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家豪
論文名稱: 教材、起點行為與學習成就的關係
指導教授: 曹博盛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數學系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46
中文關鍵詞: 起點行為教材數量樣式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64下載:1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本研究的主題為「數量樣式的學習」,搭配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修訂版(教育部,民91)數學領域能力指標「A-3-7 能察覺數量樣式與數量樣式之間的關係」進行研究,探討「學生的認知起點行為」、「學生的情意起點特質」及「教材設計」三個變項與「學生的終點行為」之間的關聯。
    本研究屬應用研究。在研究設計採「前測-後測控制組設計」,研究對象為台北縣某國中兩個國一班級,其中一班為實驗班(30人),使用研究者設計的教材,另一班為對照班(37人),使用學校原訂的教材。在教學前,兩班學生均施以認知前測、態度前測,檢測學習前學生的認知起點行為與情意起點特質。教學後,兩班施以認知後測、態度後測,檢測學生的數學概念學習成就及數學態度改變情況。再經過一個月後,兩班再施以認知延後測、態度延後測,檢驗學生的數學概念保留成效及數學態度改變情況。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
    1.學生的認知起點行為、情意起點行特質,及教材設計均會影響學生的認知終點行為。
    2.學生所具備的先備能力如果與待學習的數學能力在同一個學習階段,較能順利進行學習。
    3.數學態度愈積極的學生,在認知後測的表現愈好。
    4.使用兩種教材的學生,在數學學習成就的表現上均達顯著水準,而且研究者設計的教材又再優於學校原訂教材。
    5.在本研究中,數學學習態度的改變均沒有顯著。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問題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7 第三節 理論架構………………………………………………………… 8 第四節 名詞界定………………………………………………………… 20 第貳章 文獻探討……………………………………… 22 第一節 起點行為對學習的影響………………………………………… 22 第二節 數學科課程標準與能力指標…………………………………… 26 第三節 數量樣式的學習………………………………………………… 42 第參章 研究方法……………………………………… 49 第一節 研究設計………………………………………………………… 4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1 第三節 研究資源與工具………………………………………………… 52 第四節 分析架構描敘…………………………………………………… 63 第五節 研究步驟與過程………………………………………………… 73 第六節 研究限制………………………………………………………… 76 第肆章 分析與討論…………………………………… 77 第一節 不同認知起點行為與認知終點行為之間的關聯……………… 78 第二節 不同情意起點特質與認知終點行為之間的關聯……………… 93 第三節 不同教材設計與終點行為之間的關聯………………………… 105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149 第一節 結論……………………………………………………………… 149 第二節 檢討與建議……………………………………………………… 154 參考書目………………………………………………… 159 中文部份…………………………………………………………………… 159 西文部份…………………………………………………………………… 163 附錄…………………………………………………………166 附錄3-1:研究者設計教材學習單……………………………………… 166 附錄3-2:研究者設計教材教案………………………………………… 177 附錄3-3:學校原訂教材學習單………………………………………… 189 附錄3-4:A-3-1銜接教材……………………………………………… 199 附錄3-5:認知起點行為前測卷………………………………………… 200 附錄3-6:認知終點行為後測卷………………………………………… 205 附錄3-7:認知終點行為延後測卷……………………………………… 210 附錄3-8:三次認知測驗卷給分標準一覽……………………………… 215 附錄3-9:數學態度前測卷……………………………………………… 220 附錄3-10:題目適用性分析…………………………………………… 223 附錄3-11:實驗班與對照班三次認知測驗IRT值與IRT層次一覽… 227 附錄4-1: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前測能力層次與後測能力類型一覽… 230 附錄4-2:實驗班與對照班在A-3-5的解題策略與人數一覽………… 233 附錄4-3:實驗班與對照班在等差樣式的解題策略與人數一覽……… 238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份
    1. 王文科(民91):教育研究法(七版)。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2. 王保進(民):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台北市: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3. 王寶墉(民84):現代測驗理論。台北市: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
    4. 仁林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民92a):國中.數學(第一冊) 教師手冊。台北市:仁林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5. 仁林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民92b):國中.數學(第一冊)。台北市:仁林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6. 台北縣政府教育局(民92a):小六數學成就測驗實施計畫。民國93年7月21日,取自http://src.tpc.edu.tw/IService/site8/DOC/92學年度小六數學成就測驗實施計畫.doc。
    7. 台北縣政府教育局(民92b):92學年度小六數學題庫解答。民國93年7月21日,取自http://src.tpc.edu.tw/IService/site8/DOC/92學年度小六數學題庫解答.doc。
    8.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83):總諮議報告書。台北:行政院教改會。
    9.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84、85):第一期至第四期諮議及總諮議報告書。台北:行政院教改會。
    10. 朱敬先(民76):教學心理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1. 李美穗(民92):九年一貫數學領域銜接教材分析及教材實例介紹。2004年7月21日,取自http://src.tpc.edu.tw/IService/site2/DOC/九年一貫數學領域銜接教材分析及教材實例介紹.doc。
    12. 林政輝(民91):國中生討論數樣式關係時表達理由能力之成長探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3. 林清山(民66a):數學課程設計和數學教學的理論基礎(上)。科學教育月刊,11,10-20。
