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姚晉雯
論文名稱: 高三學生平移旋轉解題表現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指導教授: 陳創義
Cheng, Chuang-Y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數學系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1
中文關鍵詞: 解題表現平移旋轉平面座標變換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47下載:1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根據研究者過去經驗發現實際教學平移旋轉單元時學生學習意願不高,且學生構圖和解讀圖像能力不足.由於今年再度擔任高三數學教師,在教學之前,想多了解學生卻發現相關文獻不足且沒有相同的研究對象之結果可供參考.為了想提昇教學成效,故深入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三學生平移旋轉的解題表現及其相關因素分析與進行GSP輔助補救教學實驗。
    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除進行相關文獻探討外,並以台北市某公立高中三年級學生40 人,專業教師4人為研究對象,利用「平移旋轉圖形測驗」、「平移旋轉運算測驗」、「教師調查問卷」等工具及採用面談方法蒐集資料,以量的分析、質的分析、T考驗等統計方法分析結果。根據統計分析結果,本研究除了逐題詳細分析學生的解題策略及錯誤類型外,並作小規模GSP動態幾何軟體電腦輔助補救教學實驗,經由補救教學後的學習態度之改變情形與學生學習成效,進而瞭解進行電腦輔助教學及傳統講述教學較適宜的時機。並提出學生學習平移旋轉單元時的學習路徑臆測,以供高中教師教學時的參考。
    測驗結束與訪談之後,由實驗教學的情形與所得之資料進行分析,獲得下列主要發現:
    一、學生平移旋轉解題表現
    1.由學生在前後測的解題表現來看,學生在「平移旋轉圖形測驗」題中的解題表現優於在「平移旋轉運算測驗」題中的解題表現。圖形前後測平均分數(56.5分;58.5分)均高於運算分數(40.8分;55.1分)。
    2.根據現行課程內容進行傳統講述教學,透過教學(平面座標變換)學生在運算題的解題表現進步許多,後測時運算比圖形的分數進步許多(14.3分;2分)。圖形的能力與先前的表現差不多,沒有比較明顯的進步。
    二、學生平移旋轉解題表現的相關因素
    1. 問題本身(形式.結構.內容)
    「平移旋轉圖形測驗」與「平移旋轉運算測驗」題目呈現的方式不同,在圖形部份,學生受到這些物件的相對位置、大小形狀等等的相互影響十分明顯,以至於無法正確解題。「平移旋轉運算測驗」方面,學生較不會受到物的形狀與相對位置等變因的影響,但公式的混淆與遺忘較容易產生錯誤。
    2. 解題者特徵(解析型.視覺型)
    有些學生在圖形題中可以解題成功,但在相同概念的運算題就未必能夠做出來;有些學生在運算題中可以解題成功,但在相同概念的圖形題就未必能夠做出來。解題者的意象思考方式,對於解題的表現有很大的影響。
    3.教學變項
    國中教材未涉及相關概念教學,新教材編排方式(數學甲乙.選修幾何學)大部分將圖形概念放在選修教材中,且數學教師多為言辭符號意象思考、教學偏重程序性知識,影響學生解題的表現。
    三、GSP電腦輔助補救教學實驗
    1. 進行完補救教學實驗後,從學生的解題表現與學習態度來看大多抱持著正面的態度。
    2.根據學生訪談的過程得知GSP的動態畫面一目了然,對於建立概念心像有很大的幫助。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第二節研究目的,第三節待答問題,第四節名詞界定 第二章緒論 第一節學習理論,第二節解題理論,第三節錯誤類型及原因相關研究,第四節教學理論,第五節剛性變換概念相關研究,第六節GSP輔助教學相關研究 第三章研究方法 第一節研究設計,第二節研究流程,第三節研究架構,第四節研究對象,第五節研究工具,第六節研究步驟與過程,第七節資料處理與統計,第八節研究限制 第四章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平移旋轉圖形前後測分析,第二節平移旋轉運算前後測分析,第三節綜合分析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結論與檢討,第二節建議

    一、 中文部份
    王文科(民80):認知發展理論與教育--皮亞傑理論的應用,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王文科譯(民78):兒童的認知發展導論,文景出版社
    王瑋樺(民90):國小三年級數學學習障礙學生加法文字題解題歷程與補救教學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任曉薇(民86):位移組合概念之研究群測工具之發展及我國學生成長之初步調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民寧(民86):教育測驗與評量,心理出版社
    吳吉昌(民84):國中數學科個別化補救教學實驗研究,高師大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坤銓(民86):國小學生認知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與創造傾向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武雄(民70):國中學生認知發展與科學及數學課程學習之相關研究,教育學院學報第六期,$257-280$
    吳禎祥(民69):國民小學數學教學的基礎--數、量、形,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吳禎祥(民62):新數學圖形教學,國民小學教師科學教育小叢書,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谷超豪(民84):數學辭典,建宏出版社
    林炎全(民83):把握機會,落實科際整合,科技報導,145期,第四版
    林保平(民85):動態幾何軟體在教學上的應用,八十四學年度輔導區地方教育輔導活動教師研討活動論文集,p128-152台北市立師院
    林保平(民86):動態幾何教學的電腦輔助教材研究.八十五年度國科會研究計畫報告,計畫編號85-2511-S-133-004.台北市立師院
    林進發(民90):桃園地區高中學生向量內積之運算及應用錯誤類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義雄.陳澤民譯(民74):數學學習心理學(R.Skemp原著),九章出版社
    林碧珍(民82):兒童「相似性」概念發展之研究--長方形。新竹師院學報,6期,333-378
    林福來(民75):平面圖形的轉換,幼獅文化事業
    張春興(民81):張氏心理學辭典,東華書局
    張春興.林清山(民62):教育心理學,文景書局
    張敏雪(民86):實作評量的本質及國民中小學數理科教師對實作評量的態度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景中(民84):平面幾何新路,九章出版社
    張景中(民84):數學家的眼光,九章出版社
