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楊智穎
Jyh-Yiing Yang
論文名稱: 國民小學鄉土語言課程實施之研究--以三所國民小學為例
A study on homeland language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in three elementary schools
指導教授: 黃光雄
Huang, Kuang-Hsiung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04
中文關鍵詞: 鄉土語言鄉土語言課程課程實施
英文關鍵詞: homeland language, homeland language curriculum,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57下載:1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鄉土語言課程逐漸受到重視,但該課程實施的過程中,仍存在諸多爭議與問題急待解決,因此本研究主要從課程實施的角度探討國小鄉土語言課程實施的相關問題,包括鄉土語言課程的規劃與實施策略、鄉土語言教學實施的情形、以及影響鄉土語言課程實施的因素及困境。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採取個案研究,對三所個案學校進行為期約一個學期的研究,並輔以參與觀察、訪談與文件蒐集等資料蒐集的方法,以瞭解國小鄉土語言課程實施的情形。
    在文獻探討部分,因為課程實施所引發的改變,主要包括理念與實踐兩個面向,加上為避免本研究陷入非歷史的偏狹,因此將文獻探討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理念面向的探討,包括鄉土語言課程的意義、目標與範圍,以及從多元文化教育、知識社會學及課程發展取向,建構鄉土語言課程的立論依據。第二部分是實踐面向的探討,藉由分析課程實施的內涵,檢視學校推動鄉土語言課程所採取的各種實施策略。第三部分是歷史面向的探討,旨在針對國內鄉土語言課程的演進,及歷年來的相關研究進行分析,作為探究個案學校鄉土語言課程實施的背景資料。
    經由上述文獻探討,以及對個案學校鄉土語言課程實施之資料蒐集與分析之後,本研究提出包括課程的規劃與實施策略、教學實施的情形、課程實施的影響因素與困境、以及學校實施鄉土語言課程的運作歷程等四方面的結論。其中,在課程的規劃與實施策略方面,包括學校所實施的鄉土語言課程方案內涵、動力來源、推動方式、以及相關配套措施。在教學實施的情形方面,則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評量方式、以及學生的學習情形。
    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包括理論內涵、課程與教學實施策略、以及後續研究等三個層面的啟示。
    關鍵詞:鄉土語言、鄉土語言課程、課程實施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explore the practice and related issues of homeland language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in three elementary schools. The study focused on three connected aspects:1.the planning and strategies;2.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3. the affecting factors and dilemmas. In order to correspond the purposes and the nature of the study questions mentioned above, a case study approach was applied from September, 2001 to June, 2002. The methods used were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interview and document collecti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included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was to analyze the related concepts of homeland language curriculum, and to establish the theory of homeland language curriculum from the viewpoint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sociology of knowledge, and curriculum orientation . The second part was to explore the content of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strategies of homeland language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The third part was to survey the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f homeland language curriculum in Taiwan .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field study,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were illustrated in four parts:the planning and strategies of curriculum, the practice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affecting factors and dilemmas, and the model of homeland language curriculum operating processes.
    Finally,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the study recommended three implications for the theory,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th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and the further research.
