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鍾易真 YI-CHEN CHUNG |
---|---|
論文名稱: |
表演藝術活動經紀之媒體公關策略研究-以聯合報系太陽劇團歡躍之旅、和寬宏藝術歌劇魅影音樂劇為例 A Study of Performing Arts Agencies' Public Relations Strategies to the Media |
指導教授: | 胡光夏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大眾傳播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Mass Communi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20 |
中文關鍵詞: | 公關策略 、媒體關係 、表演藝術經紀 、訊息策略 、媒介策略 |
英文關鍵詞: | public relation strategy, media relation, performing arts agency,, message strategy,, medium strategy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10 下載:1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太陽劇團歡躍之旅」、「歌劇魅影音樂劇」是2009年表演藝術活動兩大年度盛事。兩活動同為高知名度、高成本、高票房的表演藝術經紀活動,一為聯合報系主辦,是新聞媒體表演藝術經紀單位,另一為寬宏藝術工作室主辦,是一般表演藝術經紀單位,但兩者所帶來的售票過程與引起的熱潮有頗大的差異。本研究主要探討不同的主辦單位在資源、宣傳工具、與宣傳策略上有何不一樣的地方。在引進知名劇碼的情境之下,新聞媒體表演藝術經紀單位和一般表演藝術經紀單位,因背景、資源、角色不同而發展出來的對於媒體的公共關係策略。
本研究有以下四個研究目的:一、分析聯合報系與寬宏藝術作為表演藝術經紀單位的背景,研究其組織與資源。二、探討聯合報系舉辦太陽劇團歡躍之旅以及寬宏藝術舉辦歌劇魅影音樂劇的媒體公共關係策略。三、比較太陽劇團歡躍之旅和歌劇魅影音樂劇兩活動中,作為新聞媒體表演藝術經紀單位的聯合報系和作為一般表演藝術經紀單位的寬宏藝術在媒體公共關係策略上的差異。四、整理此兩個個案活動能夠給予表演藝術經紀學術界與實務界的建議。
在文獻探討的部分:本研究首先定義表演藝術經紀,說明表演藝術經紀的分類以及功能。其次整理整合行銷公關與表演藝術相關理論,說明整合行銷公關、媒體公共關係等相關理論。最後探討公關企劃與執行,整理公共關係企劃步驟與公共關係策略以作為研究分析的基礎。
在研究方法的部分,本研究運用次級資料分析法與深度訪談法,採用質化研究方式,以聯合報系舉辦太陽劇團歡躍之旅和寬宏藝術舉辦歌劇魅影音樂劇為對象。一方面使用次級資料分析法,從媒體報導以及新聞稿等相關文件中整理出組織與活動的訊息;另一方面使用深度訪談法,訪問主辦單位以及公關實務者和學者專家,以了解其產品定位、公關目標與公關策略。
本研究整理出以下五點結論:
一、新聞媒體表演藝術經紀單位與一般表演藝術經紀單位在組織與資源方面的比較是有差異的。
二、新聞媒體表演藝術經紀單位與一般表演藝術經紀單位,在這兩個個案中,在目標公眾、產品定位上十分相近,在各階段公關目標上有遠程、近程不同的各階段公關目標。
三、新聞媒體表演藝術經紀單位與一般表演藝術經紀單位會視自身組織「與媒體整合的程度」來決定媒體公關媒介策略。分別採取:「善用訊息在媒體之間流動的現象」的媒介策略;「對大小媒體一視同仁」和「善用媒體間競爭的環境」的媒介策略。
四、新聞媒體表演藝術經紀單位與一般表演藝術經紀單位在媒體公關訊息策略上皆有使用能夠達到「強調顯著性」、「運用公益訊息」、「加強接近感」的訊息策略。
五、不同的表演藝術經紀單位會視自身組織的「文化資本」與「媒體整合的程度」來決定媒體公關訊息策略。聯合報系傾向採取傳遞新知的角色,有注重可信度與權威感、以及整體經驗營造的特色。在舉辦太陽劇團歡躍之旅的訊息策略有:1. 舉辦簽約記者會,提早發布確定來台演出的消息、2. 強調表演團體特色,運用藍海策略、說明太陽精神、3. 使用名人與明星證言、4. 將節慶融入事件行銷、5. 溝通周邊商品與交通資訊、6. 結合彩排場與公益活動。寬宏藝術傾向採取提供新資訊、以注重易用性為取向、有將表演者影視明星化的傾向的特色。在舉辦歌劇魅影音樂劇的訊息策略有:1. 強調表演節目特色,運用獎項歷史與表演節目的細節、2. 使用明星效應、3. 結合彩排場與後台製作揭密、4. 運用演員個人花絮、5. 替贊助者舉辦事件活動。
This research compares and contrasts how media and regular performing arts agencies employ public relations strategies to the media while promoting performing arts programs. The researcher discusses the backgrounds, resources, and public relations strategies to the media used by the two kinds of agencies, by studying into two cases: Cirque du Soleil promoted by United Daily News Group and Phantom of the Opera promoted by Kham. After presenting the distinction of different public relations strategies to the media between the two cases, the researcher provide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uggestions.