    梁勇能(民89):動態幾何環境下國二學生空間能力學習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國輝(民84):小學數學教育,香港公開進修學院出版社
    連秀鑾(民75):國中生平移概念的發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正仁(民90):高雄市國二生多項式四則運算錯誤類型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教學碩士論文
    郭生玉(民79):心理與教育測驗,精華出版社
    陳李綢(民81):認知發展與輔導,心理出版社
    陳俊生(民65):幾何圖形的認識,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陳俊生(民76):幾何圖形的認識,幼獅文化事業
    陳建蒼(民90):高一學生對數函數概念層次教學成效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英娥(民81):電腦輔助教學在國中數學科學習成就之研究,高師大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澤民(民74):國民中學數學幾何教材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單文經(民81):課程與教學研究, 師大書苑
    彭新維(民89):國民小學教師教學省思之質性研究-以台北市一所學校為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自達(民82):美國數學課程改革的方向及其啟示。台中師範學院初教研究所簡訊第三期,第四版
    項武義(民83):幾何學的起源與發展,九章出版社
    黃明瑩(民89):探討幾何問題中的情境及相關變因對解題影響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政傑(民80):課程設計,東華出版社
    黃政傑等著(民85):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與實例,師大書苑
    趙文敏 (民75):幾何學概論,九章出版社
    劉秋木(民78):科學教育心理學的基礎觀念。花蓮師院學報,3期,1-20
    劉秋木譯(民79):數學學習,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歐陽絳(民88):數學的藝術,九章出版社
    鄭麗玉(民82):認知心理學,五南出版社
    盧雪梅編譯(民80):教學理論--學習心理學的取向,心理出版社
    簡茂發(民76):教育心理與測驗與統計方法,心理出版社
    龐之垣(民82):常用數學解題思維方法,凡異出版社
    羅浩原(民86):生活的數學,九章出版社
    譚寧君(民82):兒童的幾何觀--從Van Hiele幾何思考的發展模式談起,國民教育,33卷5、6期,12-17
    蘇英奇(民61):圖形概念形成的調查與分析。台中師專學報,5期,47-73
    蘇慧娟(民87):高雄地區國二學生方根概念及運算錯誤類型之分析研究,高師大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份
    Achievement in Standard Content and Proof Writing: The Effect of Place-Based Instruction,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DAI, 48/10A, P2566.
    Andrew, R.H. (1991). Insights into education: An elementary principal's perspective. Hands on approaches to learning styles: Practical approaches to successful schooling. New Wilmington, PA: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erson, J. R,Reder,L.M, & Simon,H.A(1996).Sitauted learning and education. Educational Researcher,25(4),5-11
    Bobango, J. C.(1987). Van Hiele Levels of Geometric Thought and Student
    Burger, W. F., Shaughnessy, J.M.(1986).Characterizing the Van Hiele Levels of
    Crowley, M. L.(1987).The Van Hiele Model of the Development of Geometric
    Development in Geometry. Jou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V20. p450-467.
    Dunn, R., & Dunn K.(1992). Teaching elementary students through their individual learning styles. Boston: Allyn & Bacon.
    Dunn,.R., & Dunn K.(1994). Teaching young children through their individual learning styles. Boston: Allyn & Bacon.
    Eberle, R. S.(1989).The Effects of Instruction on the Van Hiele Levels of Geometry Reasoning in Preservice Elementary Teacher,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The Universuty of Texas at Austion.
    Janice, R. New Standards and Curricular Reform-Not Easy Even in a Small School. Teaching Thinking and ProblemSolving, Vol.15: 8-12.1993
    Margaret, J. Kenny and Stanley, J. B.(1993) Implementing the Discrete Mathematics Standards: Focusing on Recursion. The Math. Teacher, Vol.86, 676-680.
    Mathematics in Action (8th Grade) and Enrichment Activities. MAC MILLAN/Mc GRAW-HILL School Publishing Company. 1991.
    Mathematics(8th Grade). Merrill Publishing Company. 1987.
    Thought. In M. M. Lindquist & A. P. Shulte(Eds.), Learning and Teaching Geometry K-12. Reston, VA: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1-16.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