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采葳
Lee, Tsai-Wei
論文名稱: 多元評量融入英語閱讀理解教學對國中生英語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以九年級學生為例
Action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Integrating Multiple Assessment into Teaching Reading Strategies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 Taking Ninth- Grade Students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 郝永崴
Hao, Yung-We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5
中文關鍵詞: 多元評量英語閱讀理解閱讀策略
英文關鍵詞: multiple assessment,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reading strategies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THE.NTNU.ED.012.2019.F0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4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多元評量融入英語閱讀理解教學對國中學生的英語學習成效之情形,且評估實施多元評量於英語閱讀課程中,對於國中學生英語學習的成效及閱讀策略改變情形之影響,並瞭解實施多元評量於英語閱讀理解的教學方案調整之歷程。本研究對象為三峽區國中九年級學生30人,將多元評量融入英語閱讀理解教學,每周二堂,進行為期八週,共十六堂之閱讀教學課程。本研究以行動研究之方式,蒐集教室觀察紀錄、學習回饋單、學習策略問卷、訪談及教師省思札記等質性資料,並輔以閱讀前測成績、閱讀後測成績之量化統計,來檢視學生參與之情形。研究結果呈現學生學習成效有所提升,且學生能有效掌握閱讀策略並自主應用。最後,研究者以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可供其他教師及相關領域研究參考。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discuss the students’ learning performance on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assessment into English reading strategies courses. The influence on learners’ learning outcome, reading strategies, and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method adjustment in the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we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participants of this study were 30 ninth-grade students of a junior high school in Sanxia, Taipei. The methodology of this study was based on action research. The study lasted for two months, two class meetings in the ninth class every Tuesday and Friday, totally sixteen meetings. After the sixteen meetings, the data collection included classroom observations, student feedback, questionnaires, interviews, teaching journals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 scor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tudents’ learning performance increased after having the reading instruction. Furthermore, the students could effectively apply the reading strategies to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s. Based on the findings, the researcher provided related suggestions for other teachers and future studies.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第一章 緒論 0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0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03 第三節 重要名詞解釋 0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08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1 第一節 多元評量 21 第二節 閱讀理解教學 25 第三節 多元評量應用於閱讀理解教學之相關研究 29 第三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31 第一節 課程設計與實施歷程 31 第二節 多元評量的實施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 35 第三節 多元評量的實施對學生英語閱讀策略之影響 41 第四節 多元評量教師自我回饋問卷與訪談之分析 47 第四章 結論與建議 61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結論 61 第二節 研究建議 66 參考文獻 73 中文文獻 73 英文文獻 77 附錄 79 附錄一 國中生英語閱讀理解策略問卷 79 附錄二 教師觀察記錄表 82 附錄三 學生學習回饋單 83 附錄四 教師省思札記 84 附錄五 研究參與同意書 85

    一、中文部分
    李坤崇(2002)。多元化教學評量理念與推動策略。教育研究月刊,98,24-36。
    李家同(2013)。大量閱讀的重要性。臺北市:五南。
    李光強、鄒建軍(2014)。思維導圖輔助英語閱讀教學例談。教育科學論壇,319,25-27。
    汪怡伶(2016)。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國中英語學習環境:談學生參與(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沈富源(2014)。英語閱讀:有效的理解策略教學活動(English Reading:Effective Comprehension Strategy Instruction)。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9,61-81。
    林思燕(2007)。交互學習法對台灣國中生英文閱讀能力與後設認知之效益(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英語教學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林幸秋(2011)。臺中市國小英語教師實施多元評量現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中市。
    林淑鳳(2014)。因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高職英文科教師對差異化教學與多元評量之知能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彰化市。
    胡永崇(2008)。閱讀理解的教學評量方式。屏師特殊教育,16,1-9。
    范瑞玲(2010)。學習檔案評量應用於國小三年級閱讀能力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郝永崴(譯)(2014)。有效教學面面觀。臺北:學富文化。
    陸怡琮(2011)。摘要策略教學對提升國小五年級學童摘要能力與閱讀理解成效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6(3),91-118。
    教育部(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英語文)。取自https://www.naer.edu.tw/ezfiles/0/1000/img/114/173173199.pdf
    郭俊賢、陳淑惠(譯)(2000)。Lazear, D.著。落實多元智慧教學評量(Multiple
    Intelligence Approaches to Assessment)。臺北市:遠流。
    陳芊卉(2017)。電子繪本的角色扮演模式對國中學生批判思考意向、閱讀動機與閱讀投入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數位學習與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張春興(200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修訂版)。臺北市:東華。