    Keywords:homeland language, homeland language curriculum,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問題背景與性質..………….………………………..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9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名詞釋義……………………............11 第四節 研究方法………………………………………………….13 第五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限制..............................15 第二章 文獻探討.........................................19 第一節 鄉土語言課程的內涵..…………………………………….19 第二節 鄉土語言課程的立論依據.........................28 第三節 課程實施的內涵…………………………………………...48 第四節 國小鄉土語言課程的歷史發展與問題探討…………….69 第五節 本章總結…………………………………………………….9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99 第一節 研究歷程……….…..………..99 第二節 研究對象的選擇..................................101 第三節 資料蒐集的方法.………………………………………….104 第四節 資料處理…………………………………….…………….108 第五節 研究效度的建立…………………………………….…...111 第六節 研究推論與倫理議題的處理………………………………113 第四章 個案學校背景分析…………….…………………………...117 第一節 明明國小的學校背景………………………………......117 第二節 德德國小的學校背景……………….………………...124 第三節 仁仁國小的學校背景……………………………………..128 第四節 綜合分析……………………………………………………132 第五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一) ─鄉土語言課程的規劃與實施策略分析..…………..….....137 第一節 明明國小鄉土語言課程的規劃與實施策略…………137 第二節 德德國小鄉土語言課程的規劃與實施策略………………157 第三節 仁仁國小國小鄉土語言課程的規劃與實施策略…………172 第四節 綜合討論……………………………………………....186 第六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二) ─鄉土語言教學實施之分析…………..…………….....201 第一節 明明國小的鄉土語言教學情形………………….…201 第二節 德德國小的鄉土語言教學情形……………………214 第三節 仁仁國小的鄉土語言教學情形…………………………226 第四節 綜合討論…………….………………………………...238 第七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三) ─鄉土語言課程實施的影響因素及困境分析…………………..245 第一節 鄉土語言課程實施的影響因素分析……………………..245 第二節 鄉土語言課程實施的困境分析…………………………263 第三節 本章總結…………….…………………………………….271 第八章 結論與啟示………………..………………..……………275 第一節 結論………………………………………………………275 第二節 啟示…………………………………………………………283 參考文獻 …………………………………………………………..297 一、中文部分………………………………………………….…..297 二、英文部分…………………………………………………….304

    一、中文部分
    王秀槐 (民90):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國民中學學校本位發展模式研究。課
    程與教學季刊,4(3),125-148。
    中央日報 (民88a):鄉土語言小學前四年必選。12月29日,第二十版。
    中央日報 (民88b):通用拼音。2月6日,第十版。
    中國時報 (民82):母語失傳一甲子,鄉土教育再出發。9月29日,第四
    版。
    中國時報 (民91):當一個部落出現六種母語。4月23日,第二版。
    中華日報 (民88):小一母語教學尚未定案。6月5日,第四版。
    文超順 (民82):宜蘭縣推動本土語言教學簡介。蘭陽文教,29,43-44。
    方德隆 (民90):從知識的本質論九年一貫課程。載於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第三屆課程與教
    學論壇—課程改革的反省與前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頁63-76)。
    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尹廉榮 (民84):本土語言規劃與實施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國立台北
    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台南縣政府 (民85):南縣國教簡訊,14。
    台南縣政府 (民90a):九年一貫創新教學鄉土語言網站。檢索日期民國90
    年12月。取自http://local.tnc.edu.tw.
    台南縣政府(民90b):南瀛台語冊第一冊。
    台灣通用語言協會台語乙式拼音小組 (民90):福佬台語課本。台南:真
    平。
    立法院 (民89a):立法院公報,85(89),338-363。
    立法院 (民89b):立法院公報,89(73),378-386。
    石再添 (民60):鄉土。載於沙學浚(主編),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十一
    冊(頁241)。台北:台灣商務。
    瓦歷斯尤幹 (民83):台灣原住民教育的幾點省思。載於內政部主辦,原
    民政策與社會發展研討會。台北:內政部。
    江文瑜 (民85):由台北縣學生和老師對母語教學態度調查看母語教學之
    前景。載於施正峰(主編),語言政治與政策(頁371-412)。台北:前
    衛。
    余伯泉、朱阿莉 (民91):台客語教材教法與政策研究。北縣教育,42,
    60-64。
    余伯泉、董峰政、江永進、趙順文、方耀乾 (民90):論甲類與乙類拼
