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寶珠
LIN.PAO-CHU
論文名稱: 臺北縣區域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志工參與志願服務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
The Research of the Motivation and the Job Satisfaction of the Volunteers in the Regional Social Welfare Centers in Taipei County
指導教授: 楊國賜
Yang, Guo-S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6
中文關鍵詞: 志願服務志工參與動機工作滿意度
英文關鍵詞: voluntary service, volunteer, participatory motivation, job satisfac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25下載:4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臺北縣區域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志工背景、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的關係,經由問卷調查的方式,以自編「志工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量表」為工具,對臺北縣八個區域社會福利服務中心436名志工進行調查,回收373份有效問卷,回收率85.6%將所蒐集的資料加以統計分析,獲得下列主要發現:
    一、社福中心志工成員約86%為女性,已婚者占95%,家庭管理占六成以上,志工年齡以50-59歲及60歲以上兩者約占70%,在教育程度方面,以高中職學歷約占全員的44%,另外,服務年資 5-9年及10年以上達七成以上,有其他志工經驗者亦達75%。有社會福利類服務經驗者高達95%以上。
    二、社福中心志工具有高度的參與動機,分為「求知識與技巧」、「表達社會責任」、「成就感」、「他人期望」、「社會認可」、「社會接觸」、「自我成長」等七個層面。其中以「社會接觸」與「表達社會責任」層面的參與動機最強,「他人期望」與「社會認可」的參與動機較弱。
    三、社福中心志工具有高度的工作滿意度,分為「組織氣氛」、「機構福利」、「自我肯定」、「他人肯定」、「伙伴互動」等五個層面,其中以「伙伴互動」滿意度最高,「他人肯定」滿意度最低。
    四、社福中心志工的參與動機因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宗教信仰、服務年資不同而有所差異。
    五、社福中心志工之參與動機不因職業、其他志工經驗、目前家人有參與志工服務而有差異。
    六、社福中心志工的工作滿意度因年齡、教育程度而有所差異。
    七、社福中心志工的工作滿意度不因性別、婚姻狀況、職業、宗教信 仰、其他志工經驗、目前家人有參與志工服務而有差異。
    八、社福中心志工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依據研究發現,本研究提出下列四項建議:
    一、對相關主管機關的建議
    (一)建構志願服務資訊網絡,成立志工資源中心,整合志工參與資訊,增加志工參與的機會。
    (二)結合社會資源,擴大志工參與層面,鼓勵青少年、男性、退休人員及專業人士投入志工行列
    (三)訂定具體明確的志工管理制度。
    二、對參與服務志工的建議
    (一)鼓勵多元參與跨單位(機構)服務。
    (二)志工家庭的投入,落實志工全民化之目標。
    (三)實踐服務學習的理念,豐富人生的色彩。
    三、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增加研究對象。
    (二)擴大研究範圍。
    (三)進行質性研究。
    (四)擴充研究內容。

    關鍵字:志願服務、志工、參與動機、工作滿意度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lies in probing into the background, the motivation, and the job satisfaction of the volunteers of the regional social welfare service centers in Taipei County. The research was via questionnaire, “the motivation of the volunteers’ participation and the job satisfaction Evaluate form”, compiled by myself as the tool to carry on the investigation. It aimed at eight regional social welfare service centers in Taipei County, including 436 volunteers, retrieve 373 effective questionnaire,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materials was collected 85.6% rate of recovery .The major discoveries were as follows:
    I. 86% of the members of the social welfare service centers in Taipei County are female, 95% of them are married, and more than 60% are housewives. 70% of volunteers are at the age of 50~59,and even older than 60. In education degree, 44% are graduated from senior high schools. 75% have serviced more than 5 years. 75% volunteered in other associations. 95% have volunteered in social welfare service experience.
    II. The volunteers of social welfare center have high motivation participating in service which divided into seven aspects: “seeking knowledge and skills”, “expressing th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society”, “sense of the achievement”, “expectation from others”, “recognition from the society”, “contact with the society”, and “self-development”. Among them, the most strong motivations are “ contact with the society” and “expressing th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society.” The comparatively weak motivations are “expectation from others,” and “recognition from the society.”
