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邱家玲
論文名稱: 臺北、高雄兩市國中學生政治態度之研究
指導教授: 鄧毓浩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8
中文關鍵詞: 國中學生政治態度政治社會化
英文關鍵詞: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olitical attitudes,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41下載:1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北市與高雄市國中學生之政治態度現況,此外,檢定不同個人背景因素(性別、學校所在地、新聞媒體近用習慣、家庭社經地位)、家庭教育機制(家庭管教方式、家庭政治化)、學校教育機制(班級幹部經驗、導師領導風格、教師教學方式、同儕討論)對臺北市、高雄市國中學生政治態度之差異,檢視各面向政治態度之相關情形,探討個人背景、家庭教育機制、學校教育機制因素對政治態度的預測力。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蒐集資料,並採用描述性統計量、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階層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各項分析。
    本研究之結論如下:
    一、北、高兩市國中生的政治態度呈現正向傾向。
    二、不同性別、學校所在地、最常接觸新聞媒體類型、家庭社經地位之北、高兩市國中生其政治態度無顯著差異
    三、不同每週平均收看(聽)新聞次數、家庭管教方式、家庭政治化程度、班級幹部經驗、導師領導風格、教師教學方式、同儕討論情形之北、高兩市國中生其政治態度具顯著差異。
    四、「國家認同感」與其他四者呈顯著正相關。
    五、「政治功效意識」與其他四者呈顯著正相關。
    六、除「公民參與態度」外,「政治信任感」與其他三者呈顯著正相關。
    七、「公民責任感」與與其他四者呈顯著正相關。
    八、除「政治信任感」外,「公民參與態度」與其他三者呈顯著正相關。
    九、個人背景因素對政治態度具有3.6%顯著預測力。
    十、控制個人背景變項之後,家庭教育機制對政治態度具有12.0%顯著預測力。
    十一、控制個人背景變項與家庭教育機制之後,學校教育機制對政治態度具有21.2%顯著預測力。
    最後,根據本研究之結果,提出對政府、家庭、教育相關單位,以及對日後研究的建議,以供參考。

    The main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understand the political attitude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City and Kaohsiung City. Additionally, to examine the differences in political attitudes from differing backgrounds includuing the factors of personal (gender, school location, habits of news media accessing, family’s socio-economics status), family education formation (parenting styles, degree of family politicalsocialization), and school education formation (staff experiences, homeroom teacher’s leadership styles, teaching style of teachers, peer discussion); to scrutinize relationships among each aspects of political attitudes incuding the sense of nation identity, the sense of political efficacy, the sense of citizen duty, the sense of political trust,and the civic participation attitude ; to investigate the predictability on political attitudes based on different background factors.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applied to get data for this study.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sample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hierarchical multiple regression.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listed as follow:
    1.The political attitude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City and Kaohsiung City were positive.
    2.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he political attitude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City and Kaohsiung City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s, school locations, the news media types which is adopted most generally, and family’s socio-economics status.
    3.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he political attitude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City and Kaohsiung City between different frequency of watching or listen news per week, parenting styles, degree of family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and school staff experiences, homeroom teacher’s leadership styles, teaching style of teachers, peer discussion.
    4.There were positiv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sense of nation identity and other four aspect attitudes;
    5.There were positiv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sense of political eficacy and other aspect attitudes.
    6.There were positiv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sense of political trust and other aspect attitudes except the civic participation attitude.
    7. There were positiv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sense of he sense of citizen duty and other four aspect attitudes.
    8. There were positiv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civic participation and other aspect attitudes except the the sense of political trust.
    9.Personal background could predicate 3.6% political attitude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City and Kaohsiung City.
    10.After controlling personal background, family education formation could predicate 12.0% political attitude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City and Kaohsiung City.
    11.After controlling personal background and family education formation,school education formation could predicate 21.2% political attitude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City and Kaohsiung City.
    Based on the results, suggestion for government, family, school and future research were proposed.