Literary reviews of performing arts agency, public relations and performing arts, and public relations planning are discussed in the passage. And methods of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and in-depth interview are used in this research.
This research comes to five conclusions. 1. Media and regular performing arts agencies are distinct in terms of backgrounds and resources. 2. In the two cases of this study, media and regular performing arts agencies have similar target audience and program position, but different public relations goals. 3. Media and regular performing arts agencies decide their public relations medium strategies to the media according to their degree of integration to the media. 4. Media and regular performing arts agencies choose public relations message strategies that can promote significance, commonweal, and proximity of the message to the media. 5. Media and regular performing arts agencies decide their public relations message strategies to the media according to their cultural capital and their degree of integration to the media.
中文部分:
MBA核心課程編譯組 (2003). 《公關經理(上)(下)》。台北:讀品。
王佳煌譯 (2002)。Neuman, W. L著。《當代社會研究法》。台北:學富文化。
王統生 (2006)。《整合行銷傳播策略在台灣現代劇團的應用──以「屏風表演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王詩慧 (2001)。《非營利組織公共關係運作之研究-以醫療基金會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德馨、俞成業 (1990)。《公共關係》。台北:三民。
王鋼、洪敏莉譯 (2000)。Percy, L著。《整合行銷傳播策略:從企劃、廣告、促銷、通路到媒體整合》。台北:遠流。
宇若霏 (2004)。《政府宣導置入電視新聞節目之表現方式分析》。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朱柔若譯 (2000)。Neuman, L.著。《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台北:揚智文化。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 (2003)。《92年藝文活動統計》。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江統堉 (2003)。《報紙贊助藝文展覽之傳播效果研究-以議題設定理論來看聯合報報導馬諦斯特展及其他展覽》。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何哲仁 (1999)。《表演藝術團體之整合行銷溝通策略初探》。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佳真、于禮本譯 (2004)。Heinrichs, W., & Klein, A. (Ed.). 《文化管理A-Z》。台北:五觀。
吳宜蓁、李素卿 (1999)。《整合行銷傳播》。台北:五南。
吳宜蓁、李素卿譯 (1999)。Thorson, E. & Moore, J.著。《整合行銷傳播》。台北:五南。
吳怡國、錢大慧、林建宏譯 (1997)。Schultz, D. E., Tannenbaum, S., & Lauterborn, R. F著。《整合行銷傳播-21世紀企業決勝關鍵》。台北:滾石文化。
吳玟琪、蘇玉清譯 (1997)。Harris, T.著。《行銷公關》。台北:台視文化:331。
吳書榕 (2008)。《表演藝術團體知名度及贊助者類型影響觀眾態度之研究》。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美華譯 (1998)。Babbie, E.著。《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出版社。
李湘君 (2004)。《當代公共關係》。台北:亞太。
李湘君 (2006)。《當代公共關係策略、管理與挑戰》。台北:亞太。
李萬康、汪京 (2006)。《文化經紀人》。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邢瑜 (2005)。非營利組織與政府、企業之行銷關係研究-以表演藝術組織為例。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周倩漪 (2008年7月)。 <價連三漲,票房倒!倒?倒…>,《PAR表演藝術》,187:24。
居延安譯 (1988)。Hauser, A.著。《藝術社會學》。台北:雅典出版社。