    III. The volunteers of social welfare center have high job satisfaction, divided into 5 aspects: “the atmosphere in organization”, “organization's welfare”,” self-affirmation”, “affirmation from the others” and “interaction with the partners”. Among them, satisfaction of the” interaction with the partners” is the highest, and “affirmation from the others “is the lowest.
    IV. The motivations of the volunteers of social welfare center are different to some extent from their sex, age, education degree, marital status, religious belief and service years.
    V. The motivations of the volunteers of social welfare center are no different because of their occupations, having other volunteer experience, and other family members participating in volunteering or not.
    VI. The satisfactions of the volunteers of social welfare center are different to some extent because of age , education degree.
    VII. The satisfactions of the volunteers of social welfare center are no different because of heir sex, age, education degree, marital status, religious belief, having other volunteer experience, and other family members participating in volunteering at present.
    VIII. The working satisfaction of the volunteers of social welfare center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motivations.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the research proposes the following four suggestions:
    1. Suggestions to the relevant supervising organization:
    (1) Build and construct the information network of the voluntary service, set up the volunteer resource center, integrate the volunteers to build up data base, offer more opportunity for the volunteers to join.
    (2) Integrate social resource, expand the aspect for the volunteers to participate, encourage adolescent, male, and the retired people and professionals to join.
    (3) Establish concrete and clear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volunteers.
    2. Suggestions to the volunteers who join:
    (1) Encourage pluralism to participate in stepping the other organization to serve.
    (2) The input of the volunteer's family, implement the goal of the whole people to be volunteers.
    (3) Practice the idea of service learning, and enrich the color of life.
    3. Suggestions to future study:
    (1) Increase more objects of the research.
    (2) Enlarge the research range.
    (3) Carry on the quality research.
    (4) Expand the research contents.

    Keyword: voluntary service, volunteer, participatory motivation, job satisfaction

    目 次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I 目次 …………………………………………………………… VI 表次 …………………………………………………………… IX 圖次 …………………………………………………………… X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6 第四節 名詞釋義…………………………………………   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志願服務的意義與內涵…………………………   11 第二節 參與動機理論及其相關研究……………………   31 第三節 工作滿意理論及其相關研究……………………   39 第四節 志工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47 第五節 臺北縣社福中心志工之運用現況………………   5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6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6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63 第四節 實施程序………………………………………… 71 第五節 資料處理…………………………………………   74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75 第一節 研究樣本基本資料之分析………………………   75 第二節 志工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現況分析…… 79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志工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 差異分析…………………………………………   83 第四節 志工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分析………    99 第五節 綜合分析與討論………………………………    10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5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05 第二節 結論………………………………………………   109 第三節 建議……………………………………………… 111 參考文獻…………………………………………………………   117 中文部分…………………………………………………………   117 英文部分…………………………………………………………   122 附錄………………………………………………………………  124 附錄一 台北縣區域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志工參與志願服 務動機與工作滿意度預試問卷……………………  124 附錄二 台北縣區域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志工參與志願服 務動機與工作滿意度正式問卷……………………  130 附錄三 志願服務法………………………………………… 136 附錄四 廣結志工拓展社會福利工作 — 祥和計畫……… 141 附錄五 臺北縣政府推行志願服務實施計畫……………… 146 附錄六 臺北縣政府志願服務輔導及管理要點…………… 148 附錄七 臺北縣政府志願服務人員意外事故保險實施要點.. 152 附錄八 臺北縣績優志願服務人員、團體暨資深志願服 務人員獎勵要點…………………………………… 153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內政部(2000)。志願服務人員訓練教材1:認知訓練。台北:內政部。
