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韋霖
Wu, Wei-Lin
論文名稱: 朝鮮算學家南秉吉《無異解》與《玉鑑細草詳解》之內容分析
指導教授: 洪萬生
Horng, Wann-Sheng
左台益
Tso, Tai-Yih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數學系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3
中文關鍵詞: 南秉吉無異解玉鑑細草詳解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2391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29下載:1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韓國算學自古以來,幾乎是以中算為學習的對象。從一開始的學習,發展出自己的獨創性思維,最後形成所謂的東算。

    本篇論文探討韓國朝鮮王朝末期數學家南秉吉(1820-1869)的兩部算學研究《無異解》與《玉鑑細草詳解》,這兩本是南秉吉生涯初期至中期的算學代表著作。南秉吉撰寫《無異解》的目的是因為李銳認為「天元術」與「借根方」兩種方法有異,但南秉吉認為「天元術」與「借根方」沒有差別,在此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南秉吉與李銳對於「天元術」與「借根方」的看法,尤其是「天元術」與「借根方」裡的「相消」和「加減」的部份給予大量細緻的討論。第二本書《玉鑑細草詳解》主要討論朱世傑《四元玉鑑》的部分題目,南秉吉在閱讀了羅士琳《四元玉鑑細草》後,利用「天元術」加入自己的觀點而寫下了這本書。

    從《無異解》與《玉鑑細草詳解》這兩本書可以感受到南秉吉對於「天元術」與「借根方」已是相當熟悉,甚至融合了「天元術」與「借根方」的優點,發展出屬於自己的一套思維,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提供未來想要學習算學的學習者,一個方便學習或是方便計算的方法。筆者在本篇論文中採用HPM 觀點來了解南秉吉的思想,可以幫助我們反思目前數學教學的一些理念與作法,例如算數至代數的過度,以及多項式與方程式的概念教學等。同時,我們可以以南秉吉為師,在數學教學情境中恰當融入古代數學文本,豐富教學內容。

    第一章緒論 P1 1.1 研究動機 P1 1.2 研究問題 P2 1.3 文獻探討 P2 1.4 研究方法 P3 第二章南秉吉及其所處的時代環境 P5 2.1 南秉吉所處的年代 P5 2.1.1 朝鮮王朝 P5 2.1.2 朝鮮的身分制度 P7 2.1.3 朝鮮的教育與科舉 P8 2.1.4 朝鮮的算學發展 P9 2.2 南秉吉的生平與其算學交遊 P10 2.2.1 南秉吉的生平與著作 P10 2.2.2 南秉吉的算學交遊 P12 第三章《無異解》內容分析 P16 3.1 《無異解》內容簡介 P17 3.2 《無異解》內容分析 P21 3.3 《無異解》小結 P32 第四章《玉鑑細艸詳解》內容分析 P33 4.1 《玉鑑細艸詳解》內容簡介 P33 4.2 《玉鑑細艸詳解》內容分析 P39 4.3 《玉鑑細艸詳解》小結 P58 第五章結論 P59 參考資料 P62 附錄一:《無異解》原文-序 P64 附錄二:《無異解》原文-第一題至第五題 P65 附錄三 P76 附錄四:《玉鑑細艸詳解》原文-第五題 P77 附錄五:《玉鑑細艸詳解》原文-第九題 P78 附錄六:《玉鑑細艸詳解》原文-第十三題 P80

    歷史文獻:
    1. 李冶,《測圓海鏡》,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技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
    一,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年。
    2. 李冶,《益古演段》,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技技術典籍通彙》,數學
    卷一,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年。
    3. 南秉吉,《無異解》,收入金容雲主編,《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
    篇(6),漢城,驪江出版社,1985 年。
    4. 南秉吉,《玉鑑細艸詳解》,未出版。
    5. 羅士琳,《四元玉鑑細艸》,收入王雲五主編,《國學基本叢書˙四元玉鑑細
    草(一)~(六)》,台北市,臺灣商務,1968 年。
    二手文獻:
    1. 朱立熙,《韓國史:悲劇的循環與宿命》,台北,三民書局,2008 年。
    2. 李元淳、崔柄憲、韓永愚合著,詹卓穎譯,《韓國史》,臺北,幼獅文化事
    股份有限公司,1987 年。
    3. 吳秉鴻,〈「中人算學者」李尚爀〉,《HPM 通訊》第四期,2003 年。
    4. 吳秉鴻,《李尚爀《借根方蒙求》初探》(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碩士論
    文,2003 年。
    5. 洪萬生,〈《無異解》中的三案初探:一個HPM 的觀點〉,《科學教育月
    刊》第八卷第三期(2000 年),頁215~224。
    6. 洪萬生,〈數學文化的交流與轉化:以南秉吉(1820~1869)的《算學正義》為
    例〉,《師大學報》第四十八卷第一期(2003 年),頁20~36。
    7. 洪萬生,〈如何在課堂上使用數學史?〉,《HPM 通訊》第一卷第一期,
    1998 年。
    8. 英家銘,《南秉吉(1820~1869)對古典算學的重新詮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數學系博士班論文,2010 年。
    9. 郭守德,《朝鮮算學家˙南秉吉《測量圖論》初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
    64
    學系教學碩士班論文,2007 年。
    10. 郭世榮,《中國數學典籍在朝鮮半島的流傳與影響》,濟南,山東教育出版
    社,2009 年。
    11. 張復凱,《從南秉吉(1820~1869)《緝古演段》看東算史上天元術與借根方之
    「對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學碩士班論文,2005 年。
    12. 陳春廷,《東算家南秉吉《算學正義》之內容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
    學系碩士論文,2007 年。
    13. 葉吉海,《李朝世宗時期的朝鮮算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2
    年。
    14. 齊玉才,〈朝鮮數學家南秉吉《四象細草詳解》初探〉,內蒙古大學碩士學
    位論文,2011 年。
    15. 蕭文俊,《朝鮮算學家學習中國古代數學文本的轉化:以南秉哲(1817~1863)
    《海鏡細艸解》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學碩士班論文,2003 年。
    16. 蔡茂松,《韓國近世思想文化史》,臺北,東大出版社,1995 年。
    網路資源:

    1.南秉吉碑文http://yingswords.blogspot.tw/2016/04/1865.html
    2.朝鮮王朝實錄 http://sillok.history.go.kr/
    3.玉鑑細草詳解 http://www.i-repository.net/il/meta_pub/G0000398wasan_4100011559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