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美倫 |
---|---|
論文名稱: |
臺北高等學校數學教育初探 ─以學生筆記為例 |
指導教授: |
洪萬生
Horng, Wann-Sheng 左台益 Tso, Tai-Yih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數學系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
論文出版年: | 2013 |
畢業學年度: | 10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2 |
中文關鍵詞: | 臺北高等學校 、臺灣數學教育史 、台高 、數學教育 、日治時期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602 下載:6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篇論文以台灣1922年 - 1945年為歷史背景,探討日治時期台北高等學校之數學教學內容。
在鋪陳歷史脈絡時,筆者得力於徐聖凱《日治時期台北高等學校之研究》,以及其他相關教育文獻譬如台北高校的教師簡介。此外,筆者根據台灣總督府出版的《公學校算術書》以及當時的入學試驗題目,也得以掌握高等學校尋常科、高等科入學試題所包含的數學教育面向。最後,筆者再利用王姓學生提供的數學筆記本,探討當時高等學校的數學教育內涵。
在台北高等學校的授課要旨中,數學科必須要在計算應用上熟練,且能精確地思考。王姓學生的筆記的確反映了此一現象,亦即將數學視為工具來學習。譬如說吧,在每個單元標題之下,有簡單扼要的原理論述,但強調的重點並不放在數學理論本身,而是放在數學應用上。雖然當時的授課內容與日本官訂的內容相差甚多,王姓學生的筆記本又比課程綱要原本的內容來得少,但是,其中突顯出來的特色,仍然是理論的應用。我們也可以看出,當時高等科的數學教育並不是以數學知識本身的發展作為主軸,而是以「大學生」應學會的數學工具為出發點,因此,數學教學的角色如以「大學通識課程」來比喻,是相當恰當的。
目前有關台北高校的許多研究當中,在教育制度史之外,雖有不少探討涉及台灣文學或藝術人才的養成與影響,但未見有教育現場內容進行細部的研究。本研究以王姓學生的數學筆記本為例,希望重建台北高校的數學教育現場,也冀望可以豐富台灣數學教育史的研究內涵。
王珮瑩,《日治時期臺灣「不良少年」的誕生》,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朱珮琪,《臺灣日治時期菁英教育的搖籃─以台中一中為例》,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頁40。其論文表示,在1907年設立了總督府中學校,1914年設立臺南總督府中學校,但並非為臺灣人所設置。
何治萱,《從書院教育到公學校教育:清末到日治時期苗栗地方社會的變遷(1889-1927)》,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碩士在職專班論文,2009年。
宋鼎宗,《殖民地臺灣文化統合與臺灣傳統儒學社會(1895-1919)》,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 。
李光智,《「國定」課程之研究:台灣日治時期公學校課程的形成與發展(1895-1945)》,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李宜蓉,《一~九年級數學教科書中代數符號及等號概念之發展設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0年。
徐聖凱,《日治時期台北高等學校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陳思琪,《日據時期臺北地區初等教育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黃雅芳,《日治時期原住民菁英教養與其語文書寫──以陳實、高一生和陸森寶為例》,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蔡惠雯,《日治時期臺灣北部民間借貸利率研究—以《新屋鄉葉氏嘗簿》為主的解讀與分析》,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1年。
專書:
山本信也,《旧制中学校数学教育制度史研究 : 明治19年から昭和20年》,1999。
中古太郎,《日本数学教育史》,亀書房,2010年,頁125-126。
中古太郎,《日本数学教育史》,亀書房,2010年,頁85。
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許振榮教授論文集》,1991年。
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各國教科書比較研究》,台北:台灣書店,1989。
公加藤春城,《臺灣教育沿革誌》,臺北州:社團法人台灣教育會,1939年。
旧制高等學校資料保存会,《旧制高等學校全書 第三卷 教育編》,東京:丸善株式会社,1985年,頁229-231。
田原天南,〈物價調節と公設市場(九) 五、臺灣の市場(三)〉,《臺灣日日新報》,1922/10/25第3版。
何鳳嬌,《日治時期臺灣高等官履歷(一)》,臺北縣:國史館,2004年。
