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彭良禎
論文名稱: 幾何要法的算學研究
指導教授: 洪萬生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數學系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1
中文關鍵詞: 幾何要法艾儒略瞿式穀幾何原本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53下載:8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明末清初,隨者地理大發現之航海技術的日趨成熟,以及歐洲宗教革命之後,耶穌會士來到中土傳教的文化激盪,徐光啟與利瑪竇合譯的《幾何原本》,為中算發展注入了新的元素。面對《原本》的公理化論證體系,清初算學家的鑽研成果豐碩,但不懂幾何者亦比比皆是,因而有一本「其義約而達,簡而易從」的《幾何要法》的問世。

    《幾何要法》由艾儒略與瞿式穀合譯,其翻譯字句承自《幾何原本》,底本則依Clavius的Euclidis Elementtorum Libri XV. 內容以幾何作圖題為主,而不涉及論證說明,但在格式上,卻作了相當大程度的調整,以主題為依歸,分直線、圓形、三角形、方形等單元題材介紹,強調多法作圖,即今所謂「一題多解」,以達其務實與簡化之功用,另也作了些許的「行銷包裝」,或期能助於修曆人員的基礎培訓。至於《幾何要法》選取原Clavius所評註,但《幾何原本》未錄的眾多內容中,「方圓神法」這個意外的驚喜,或是開啟明清算學之幾何研究的新頁!

    入清之後,《幾何要法》被湯若望收入《西洋新法曆書》中,從此成為皇家天算學習書目之一,並陸續現身在《新法曆書》、《新法算書》中,隨《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流傳,其在欽天監或其它官方的基礎技能培訓中,當有其一定的影響。而在民間方面,李字金對《幾何要法》的研究最深,且與《幾何原本》一併刪注成《幾何易簡集》。對清初中算家的幾何研究,應屬一種反向思維的刺激。

    《幾何要法》在數學HPM教學的應用上,可作為學生啟式發學習與教師教學反思的文本。若待更多撰述人員算學背景的相關史料與研究出爐,或可嘗試作為古今HPM教學的一種對照與範例。

    目 錄 壹、緒論 一、 研究動機 1 二、 研究回顧 3 (一)撰述人員 3 (二)算學研究 7 三、 研究取向 10 貳、《幾何要法》的撰述人員 一、 泰西艾儒略 13 (一)在華遊歷 13 (二)天算背景 14 (三)中文譯著 16 二、 海虞瞿式穀 18 三、 古閩葉益藩 19 四、 吳淞陳于階、山陰陳應登 21 (一)陳于階 21 (二)陳應登 23 (三)治曆事蹟 23 五、 陸安鄭洪猷 27 六、 小結 30 叁、《幾何要法》對照《幾何原本》 一、 界說對照 33 二、 直線對照 44 三、 圜形對照 52 四、 三角形對照 64 五、 方形對照 68 肆、《幾何要法》的底本與成書 一、 《幾何要法》對照Clavius評註本(1589) 75 (一)法器篇 75 (二)直線篇 78 (三)圜形篇 80 (四)三角形篇 84 (五)方形篇 85 (六)小結 89 二、 底本考證 89 (一)中外研究 90 (二)底本線索 90 三、 成書背景 92 (一)述受背景 92 (二)曆學包裝 94 (二)對照總覽 97 伍、《幾何要法》的發展與影響 一、 榮登殿堂 101 (一)《西洋新法曆書》 101 (二)《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103 (三)《欽定四庫全書》 105 (四)臺灣館藏善本 107 二、 《幾何易簡集》 109 (一)李子金的生平與天算研究 109 (二)刪注《幾何要法》 112 (三)《幾何易簡集》的評價 120 陸、總結 一、 《幾何要法》的底本 123 二、 《幾何要法》的影響 124 三、 《幾何要法》的後續研究 124 柒、參考資料 一、 史料文獻 127 二、 近人著作 128 三、 期刊論文 129

    第柒章、參考資料
    【史料文獻】
    1. 于卜熊、林光斐纂修,《海豐縣志》(1750),《中國方志叢書》10,台北:成文出版社,1966。
    2. 方中通,《數度衍》、《幾何約》,收入《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9。
    3. 王之正、沈展才纂修,《陸豐縣志》(1745),《中國方志叢書》11,台北:成文出版社,1966。
    4. 永瑢、紀昀等撰,文淵閣本《四庫全書簡明目錄》,台北:商務印書館,1963。
    5. 永瑢、紀昀等撰,武英殿本《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子部,台北:商務印書館,1963。
    6. 艾儒略、瞿式穀合譯,《幾何要法》,《西洋新法曆書》本,北京故宮館藏,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冊386,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7. 艾儒略、瞿式穀合譯,《幾何要法》,《新法曆書》本,收入《古今圖書集成》。
    8. 艾儒略、瞿式穀合譯,《幾何要法》,《新法算書》本,收入《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9. 艾儒略撰、周駬方點校,《三山論學記》,收入《明末清初天主教史文獻叢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1。