    14. 林清山(民66b):數學課程設計和數學教學的理論基礎(下)。科學教育月刊,12,4-10。
    15. 林福來、吳家怡、李源順、鄭英豪、連秀巒、林佳蓉、朱綺鴻、陳姿妍、林春慧(民91):數學證明的暸解(Ⅱ),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 84-2511-S003-072。
    16. 周麗玉(民88):「九年一貫課程」的準備與落實。發表於國民中小學課程教學研討會,225-228。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17. 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民92a):國民中學數學課本(陳版)第一冊【一年級上學期】。台南市: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18. 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民92b):國民中學數學教師手冊(陳版)第一冊【一年級上學期】。台南市: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19. 洪明賢(民92):國中生察覺數形規律的現象初探。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20. 國立編譯館(民87):國民中學數學教師手冊第一冊。台北市:國立編譯館。
    21. 陳伯璋(民88):九年一貫課程的理念、內涵與評析。發表於國民中小學課程教學研討會,93-122。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22. 教育部(民82):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市:教育部。
    23. 教育部(民87):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24. 教育部(民9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修訂版 數學學習領域。台北市:教育部。
    25. 教育部(民91a):教育統計指標 2002 壹.教育概況。民國93年7月21日,取自http://140.122.120.230/ejedata/linda/200211271152/index01.xls。
    26. 教育部(民91b):教育統計指標 2002 捌.附錄: 國際比較。民國93年7月21日,取自http://140.122.120.230/ejedata/linda/200211271152/index08.xls。
    27. 教育部(民92):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數學學習領域。台北市:教育部。
    28. 曹宗萍、周文忠(民87):國小數學態度量表編制之研究。載於教育部八十七學年度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台北市: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29. 張春興(民85):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驗踐(修訂版)。台北市:台灣東華書局。
    30. 張春興(民91):張氏心理學詞典(修正版六刷)。台北市:台灣東華書局。
    31. 張春興、林清山、范德鑫、和陳李綢(民68):學習困難訊息的回饋對國中生數學科成就的影響之實驗研究。教育心理學報,12,15-34。
    32. 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92a):國民中學數學課本(1下)。台北市: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33. 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92b):國民中學數學教師手冊(1下)。台北市: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34. 曹博盛(民92):九年一貫課程數學領域「代數主題」能力指標詮釋研究計畫(十二、研究計劃書內容)。NSC 92-2521-S-003-005。
    35. 梁蕙如(民92):國三學生數型命題論證類型及其改變之教學探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36. 蔡文榮(民84):分析學習者特徵的基本認識。國教之聲,28(4),42-46。
    37. 鄭芳枝(民85):數學教育指標研究-國中幾何技能與解題能力學習進展指標,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NSC 83-0111-S003-064-A。
    38. 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92a):國民中學數學課本-七年級下學期。台南市: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39. 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92b):國民中學數學教師手冊-七年級下學期。台南市: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40. 謝豐瑞(民83):數學教育指標研究-國中代數技能與解題能力學習進展指標,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之前期計劃報告。NSC 83-0111-S-003-053A。
    41. 謝豐瑞(民84):數學教育指標研究-國中代數技能與解題能力學習進展指標,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第一年計畫報告。NSC 84-2511-S-003-014。
    42. 謝豐瑞(民85):數學教育指標研究-國中代數技能與解題能力學習進展指標,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第二年計畫報告。NSC 85-2511-S-003-022。
    43. 謝豐瑞(民89):台灣數學教科書發展理念與實務-從課程改革的脈動來看,載於2000年國際科學教育研討會,29-44。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44. 謝豐瑞(民90):九年一貫數學領域課程研發與檢討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NSC 90-2511-S-003-102-x3。
    45. 顏啟麟和羅昭強(民83):數學教育指標研究-國中數學概念的學習進展指標,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報告 八十三年度。NSC 83-0111-S003-051-A。
    46. 顏啟麟和羅昭強(民84):數學教育指標研究-國中數學概念的學習進展指標,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報告 八十四年度。NSC 84-2511-S003-071。
    47. 顏啟麟和羅昭強(民85):數學教育指標研究-國中數學概念的學習進展指標,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報告 八十五年度。NSC 85-2511-S003-013。

    二、西文部份
    1. Austin, R. A., & Biafore, P. (1995). Perimeter patters. In Moses(Ed.), Algebraic thinking, Grades K-12: Reading from NCTM's school-based journal and other publications.
