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富財
Huang, Fu-Tsai
論文名稱: 創造思考教學對國中學生創造力與創造性傾向之成效研究
The Effectiveness of Creative-Thinking Teaching Program o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Creativity and Creative Tendency
指導教授: 簡茂發
Chien, Maw-Fa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5
中文關鍵詞: 創造思考教學創造力創造性傾向單組前後測實驗設計
英文關鍵詞: creative-thinking teaching, creativity, creative tendency, one-group pretest-posttest desig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53下載:6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依據編製的「創造思考教學」方案作為實驗教材,探討此方案對提升國中生的創造力和創造性傾向的成效。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中之單組前後測設計,研究對象為臺北市成德國中七年級學生共88人,測驗工具為「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圖形版」、「威廉斯創造性傾向量表」與學生學習反應問卷,根據前測後測結果所得資料分別以描述統計、t考驗、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以了解受試學生在創造力與創造性傾向的表現情形。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創造思考教學可有效提升國中生創造力。
    二、創造思考教學無法全面提升國中生創造性傾向。
    三、男女學生在創造力及創造性傾向無明顯之差異。
    四、受試學生對「創造思考教學」方案大多呈現正向感受 。
    根據本研究發現及省思,研究者提出建議,作為後續研究與教學者之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reative-thinking teaching project on junior high students’ creativity and creative tendency.The study adopted one-group pretest-posttest design. Eighty-eight seventh grade students in Chengde Junior High School were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The instruments were Torrance Tests of Creative Thinking, Williams’ creativity tendency scale and a researcher-designed questionnaire of students’ feedback of creative-thinking teaching project. The data were analyze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and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s:
    1.The creative-thinking teaching project could efficiently promote junior high students’ creativity.
    2.The creative-thinking teaching project could partly promote junior high students’ creative tendency.
    3.The sex of students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ir creativity and creative tendency.
    4.Most subjects had positive viewpoints on the creative-thinking teaching project.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ome suggestions were offered to the authorities concerned and teachers.

    謝誌----------------------------------------------------i 中文摘要-------------------------------------------------ii 英文摘要-------------------------------------------------iii 目次----------------------------------------------------iv 表次----------------------------------------------------vi 圖次----------------------------------------------------vii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待答問題-------------------------------------------3 第三節 名詞界定-------------------------------------------4 第四節 研究流程-------------------------------------------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創造力之意義與內涵----------------------------------11 第二節 創造性傾向之意義與內涵-------------------------------21 第三節 創造思考教學之模式與策略-----------------------------23 第四節 創造思考教學相關研究--------------------------------31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37 第二節 研究對象------------------------------------------40 第三節 研究工具------------------------------------------41 第四節 實施程序------------------------------------------49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5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創造思考教學對國中生創造力之影響----------------------53 第二節 創造思考教學對國中生創造性傾向之影響-------------------59 第三節 男女學生在創造力及創造性傾向之差異分析-----------------63 第四節 創造力、創造性傾向與學生學習反應之相關分析--------------68 第五節 學生對創造思考教學回饋問卷的反應分析-------------------7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73 第二節 建議----------------------------------------------74 參考文獻------------------------------------------------77 中文部分------------------------------------------------77 英文部分------------------------------------------------83 附錄---------------------------------------------------85 附錄一 心理出版社同意書-----------------------------------85 附錄二 國中創造思考教學實施方案學習反應調查問卷---------------86 附錄三 研究者參與教師行動研究成果表-------------------------87 附錄四 學生學習暨參與各類競賽活動成果表----------------------88 附錄五 靈光乍現show創意~創造思考教學實施方案學習單------------90 附錄六 靈光乍現show創意~創造思考教學實施方案學習單發表電子檔---102 附錄七 靈光乍現show創意~創造思考教學實施方案小組研討學習單-----104 附錄八 靈光乍現show創意~創造思考教學實施成果發表會------------105

    中文部分
    丁興祥(2000)。當代傑出科技人才創造發展的社會環境。(國科會研究計畫,計畫編號:NSC89-2519-S-030-001)。
    丁興祥、陳明穗、蔡啟通、邱皓政、李宗浣(1991)。羅賽浦創造傾向量表修訂報告。測驗年刊,38,189-200。
    王千倖(2000)。提昇教師教學創造力:「以學校為中心」的教師在職進修。中等教育,51(39),60-71。
    毛連塭(2000)。緒論。載於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主編),創造力研究,2-54。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毛綺芬(2007)。創思寫作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創造力及寫作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南市。
    江仲文(2012)。融入式創造思考教學對國民中學學生生活科技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市。