    目次.........................................................................................................vii 表次..........................................................................................................ix 圖次..........................................................................................................x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8 第四節 名詞解釋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政治社會化之意涵.................................................................................13 第二節 政治態度之意涵與相關理論.................................................................24 第三節 政治態度之相關研究.............................................................................4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59 第二節 研究假設 ..............................................................................................61 第三節 研究對象 ..............................................................................................63 第四節 研究工具................................................................................................68 第五節 實施程序................................................................................................74 第六節 資料分析……........................................................................................7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臺北、高雄兩市國中學生政治態度之現況分析................................77 第二節 個人背景、家庭教育機制、學校教育機制與臺北、高雄兩市國中生政治態度之差異分析...........................................................................90 第三節 臺北、高雄兩市國中學生政治態度之相關性分析............................117 第四節 臺北、高雄兩市國中學生政治態度之預測力分析............................12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39 第二節 建議......................................................................................................148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153 西文部分..............................................................................................................160 附錄 附錄一 北、高兩市國中生政治態度量表專家諮詢名單…………………..162 附錄二 專家效度問卷統整及修訂…………………………………………..163 附錄三 正式問卷……………………………………………………………..173

    中文部分
    王志嫻(1999)。臺北縣雙和地區國中學生民主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浩博(1992)。國小兒童所應具備的政治知識。人文及社會科學教學通訊,3(2),73-80。
    王錦雀(1995)。臺灣地區公民科教師的政治態度與政治行為(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錦雀(1997)。臺灣地區國中學生班級氣氛與政治態度之相關研究。公民訓育學報,6,225-271。
    古珮琳(1998)。家庭溝通型態與高中職學生政治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余 霖(1985)。影響國中學生政治社會化成效之學校因素(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余陽洲(2009)。媒體公民教育/識讀/素養面面觀。載於成露茜、羅曉南(主編),批判的媒體識讀(17-38頁)。臺北:正中。
    江宜樺(1998)。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臺北:揚智。
    江炳倫(1983)。政治文化導論。臺北:正中。
    江美慧(2003)。國三生的公民知識與態度之研究—以高雄市國三學生為對象(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呂亞力(2009)。政治學。臺北:三民。
    呂仁傑(2012)。新北市高中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從學校與家庭學習歷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辛翠玲(2012)。臺灣的區域發展問題:南北差異之解析。2013年12月7日取自http://clshin.blogspot.tw/2012/02/blog-post.html
    李文政(1998)。兒童民主態度的發展與學校教育。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社會科教育學報,1,73-95。
    李玉瑞(2005)。吞世代政治態度之分析-以臺北縣樹林市國小六年級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李志強(2008)。臺北市高職學生政治信任感之研究—學校社會化機制之觀察視角(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李茂政(譯)(1987)。影響態度與改變行為(原作者:Zimbardo, Ebbesen & Maslach)。臺北:黎明。
    李俊廷(2011)。跨世代的家庭政治社會化與政治態度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
    李晏甄(2011)。臺灣南北對立想像的興起(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李靜婷(2010)。臺灣地區政治世代的政治認同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吳乃德(1993)。省籍情結、政治支持和國家認同。載於張茂桂(主編),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27-49頁)。臺北市:業強。