何鳳嬌,《日治時期臺灣高等官履歷(二)》,臺北縣:國史館,2005年。
何鳳嬌,《日治時期臺灣高等官履歷(三)》,臺北縣:國史館,2006年。
呂鈺秀,《臺灣音樂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頁136。
李玉瑾主編,《館藏臺灣學研究書展專輯 二○○八年》,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出版。
周紹明(Joseph P. McDermott)著,何朝晖 譯,《书籍的社会史──中华帝国晚期的书籍与士人文化》,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林茂生著;林詠梅譯,《日本統治下臺灣的學校教育:其發展及有關文化之歷史分析與探討》,臺北市:新自然主義,2000。
林景淵,《日治時期的台灣圖書館事業》,臺北市:南天書局,2008年。
林鶴一,《新制三角法教科書》,東京:開成館,1930訂正再版。
派翠西亞⋅鶴見(E. Patricia Tsurumi)著 ; 林正芳譯,《日治時期台灣教育史》,仰山文教基金會,宜蘭縣宜蘭市:1999年。
高須鶴三郎、加藤平左工門共著,《高等立體幾何學》,東京:裳華房,1931年。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館藏臺北高等學校圖書目錄》,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出版中心,2012年10月。
寄田啟夫,山中芳和,《日本教育史》,京都:ミネルヴァ書房,1993年。
曹銘宗,《自學典範:台灣史研究先驅曹永和》,臺北市:聯經,1999年。
黃秀政、張勝彥、吳文星,《臺灣史》,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
黃慧貞,《日治時期臺灣「上流階層」興趣之探討─以《臺灣人士鑑》為分析樣本》,臺北縣:稻鄉出版社,2007年。
葉榮鐘,《日據下台灣大事年表》,台中市:晨星出版社,2000年。
臺灣大學數學系,《國立台灣大學理學院數學系簡介》,〈許振榮先生訪問記〉,1988年。
臺灣教育會,《臺灣中等學校學力調查成績》,臺北市:臺灣教育會,1931年。
臺灣總督府,《公學校算術書 第二種 第一學年 教師用》,臺灣總督府,1934。
臺灣總督府,《公學校算術書 第二種 第二學年 教師用》,臺灣總督府,1934。
臺灣總督府,《公學校算術書 第二種 第三學年 教師用》,臺灣總督府,1934。
臺灣總督府,《公學校算術書 第二種 第五學年 教師用》,臺灣總督府,1935。
臺灣總督府,《公學校算術書 第二種 第六學年 教師用》,臺灣總督府,1935。
臺灣總督府,《公學校算術書 第二種 第四學年 教師用》,臺灣總督府,1935。
蔡錦堂主訪‧徐聖凱撰著,《黃伯超先生傳:台灣營養學研究領航人‧本土醫學教育改革先驅》,前衛出版社,2012.05,第3章。
蔡錦堂主訪‧徐聖凱撰著,《黃伯超先生傳:台灣營養學研究領航人‧本土醫學教育改革先驅》,前衛出版社,2012.05。
冯立昇,《中日数学关系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
其他:
日治時期期刊全文影像系統 http://stfj.ntl.edu.tw/
日治時期圖書全文影像系統 http://stfb.ntl.edu.tw/
林礽乾(2005),孕育臺灣上一代菁英的搖籃─臺灣師大前身台北高等學校,師大校友 第三二八期,頁6。
洪致文(2012,10月)。台北高等學校的校園空間與建築特色,論文發表於台北高等學校創立9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臺灣臺北。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院,〈從善友樂團始末探討五○年代音樂環境及其時代意義〉,《關渡音樂學刊 第九期》, 2008年,頁133。
許振榮口述,呂素齡紀錄,劉豐哲整理,〈許振榮先生訪問記〉,《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數學系簡介》,國立台灣大學數學系,1988年。
連橫著,《臺灣通史》,卷十一教育誌,頁一九四。
黃俊銘、黃天祥(2012年10月),日治時期台北高等學校之研究,發表於台北高等學校創立9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黃政芳、張勝彥、吳文星,《臺灣史》,臺北市:五南圖書,2011年。
臺灣大學數學系,《國立台灣大學理學院數學系簡介》,〈許振榮先生訪問記〉,1988年,頁27。
臺灣日日新報資料庫,http://smdb.infolinker.com.tw,1931/03/14 第08版,漢珍數位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擷取日期:2012/10/01
臺灣日日新報資料庫http://smdb.infolinker.com.tw/
臺灣日治時期統計資料庫 http://tcsd.lib.ntu.edu.tw/
臺灣舊照片資料庫http://photo.lib.ntu.edu.tw/pic/db/detail.jsp?dtd_id=32&id=969&2&pk=seq&showlevel=2
《臺灣教育會雜誌》暨《臺灣建築建築會誌》影像資料庫
台灣總督府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