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朱芳儀
論文名稱: 國中生三角形與四邊形的概念心像調查-以基隆市某公立國中七至九年級學生為例
指導教授: 曹博盛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數學系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0頁
中文關鍵詞: 三角形四邊形概念心像圖形表徵圖形特徵文字表徵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87下載:2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中學生三角形和四邊形這兩類圖形的概念心像。研究者以自編的「國中生三角形的概念心像調查問卷」和「國中生四邊形的概念心像調查問卷」兩份問卷,對基隆市某公立國中的七至九年級學生進行調查。兩份問卷都發出916份,三角形部分和四邊形部分各回收903份和900份有效問卷。
    研究者將從國中生蒐集到的概念圖形表徵依「圖形分類工具」和「繪圖誤差的判定標準」進行分類,找出主要圖形表徵,再找出圖形的主要特徵。將從國中生蒐集到的概念文字表徵依「文字說明部分的分類標準」進行分類,找出主要文字表徵。
      研究結果概述如下:
    1.所有種類三角形的圖形都具有「有一個邊呈水帄,且在圖形下方」這種主要圖形特徵。除了菱形和箏形之外,所有種類四邊形的圖形都具有「有一組對邊呈水帄」這種主要圖形特徵,菱形和箏形的圖形都具有「有一條對角線為對稱軸且呈鉛直,另一條呈水帄」這種主要圖形特徵。
    2.學生在畫三角形、等腰三角形、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四邊形、帄行四邊形、梯形、菱形和箏形時,都有11%以上的學生會畫出圖形中的特例,例如學生在畫直角三角形時,三個年級都有25%以上的學生會畫出直角三角形中的特例等腰直角三角形。
    3.學生在說明為什麼所畫的圖形符合題目所要求的特殊三角形(特殊四邊形)時,三個年級中大部分的學生都已認定其為三角形(四邊形),說明時並沒有提及「圖形是三角形(四邊形)或圖形的構成元素」,只著重於特殊三角形(特殊四邊形)所具備的特殊屬性。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4 第三節 名詞釋義‧‧‧‧‧‧‧‧‧‧‧‧‧‧‧‧‧‧‧‧‧‧5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Van Hiele的幾何思考層次理論‧‧‧‧‧‧‧‧‧‧‧‧‧7 第二節 三角形和四邊形的概念‧‧‧‧‧‧‧‧‧‧‧‧‧‧‧‧12 第參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23 第二節 研究對象‧‧‧‧‧‧‧‧‧‧‧‧‧‧‧‧‧‧‧‧‧‧24 第三節 研究工具‧‧‧‧‧‧‧‧‧‧‧‧‧‧‧‧‧‧‧‧‧‧25 第四節 研究步驟與流程‧‧‧‧‧‧‧‧‧‧‧‧‧‧‧‧‧‧‧57 第五節 研究限制‧‧‧‧‧‧‧‧‧‧‧‧‧‧‧‧‧‧‧‧‧‧60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國中學生三角形的概念心像‧‧‧‧‧‧‧‧‧‧‧‧‧‧61 第二節 國中學生四邊形的概念心像‧‧‧‧‧‧‧‧‧‧‧‧‧‧99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45 第二節 建議‧‧‧‧‧‧‧‧‧‧‧‧‧‧‧‧‧‧‧‧‧‧‧‧160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163 英文部分‧‧‧‧‧‧‧‧‧‧‧‧‧‧‧‧‧‧‧‧‧‧166 附錄 附錄一 國中生三角形的概念心像調查問卷(第一次預詴問卷)‧‧‧169 附錄二 國中生四邊形的概念心像調查問卷(第一次預詴問卷)‧‧‧170 附錄三 國中生三角形的概念心像調查問卷(第二次預詴問卷)‧‧‧171 附錄四 國中生四邊形的概念心像調查問卷(第二次預詴問卷)‧‧‧172 附錄五 國中生三角形的概念心像調查問卷‧‧‧‧‧‧‧‧‧‧‧173 附錄六 國中生四邊形的概念心像調查問卷‧‧‧‧‧‧‧‧‧‧‧176 附錄七 三角形的圖形分類架構‧‧‧‧‧‧‧‧‧‧‧‧‧‧‧‧179 附錄八 四邊形的圖形分類架構‧‧‧‧‧‧‧‧‧‧‧‧‧‧‧‧180

    中文部份
    王晞安 (2009)。圖形對高中學生解幾何問題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左台益 (2003)。青少年的數學概念學習研究-子計畫三:青少年的對稱概念發展研究(2/2)。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91-2522-S-003-009),未出版。
    李宜芬 (2002)。國三學生突破因附圖造成之論證障礙的學習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昆達、葉啟村 (2005)。從van Hiele發展層次分析國小六年級學童帄行概念之研究。2005年臺灣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B-56,1-36。
    何敏華 (2005)。九年級學生解四邊形包含關係的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何森豪 (2001)。van Hiele幾何發展水準之量化模式-以國小中高年級學生在四邊形概念之表現為例。測驗統計年凼,9,81-129。
    沈佩芳 (2002)。國小高年級學童的帄面幾何圖形概念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沈紀伶 (2010)。依據van Hiele幾何思考理論-探究臺灣中部地區國三學生幾何概念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吳思圻 (2010)。國小五年級學童線對稱之起始概念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孟繁昀 (2005)。國小學童垂直概念之發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林軍治 (1992)。兒童幾何思考之van Hiele水準分析研究-VHL、城鄉、年級、認知型式與幾何概念理解及錯誤概念之關係。臺中市:書恒出版社。
    林柏嘉 (2008)。兩種改善四邊形辨識迷思的教學策略研究-以國中七年級學生為對象(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涂曉琍 (2011)。電子白板教材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在van Hiele幾何思考層次影響之研究-以三角形概念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高金水 (2004)。國小四年級學童三角形概念之診斷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高明揚 (2010)。圖形對高中生解題的影響-以學測帄面幾何單元詴題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高耀琮 (2002)。兒童帄面幾何圖形概念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教育部 (2009)。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學習領域。臺北市:教育部。
    許瑛珍 (主編) (2013)。國民小學數學第八冊。臺南市:翰林。
    張炳煌 (2003)。國小四年級學童四邊形概念之診斷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張春興 (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敬楷 (2007)。中學生帄行線概念認知結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天宏 (2003)。國中生線對稱概念學習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吉如 (2008)。四、五、六年級學生在帄行概念上的差異—從概念心像與概念定義的觀點探討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陳姿良 (2010)。臺灣中部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生van Hiele幾何推理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陳創義 (2003)。青少年的數學概念學習研究-子計畫六:青少年的幾何形狀概念發展研究(2/2)。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 91-2522-S-003-007),未出版。
