來,教育學界或實務現場對於初任教師的教職適應日漸重視,強調對初任教師提供專業的教學協助與精神支持,尤其企盼透過同儕力量,導引初任教師積極投入教育志業,及早勝任教職。
      教師同儕的交流與提攜,對初任教師的專業發展能發揮一定的影響力,但是並非每位教師都深切體認自己對初任教師專業發展所肩付的責任,事實上,初任教師在學校中可能感受到正向的職場經驗,也可能感受到負向的教師文化,並且採取不同的回應方式,進而導引教師文化的延續或轉變,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教育的實施和品質。由此可知,初任教師的職場互動與調適歷程值得加以深究。
      因此,本研究選定一所基隆市國小作為研究場域,以三位有代理經驗的初任教師作為個案(為貼近他們的經歷,以「新任教師」稱之),採取觀察與訪談方式蒐集資料,期望瞭解新任教師對於教師文化的感受與詮釋,並且尋繹新任教師於教師文化的調適歷程發展,以及分析影響新任教師調適歷程發展的因素。
      本研究之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1. 個案教師感受到校內教師間具有「各自為政,甚少合作」、「封閉保守,沉默保身」、「凡事協調,能者多勞」、「長幼有序,媳婦成婆」以及「默默耕耘,互助成長」等文化。
    2. 個案教師於教師文化的調適歷程各有不同發展,紅老師是從生存到成長的調適歷程;綠老師擺盪於停滯、成長之間的調適歷程;黃老師則是從成長轉為停滯的調適歷程。
    3. 個案教師調適歷程發展的影響因素包括:學校領導者、共事夥伴、學校氣氛、社會期望、個人特質、興趣偏好。

    In recent years, there is an emphasis on the adaptation of newbie teachers both in academia and in practice. They focused on providing professional educational assistance and spiritual support, hoping to engage newbie teachers in education and set them up for success in their teaching career with the power of peers.
      Sharing and helping between teacher peers can positively impact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newbie teachers. However, not every teacher has realized their responsibilities to it. In fact, newbie teachers can have positive experiences in the workplace or otherwise. They would respond differently which might lead to changes in teaching culture and directly or indirectly influence education quality. Hence, the adjustment process of teacher culture of newbie teachers is worth investigating.  
      As a result, three beginning teachers (referred to as ‘newbie teachers’ based on their experiences), who had previously worked as substitute teachers,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Keelung city were chosen as the study cases of this research.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 data was collected in an attempt to understand newbie teachers’ feel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eacher culture, discover their adjustment process of teacher culture and analyze the factors in play.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research are listed below:
    1. Study cases revealed that they found there is a lack of cooperation between teachers in the school and they tend to work individually. Only a small group of experienced teachers are willing to share and learn together. In addition, teachers often stay silent and they respect and emphasize on seniority. Tasks are given to colleagues who are more capable.
    2. Study cases had various adjustment process of teacher culture. One expressed his process as ‘from survival to growth’; another swayed between pauses and growth; the other changed from growth to a pause.
