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曾淑雯
論文名稱: 國中生對一些試驗發生機會相等或不相等認知之研究
指導教授: 王建都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數學系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8
中文關鍵詞: 機率概念試驗機率教育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47下載:1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探討國中學生在各種不同試驗中對機會相等或不相等的認知現象,其中包括各種物品、事件在各種狀況下發生的機會是否相等?以便了解學生在不同試驗下對各種不同事件的機率值之想法和認知。
    研究方法主要採取量的統計和質的分析並行的方式,根據上述的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台北縣市國中學生共307名為研究對象。研究工具為問卷,藉以蒐集受試者的答案,以便進行分析及探討。並藉助統計分析的方式,來了解各年級學生對各個問題反應之差異情形。
    本研究的主要結果有下列幾點:
    一、學生對於生活中比較熟悉的物品有著比較好的答題情況,而對其他比較不熟悉的物品,即使已有圖形或文字的輔助,但學生仍無法有效掌握此類試題。
    二、總括來說,有2~3成的學生,對於任一機率試驗內,每一個樣本的發生機會都抱持著 的想法,這些學生回答問題時並未仔細考慮是否每一種可能結果發生的機會都是相等的。
    三、整體而言,有2成左右的學生,並不了解何謂機率值的真實意義,所以學生會抱持著機率變化萬千,無法判斷各種情形機會相等與否的想法。
    四、學生對於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情境問題,經常容易因為與生活經驗結合後,而產生一些解讀上的不同想法。
    五、多數學生對於複合事件的樣本空間並無法完全掌握,所以有著極大的困擾。
    六、學生仍不具備在不同實驗中粹取相同機率架構之能力。
    最後,本研究依據所發現的結果,分別針對教師教學方面提出建議,同時,也為後續研究提供一些可行的方向。

    中文摘要 I 目錄 II 表次 IV 圖次 VII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 1 第二節、研究目的 4 第三節、名詞解釋 4 第二章、文獻探討 6 第一節、概念與機率概念的內涵及分析 6 第二節、機率概念發展模式 9 第三節、機率直觀概念的發展 13 第四節、機率迷失概念的相關研究 14 第五節、國內學生機率概念學習的相關研究 19 第三章、研究方法 21 第一節、研究設計 21 第二節、研究樣本 22 第三節、研究工具 24 第四節、研究步驟與流程 27 第五節、研究限制 29 第四章、結果分析與討論 30 第一節、資料分析與處理簡介 30 第二節、施測結果分析流程 31 第三節、表格說明 32 第四節、施測結果分析 32 第五節、答題類型分析 67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99 第一節、結論 99 第二節、對機率教學的建議 102 第三節、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104 參考文獻 105 附錄 109 附錄1:問題施測時指導用語 109 附錄2:預測試題 110 附錄3:正式施測試題 115 附錄4:學生個人答題選項統計表 120 附錄5:Chi-Square Statistics 分析表 129

    一、中文部分
    朱雅瑋(民85):國小學童機率的直觀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源順(民83)機率與統計教學研究的文獻探討。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學報,2,313-352。
    李佳奇(民90):高中生對條件機率解題策略與錯誤題型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芝儀、李泰儒譯(民84):質的評鑑與研究(Patton,1990: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台北:桂冠。
    吳靜瑜(民87):國小六年級學童的機率概念。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燈茂(民81):11-16歲學童之「相對差異」與「大數法則」概念初探。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生傳(民86):我國學生概念發展的水準與特徵研究。教育學刊,13,47-82。
    施能宏(民86):國小高年級學生機率文字題表現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順宇、鄭碧娥(民82):國中生機率能力評量分析。中華民國第八屆科學教育與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39-67。
    陳芷羚(民91);探討中學生機率概念與判斷偏誤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國民中學數學科教科書第六冊(民89):。國立編譯館主編。台北市:國立編譯館。
    國民中學數學科教師手冊第六冊(民89):。國立編譯館主編。台北市:國立編譯館。
    二、英文部份:
    Bergson,H.(1930). L’evolution creatrice ,191-201. Paris,Alcan.
    Berne,E.(1949). “The nature of intuition”, Psychiatric Quarterly,23,223-226.
    Feller,W.(1957). An introduction to probability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1. New York:Wiley&Sons.
    Fischbein,E.(1975). The intuitive sources of probabilistic thinking in children. Dordrecht, The Netherlands:Reidel.
    Fischbein,E.,Deri,M.,Nello,M.S., &Marino,M.S.(1985). The role of implicit models in solving verbal problems in multiplication and division.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16(1),3-17.
    Fischbein,E.(1987). Intuition in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An Educational Approach ,Reidel,D. Dordrecht.
    Fischbein,E.(1991). Factors Affecting Probabilistic Judgment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22(6),523-549.
    Hawkins,A. & Kapadia,R.(1984). Children’s conceptions of probability:A psychological and pedagogical review.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15,349-377.
    Jones,G. ,Langrall,C.W., Thornton,C.A. &Mogill,A.T.(1997). A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and nurturing young Children’s thinking In probability.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32,101-123.
    Kahneman,D.,& Tuerskey,A.(1973b). Availability:A heuristic for judging frequency and probability. Congnitive Psychology,5,207-232.
    Klausmeier,H.J.(1979).Cognitive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 Piagetiann Prespectives. Washiogton,D.C.:office of Education.
    Konold,C.(1983). Conceptions about probability:Reality 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1983).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43,4179B.
    Konold,C.(1991). Understanding student’s beliefs about probability. Radical constructivism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139-156.
    Konold,C.(1993). Inconsistencies in students’ Reasoning about Probability.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24(5),392-414.
    Lecoutre,M.(1992). Cognitive models and problem spaces in “purely random”situation.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23,557-568.
    Piaget,J. & Inhelder,B.(1951). The origin of the idea of chance in children ,English translation 1975.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ondon.
    Shaughnessy,J.M.(1977). Misconceptions of probability:an experiment with a small-group,activity-based, model building approach to introductory probability at the college level.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8,295-316.
    Shaughnessy,J.M.(1992-1993). Research im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 In D. Grouws(Ed.),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Learning,(pp.465-494).New York:Macmillan.
    Tversky,A.& Kahneman,D.(1973). Availability:A heuristic for judging frequency and probability. Cognitive psychology,5,207-232.
    Tversky,A.& Kahneman,D.(1974). Judgment under uncertainty:Heuristics and Biases. Science,185,1124-1131.
    Tversky,A.& Kahneman,D.(1978). Extensional versus intuitive reasoning:The conjunction fallacy in probability jugdgment psychological Review,90(4),293-315.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