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余涵中 |
---|---|
論文名稱: |
自行車品牌之產品識別系統研究-以台灣雲豹公司為例 A Study of Product Identity System for the Bike Brand - Taking RIKULAU as an Example |
指導教授: | 梁桂嘉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0 |
中文關鍵詞: | 自行車 、品牌 、產品識別系統 |
英文關鍵詞: | Bike, Brand, Product Identity System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446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產品識別是建構以及傳達品牌形象的重要媒介之一,透過具有明確識別性的產品識別特徵,並將產品識別特徵群作系統化的規劃,將有助於消費者對於品牌形象和記憶度的提升。如何形塑較具有明確識別度的產品識別特徵,並將其整合為產品識別系統的設計模式,是本研究主要探討的議題。
本研究之研究方向,針對自行車品牌為主要探討對象,在研究流程的規劃上主要以四個階段作執行。第一階段為文獻探討,藉由文獻來歸納產品識別系統的理論架構,以及有關於企業識別系統與產品識別系統之關聯性的基本探討。第二階段為研究分析,首先,以專家訪談法作個案篩選,搜集三個具有明確識別性之產品識別系統的自行車品牌,並且蒐集有關自行車品牌在產品識別應用上的相關輔助資料,其次,透過案例分析進行較深入的檢視,將該些品牌建構產品識別系統的設計手法作歸納分析。第三階段為設計創作,以台灣本土的自行車品牌-台灣雲豹作為創作對象,並將前面兩階段所歸納的分析資料作為創作過程中的參考依據。最後一階段為綜合整理,將前述各階段之研究結果整合歸納為本研究之結論與建議。
透過本研究之研究流程所分析整理之研究結論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點:(一)產品識別需要透過長時間的應用與傳播方能令消費者產生共鳴;(二)具有高度辨識性的自行車品牌,在產品識別的特徵上,除了具有對於企業外部的獨特性之外,亦具備了企業內部的統一性;(三)品牌之系列產品在色彩計劃的規劃上,除了能以慣用或相似的色系作表現外,採用相同的配色模式亦是能傳達統一性的方式之一;(四)欲提升自行車品牌之產品識別度,以機能導向為優先考量是值得參考的設計方針。
Product identit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dia to construct and convey the corporate image. The product identity features with a clear identification and the systematization plan for product identity feature group will benefit to promoting the corporate image and enhancing memory degrees for consumers. Thus the topic is mainly discusses how to shape product identity features with a clear identification and integrate it as the design pattern of product identity system.
Take the bike bran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study is mainly investigated it from four stages. The first stage is to discuss the documents, by which to summarize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product identity systems, and basic discuss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 and product identity system. The second stage is for research and analysis. First of all, by interview method as a case screening, the author collects three bike brand possessed of product identity systems with effective identification, and collects related supporting information of bike brand for the application of product identity. Then, the author make a deep check through case study research to analyze the design techniques of these brand’s constructing of product identity system, and to collate it as available creation mode for small and medium manufacturing who love to expand their brand. The third stage is design and creation. Took Taiwan Rikulau, local bike brand in Taiwan as a creative object, put the analysis data summarized in the previous two stages as reference in creating. The last stage is to consolidate findings of previous stages, summarizing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Through the study process, the result of research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product identity needs long-term application and dissemination to attract consumers; (2) in terms of product identity features, a highly identifiability bike brand both possesses of enterprise’s outside unique and the internal unity; (3) as for color planning of brand’s series products, it is one of the ways to convey unity by adopting same color pattern except using the customary or similar color; (4) To enhance identifiability of bike brands, deliberating function-oriented is a design policy which is worth referring.