    3. Factors contribute to the adjustment process of teacher culture including: leaders of the school, colleagues, atmosphere of the school, social expectation, personal traits and interests.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次 v 表次 vii 圖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教師文化 7 第二節 新任教師之意涵及學校生活 19 第三節 相關研究 3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7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7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期程 38 第三節 個案教師的介紹 40 第四節 資料蒐集方法 41 第五節 資料管理與分析 46 第六節 研究信實度與倫理 47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 51 第一節 海風國小新任教師對於教師文化的感受與詮釋 51 第二節 海風國小新任教師於教師文化的調適歷程 67 第三節 海風國小新任教師調適歷程發展的影響因素 8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9 第一節 結論 89 第二節 建議 95 參考文獻 99 中文部分 99 外文部分 103 附錄一 研究同意書 105 附錄二 訪談稿 106

    中文部分
    1. 尹玫君(2001)。人際關係:新手老師的和諧人脈。載於黃政傑、張芬芬(主編,學為良師──在教育實習中成長(頁261-292)。臺北市:師大書苑。
    2. 王美月(2014)。新北市公立國民中學教師兼任學校行政工作行為意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3. 王昭正、朱瑞淵(譯)(1999)。D. L. Jorgensen著。參與觀察法(Participant Observation : A Methodology for Human Studies)。臺北市:弘智文化。
    4. 王秋絨(1983)。教師社會化理論及其在師資培育上的運用。載於郭為藩(等著,當代教育理論與實際:孫邦正教授七秩大慶紀念論文集(頁697-760)。臺北市:五南。
    5. 王秋絨(1991)。教師專業社會化理論在教育實習設計上的蘊義(二版)。臺北市:師大書苑。
    6. 杜心湄(2016)。從代理到正式:國小初任正式教師兼任行政工作之教師身分轉換歷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課程與教學在職專班,新竹市。
    7. 吳明清(2006)。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臺北市:五南。
    8. 吳紹歆、張德銳(2005)。教學輔導教師制度與教師文化的互動──以臺北市一所國小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36(2),33-62。
    9. 李玉馨(2009)。新手教師的使命與困境:從 Dewey 哲學論臺北市教學導師制度之改進。當代教育研究季刊,17(1),107-136。
    10. 李新鄉(2010)。教學卓越獲獎團隊表現與學校教師文化關聯性之研究:以大一國小為例。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10(2),41-83。
    11. 邱家惠(2008)。兩個世界,一種需求?──初任教師專業發展歷程之敘說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所,臺北市。
    12. 尚榮安(譯)(2001)。R. K. Yin著。個案研究(Case study research : design and methods)。臺北市:弘智文化。
    13. 林志成、階美玲(2014)。全方位教師領導與正向教師文化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89,104-120。
    14. 林克泓(2008)。臺北市國民小學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15. 林奕成(2011)。教師互動之微觀政治分析:以初任教師為例。嘉大教育研究學刊,27,113-140。
    16. 林清江(1987)。教育社會學。臺北市:五南。
    17. 姜添輝(2000)。論教師專業意識、社會控制與保守文化。教育與社會研究,1,1-24。
    18. 徐秀鳳(2007)。竹興國小教學卓越金質獎團隊文化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新竹市。
    19. 徐宗林(1979)。文化與教育。臺北市 : 文景。
    20. 張芬芬(1988)。實習教師社會化之探討。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19,351-384。
    21. 張芬芬(2001)。教學生活:新手老師的成長之路。載於黃政傑、張芬芬(主編,學為良師──在教育實習中成長(頁1-31)。臺北市:師大書苑。
    22. 張碧蘭(2002)。在國小初任教師工作困擾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中市。
    23. 張德銳(2003)。中小學初任教師的教學困境與專業發展策略。教育資料集刊,28,129-144。
    24. 張德銳、蘇玲慧、張素偵(2011)。中小學教師文化與教師領導之關係研究──以臺北市98學年度參與教學輔導教師制度學校為例。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12,1-27。
    25. 郭丁熒(2004a)。教師圖像──教師社會學研究。高雄市:復文。
    26. 郭丁熒(2004b)。教學。輯於陳奎憙(主編),現代教育社會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27. 郭雯菱(2018)。國小初任教師兼任行政工作之困擾與其因應策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南市。
    28. 陳木金(2007)。資料分析方法在教育研究的應用。取自
    http://www3.nccu.edu.tw/~mujinc/teaching/introduction/part2-refer2.pdf。
    29. 陳向明(2014)。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30. 陳志豪(2008)。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兼任行政人員工作壓力、工作滿意與兼任意願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在職專班,臺北市。
    31. 陳佩正(譯)(2006)。Rebecca, L. W著。初任教師手冊(The first days of class : A practical guide for the beginning teacher)。臺北市:心理。
    32. 陳青勇(2001)。國民小學兼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中市。
    33. 陳奎憙(1994)。教育社會學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34. 陳奎憙(1995)。學校組織與學校文化。教育研究所集刊,36,3-29。
    35. 陳奎憙(2004)。教育與文化。現代教育社會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36. 陳美玉(1999)。教師專業學習與發展。臺北市:師大書苑。
    37. 陳碧祥(2001)。理想與現實的調適:教學成長三部曲。載於黃政傑、張芬芬(主編),學為良師──在教育實習中成長(頁293-326)。臺北市:師大書苑。