    陳澤民 (譯) (1995)。數學學習心理學(原作者:Skemp, R. R.)。臺北市:九章。(原著出版年:1987)
    黃志祥 (2003)。國小六年級學童四邊形幾何概念的包含關係-從概念心像與概念定義的觀點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黃金鐘 (主編) (2012)。國民小學數學第七冊。臺南市:南一。
    曾怡嘉 (2008)。國小四、五年級學童四邊形概念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褚威杰 (2003)。我國國小三年級學童三角形概念之認知情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楊瑞智 (主編) (2012)。國民小學數學第七冊。新北市:康軒。
    劉秋木 (1996)。國小數學科教學研究。臺北市:五南書局。
    鄭昭明 (2006)。認知心理學:理論與實踐。臺北市:科技圖書總經銷。
    閻育蘇 (譯) (2005)。怎樣解題(原作者:George Polya)。臺北市:九章。(原著出版年:1957)
    盧銘法 (1999)。國小學生四邊形幾何概念之分析。中學數理學報,3(1),(5)1-(5)37。
    謝佩純 (2009)。帅兒辨識幾何圖形之研究-以三角形和圓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謝貞秀 (2002)。國小中年級學童帄面幾何圖形概念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薛建成 (2003)。依據van Hiele幾何思考理論-探討台灣中部地區國小學童幾何概念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譚寧君 (1993)。兒童的幾何觀-從van Hiele幾何思考的發展模式談起。國民教育,33(5/6),12-17。
    英文部分
    Burger, W. F., & Shaughnessy, J. M. (1986). Characterizing the van Hiele Levels of Development in Geometry.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17(1), 31-48.
    Clements, D. H., & Battista, M. T. (1992). Geometry and spatial reasoning. In D. A. Grouws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learning (pp. 420-464). New York, NY: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Crowley, M. L. (1987). The van Hiele Model of the Development of Geometric Thought. In M. M. Lindquist & A. P. Shulte (Eds.), Learning and Teaching Geometry, k-12, (1987 Yearbook of the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pp. 1-16). Reston, VA: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Denis, L. P. (1987).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ge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van Hiele Levels of Geometric Thought among Puerto Rican Adolescent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Fordham University.
    Fischbein, E., & Nachlieli, T.(1998). Concepts and figures in geometrical reason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20(10),1193-1211.
    Fuys, D., Geddes, D., & Tischler, R. (1988). The van Hiele Model of Thinking in Geometry among Adolescent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Monograph, 3, 1-196. Reston, VA: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Mary, A. H. (1999). Young children's Developing Understanding of Geometric Shapes. Teaching Children Mathematics, 5(6), 353-357.
    Mayberry, J. W. (1983). The van Hiele Levels of Geometric Thought in Undergraduate Preservice Teachers.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14(1), 58-69.
    Robin A. Ward. (2004). An Investigation of K-8 Preservice Teacher’ Concept Images and Mathematical Definitions and Mathematical Definitions of Polygons. Issues in Teacher Education, 13(2), 39-56.
    Skemp, R. R. (1979). Goals of learning and qualities of understanding. Mathematics Teaching, 77, 20-26.
    Tall, D., & Vinner, S. (1981). Concept images and concept definition in mathematics with particular to limits and continuity. Education studies in mathematics,12,151-169.
    van Hiele, P. M. (1986). Structure and insight: A theory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Orlando, FL: Academic Press.
    Vinner, S. (1983). Concept definition, Concept image and the Notion of Function. Internation Journal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4(3), 293-305.
    Vinner, S. (1991). The Role of Definition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Mathematics. In D. Tall (Ed.), Advanced Mathematical Thinking (pp. 65-81). Netherland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Vinner, S., & Dreyfus,T. (1989). Images and Definitions for the concept of function .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20, 356-366
    Usiskin, Z. (1982). van Hiele Levels and Achievement in Secondary School Geometry. (Final Report of the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Achievement in Secondary School Geometry Project).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