林佩宜 (2003)。《企業贊助藝術活動中合作模式之研究—以英國藝術與企業協會「新伙伴」計畫為例》。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依樺 (2004)。《台灣表演藝術團體之整合行銷溝通探討》。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宜標 (2008)。《媒體與博物館合作特展之整合行銷傳播策略─以羅浮宮埃及文物珍藏展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瑩滋 (1999)。《台灣企業贊助藝文活動的動機與決策模式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姚惠忠 (2004)。《WHATS PR公關基本教練》。台北:威肯公關。
姚惠忠 (2009)。《公共關係學:原理與實務》。台北:五南。
洪儷容 (2003.06)。<雲門舞集與琉園的生意經>,《動腦》,326:42。
胡龍騰、黃瑋瑩、潘中道等譯 (2000)。Kumar, R.著。《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台北:學富文化。
郎祖明 (2006)。《表演藝術經紀公司對藝文環境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非營利事業組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夏學理、凌公山、陳媛 (2002)。《文化行政》。台北:空中大學。
夏學理、耿建興 (1998)。《表演藝術之媒體行銷研究》。空大行政學報,No.8,307-337。
夏學理、鄭美華、陳曼玲、周一彤、方顗茹、陳亞平 (2002)。《藝術管理》。五南:台北。
孫秀蕙 (1997)。《公共關係:理論、策略與研究實例》。台北:正中。
孫秀蕙、黎明珍 (2004)。《公關大有為》。台北:揚智。
孫慎穗 (2006)。《表演藝術團體經營的危機管理之研究-以【屏風表演班】《不思議的國》停演事件處理成效為例》。國立中山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徐蘊康 (2001)。<中時、聯合兩大報系的吸金大法>。《商業週刊》:698。
桑于雅 (2005)。《企業公共關係中的藝文贊助-以科技企業基金會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涂麗玲 (2005)。《我國兒童劇團之行銷研究》。元智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翁秀琪 (2001)。《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台北:三民,118。
高培修 (2008.10)。《小量生產大量消費的商機-媒體辦展是趨勢也是投資》。活動平台:24。
高培修 (2008.10)。《會議展覽事業處-聯合報系擴展會展事業新版圖》。活動平台第:24。
高登第譯 (1998)。Kotler, P., & Scheff, J著。《票房行銷》。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613。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2008)。《表演藝術年鑑2008》。台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張思菁 (2006)。<文化消費與表演藝術品牌經營-以雲門舞集為例>,《藝術欣賞》,2(4):84-91。
張珮菁 (2008)。《現場表演之經營模式分析-以太陽劇團、雲門舞集與霹靂國際多媒體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雪芳 (2006)。《表演藝術組織與新聞媒體關係之研究-以2006年「歌劇魅影」在台演出為例》。世新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愛晶 (2004)。《表演藝術組織與公共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曹先進 (1989)。《我國企業家贊助藝術行為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曹菁玲 (2000)。《表演藝術團體行銷研究:以關係行銷檢視表演藝術團體與其忠誠觀眾間的行銷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許安琪 (2003)。《綜效與整合行銷傳播研究》。台北:揚智。
連冠杰 (2004)。《從社會網絡理論觀點探討贊助關係結構影響─以小型劇團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陳一香 (2007)。《公共關係理論、策略與應用》。台北:雙葉書廊。
陳文斌 (2004)。《從關係行銷探討表演藝術產業-以「明華園」為例》。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陳弘揚 (2005)。《文化創意產業之品牌行銷研究》。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亞萍 (2000)。《北市表演藝術觀眾之生活型態與行銷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陳欣宜 (2006)。《台灣企業與所在地的藝文互動》。元智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陳雅妮 (2005)。《台灣金控機構贊助藝文行為模式之研究-以富邦、建華、台新與中信四家為例》。國立中山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游瑛妙 (1999)。《節慶活動的吸引力與參觀者對活動品質的滿意度分析-以第十一屆中活民藝華會為例》。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黃育進 (2007)。《表演藝術團體資源取得策略之研究~以頑筑舞笈舞團為例》。玄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黃彥憲譯 (2001)。Rifkin, J著。《付費體驗的時代:超資本主義新紀元:使用權取代所有權》。台北市:遠流。