    音:甲乙相通型思想。載於李壬癸(主編),漢字拼音討論輯(頁193-
    194)。台北:中央研究院語言研究所籌備處。
    吳芝儀譯,Bogdan, R.C. & Biklen, S.K.著 (民90):資料分析。載於黃光雄主譯,李奉儒等譯,質性教育研究(頁219-263)。嘉義:濤石。
    吳芝儀、李奉儒譯,Patton, M.Q.著 (民84):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
    桂冠。
    吳清基、林淑貞 (民84):我國中小學課程標準修訂的理念與作法。載於
    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主編),國民小學新課程標準的精神與特色(頁
    1-32)。台北: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牟中原 (民85):原住民教育改革報告書。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
    員會。
    自由時報 (民91):客閩拼音教學,可能修改實施時程。10月15日,第十
    版。
    李子建、黃顯華 (民85):課程:範式、取向和設計。台北:五南。
    李惠敏 (民89):國族主義影響下語言政策與華語教學。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周淑卿 (民85):我國國民小學課程自由化政策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周淑卿 (民90):誰在乎課程理論?─課程改革的理論與實務問題。載於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
    編),第三屆課程與教學論壇—課程改革的反省與前瞻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下冊)(頁37-48)。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周業謙、周光淦譯,David,J.&Julia, J.著 (民87):社會學辭典。台
    北:貓頭鷹版社。
    邱奕君 (民87):賽夏族鄉土教育實施及其文化意義。國立清華大學社會
    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邱鴻燕 (民89):國中英語革新課程實施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尚榮安譯,Yin,R.K.著 (民90). 個案研究。台北:生智。
    林志恒 (民82a):台語,「恁要去佗位」。遠見雜誌,88,114-115。
    林志恒 (民82b):誰是台語文主流。遠見雜誌,88,110-113。
    林明地 (民89):校長領導實際:一所國小的參與觀察。教育研究集刊,
    44,143-172。
    林秀美 (民84):學校教育與文化傳承之探討—以烏來社區之教育民族誌
    研究為例。國立台灣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清江 (民87):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規劃專案報告。台北:教育部。
    林進材 (民88):從形式課程到實質課程─論教師層面的課程實施及其對
    師資培育的啟示。中等教育,50(1),34-45。
    林佩璇 (民89):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國立中正大學
    教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199-222)。高雄:麗文。
    林瑞榮 (民87):國民小學鄉土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林雅雯 (民90):兒童客語教學活動與社會支持之研究─以台北縣國小客
    語教學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洪惟仁 (民84):論閩南語教材的問題。載於曹逢甫、蔡美慧(主編),台
    灣閩南語論文集(頁319-336)。台北:文鶴。
    宜蘭縣政府 (民82):本土語言教學手冊(一至十六冊)。宜蘭:宜蘭縣政
    府。
    施正峰 (民85):語言的政治關聯性。載於施正峰(主編),語言政治與政
    策(頁53-80)。台北:前衛。
    施良方 (民85):課程理論。高雄:麗文。
    姚榮松 (民90):談九年一貫課程本國語文閩南語第一階段的兩種教學策
    略。國文天地,17(7),8-15。
    姚源明 (民88):解嚴後台灣國族認同論述的分析。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
    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姚誠 (民85):尋找少年的葛瑪蘭—以花蓮縣豐濱鄉新社國小葛瑪蘭教學
    土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67-377)。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人文教育研究中心。
    姚誠 (民89):從「意識」到「認同」─論台灣鄉土教育的建構。課程與
    教學季刊,3(3),1-16。
    耿志華 (民84):國民小學高年級鄉土考查實施之研究(教育部委託專案研
    究計畫)。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孫大川 (民89):夾縫中的族群建構。台北 : 聯合文學。
    孫大川 (民90):母語是通往祖靈的護照。載於周蔚譯,C.David著,語言
    的死亡(頁19-27)。台北:貓頭鷹版社。
    許木柱 (民78):台灣原住民的族群認同運動心理文化研途徑初步探討。
    載於徐正光、宋文里(主編),台灣新興社會運動(頁399-428)。台北:
    巨流。
    教育部 (民83):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 (民88):國民中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現況及改革專案報告。台
    北:教育部。
    教育部 (民89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3月印製。台北:
    教育部。
    教育部 (民89b):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12月印製。台北:
    教育部。
    教育部 (民9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1月印製。台北:教
    育部。
    張民杰 (民86):中小學教科書供應制度之檢討。研習資訊,14(3),頁
    25-29。
    張芬芬 (民85):換一副透鏡看世界。載於黃政傑(主編),質的教育研
    究:方法與實例(頁47-70)。台北:漢文。
    張建成 (民88):課程規劃與社會正義。載於中正大學教育學院(主編),
    新世紀的教育展望(頁363-388)。高雄:麗文。
    張建成 (民89):台灣地區的鄉土教育。載於張建成(主編),多元文化教
    育:我們課題與別人的經驗(頁63-102)。台北:師大書苑。
    張學謙 (民90):回歸家庭、社區的母語世代傳承:論學校教育的限制及
    其超越。載於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原住民教育研究中心(主辦),九十學年
    度原住民族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暨研討會(頁1-18)。新竹:國立新竹師範
    學院。
    張慧端 (民85):原住民母語教學或雙語教育。原住民教育季刊,4,35-
    42。
    郭玉霞 (民85):教師在課程實施中扮演的角色。國民教育研究所集刊,
    4, 53-59。
    郭諭陵 (民91):舒茲的現象社會學及其教育蘊義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游家政 (民91):課程革新。台北:師大書苑。
    湯仁燕 (民86):多元文化社會的教師角色與師資培育。載於歐用生(主
    編),新世紀的教育發展(頁319-334)。台北:師大書苑。
    湯仁燕 (民89):多元文化課程轉化與教學實踐。教育研究集刊,44,91-
    116。
    曾祥榕 (民89):地方層級課程發展之探討─以宜蘭縣國民中小學鄉土教
    學活動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
    蓮。
    陳向明 (民91):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伯璋 (民76a):課程與教材。載於莊懷義等(主編),教育概論(頁287-
    351)。台北:空中大學。
    陳伯璋 (民76b):教育思想與教育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伯璋 (民84):鄉土教育的設計。載於黃政傑、李隆盛(主編),鄉土教
    育(頁23-26)。台北:漢文。
    陳伯璋 (民90):新世紀教育發展的回顧與展望。高雄:麗文。
    陳奎喜 (民90):教育社會學導論。台北:師大書苑。
    陳美如 (民87):台灣語言教育政策之回顧與展望。高雄:復文。
    陳美如 (民88):多元文化課程理念與實踐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
    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美如 (民89):從多元文化教育論台灣原住民語言教育的實踐。教育研
    究集刊,45,173-202。
    陳春蓮 (民87):小學外語教學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
    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麗華 (民82):國小實習教師的社會科教學推理之研究―結構與意識的
    辯證。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麗華 (民86):情境模式的教學設計。教育資料與研究,18,26-34。
    馮朝霖、簡端容、詹志禹 (民86):多元文化與教育─其理論、政策與課
    程。載於林本炫(主編),教育改革的民間觀點(頁123-174)。台北:業
    強。
    黃永和 (民90):後現代課程之研究:一種有機典範的課程觀。台北:師
    大書苑。
    黃玉冠 (民83):鄉土教材發展與實施之分析研究─以宜蘭縣為例。國立
    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美金 (民87)台灣原住民母語教師應有之學養。載於台灣師範大學人文
    教育研究中心等(主辦),第三屆台灣本土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頁189-212)。台北:台灣師範大學人文教育研究中心。
    黃光雄 (民85):課程與教學。台北:師大書苑。
    黃光雄、楊龍立 (民89):課程設計—理念與實作。台北:師大書苑。
    黃光雄、蔡清田 (民88):課程設計—理論與實際。台北:五南。
    黃志偉 (民91):文化傳承的種子原住民學童學習母語歷程之研究。國立
    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黃宗顯 (民88):學校行政對話研究—組織中影響力行為的微觀探討。台
    北:五南。
    黃政傑 (民76):課程評鑑。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 (民80):課程設計。台北:東華。
    黃政傑 (民82):課程。載於黃光雄(主編),教育概論(頁341-363)。台
    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 (民86):教學的意義與模式。載於黃政傑(主編),教學原理(頁1-
    25)。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 (民88):課程改革。台北:漢文。
    黃宣範 (民83):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學的研究。台
    北:文鶴。
    黃純敏 (民89):從多元文化主義論台灣的語言教育。載於張建成(主
    編),多元文化教育:我們的課題與別人的經驗(頁43-61)。台北:師大
    書苑。
    黃瑞琴 (民83):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黃瑞祺 (民85):批判社會學:批判理論與現代社會學。台北:三民。
    黃嘉雄 (民84):轉化社會結構的課程理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嘉雄、楊嵐智 (民91):國民中小學閩南語課程綱要之評析。載於中華
    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新世紀教育工程─九年一貫課程再造(頁