    10. 艾儒略撰、謝方校釋,《職方外紀校釋》,收入《中外交通史叢刊》12,北京:中華書局,2000。
    11. 杜知耕,《幾何論約》(1700),收入《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9。
    12. 李九功、沈從先、李嗣玄等,《西海艾先生行略》鈔本,收入《耶穌會羅馬檔案館明清天主教文獻》第12冊,台北:台北利氏學社,2002。
    13. 李之藻,《同文算指(前編、通編)》(1613),北京故宮館藏,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冊401,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14. 李子金,《幾何易簡集》(1679),《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子部84,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15. 李次霦,〈《名理探》又序〉,《名理探》,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5。
    16. 李嗣玄,《西海艾先生語錄(上)(下)》鈔本,收入《耶穌會羅馬檔案館明清天主教文獻》第12冊,台北:台北利氏學社,2002。
    17. 利瑪竇、徐光啟,《測量法義》(1607-1608),輯入李之藻,《天學初函》(1628),收入吳相湘主編,《中國史學叢書》23,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65。
    18. 利瑪竇、徐光啟,《幾何要法》六卷本,輯入李之藻,《天學初函》,收入吳相湘主編,《中國史學叢書》23,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65。
    19. 利瑪竇、徐光啟合譯;偉烈亞力、李善蘭合譯;曾國藩輯刊,《幾何原本》十五卷本,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五,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頁1151-1500。
    20. 利瑪竇撰,德禮賢註,劉俊餘、王玉川合譯,《利瑪竇中國傳教史》,《利瑪竇全集》第1、2冊,台北:光啟出版社,1986。
    21. 阮元等,《疇人傳》(1799),收入楊家駱主編,《疇人傳彙編》,台北:世界書局,1982。
    22. 徐光啟,《勾股義》(1609),輯入李之藻,《天學初函》(1628),收入吳相湘主編,《中國史學叢書》23,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65。
    23. 徐光啟,《測量異同》(1608),輯入李之藻,《天學初函》(1628),收入吳相湘主編,《中國史學叢書》23,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65。
    24. 徐光啟等編;湯若望重訂,《西洋新法曆書》(北京大學圖書館藏、上海圖書館藏),收入薄樹人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天文卷八,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頁651-1643。
    25. 徐光啟等編;永瑢、紀昀等輯,《新法算書》一百卷,收入文淵閣本《四庫全書》,子部,第787、788冊,台北:商務印書館,1963。
    26. 徐景熹、魯曾煜等修,《福州府志‧選舉》(1754),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
    27. 涉川景佑,《新法曆書》(10卷,1814),收入淺見惠、安田健主編《日本科學技術古典籍資料》天文學篇一,東京:霞ケ關出版株式會社,2000。
    28. 涉川景佑,《新法曆書續編》(30卷),收入淺見惠、安田健主編《日本科學技術古典籍資料》天文學篇三,東京:霞ケ關出版株式會社,2000。
    29. 張維樞,《大西利西泰子傳》鈔本,《耶穌會羅馬檔案館明清天主教文獻》第12冊,台北:台北利氏學社,2002。
    30. 張賡、韓霖等述,《耶穌會西來諸位先生姓氏》,附於《聖教信證》(1647)之末,收入吳相湘主編,《天主教東傳文獻三編(一)》,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2。
    31. 湯若望等編著,《西洋新法曆書》(1645),北京故宮館藏(存29種93卷),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冊383-387,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32. 黃伯祿,《正教奉褒》(1883),收入陳方中主編,《中國天主教史籍彙編》,台北:輔仁大學出版社,2003。
    33. 葉向高等「閩中諸公」贈詩,《熙朝崇正集》鈔本,巴黎國家圖書館藏,收入吳相湘主編,《天主教東傳文獻》,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65。
    34. 羅雅谷譯,《崇禎曆書‧五緯曆指》、《崇禎曆書‧五緯表》(1635),北京故宮館藏,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冊382,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35. 張廷玉等編,《明史》,台北:商務印書館。