    2. Bloom, B. S. (1976). Human Characteristics and School Learning.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3. Bishop, J. (2000). Linear geometric number pattern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trategies. Mathematics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 12(2), 107-126.
    4. Bishop, J. W., Otto, A. D., & Lubinski, C. A. (2001) Promoting algebraic reasoning using student's thinking.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the Middle School, 6(9), 508-514.
    5.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7). Mathematics content standards for California public schools: kindergarten through grade twelve.
    6.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00). Mathematics framework for California public school: kindergarten through grade twelve (2000 revised edition).
    7. California Stat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85). Mathematics framework for California public schools: kindergarten through grade twelve.
    8. California Stat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87). Mathematics model curriculum guide: kindergarten through grade eight.
    9. Dick, W., & Carey, L. (1985). 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 Glenview, IL: Scott, Foresman.
    10. Eagle, M. R. (1995). Exploring Mathematics through Histo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1. Fronbisher, L. (1999). Primary school children's knowledge of odd and even numbers. In A. Orton(Ed.), Pattern i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mathematics(pp.31-48). London and New York: Cassell.
    12. Ferrini-Mundy, J., & Schram, T. (1996). The recognizing and recording reform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project: Insight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Monograph No. 8.
    13. Gray, E. M., Tall, D. O. (1994). Duality, ambiguity, and flexibility: a "proceptual" view of simple arithmetic.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25(2), 116-140.
    14. Glaser, R. (1962). Psychology and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n R. Glaser(Ed.), Training Research And Education, (pp. 1-30).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15. Glenda, L. (2001). Moving Forward With Standards. School Science & Mathematics, 101(6), 340-342.
    16. Hambleton, R. K. & Swaminathan, H. (1985). Item response theor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 Boston: Klvwer Nijhoff.
    17. Linacre, J. M. (1991). A User's Guide to WINSTEPS, MINISTEPS Rasch-Model Computer Programs.
    18. MacGregor, M. & Stacey, K. (1993). Seeing a pattern and writing a rule. In Proceeding of the 17th annual conference of international group for the psychology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1, 181-188.
    19. Melanie, H., Diane, S. T., & John, T. (1998). Children's strategies with number patterns. Educational Studies, 24(3), 315-331.
    20. Martin, W. G. (2001). The Cycl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earch and Standards: The Case of Principles and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 School Science & Mathematics, 101(6), 328-339.
    21. Murray, J. (1981). The research of CSMS. In K. M. Hart, D. Kerslake, M. L. Brown, G. Ruddock, D. E. Kuchemann, & M. McCarthney (Eds.),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Mathematics (pp. 1-8). London: John Murray.
    22.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1980). An Agenda for Action: Recommendations for School Mathematics of the 1980s.
    23.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1989). Curriculum and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
    24.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1991).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
    25.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1995). Assessment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
    26.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2000). Principles and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
    27. Orton, A., & Orton, J. (1994). Student's perception and use of pattern and generalization. In Proceeding of the 18th annual conference of international group for the psychology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3, 407-414.
    28. Orton, A., & Orton, J. (1999). Pattern and the approach to algebra. In Orton(Ed.), Pattern i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mathematics(pp.104-124). London and New York: Cassell.
    29. Smith, D. E. (1958). History of mathematics, 2 vols. New York: Dover.
    30. Tall, D. (1992). The transition from arithmetic to algebraic: number patterns, or proceptual programming?. New Directions in Algebra Education, 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risbane, 213-231.
    31. Weiss, I. R. (1997). The status of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Comparing teacher views and classroom practice to national standards. NISE Brief, 1(3), 1–7.
    32. Wilder, R. L. (1987). Evolution of Mathematical Concepts. Milton Keynes: Open University press.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