    吳玉秋(2010)。桃園縣國中學生政治知識與政治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明隆、涂金堂(2008)。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修訂版。臺北:五南。
    吳宜芳(2004)。國小學童政治態度之研究-以臺南市高年級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吳宜蓁(1995)。有線電視公益頻道規劃與社區意識的提昇。臺北:文化總會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
    邱皓政(2011)。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臺北:五南。
    周正勝(2007)。直轄市國小學生政治社會化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文彬、劉兆隆(譯)(1999)。政治學(原作者:Andrew Heywood)。臺北:韋伯。
    林水波(1973a)。家庭在政治社會化中的角色。思與言,11(2),29-34。
    林水波(1973b)。學校在政治社會化中的角色。思與言,11(3),13-22。
    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臺北市:巨流。
    林瑞欽(1983)。參與即享受。訓育研究,22(2),17。
    林嘉誠(1989)。政治心理形成與政治參與行為。臺北:商務。
    林嘉誠、朱浤源(1990)。政治學辭典。臺北:五南。
    林清江(1988)。教育社會學新論。臺北:五南。
    林劍秋譯(1991)。政治學—政治科學導論(原作者:Austin Ranney)。臺北:桂冠。
    胡 佛(1998)。政治學的科學探究(二)—政治文化與政治生活。臺北:三民。
    侯淑嫣(2005)。國小學生政治社會化成效之研究:以臺北市國小四至六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袁頌西(1974)。我國家庭政治社會化與少年政治功效意識之研究(上)。思與言,11(5),1-12。
    袁頌西(2004)。政治社會化:理論與實證。臺北:三民書局。
    翁志宗(1998)。臺灣地區國中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中等教育學報,5,143-163。
    馬起華(1981)。政治社會學。臺北:正中。
    耿曙、陳陸輝(2003)。兩岸經貿互動與臺灣政治版圖:南北區塊差異的推手。問題與研究,6(42),1-28。
    郭秋永(1993)。政治參與。臺北:幼獅。
    陳怡伶(2003)。臺北縣高中職學生自我概念與政治態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陸輝(2003)。政治信任、施政表現與民眾對臺灣民主的展望。臺灣政治學刊,7(2),頁149-187。
    陳陸輝、黃信豪(2007)。社會化媒介、在學經驗與臺灣大學生的政治功效意識和政治參與。東亞研究,38(1),1-48。
    陳義彥、陳陸輝(2004)。臺灣大學生政治定向的持續與變遷。東吳政治學報,18,1-39。
    陳義彥(1977)。臺灣地區大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義彥(1991)。政治社會化與公民科教學。國立編譯館通訊期刊,14,8-9。
    陳文俊(1983)。臺灣地區中學生的政治態度及其形成因素─青少年的政治社會化。臺北:財團法人資訊教育推廣中心基金會。
    陳文俊(1983)。臺灣地區中學生的政治態度及其形成因素─青少年的政治社會化。臺北:財團法人資訊教育推廣中心基金會。
    陳文俊(1996)。臺灣大學生的省籍意識與的族群政治。香港:香港社會科學出版社。
    陳文俊(1997)。政治社會化與臺灣的政治政治民主化:大(專)學生的政治態度與價值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陳文俊(1999)。臺灣地區中學生的政治態度與價值。理論與政策,51,113-135。
    陳文俊(2000)。「政治的孟德爾定律?家庭與國小學童的政治學習」。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季刊,2(4),97-132。
    陳亮君(2010)。我們培養了什麼樣的公民?知識型公民或參與型公民?。教育沙龍【系列三】專題一活動手冊。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陳星貝(2006)。論青少年政治參與—我們的未來是個痛。2013年12月1日取自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EC/095/EC-B-095-001.htm
    陳秋燕(1994)。北高兩市國中學生政治認知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重安(2006)。高雄市國中學生政治社會化成效與其學校文化、學校公民教育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陳育琪(2006)。我國國中學生政治態度之研究—以臺南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朝陽(1996)。臺灣地區兒童政治知識與民主政治態度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85-2413-H-023-002)。
    陳鴻瑜(譯)(1991)。政治文化(原作者:Rosenbaum Walter A.)。臺北:桂冠圖書。
    莊金看(1981)。我國高中生政治價值觀念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佑宗(2011)。選舉結果、政治學習與民主支持—兩次政黨輪替後臺灣公民在民主態度與價值的變遷。臺灣民主季刊,8(2),99-137。
    張明澍(譯)(1996)。公民文化(原作者:Gabriel A. Almond & Sidney Verba)。臺北:五南。
    張秀雄(1993)。民主法治教育之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張秀雄(1998)。公民教育的理論與實施。臺北:師大書苑。
    張秀雄、李琪明(2000)。我國理想公民資質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
    張雪君(1995)。國小學生政治社會化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 。
    張春興(2004)。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1989)。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
    張經瑞(2005)。學校對大學生政治態度與行為的影響─社會化觀點與分配觀點的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彭瀧森(1985)。國中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板橋地區國三學生公民教育調查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傅曉芬(2002)。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家庭與學童的政治學習(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曾欣儀(2000)。臺北市公立高中學生政治態度與班級氣氛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景裕(1993)。臺北市高中職學生現代公民性及其家庭教育機制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瑞秋(2007)。國民小學政治社會化教育成效之研究─以臺北縣(市)、桃園縣國小之比較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毅志(2008)。如何精確測量職業地位?「改良版臺灣地區新職業聲望與社經地位量表」之建構。臺東大學教育學報,19(1),151-159。