    38. 陳麗俐(2004)。批判理論對教師文化轉化的省思,學校行政,31,81-96。
    39. 游家政(2001)。教育改革:新手教師應有的認識與因應。載於黃政傑、張芬芬(主編),學為良師──在教育實習中成長(頁357-382)。臺北市:師大書苑。
    40. 馮朝霖(1998)。教師文化的轉化。社教雙月刊,87,5-7。
    41. 黃彥超(2013)。國民小學教師文化之理論模式建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南投縣。
    42. 黃瑞琴(1996)。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市:心理。
    43. 黃裕婧(2002)。學校場域、教師習性與教師對臺灣當前課程改革回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北市。
    44. 楊雅妃(2012)。偏鄉小學教師文化樣貌之研究──新北市一所偏鄉學校個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45. 趙昌木(2004)。創建合作教師文化:師徒教師教育模式的運作與實施,教師教育研究,16(4),46-49。
    46. 劉建宏(2005)。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兼行政人員工作壓力、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47. 潘慧玲(2003)。社會科學研究典範的流變。教育研究資訊,11(1),115-143。
    48. 蔡培村、鄭彩鳳(2003)。教師職級制度的內涵及實施取向。教育資料集刊,28,319-350。
    49. 鄭景澤(2011)。新師進門,媳婦入門──談初任教職的困境與展望。臺灣師資培育電子報,25。取自https://teacher.edu.tw/web/epaper/paper/paper_25_2.pdf。
    50. 鄭照順(1988)。國中教師專業社會化之研究。高雄市:復文。
    51. 駱仁(2006)。國民小學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52. 龍冠海(1997)。社會學。臺北市:三民。
    53. 謝維和(2002)。教育社會學。臺北市:五南。
    54. 簡良平(2007)。不可能的任務──學校教師文化變革之個案研究。載於臺北市教育局(主編),臺北市96年度市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學輔導教師設置方案論文集(頁47-94)。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55.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外文部分
    1. Acker, S. (1990). Teachers culture in an English primary school: Continuity and chang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 11(3), 257- 274.
    2. Acker, S. (1999). The realities of teachers’ work: Never a dull moment. London, UK: Cassell.
    3. Berliner, D. (1988). The development of expertise in pedagogy. Washington, DC: AACTE Publication.
    4. Brock, B. L., & Grady, M. L. (1997). From first-year to first-rate: Principals guiding beginning teacher.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5. Christensen, J. & Fessler, R. (1992). Teacher development as a career-long process. In R. Fessler & J. C. Christensen (Eds.), The teacher career cycle: Understanding and guiding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pp.1-20).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6. Fessler, R., & Christensen, J. C. (1992). The teacher career cycle: Understanding and guiding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7. Gordon, S. P. (1991). How to help beginning teachers succeed.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D341166)
    8. Hargreaves, A. (1994). Changing teachers, changing times-teachers’ work and culture in the postmodern age. London, UK: Cassell.
    9. Hargreaves, D. (1972).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and education. London, UK: Routledge and K. Paul.
    10. Hargreaves, D. (1982). The challenge for the comprehensive school: Culture, curriculum and community. London, UK: Routledge and K. Paul.
    11. Huling-Austin, L. (1989). Beginning teacher assistance Programs: An overview. In L. Huling-Austin, S. J. Odell, P. Ishler, R. S. Kay, R. A. Edelfelt (Eds.). Assisting the beginning teacher (pp.3-18). Reston, VA: Association of Teacher Educators.
    12. Linton, R. (1947).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personality. N.Y. : Appleton.
    13. Lortie, D. C. (1975). Schoolteacher: A sociological study.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4. Schein, E. H. (1991).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 (2nd Ed.).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15. Waller, W. (1932). The sociology of teaching. NY: John Wiley & Sons.
    16. Willower. D. J. (1991). Micropolitics and the sociology of school organizations. Education and Urban Society, 23(4), 442-454.
    17. Yin, R. K. (2014).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5th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