黃振家等譯 (2002)。Wimmer, R. D. & Dominick, J. R.著。《大眾媒體研究》。台北:學富出版社。
黃靖樺 (2006)。《藝企合作之研究-消費者對企業與表演藝術團體之反饋效果》。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慶雪 (2007)。《文化創意產業之品牌行銷-以台灣校園民歌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懿慧 (1999)。《西方公共關係理論學派之探討-90年代理論典範的競爭與辯論》。廣告學研究(12),1-27。
黃懿慧 (2001)。《90年代台灣公共關係研究之探討-版圖發展、變化與趨勢》。新聞學研究(67),54。
楊惠玲 (1995)。《表演藝術之中介組織兩廳院與藝術推廣公司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麗娟 (2005)。《從中部地區消費者觀點探討企業贊助文化藝術活動效益之研究》。 國立中興大學高階經理人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臧國仁 (1995)。《新聞媒體與消息來源的互動關係-系統理論的觀點》。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5(2), 264-284。
臧國仁、孔誠志 (1988)。《公關手冊》。台北:商周文化。
劉心陽譯 (1997)。Rubin, R. B., Rubin, A. M., & Piele, L.著。《傳播研究方法:策略與來源》。台北:亞太圖書。
劉安可 (2005)。《企業贊助下之表演藝術研究-以建華銀行為案例》。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劉怡芳 (2001)。《藝文活動行銷傳播策略之研究--以報社贊助大型展覽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建順 (2005)。《現代公共關係學》。台北:貝塔/智勝。
劉盈盈 (2006)。《運動休閒產業整合行銷傳播個案分析-以台北小巨蛋「鐘樓怪人」劇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美琪、許安琪、漆梅君、于心如 (2002)。《當代廣告概念與操作》。台北:學富文化。
歐用生 (1989)。《質的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蔡正鶴 (2000)。《文化經紀人培訓教程》。上海:文藝出版社。
鄭貞銘 (1999)。《公共關係總論》。台北:五南出版社。
鄭智偉 (2003)。《文化產業品牌管理模式應用研究初探-以台灣表演藝術產業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賴美君 (2006)。《表演藝術品牌形塑之策略研究-以台南人劇團為例》。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賴素玲 (1998)。《不確定的友情-美、英、荷、法博物館與媒體關係研究》。台北:新聞評議會。
戴至中、袁世珮譯 (2004)。Schultz, D. E., & Schultz, H.著。《IMC整合行銷傳播:創造行銷價值、評估投資報酬的五大關鍵步驟》。台北:國家。
羅皓恩 (2000)。《表演藝術團體與新聞傳播媒體之互動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蘇衍如 (1999)。《大眾傳播媒體贊助公益活動之決策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英文部分:
Allen, J., McDonnell, I., & Toole, W. (1999). Festival and special event management. Milton, Queensland: John Wiley & Sons Australia, Ltd.
Center, A. H. (1981). Public relations practices: case studies.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Cutlip, S., Center, A., & Broom, G. (2000). Effective public relationship.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nc.
Duncan, T. & Moriarty, S. E. (1998). A communication-based marketing model for managing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marketing, 62(2), 1-13.
Gans, H. J. (1980). Deciding what is news: a study of CBS evening news, NBC nightly news, Newsweek, and Time. New York: Vintage.
Hirschman, Elizabeth C. (1983). Aesthetics, Ideologies and The Limits of The Marketing Concept. Journal of Marketing, 47(2), 45-55.
Hon, L. C. (1998). Demonstrating effectiveness in public relations: goals, objectives, and evaluation. Journal of public relations research, 10(2), 103-135.