    內政部(2001)。中華民國臺閩地區國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台北:內政部。
    內政部統計處(2002)。內政部統計九十年統計年報。台北:內政部。
    內政部統計處(2003)。內政部統計九十一年統計年報。台北:內政部。
    王秀燕(2003)。志工管理者之經營管理理念對與組織間合作意向相關性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王良泰(2004)。服務志工留任因素之研究-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為例。逢甲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石淑惠(1996)。公共圖書館義工個人特質、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行政院主計處統計資料(1999/2002)。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2001)。志工-新世紀的資產。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吳佳燕(2002)。國家公園解說員離職因素之探討。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坤良(2006)。社教志工的參與動機、服務學習、參與程度與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吳明隆(2001)。SPSS 統計應用實務。台北:松崗電腦圖書有限公司。
    吳美慧、吳春勇、吳信賢合著(1995)。義工制度的理論與實施。台北:心理出版社。
    吳淑鈺(2000)。太魯閣國家公園義務解說員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吳順德(2004)。志工參與社區服務之工作投入與滿意度之研究-以松山區民生社區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瓊恩(1998)。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
    宋世雯(2000)。成人參與志願服務之工作投入與滿足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志願服務法(2001)。
    李沛良(1999)。社會研究的統計分析。台北:巨流出版社。
    李青芬、李雅婷、趙慕芬編譯(2002)。Stephen P. Robbins(2001)原著。組織行為學(中譯二版)(Organizational Behavior 9/e)。台北:華泰。
    周佑民(1997)。公務機關志工制度之研究-以台北市所屬各機關為例。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利俐(2002)。家長參與學校義工組織個案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林秀英(2003)。婦女參與志願服務動機與工作滿足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佩穎(1999)。義工參與動機、工作特性、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以表演藝術團體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勝義(1990)。建立社教機構義工制度之研究。台北:教育部社教司。
    林勝義(1993)。如何塑造志願服務文化。社區發展季刊,63 ,55-58。
    林萬億、林振春(1993)。現行公務機關義工人力運用情形之探討。行政院研考會。
    邱皓政(200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書局。
    施孋娟(1984)。志願服務人員工作動機與滿意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孫本初、簡秀昭(1998)。公部門之志工管理(上)。人事月利,26(3),11-25。
    孫本初、簡秀昭(1998)。公部門之志工管理(下)。人事月利,26(4),22-27。
    徐俊賢(2005)。博物館志工參與動機與工作滿足之研究-以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為例。國立台南藝術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秦夢群(1998)。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台北:五南。
    高以緯(2004)。台北縣市高中生參與志願服務動機與滿足感相關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月芬(2003)。家庭教育中心志工參與動機、內外控信念與其組織承諾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張火燦(1996)。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台北:揚智。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秋遠(2004)。成年觀護志協助執行保護管束工作參與動機,角色期待和工 投入相關性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張英陣(1997)。激勵措施與志願服務的持續。社區發展季刊,78,54-64。
    張英陣(2002)。志願服務基本教材。台北:內政部。
    許士軍 (1994)。管理學。台北:華泰。
    許素梅(1991)。圖書館義工組織環境、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台北市立圖書館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郭靜晃(2001)。香港志願服務現況與特色。社區發展季刊,93:282-288。
    陳定銘(1999)。非營利組織志工招募與甄選探討。社區發展季利,85,128-141。
    陳定銘、江明修(2003)。志工管理。台北:智勝。
    陳武雄(1997)。我國志願服務工作推展之回顧與前瞻。社區發展季刊,78 ,5-13。
    陳武雄(1997)。願服務應有的認識與做法。人事月刊,24(1),51-57。
    陳武雄(2004)。志願服務理論與實務。台北:揚智。
    陳秋容(2000)。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義務工作的動機和滿意度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泰元(2003)。國人參與志願服務之決定性因素。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彰儀(1995)。組織心理學。台北:心理。
    陸光(1994)。我國志願服務推展之過去、現在及未來。社區發展季利,65,4-10。
    粘慈容(2004)。重新發現力量:高齡志工參與志願服務的充權經驗。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彭懷真等譯(1991)。社會學辭典。台北:五南。