    李乙明(譯)(2006), E. P.Torrance., O. E.Ball. & H. T.Safter(著)(1992)。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圖形版—指導手冊(Torrance Tests of Creative Thinking,TTCT)。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李倍締(2012)。創造與批判思考融入教學對國中生之教學效果。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李錫津(1987)。創造思考教學研究。臺北,臺灣書店。
    余文爾(2005)。國中生活科技多媒體電腦輔助創造思考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呂宗杰(2008)。創造力表現於國中設計課程之應用。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碩士班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杜宓容(2013)。創造思考教學活動對提升國小學童創造力成效之研究。南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何榮桂(1990)。運用SPSS/PC+作項目分析的方法。測驗與輔導,99,132-145。
    周文欽(2004)。研究方法-實徵性研究取向。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吳世清(2002)。國中生活科技課程創造思考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吳秀玲(2009)。不同異質合作分組創造思考教學對國中學生電腦繪圖成效與創造力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市。
    吳政岡(2008)。創造思考教學策略應用於電腦動畫製作對國中學生創造力影響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所)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吳靜吉(1983)。創造性人格量表。未出版,臺北市:作者。
    吳靜吉(2002)。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國際創造力教育趨勢。臺北市:教育部。
    吳靜吉、丁興祥、高泉豐(1992)。建立拓弄斯語文創造思考測驗乙式常模研究報告。臺北市:教育部訓委會。
    吳靜吉、葉玉珠、鄭英耀(2000)。影響創意發展的個人因素、家庭及學校因素量表之發展。國科會整合型計畫部分結果報告(編號:NSC 88-2519-S-004-001-C)。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
    吳靜吉、高泉豐、葉玉珠、陳甫彥(1993)。建立「拓弄斯圖形創造思考測驗甲式」常模研究報告。臺北市:教育部訓委會。
    吳靜吉、陳淑惠、李慧賢、郭俊賢、王文中、劉鶴龍(1996)。創意生活經驗量表。臺北市:教育部。
    吳靜吉、郭俊賢、劉士豪、林偉文、葉玉珠、高泉豐 (1998) 。「新編創造思考測驗」指導及研究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吳麗雪(2006)。創造思考教學方案對國小美術班學生創造力學習效果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市。
    林幸台(2000)。創造力評量。載於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主編,創造力研究,264-304。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林幸台、王木榮(1999) 。威廉斯創造力測驗。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林秀珊(2008)。視覺藝術創造思考教學活動對國中美術班學生創造力表現之影響。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縣。
    林欣潔(2015)。國中生創造性傾向與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林敏煌(2006)。創造思考教學策略融入國中生活科技課程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臺東市。
    邱德慈(2014)。國中公民課程民主政治議題創造思考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洪淑美(2004)。國小視覺藝術課程實施創造思考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
    洪惠瑕(2008)。創造思考教學運用於美術課程以提升國中生創造力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
    洪蘭 譯(1999),R.J.Sternberg & T.I.Lubart 著(1995)。不同凡想~在一窩蜂文化中開拓創造力(Defying the crowd:cultivating creativity in a culture of conformity)。臺北市:遠流出版社。
    孫志誠、嚴貞(2003)。創造力評量的內涵與方法初探。設計研究,3,184-192。
    教育部(2003)。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取自教育部部史網站。線上檢索日期:2014年8月18日,http://history.moe.gov.tw/important_list.asp。
    陳文玲(2002)。從對望到對話:根據「學」「業」觀點打造廣告創意教育課程。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陳昭儀 (2003) 。創意人物研究之回顧與探析。資優教育季刊,87,27-40。
    陳淑絹(1991)。創造性問題解決訓練課程對高中學生創造能力、科學能力及科學相關態度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陳曉梅(2003)。國中生活科技課程實施創造思考教學方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
    陳龍安(1984)。創造思考教學對國小資優班與普通班學生創造思考能力之影響。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陳龍安(1986)。陶倫斯圖形創造思考測驗(乙式)指導手冊。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陳龍安 (1990) 。「問想做評」創造思考教學模式的建立與驗證--智能結構模式在創造思考教學上的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未出版博士論文,臺北市。
    陳龍安(1991)。智能結構模式的思考教學策略。創造思考教育,3,19-31。
    陳龍安(2006)。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第六版)。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陳英豪、吳裕益(1981)。賓州創造傾向量表修訂報告。教育學刊,5,113-142。
    陳正昌、簡清華 譯(2012),R.D.Yockey 著(2011)。SPSS就這麼簡單(SPSS demystified:A step-by-step guide to successful data analysis(2nd ed.)。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張玉成(1983)。創造性發問技巧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玉成(1995)。思考技巧與教學。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張世彗(2007)。創造力:理論、技法與教學。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張明芳(2012)。創造思考教學融入表演藝術課程對學生創造力影響之研究。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書局。
    郭雅惠(2004)。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對國中生創意表現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曾志朗(2005)。創造力之探源,猶如摸象。科學人雜誌中文版,45,12-13。
    曾藝美(2011)。國中視覺藝術創造思考教學對創造力影響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未出版碩士論文,臺中市。
    游秋翎(2013)。創造思考教學融入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研究—以「生活經營」主題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班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湯偉君(1999)。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式對國三學生科學學習的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黃雅卿(2007)。國中地理科心智繪圖教學方案對學生創造力、學業成就表現之成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黃慧珊(2012)。創造思考教學對國中學生創造力與樂觀特質之成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創造力發展在職專班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葉玉珠(2000)。「創造力發展的生態系統模式」及其應用於科技與資訊領域之內涵分析。教育心理學報,32(1),95-122。