    323-351)。台北:揚智。
    董忠司 (民84):試論「台灣語言音標方案」(TLPA)的優劣及其在台灣閩
    南語各次方言的適用性。載於曹逢甫、蔡美慧(主編),台灣閩南語論文
    集(頁379-404)。台北:文鶴。
    鄧均文 (民90):台灣地區國民小學教科書市場機制運作之研究。國立政
    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深坑 (民77):理論.詮釋與實踐─教育學方法論論文集(甲輯)。台
    北:師大書苑。
    楊智穎 (民87):台南縣新化區國小鄉土教材發展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
    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楊智穎 (民88):鄉土教育的迷思概念及其實施障礙之探討。人文及社會
    學科教學通訊,9(5),170-178。
    楊智穎 (民90):九年一貫鄉土語言課程的政治文本分析
    及其對課程實踐的啟示。載於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校務發展基金會、台灣
    教育社會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與教育改革議題─教育社會學取向
    的分析(頁379-392)。高雄:復文。
    楊龍立 (民91):九年一貫課程的語言問題及改革困境。載於國立台南師
    範學院、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辦),第六屆課程與教學論壇研討
    會。台南:國立台南師範學院 。
    鄒理民譯, Berger, P.L.&Luckmann, T.著 (民86):社會實體的建構。
    台北:巨流。
    蔡清田 (民91):學校課程發展與學校整體課程經營的理念。載於中華民
    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新世紀教育工程─九年一貫課程再造(頁
    253-276)。台北:揚智。
    鄧建邦 (民84 ):歷史、身份建構與台灣民族主義―以宜蘭縣與高雄縣鄉
    土教材為主的分析。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碩士論文,未出
    版,台北。
    簡良平 (民89):知識形式的劃分與課程組織。課程與教學季刊,3(2),
    75-94。
    簡良平 (民90):中小學學校課程決定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
    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甄曉蘭 (民88):從知識論的辯證談課程發展問題—以台灣課程改革為
    例。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部國家講座(主辦),教育科
    學的國際化與本土化(頁381-397)。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甄曉蘭 (民90):從課程組織的觀點檢討統整課程的設計與實施。課程與
    教學季刊,4(1),1-20。
    鄭玉卿 (民87):落實多元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徑─以英國牛津一個教育方
    案為例。課程與教學季刊,1(2),77-94
    鄭智仁 (民91):個案研究報告:高市華山國小福佬語拼音教學。載於中
    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主辦),台灣拼音政策與教學研討會。台北:中央
    研究院民族研究所。
    鄭惠美 (民88):台灣光復後原住民語言政策演變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歐用生 (民79):我國國民小學社會科「潛在課程」分析。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歐用生 (民81):課程與教學─概念、理論與實際。台北:文景。
    歐用生 (民83):課程發展的基本原理。高雄:復文
    歐用生 (民84):鄉土教育理念與設計。載於黃政傑、李隆盛(主編),鄉
    土教育(頁10-22)。台北:漢文。
    歐用生 (民85):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 (民89):課程改革。台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 (民91):披著羊皮的狼?─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深度省思。載於
    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新世紀教育工程─九年一貫課程再造
    (頁1-24)。台北:揚智。
    聯合報 (民90):鄉土語言師資開放專業人士。5月25日,第六版
    鍾吉雄 (民83):母語教學的省思。國教天地,107,5-20。
    錢清泓 (民86):在熟悉與陌生之間的一堂課:國小本土語言教學課之分
    析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藍順德 (民85 ):國民小學鄉土教學的規劃與展望。載於台北師範學
    院(主編),國小鄉土教育課程與教材研討會(頁43-77)。台北:國立台
    北師範學院。
    羅肇錦 (民79):語言與文化。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
    顧瑜君 (民86):從實務工作者的立場拆解多元文化教育的套裝。載於郭
    實瑜(主編),當代教育哲學論文集II(頁109-166)。台北:中央研究院
    歐美研究所。
    顧瑜君譯,Wolcott, H.F.著 (民87):質性研究寫作。台北:五南。
    劉唯玉 (民89):阿美族鄉土文化教材、教學歷程及其相關問題研究—以
    邦查國小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振倫 (民83):台灣母語與鄉土教材教學之文化意識分析―以宜蘭縣為
    例。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蔚之 (民81):一個山地學校的多元文化教育之俗民誌研究。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蔚之 (民86):台灣原住民教育分析─是誰瀕於危機?學生還是族群文