    曾士雄(2001)。學校義工個人特質、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曾華源(2001)。對我國擴大參與志願服務途徑與設置志工中心的建議。社區發展季利,93,59-75。
    曾華源、郭靜晃(2000)。志工人力資源的開拓與整合—以美國志工中心的做法為借鏡。社區發展季刊,89,12。
    曾華源、曾騰光(2003)。志願服務概論。台北:揚智。
    黃永明(1998)。大學生參與少年福利志願服務之選擇與工作滿足之研究。
    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黃志弘(2003)。成人參與志願服務工作其人格特質、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黃淑霞(1989)。台北市兒童福利機構志願服務工作者持續服務意願相關因素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富順(1998)。學習社會與人力發展。成人教育,44,8-16。
    黃裕敏(2003)。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文化與教育組織承諾、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臺東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臺北縣政府(2003a)。臺北縣政府推動志願服務工作手冊,未出版。
    臺北縣政府(2003b)。臺北縣政府九十二年度志願服務績效評鑑書面報告,未出版。
    臺北縣政府(2006a)。社會福利服務中心推行志願服務工作計畫,未出版。
    臺北縣政府(2006b)。臺北縣社會局社會工作員工作手冊,未出版。
    臺北縣政府(2007)。臺北縣96年度第一次志願服務工作會報手冊,未出版。
    臺灣省政府社會處(1988)。志願服務工作手冊。南投:台灣省政府社處。
    蒼開強(2004)。組織氣候與工作滿足之探討—以中國青年救國團為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淑喜(2001)。推展志願服務業務概況與未來之展望。社區發展季刊,93,48-53。
    劉德勝 (1990)。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義工制度。博物館學季利,
    4(1):43-48。
    潘玟諺(2005)。博物館義工個人背景、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為。屏東師範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蔡佳螢(2001)。安寧療護志願服務人員參與動機和工作滿足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蔡啟源(1995)。臺灣地區高齡者志工及協助高齡者工作者工作模式之研究。台北:雙葉書廊。
    蔡漢賢(2001)。對聯合國推行二00一年國際志顯服務年建議的回應。社區發展季刊,92,76-105。
    蔡漢賢主編(1972)。志願服務理論與實務。台灣省社會福利研究會。
    蔡漢賢主編(1991)。社會工作辭典。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中心。
    蔡漢賢主編(2000)。社會工作辭典。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中心。
    謝文全(2003)。教育行政學。台北:高等教育文化。
    謝秀芬(1992)。實驗社區婦女參與志願服務之研究。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謝秉育(2000)。玉山國家公園解說志工參與動機、制控信念與工作滿足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謝金青(1992)。國民小學行政兼職教師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鍾仕琴(1990)。救國團基層社會團務組織氣氛與義務工作同志工作滿足之相關研究。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瞿海源(1991)。社會心理學新論。台北:巨流出版社。
    顏憲文(2004)。國民小學學校志工工作滿意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內政部全球志願務資訊網。網址:http://vol.moi.gov.tw/default.aspx?NO=7(參考日期:95年10月10日)。
    台灣非營利組織研究網。網址:http://npo.nccu.edu.tw /cntent/section02/
    item08.php上網時間:2006/10/1(參考日期:95年10月1日)。

    二、英文部份
    Barker,R.L.(1988).The Social Work Dictionary.New York:Nation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
    Camppbell,J.P.(1970).Managerial behavior,performance,and managing the effectiveness.New York:Mcgaraw-Hill.
    Dunn,P.C.(1995).Volunteer management.In : Encyclopaedia of Social Work(19th).2443-2490.
    Ellis,S.J. & Noyes,K.K.(1990).By the People:A History of American as Volunteers.Ssan Francisco:Jossey-Bass Bublisher
    Fischer,L.R.& Schaffer,K.B.(1993).Older Volunteers :A Guide to Research and Parctice,Newbury:Sage
    Gillespie,D.F.& King,E.O.(1985).Demographic understanding of volunte-
    erism .Journal of Sociology and Social Welfare,12(4),p.798-816
    Herzberg,F.(1959).The motivation to work.New York:Wiley & Sons.
    Homans,G.C.(1961).Social Behavior:its elementary form.N.Y:Hrace & World.
    Locke,E.A.(1969).What is job satisfaction?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25,520-522.
    Porter,L.W.& Lawler,E.E.(1968).Managerial attitudes & performance.
    Homewood:Dorsey Press.
    Robbins,S.(1996).Management.New York:Hall.
    Smith,P.C.,kendall,L.M.& Hulin,C.L.(1969).The measurement of satisfy-
    action in work and retirement.Chicago:Rand McNally.
    Smith,D.H.(1982).Altruism,Volunteers.And volunteerism .In:Harm-
    ann,J.D.(ed.)Volunteerism in the Eighties.Lanham,MD: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23-44.
    Smith,D.H.(1989).Altruism ,volunteers ,and volunteerism .Journal of Voluntary Action Research,10(1):21-36.
    Vroom,V.H.(1964).Work and motivation.New York:John Wiley.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