    36. C. CLAVIUS, Euclidis Elementtorum Libri XV, Roma, 1589, vol.I-VI.

    【近人著作】
    1. 方豪,《中國天主教史人物傳》,香港:公教真理學會,1967。
    2. 方豪,《李我存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6。
    3. 中央圖書館,《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序跋集錄》,台北市:國立中央圖書館。
    4. 王重民輯校,《徐光啟集》,台北:明文書局,1986。
    5. 王萍,《西方曆算學之輸入》,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0。
    6. 朱家溍主編,《兩朝御覽圖書》,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2。
    7. 杜石然,《數學‧歷史‧社會》,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3。
    8. 李文林主編,《數學珍寶》,台北:九章出版社,2000,頁123-194。
    9. 李儼、杜石然,《中國古代數學簡史》,台北:九章出版社,1992。
    10. 李儼、錢寶琮著,杜石然主編,《李儼錢寶琮科學史全集》,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
    11. 徐宗澤編,《明末清初灌輸西學之偉人》,《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56輯,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
    12. 徐宗澤,《中國天主教傳教史概論》,《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0。
    13. 徐宗澤,《明清間耶穌會士譯著提要》,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58。
    14. 吳仁安,《明清時期上海地區的著姓望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頁203-210。
    15. 吳文俊主編,《中國數學史大系》,卷7、8、副卷第2卷,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
    16. 吳文俊等,《中國算學書目匯編》,《中國數學史大系》副卷第2卷,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17. 梁宗巨,《數學歷史典故》,台北:九章出版社,1995,頁178-187。
    18. 陳寶良,《上帝的使徒——明末清初的耶穌會士》,台北:萬卷樓圖書,2001。
    19. 張西平,《傳教士漢學研究》,鄭州:大象出版社,2005。
    20. 費賴之著,馮承鈞譯,《在華耶穌會士列傳及目錄》(1932),北京:中華書局,1995。
    21. 潘鳳娟,《西來孔子艾儒略:更新變化的宗教會遇》,台北:聖經資源中心,2002。
    22. 黃一農,《兩頭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新竹:清大出版社,2005。
    23. 樊國樑,《燕京開教略》(1905),收入《中國天主教史籍彙編》,台北:輔仁大學出版社,2003,頁285-444。
    24. 蕭靜山,《天主教傳行中國考》(1923),收入《中國天主教史籍彙編》,台北:輔仁大學出版社,2003,頁1-284。
    25. 蕭濬華譯,《天主教十六世紀在華傳教誌》,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4。
    26. 鍾鳴旦,《楊廷筠---明末天主教儒者》,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27. 顧保鵠編著,《中國天主教史大事年表Short Chronological History of the Church in China》,台中:光啟出版社,1970。
    28. 顧衛民,《中國天主教編年史》,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0,2003。
    29. Peter M. Engelfriet, Euclid in China, Geboren te Leiden, 1957.
    30. 藍紀正、朱恩寬譯,《歐幾里德《幾何原本》》,台北:九章出版社,1992。
    31. 燕曉東譯,李代偉校,《幾何原本》,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5。
    32. T. L. Heath, The Thirteen Books of The Eiements, New York, Dover, 1956.
    【期刊論文】
    1. 王渝生,〈《測量法義》提要〉,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四,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頁1-3。
    2. 王渝生,〈《測量異同》提要〉,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四,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頁19。
    3. 王渝生,〈《勾股義》提要〉,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四,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頁25。
    4. 王渝生,〈《幾何原本》提要〉,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五,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頁1145-1150。
    5. 王添法,《明清時代所譯的《幾何原本》》,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6. 王重民,〈《西洋新法曆書》提要〉、〈《恒星曆指》提要〉,收入《中國善本書提要》,台北:明文書局,1984,頁277-278。
    7. 方豪,〈明末清初多瑪斯事蹟及學說傳入我國史略〉,收入《大陸雜誌史學叢書》,第四輯,第五冊,《明清史研究論集》,台北:大陸雜誌社,1975,頁44-49。
    8. 方豪,〈徐光啟家書考釋〉,收入《大陸雜誌史學叢書》,第二輯,第四冊,《明清史研究論集》,台北:大陸雜誌社,1967,頁27-36。
