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鄭玉卿
ZHENG, YU-QING
論文名稱: 馬斯洛的人本心理學及其在教育上的蘊義
指導教授: 黃光雄
Huang, Kuang-Hsiu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畢業學年度: 8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1
中文關鍵詞: 馬斯洛人本心理學教育教育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50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資本主義社會經過內部調整,科學技術與國民經濟迅速發
展,然後許多社會問題、道德問題卻日益嚴重,人們漸漸醒覺到,財富與科學的種種
進步,並無法解決人類的根本問題,亦無法使人類獲得真正的幸福。於是,關於人的
種種的根本問題成為許多學者一致關心的焦點,人本心理學便在此時代背景下,一方
面反省在其之前的兩大心理學勢力不能真正認識人類的原因;一方面吸取當時盛行存
在主義與現象學的精華、以及承繼傳統人文主義對人的觀點,而發展出探求人類終極
價值的健康心理學。
馬斯洛為此人本心理學的主導人物,他的動機需求理論、自我實現理論,雖一向廣被
引用討論,但他整個理論的精神和他晚年對自己理論的反省與改進,欲鮮為人注意。
是故,本研究的目的有三:
一、探討馬斯洛人本心理學的主要淵源。
二、釐清馬斯洛人本心理學的基本主張。
三、探討馬斯洛人本心理學在教育上的蘊義。
簡言之、馬斯洛由堅信人類本善的觀點出發,將人的各層次的需求看成是一種生存必
要的因素,從生理需求、安全的需求、愛與歸屬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到自我實現的需
求,最後達到自我超越的需求,可說是人類成長的漸進模式,也是人類類似生物性的
本能,人向高層次的自我實現成長,可說是件自然的事。就一個自我實現的人來說,
他不但能對個人各種體驗均開放接受、充分體驗個人的存在、充分相信個人的體驗能
夠引導個人做出正確的選,他更擁有創造力、存在的自由,並能與實際現象調合一致
,他可謂是一個充分發揮功能的人。但若進一步深入的考量,這「自我實現」的主體
應該是「自我」,自我如何意識到自我實現的境界,並不容易尋求到一個可徵的標竿
,馬斯洛便將這種自我認同一致性的體驗,名之曰「高峰經驗」。這高峰經驗在馬斯
洛看來是人類自然本性對人生最大的饋贈,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容易地把握到到它的
偠值。在那極度的幸福感、欣喜若狂的體驗中,個人不但擺脫一切壓抑與緊張,而且
高峰經驗中的存在認知,會讓個體認識到世界真實的面目,體會到世界的真正價值。
此時,人的眼界已經由自我轉變到超越自我,對世界的關懷替代了對自我一己完成,
這才是人對真善美之存有價值真正掌握的時刻,也是人生最高的境界,超越自我的遠
大胸懷實可視為是馬斯洛對其本身思想的突破,也正是人性無上價值的真確展現。
再者,由本研究對馬斯洛思想的理解,可見馬斯洛的人本心理學,著可為教育提供不
少省思與建議。於是,根據馬斯洛自己所提出的教育觀及其人本心理學在教育上的蘊
義,分別就教育目的、教育途徑、教育行政、課程安排、學習策略……等方面加以說
明,冀能提供教育者人本教育的理念以為參考。

無法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