    楊志賢(2000)。北市國中學生內外控信念、家庭溝通型態與政治參與態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葉佳文(2000)。臺灣高中職學生政治社會化--以桃園地區為例。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鄭宏文(2011)。政治社會化媒介對政治態度的影響:以我國大學生民主價值取向為例。復興崗學報,101,67-96。
    鄭宏文(2012)。跨世紀(1991-2001)臺灣地區大學生政治態度與行為變遷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鄭慧蘭(2001)。高中生公民參與態度與行為之研究--以臺北市公立高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漢賢(1984)。社會工作辭典。臺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蔡璧煌(1994)。學校與學生政治社會化—高中職政治社會化的教育社會學分析。臺北:師大書苑。
    蔡璧煌(1995)。班級氣氛與學生政治社會化。臺北:師大書苑。
    蕭揚基(2002)。臺灣地區高中生國家認同及其相關因素。公民訓育學報,11,67-108。
    劉阿榮(2002)。社群主義與公民資質:社群V.S 族群的困惑。載於公民與道德教育學會(主編):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公民資質與師資培育。
    劉恩良(1998)。「女人是政治性的動物嗎」?-論媒介對男女青少年政治化差異之影響。民意研究季刊,203,91-106。
    鍾兆炫(2007)。桃園縣國中學生政治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鍾勤昌(2011)。原住民國中學生民主價值觀之研究—家庭及學校社會化之觀察視角(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羅瑞玉(1989)。國民中小學學生政治社會化態度傾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蘇澄鈺(2003)。我國高中職學生政治態度之研究----以臺中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西文部分
    Allport, G. W. (1935). Attitudes. In C. Murchison (Ed.), Handbook of socialpsychology. Worcester, MA: Clark University Press.
    Almond, G.A. (1974). Comparative politics today:A world review. Boston, MA: Little, Brown & Co.
    Almond, G.A. , & Verba, S. (1963). The Civic Culture: Political Attitudes and Democracy in Five Nations.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Almond, G. A. , & Powell, G.B. (1978). Comparative Politics:System, Process, and Policy. Boston, MA: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Balch, G.(1974). Mutiple Indicators in Survey Resarch:The Concept’ Sense of Political Efficacy. Political Methodlogy, 1, 1-43.
    Campbell, A., Gerald, G. , & Miller. W. E. (1954). The Voter Decides. Eavestone, England: Row Peterson & Co. Press.
    Campbell, A., Converse, P. E., Miller. W. E., & Stokes, D. E. (1960). The American Voter. Chicago, IL: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reative Research System (2013). Sample Size Calculator. Retrieved January 7, 2014, from http://www.surveysystem.com/sscalc.htm
    Dawson, R. E., & Prewitt, K. (1969).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Boston, MA: Little,Brown & Co.
    Easton, D., & Dennis, J. (1969). Children in the Political System:Origins of Political Legitimacy. New York, NY : McGraw-Hall Book Company.
    Greenstein, F. I. (1968). Socialization ,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 14, 551-555.
    Hyman, H. H. (1959).Political Socialization:A Study in the Psychology of PoliticalBehavior. New York, NY: The Free Press.
    Jennings, M. K., & Niemi, R. (1981). Generations and Politics: A Panel Study of Young Adults and Their Parents.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Lane, R. E. (1959). Political Life: Why People Get Involved in Politics. New York, NY: Free Press.
    Langton, K. P. (1969).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Nikolayenko, O. (2008). Life cycle, generational and period effects on protest potential in Yeltsin’s Russia. Canadi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41(2), 437-460.
    Pye, L. W. ,& Verba, S. (Eds.). (1965). Political Culture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Rokeach, M. (1968).Attitudes. In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1, 449-466. New York, NY: The Macmillan Co.
    Stone, W. F. (1974). The Psychology of Politics. New York, NY: The Free Press.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