    9. 方豪,〈《皇明經世文編》與《徐文定公集》〉,收入《大陸雜誌史學叢書》,第二輯,第四冊,《明清史研究論集》,台北:大陸雜誌社,1967,頁37-38。
    10. 朱家溍,〈《崇禎曆書》與《新法曆書》〉,《故宮博物院院刊》1980第4期,頁39-41。
    11. 江曉原,〈《崇禎曆書》的前前後後(上、下)〉,《中國典籍與文化》1996(4),頁55-59;1997(2),頁112-116。
    12. 李迪,〈對中國傳統筆算之探討〉,《數學傳播》第26卷第3期(2002),頁59-67。
    13. 李國偉,〈證明的流變〉,《台灣哲學研究》第3期,台北:中央研究院,2000,頁1-22。
    14. 居蜜,〈明末清初來華耶穌會士漢姓名考釋)〉,收入《大陸雜誌史學叢書》,第三輯,第四冊,《明代清代史研究論集》,台北:大陸雜誌社,1970。
    15. 尚智叢,〈西方初等數學進入中國〉,《中國數學史大系》,第7卷,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16. 梁子涵,〈跋顧保鵠教授攝影的《熙朝崇正集》〉,附於吳相湘主編,《天主教東傳文獻》,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65,頁691後。
    17. 陳垣,〈明末殉國者陳于偕傳〉,《輔仁學誌》,第10卷1-2期,台北:輔仁大學,1941,頁45-49。
    18. 梅榮照、王渝生、劉鈍,〈歐幾里得《原本》的傳入和對我國明清數學的影響〉,收入梅榮照主編,《明清數學史論文集》,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0,頁53-83。
    19. 梅榮照,〈明清數學概論〉,收入梅榮照主編,《明清數學史論文集》,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0,頁1-20。
    20. 陳久金,〈徐光啟與《崇禎曆書》〉,收入席澤宗、吳德鐸主編《徐光啟研究論文集》,上海:學林出版社,1986,頁83-91。
    21. 傅祚華,〈《疇人傳》研究〉,收入梅榮照主編,《明清數學史論文集》,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0,頁219-260。
    22. 潘鼐,〈《西洋新法曆書》提要〉,收入薄樹人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天文卷八,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頁643-650。
    23. 潘鳳娟,《西來孔子:明末入華耶穌會士艾儒略(Giulio aleni,1582-1649)》,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24. 趙澄秋,〈《同文算指》提要〉,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四,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頁75-76。
    25. 黎正甫,〈明季修改曆法始末〉,收入《大陸雜誌史學叢書》,第二輯,第四冊,《明清史研究論集》,台北:大陸雜誌社,1967,頁252-266。
    26. 劉鈍,〈《勾股舉隅》、《幾何通解》提要〉,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四,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頁431-432。
    27. 劉鈍,〈《幾何補編》提要〉,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四,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頁519-520。
    28. 劉鈍,〈梅文鼎在幾何學領域中的若干貢獻〉,收入梅榮照主編,《明清數學史論文集》(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0),頁182-218。
    29. 劉鈍,〈從徐光啟到李善蘭——以《幾何原本》之完璧透視明清文化〉,收入《第二屆科學史研討會彙刊》(1989),頁177-186。
    30. 劉鈍,〈清初曆算大師梅文鼎〉,《自然辯證法通訊》(1986第1期),頁52-64。
    31. 羅繼祖,〈《崇禎曆書》提要〉,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第34冊,北京:齊魯書社,1996,頁485-486。
    32. 顧保鵠,〈《熙朝崇正集》影印本序〉,附於吳相湘主編,《天主教東傳文獻》,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65,頁334-335間。
    33. 嚴敦杰,〈明清之際西方傳入我國之曆算紀錄〉,收入梅榮照主編,《明清數學史論文集》,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0,頁114-181。
    34. 裵化行(Henri Bernard,法),〈湯若望關於天文曆法的著作:《崇禎曆書》、《西洋新法曆書》(上、下)〉,《Monumenta Serica(華裔學志)》,1938,第3卷,頁35-77、441-482。
    35. Henri Bernard, L’ENCYCLOPÈDIE ASTRONOMIQUE DU PÈRE SCHALL, Tch’ong-tcheng li-chou崇禎曆書, 1629 et Si-yang sin-fa li-chou西洋新法曆書,1645. Monumenta Serica(華裔學志), vol.3, pp. 35-77、441-482.
    36. John L. Mish, Creating an Image of Europe for China:Aleni’s Hsi-fang Ta-wen西方答問Introduction, Translation, and Notes. Monumenta Serica(華裔學誌),vol.23, 1964, pp.1-87.
    37. Pasquale D’Elia, S. I, Presentazione della Prima Traduzione Cinese di Euclide, Monumenta Serica(華裔學誌), vol.15, 1956, pp.161-202。
    38. Sfard, Anna (1991), “On the Dual Nature of Mathematical Conception: Reflections on Processes and Objects as Different Sides of the Same Coin”,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 22: 1-36.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