    化?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主辦),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與實
    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譚光鼎 (民83):原住民教育研究。台北:五南。
    嚴祥鸞 (民88):參與觀察法。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
    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195-221)。台北:巨流。
    二、英文部分
    Apple, M. W.(2000). Standards, markets, and curriculum. In B.
    M. Franklin (ed.), Curriculum&consequence, pp.55-74.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Banks, J. A.(1984).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ethnic studies.
    Boston:Allyn&Bacon.
    Banks, J. A.(1988). Multiethnic education:Theory and practice.
    Boston:Allyn&Bacon.
    Banks, J. A.(1995).Multicultural education:Historical
    development, dimensions, and practice. In J. A. Banks(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pp.3-
    24 .N.K.:Macmillan.
    Beane, J.A.(1998). Curriculum integration―Designing the core
    of democratic Education. N.Y.:Teachers College Press.
    Beauchamp, G.A.(1981). Curriculum theory. Illinois:The Kagg
    Press.
    Bermaan, P., &McLaughlin, M.(1978).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al innovation. Educational Forum, 40(3), 345-370.
    Bowe,R. , Ball, S.J. & Gold,A.(1992). Reforming education and
    changing schools : Case studies in policy sociology. London:
    Routledge.
    Chambliss, M.J., &Calfee, R.C. (1988). Textbook for learning:
    Nurturing children’s minds. London:Blackwell.
    Cohen, L., Manion, L.,&Morrison, K.(2000). 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 London:Routledge.
    Cornbleth, C.(1990). Curriculum in context. London:The Falmer
    Press.
    Creswell, J. W. (1998). Qualitative inquiry and research
    design: Choosing among five traditions. California:Sage.
    Cuban, L.(1992). Curriculum Stability and change. In P. W.
    Jackson(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 pp.216-247.
    N.Y.:Macmillan.
    Dalton, T.H.(1988). The challenge of curriculum innovation :A
    study of ideology and practice. N.Y.:The Falmer Press.
    Doyle, W., &Ponder, G.(1977-1978). The practicality ethic in
    teacher decision making. Interchange, 8(3), 1-12.
    Eisner, E.W.(1985). The educational imagination:On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school program. N.Y.:Macmillan.
    Eisner, E. W. (1992). Curriculum ideologies. In P.W. Jackson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 pp.302-326. N.Y.:Macmillan.
    Eisner, E.W. (1994). The educational imagination:On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school program. N.Y.:Macmillan.
    Eisner, E.W.(1995). Educational reform and ecology of
    schooling. In A.C. Omstein&L.S.Behar(eds.). Contemporary
    issues in curriculum, pp.390-402. Boston:Allyn&Bacon.
    Franklin, B.M.(1977). Curriculum history:Its natures and
    boundaries. Curriculum Inquiry, 7(1).
    Fullan, M.(1991).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In A.Lewy(ed.).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urriculum. pp.378-384. Oxford:Pergamon Press.