    葉玉珠(2006)。創造力教學—過去、現在與未來。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詹秀美、吳武典(2007)。新編問題解決測驗。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賈馥茗(1976)。英才教育。臺北市:開明書局。
    賈馥茗、簡茂發(1982)。我國國中學生科學才能之測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24,1-91。
    廖偉雄(2009)。心智繪圖教學對提升國小資優生創造力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資賦優異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市。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1973)。陶氏創造思考測驗(圖形) 修訂。臺北市: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劉丙燈(2003)。高職機械科「專題製作」課程實施創造思考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縣。
    劉英茂、許玫瑰(1974)。托浪斯創造思考測驗(語文甲式)的修訂。測驗與輔導,2(3),108-109。
    鄭芳怡(2004)。國小中、高年級學童解釋形態、領域知識及創意生活經驗與科技創造力之關係。國立中山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
    鄭素雲(2011)。圖像式刺激創造思考教學方案在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蔡淑君(2010)。創造力競賽活動對國中學生創造力與創造性傾向之成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創造力發展在職專班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潘朝昱(2008)。國中學生創造性傾向量表編製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創造力發展在職專班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賴聲川(2006)。賴聲川的創意學。臺北市:天下雜誌出版社。
    謝佩芬(2010)。視覺藝術創造思考教學活動對國中學生創造力影響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臺中市。
    蕭怡文(2010)。「問想做評(ATDE)」音樂教育創造思考教學方案對國中學生創造力影響之研究。實踐大學企業創新與創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鍾瑋純(2011)。運用創造思考教學於表演藝術舞蹈課程學生創造力表現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舞蹈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鍾素惠(2012)。創造思考教學策略提升平面廣告影像解讀能力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魏秀恬(2001)。國中科技教育實施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簡茂發(2011)。心理測驗與統計方法(第四版)。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蘇靜怡(2008)。英語創造思考教學方案對國中學生創造力、學習態度及學業成就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在職專班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英文部分
    Amabile, T. M. (1979).Effects of external evaluation on artistic on artistic creativ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4, 87-95.
    Amabile, T. M. (1983).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A componential
    conceptualiz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5, 357-376.
    Amabile,T. M.(1996).Creativity in context. Boulder, CO:Westvoew.
    Crawford, R. P. (1954). The techniques of creative thinking.New York,NY:Hawthorn.
    Csikszentmihalyi, M. (1996). Creativity: Flow and the psychology of discovery and invention. New Nork, NY:Harper Collons.
    Davis, G.A. (1986). Creativity is forever (2nd ed.). Dubuque, IA:Kendall/Hunt.
    Fleith, D. S. (2000).Teacher and student perceptions of creativity in the classroomenvironment.Journal of Roper Review, 22(3), 148-153.
    Gardner, H. (1993). Creating minds, p.9 . New York, NY:Basic Books
    Guilford, J. P. (1967). The nature ofhuman intelligence. New York,NY:
    McGraw-Hill.
    Hocevar, D., & Michale, W. B(1979). The effects of scoring formulas on the discriminant validity of tests of divergent thinking.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39, 917-921.
    Mellou, E.(1996). The two-conditions view of creativity. Journal of CreativityBehavior,30(2),126-149.
    Oldham, G. R., & Cummings, A. (1996). Employee creativity:Personal and contextualfactors at work.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39(3), 607-634.
    Olson, D. W. (1963). Industrial arts and technology.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arnes, S. J. (1967). Creative behavior guidebook. New York,NY:Scribners.
    Schaefer, C. (1970). Manual for the Biographical Inventory:Creativity (BIC). San Diego, CA:Educational and Industrial Testing Service.
    Sternberg,R.J.&Lubart,T.I. (1995).Definying the crowd:Cultivating creativity in a culture of conformity. New York, NY:Free Press.
    Torrance, E. P. (1974). Torrance test of creative thinking: Norms-aechnical manual, Princeton. NY:Personnel Press, Inc.
    Torrance, E. P. (1988).The nature of creativity as manifest in its testing. In R. J.Sternberg (Ed.), The nature of creativity (pp. 43-75). New York, NY: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Wallas(1926).Effects of alcohol on persistent effort and deductive thinking during the preparation phase of the creative process.The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28(2),124-132.
    Williams, F. E. (1972).Identifying and measuring creative potential. Englewood Cliffs,NJ: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
    Yockey,R.D(2011).SPSS demystified:A step-by-step guide to successful data analysis(2nd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Pearson Education.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