Hughes, A. M. (1996). The competing database marketer. Chicago: IRWIN Publishing.
Langellier, K. M., & Hall, D. L. (1989). Interviewing women: A 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 to feminist communication research. In K. Carter & C. Spitzack (Eds.), Doing Research on Women’s Communication. Norwood, NJ: Ablex.
Lasswell, H. D. (1948).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in Society, in Bryson, L. (ed.). The Communication of Ideas, New York: Harper and Brothers.
Morgan, R. M., & Hunt, S. D. (1994). The commitment-trust theory of relationship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58(3), 20-38.
Ohl, C. M, Pincus, J. D., Rimmer, T. & Harrison, D. (1995). Agenda building role of news release in corporate takeovers.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21(2), 89-101.
Park, C. W., Jaworski, B. J., & Maclnnis, D. J. (1986). Strategic brand concept-image management. Journal of marketing, 50(4), 135-145.
Robinson, E. J. (1966). Communication and public relation. Columbus Ohio: Chales E. Merrill Book, Inc.
Shimp, T. A. (1997). Advertising, promotion, and supplemental aspects of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Harcourt Brace Chicago: Dryden Press.
Stewart, D. W. (1996). Market-back approach to the design for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s programs: a paradigm and a focus on determinate of succes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37(3), 147-153.
Thorson (1996). Integrated in communication: synergy of persuasive voices. New York: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Williams, A. B. (2004). Learning to share meaning in a multi-agent system. Journal of autonomous agents and multi-agent Systems, 8(2), 165-193.
網站:
<NowNews開南大學發起愛心發票抽門票 十萬發票贈伊甸>(2009年5月26日)。上網日期:2009年10月21日。取自:http://www.nownews.com/2009/05/26/11461-2456063.htm
<104人力銀行-寬宏藝術工作室>(2009年10月1日)。上網日期:2009年10月3日。取自:http://www.104.com.tw/
<104黃頁網站-輿采國際行銷股份有限公司>(無日期)。上網日期:2009年10月3日。取自:
http://www.104info.com.tw/company/854c3a446c346c3e2152583a43203f3c1972929296b4036322d80j99.htm
<2008台灣國際文化創意展覽會>(無日期)。上網日期:2009年11月24日。取自:http://www.creativetaiwan.net/chinese/index.shtml
<太陽劇團歡躍之旅中文官方網站>(無日期)。上網日期:2009年9月22日。取自:http://ishow.udn.com/events/alegria/index.html
<民生@報-史上最失敗的獅子王>(2008年8月21日)。上網日期:2009年2月19日。取自:http://n.yam.com/msnews/mkarticle.php?article=20080820004385
<朱宗慶的文化觀察-「適得其『所』」的節目才能展現精華和特色>(2008年8月20日)。上網日期:2009年2月19日。取自:http://blog.udn.com/jublog/2145397
<朱宗慶的文化觀察-讓經典音樂劇名符其實>(2008年8月13日)。上網日期:2009年2月19日。取自:http://blog.udn.com/jublog/2127107
<財政部稅務入口網-營業登記資料公示查詢-寬宏藝術工作室>(無日期)。上網日期:2009年10月5日。取自:
http://www.etax.nat.gov.tw/wSite/np?ctNode=10817
<經濟部全國商工行政服務入口網-工商登記資料查詢-寬宏藝術工作室>(2008年5月13日)。上網日期:2009年10月5日。取自: http://gcis.nat.gov.tw/index.jsp
<歌劇魅影音樂劇官方網站>(無日期)。上網日期:2009年9月10日。取自:http://www.phantomtaiwan.com.tw/
<寬宏藝術網站>(無日期)。上網日期:2009年9月10日。取自:http://www.kham.com.tw/
<聯合報系網站>(無日期)。上網日期:2009年2月23日。取自:
http://www.udngroup.com/2c/index.jsp
<聯合報系金傳媒集團網站>(無日期)。上網日期:2009年10月5日。取自:http://www.gmg.tw/
<聯合報系活動事業處網站>(無日期)。上網日期:2009年2月23日。取自:http://ishow.udn.com/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