    張德銳、李俊達(2007)。教學行動研究及其對國小教師教學省思影響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38(1),33-66。
    張佳琳(2010)。美國閱讀教育政策發展之探究。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93,
    183-216。
    黃俊儒(2010)。促進以閱讀理解為基礎的科學教學—美國密西根大學的參訪紀實與省思。科學教育月刊,330,2-10。
    黃文安(2012)。多元評量對屏東七年級學生英語學習態度及口語表現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所,高雄市。
    彭美珍(2017)。翻轉教學影響台灣高職生英語閱讀能力成效之探討。國立臺北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兒童英語教育學系碩士班,臺北市。
    溫雅婷(2008)。以ARCS動機模式與資訊科技融入閱讀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北市。
    葉順宜 (2012)。檔案評量應用於國中英語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市。
    楊存莉、郭玲均、曾舜慈、張蕙芬(2011)。高中職英語教師多元評量實施現況之研究—以台中縣為例。弘光學報,64。
    潘世尊(2016)。以PIRLS閱讀理解歷程為基礎之提問策略教學。弘光學報,78,147-161。
    戴維揚(2007)。閱讀素養與多元評量機制。中等教育期刊,58(6),1-18。
    簡茂發(1999)。多元化教學評量之理念與方法。教師天地,99,11-17。
    蘇玉鳳(2004)。高中生英文閱讀理解之後設認知策略使用量表之編製(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南市。
    許馨芳(2007)。臺北市國中英語教師對多元評量信念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英語教學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陳玉美(2006)。多元英語課室評量:一個師生學習發展的行動研究。英語教學,30(3),159-174。
    陳兩如(2013)。多元評量在國中英語教學上的應用。取自http://www.chjhs.tp.edu.tw/~area-j2/study.pdf
    陳明蕾(2018)。課文本位閱讀策略教學對國小學童閱讀表現與策略使用覺知情形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49(4),581-609。
    陳昭珍(2016)。科普讀物推薦書目—國小篇。圖書教師電子報,48,2016年3月5日,取自http://teacherlibrarian.lib.ntnu.edu.tw/index.php?id=296
    陳昭珍、林吟燕、陳雅萍、高溱澧、張羽芳、梁鴻栩(2017)。概念導向閱讀教學(CORI) 對國中生閱讀投入影響之研究。圖書資訊學研究,12(1),37-38。
    陳婷儀(2016)。心智圖法在國中英語閱讀教學應用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南投縣。
    鄭巧苹、劉文英(2011)。實施闖關評量對國中生數學科學習態度、動機、成就之影響。科學教育月刊,338,16-28。
    蔡秉燁(2014)。行動學習結合交互式教學法對國小學童英語故事閱讀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新北市。
    魏毓瑩(2007)。國中英語教師多元評量實施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龔心怡(2013)。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教學評量新趨勢:多元評量之應用。臺中市教育電子報,26期—多元評量。取自http://www.tc.edu.tw/epaper/index/view/id/856
    龔心怡(2016)。因應差異化教學的評量方式:多元評量停看聽。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1),211-215。
    二、英文部分
    Adler, M. J., & Van Doren, C. L. (1972). How to read a book: New York: Touchstone.
    Alvermann, D. E.,Smith, L. C.,Readena, J. E. (1985). Prior knowledge activation and strategic knowledge in academic performance.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8, 375-404.
    Barnett, M. A. (1988). Reading through context: How real and perceived strategy use affects L2 comprehension: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2(2), 150-162.
    Bachman, L. F., & Palmer, A. S. (1996). 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rown, H.D. (2001). Teaching by principles (2nd ed.):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San Francisco: Addison Wesley Longman, Inc.
    Cooper H., Hedges L.V. (2009). The handbook of research synthesis and meta-analysis. Research synthesis as a scientific process; pp. 3–17.
    Danielsson, C. and Abrutyn, L. (1997). An introduction to using portfolios in the
    Classroom. (Alexandria, VA: Assoc.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Gagne, E. D.,Yekovich, C. W.,Yekovich, F. R. (1993). 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school learning. New York, NY: Harper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Krashern, S. (2004). Free voluntary reading: new research, applications, and controversi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RELC conference, Singapore.
    Mokhtari, K., & Reichard, C. (2002). Assessing students’ metacognitive awareness of reading strategi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94(2), 249-259.
    Ogle, D. (1986). K-W-L: A Teaching Model That Develops Active Reading of Expository Text. The Reading Teacher, 39, 564-570.
    Palincsar, A., & Brown, A. (1984). Reciprocal teaching of comprehension-fostering and comprehension-monitoring activities. Cognition and Instruction, 1, 117-175.
    Peggy L Maki. (2010). Assessing for learningStylus (Sterling VA, & Eurospan, London).
    Smith, F. (1971). Understanding reading: A psycholinguistic analysis of reading and learning to read. Orlando, FL: Holt, Rinehart.
    Sanders, K., Swanson, S., & Urich, C. (1998). Using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o increase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English and Math.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20839)
    Tierney, R. J. (1998). Literacy assessment reform: Shifting beliefs, principled possibilities, and emerging practices. The Reading Teacher, 51(5), 374-390.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