    Fullan, M.(1993). Innovation, reform and restructuring
    strategies. In G. Cawelti (ed.). Challenges and achievements
    of American education. pp.116-133ASCD:.
    Fullan, M.,&Park, P.(1981).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A
    resource booklet/principal. Ontario:Government Bookstore.
    Fullan, M.,&Pomfret, A. (1977). Research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implementation.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7
    (2), 335-397.
    Fullan, M., &Stiegeblbaner, S. (1995). The new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 London:Cassell.
    Gay, G.(1986). Multicultural teacher education. In J.A.Banks &
    J.Lynch(ed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western societies.
    pp.154-177. London:Holt, Rinehart&Winston.
    Gay, G.(1986). Multicultural teacher education. In J.A.Banks&
    J.Lynch(ed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western societies.
    pp.154-177. London: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Gay, G.(1995). Curriculum theory and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J.A.Banks &C.A.M.Banks (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pp. 25-43. N.Y.:Simon&Schuster
    Macmillan.
    Giroux, H.(1988). Teachers as intellectuals:Toward a critical
    pedagogy of learning. N.Y.:Bergin&Garvey.
    Goodlad, J. I., et al (1979) . Curriculum inquiry. N.Y.:McGraw-
    Hill.
    Goodson, I.F. (1985). Social histories of the secondary
    curriculum:Subjects for study. London&Philadelpia: The
    Falmer Press.
    Goodson, I.F.(1993). School subjects and curriculum change.
    London&Washington:The Falmer Press.
    Goodson, I.F.&Marsh.C.J.(1996). Studying school subjects.
    London&Washington:The Falmer Press.
    Grant, C.A.,&Sleeter, C.E.(1986). Race, class, and gender in
    education reserach:An argument for integrative analysi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6,195-211.
    Grundy, S.(1987). Curriculum-product or praxis. N.Y.:The
    Falmer Press.
    Henderson, J.G.,&Hawthorne,R.D.(1995). Transformative
    curriculum leadership. N.Y.:Teachers College Press.
    House, E.R.(1979). Technology verse craft:A ten-year
    perspective on innovation.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11,
    1.
    Hutnik, N.(1991). Ethnic minority identity:A social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Oxford:Clarendon.
    Kelly, A.V.(1999). The curriculum:Theory and practice.
    London:Paul Chapman.
    Kincheloe, J. L.&Steinberg, S. R(1997). Changing
    multiculturalism. Buckingham:Open University Press..
    Lather, P.(1986). Research as praxis. Harvard Education Review,
    56(3), 257-275.
    Leithwood, W.(1981).The dimensions of curriculum innovation.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13(1), 25-36.
    Lincoln, Y. S., &Guba, E.G.(1985). Naturalist inquiry. New
    Delhi:Sage.
    Marsh, C.J.(1992). Key concepts for understanding curriculum.
    London:The Falmer Press.
    Marsh, C.&Willis,G.(1999). Curriculum:Alternative approaches,
    ongoing issues. Englewood Cliffs, N.J.:Merrill.
    McKernan, J. (1993). Varieties of curriculum action research:
    Contrains and typologies in American, British, and Irish
    projects,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25(5), 445-457.
    McLaughlin, M.W.(1997). Implementation as mutual adaption:
    Change in classroom organization. In D.J.Flinders&
    S.J.Thornton(eds.). The curriculum studies reader. pp.167-
    177. N.Y.:Routledge.
    Mehan , H., Okamoto, D., Lintz, A.,& Wills, J.S.(1995).
    Ethnographic studies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classrooms
    and school .In J. A.Banks(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pp.120-144.N.Y.: Macmillan.
    Merriam, S.B.(1988). Case study research in education:A
    qualitative approach.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
    Miles, M.B.,&Huberman, A.M.(1994).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An expanded sourcebook. California:Sage.
    Noffke, S. E.(1998).Multicultural curricula : "Whose
    knowledge?"and beyond. In L. E. Beyer & M.W. Apple
    (eds.).The curriculum : Problem, politics, and
    possibilities, pp101-116.N.Y:SUNY Press.
    Ogbu, J.U. (1991). Immigrant and voluntary minorities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In M.Gibson&J.U.Ogbu(eds). Minorities status and schooling:A comparative study of
    immigrant and involuntary minorities, pp.2-33. N.Y.:Garland
    Publishing.
    Ornstein, A.C., & Hunkins, F.P.(1996). Curriculum:Foundations,
    principles, and issues. Boston:Allyn & Bacon.
    Peshkin, A. (199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and
    curriculum:A many fitting thing. In P.W. Jackson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 pp.48-267. N.Y.:
    Macmillan.
    Popkewitz, T. S.(1987). The formation of the school subjects.
    N.Y.:Falmer Press.
    Popkewitz, T. S.(2000). Curriculum as a problem of knowledge,
    governing ,and the social administration of the soul. In B.
    M. Franklin(ed.). Curriculum&consequence. N.Y.:Teachers
    College Press.
    Posner, G. F.(1992). Analyzing the Curriculum. N.Y.:McGraw-
    Hill.
    Reid, W.A.(1999). Curriculum as institution and practice.
    London:LEA.
    Rosenblum, S.,&Louis,K.(1979). Stability and change:
    Innovation in an educational context. Cambridge, MA:ABT
    Associate.
    Roth, Wolff-Michael&Harama, H. (2000). (Standard) as second
    language:tribulations of self. Curriculum Studies, 32(6),
    757-775.
    Schrag, F.(1992). Conceptions of knowledge. In P.W. Jackson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 pp.268-301. N.Y.:
    Macmillan.
    Schubert, W.(1986). Curriculum:Perspective, paradigm, and
    possibility. N.Y.:Macmillan.
    Snyder, J., Bolin , F., & Zumwalt, K. (1992).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 In P. W.Jackson(ed.). Handbooks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 pp.402-435. N.Y.:Macmillan.
    Stake, R.E.(1988).Case study methods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Seeking sweet water. In R.M.Jaeger(ed.).Complementary methods
    for research in education. pp.253-278.Washington,DC: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Stake, R.E.(1995). The art of case study research. Thousand
    Oaks, CA:Sage.
    Stake, R.E.(1998). Case studies. In Y.H.Lincoln(ed.).Strategies
    of qualitative inquiry. pp.253-278. Thousand Oaks, CA:Sage.
    Stake, R.E.(2000).Case study research. In N. Denzin.,&
    Y.H.Lincolin(ed.).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pp.435-
    454. Thousand Oaks, CA:Sage.
    Stenhouse, L.(1975). An introduction to curriculu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ondon:Heinemann.
    Sumara, D.J.,&Davis,B. (1998). Unskinning curriculum. In W. F.
    Pinar, (ed.). Curriculum toward new identity. pp.75-
    92,Garland Publishing, Inc.
    Suzuki, B.H.(1984).Curriculum transformation for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Education and Urban Society, 16, 294-322.
    Tanner, D., &Tanner,L.(1990). History of the school
    curriculum. N.Y.:Macmilian .
    Track, D.&Cuban, L.(1995). Tinkering toward utopia:A century
    of public reform. 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Uhrmacher, P.B. (1997). The curriculum shadow . Curriculum
    Inquiry. 27(3), 317-329.
    Weinstein, B.(1983). The civic tongue:Political consequence of
    language choices. N.Y.:Longman.
    Wolcott, H.(1988). Ethnographic research in education. In R.M
    Jaeger(ed.). Complementary methods for research in education.
    Washington, D.C.: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Woodward, A., &Elliott, D.L.(1990). Textbook use and teacher
    professionalism. In D.L.Elliott, &A.Woodward, Textbooks and
    school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NSSE
    Woodworth, W., Meyer, G.,&Smalwood, N.(1982).Organization
    development:A closer scrutiny. Human Relations, 35(4),307-
    320.
    Yin, R. K. (1989).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Newbury Park, CA: Sag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