中文
丹羽隆志(2004)。MTB登山車改裝、維修、保養。台北:三悅文化。
孔國琴(2008)。企業產品識別體系的構建研究。湖南大學碩士論文。
毛詠洵(2010)。中小型企業品牌形象識別設計整合策略-以台商科宏化妝品公司為
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王比利(2007)。小摺快跑-熱門小輪徑摺疊車指南。台北市:臉譜出版。
王比利(2008)。小摺快跑II摺疊車維修&改裝。台北市:臉譜出版。
王欣欣(2011)。產品形象識別與企業品牌建設。吉林大學設計藝術學碩士論文。
杜塞道夫台北設計中心(1993)。自行車設計趨勢研究報告。台北。
汪穎(2005)。產品識別系統在全方位品牌管理中的策略與應用。浙江大學碩士論
文。
余承叡(2007)。品牌公司的產品識別手法探討-以台灣陶瓷產業為例。國立台灣科
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呂皇澄(2009)。產品識別之設計策略研究-以交趾陶工藝產品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雲林。
李國睿、陳柏翰、曾盈睿等六人(2013)。2013世界單車年鑑。台北:超越文化。
林盤聳(1985)。CIS/企業識別系統。藝風堂。台北。
林岳儒(1996)。形成產品識別造形因素之探討-以小家電產品為例。國立交通大
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
胡佑宗譯(1996)。工業設計:產品造型的歷史、理論及實務(Bernhard E. Burdek著)。
臺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尚榮安譯(2001)。個案研究法(Robert K.Yin著)。弘智文化。
馬慈均(2005)。設計策略運用於品牌識別規劃之研究。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
碩士論文。 96
施正成(2005)。台灣自行車產業策略聯盟之關係探討。實踐大學產品與建築設計
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洪順慶(2006)。台灣品牌競爭力。台北市:天下雜誌。
高俊茂(1994)。CID 規劃設計技法。台北:星狐出版。
高登第譯(2002)。品牌領導(Aaker, D. A.、Joachimsthaler , E.著)。台北:天下遠見。
陶濟(1995)。企業識別系統-市場競爭的戰略。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
莊惠鈞(2010)。品牌價值評價模型之研究:以自行車品牌為例。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陳文印(2001)。產品意象識別為設計創新策略之實證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
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 89-2213-E-027-034。
陳佩秀譯(2001)。Smart MBA 自修手冊2 品牌 (Mariotti, J.著)。台北:遠流出版。
陳姿伶(2004)。個案研究法。中興大學農業推廣教育研究所研究報告。
陳永祥(2008)。造型特徵因子對產品識別之影響-以手機為例。國立臺灣科技大
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陳雯琪(2008)。品牌識別設計體系之建構。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健勛(2005)。品牌策略對品牌權益影響之實證研究。立德管理學院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永盛(2006)。以「品牌識別要素」建立「顧客基礎品牌權益」-Aaker 蜂窩模型
觀點。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黃小萍譯(2008)。自行車全書(Richard Ballantine&Richard Grant著)。台北市:貓
頭鷹出版。
黃佳美(2009)。基於品牌延伸的產品形象識別研究-以家電品牌為例。東華大學設
計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宜文、張文智(2011)。臺灣3C品牌產品識別推行現況與策略研究。設計學報,
第16卷第3期,Pp95-114。台北。97
許涵茜(2011)。品牌經驗與聯合品牌策略關聯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學
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鴻雁、王達、孫青(1998)。企業形象設計新概念:CIS設計與導入的文化整合。
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
葉重新(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張磊(2007)。手機產品的品牌形象與產品形象關聯性研究。上海交通大學碩士論
文。
馮淑亭(2005)。品牌形象、品牌策略與品牌價值之關係研究-以郭元益公司為例。
育達商業技術學院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單承剛(2007)。工業設計產品識別系統建構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
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6-2218-E029-002。
管倖生、阮綠茵、王明堂等18人(2009)。設計研究方法(第二版)。全華圖書股份有
限公司。
葛曉菲(2008)。產品設計中的產品識別。湖南大學碩士論文。
廖榮利(1992)。社會個案工作。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蔡坤哲(2006)。台灣寬頻影音匯聚網站之核心資源與競爭態勢分析。國立政治大
學廣播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雅華(2012)。自行車成車廠新產品開發策略與設計整合之研究。東海大學工業
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戴國良(2007)。品牌行銷與管理。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
Chan, C. S. (1994). Operational definitions of style.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Planning & Design, 21(2), pp223-246. 98
Chung, K. W. (1989). The Role of Industrial Design New Product Strategy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Rolemof design Consultants, PhD thesis, Institute of Advanced Studies, Manchester Polytechnic.
Craig A. DeLarge. (2004). The role of the intranet in br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Design Management journal.
Joseph J Paul. (2000). Performance Metrics to Measure the Value of Design. Design
Management Journa1,11(4):71一75
Karjalainen, T. M. (2007). It Looks Like a Toyota: Educational Approaches to
Designing for Visual Brand Recogni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sign, 1(1),
67-81.
Keller, Kevin L. (1993). Conceptualizing, Measuring, and Managing 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 Journal of Marketing, 57(1), 1–22.
Keller, Kevin L. (2001). 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Building , Measuring ,
and Managing Brand equity.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Inc.
Kotler, Philip. (2004). Marketing Management (The Millennium Edition 3th ed.),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Inc.
Kristin H. G. (2001). Corporate voice in relation to product identity and strategy,
Department of Product Design, NTNU, Norway. Available.
http://www.ivt.ntnu.no/ipd/forskning/e_publikasjon.php Online. Internet. 12 Mar.
2007.
Pettis, Chuck. (1997). Challenge: Try Branding Unix. Marketing Computers, 17(4),
68-70.
Richard Ballantine & Richard Grant. (1998). Ultimate Bicycle Book.
Taipei Design Center Dusseldorf GMBH. (1993). Bicycle Design Trends. 99
網路文獻
維基百科(2013a)。腳踏車。上網日期:2013,12/20。檢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7%AA%E8%A1%8C%E8%BD%A6
維基百科(2013b)。登山車。上網日期:2013,12/20。檢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7%AA%E8%A1%8C%E8%BB%8A
維基百科(2013c)。登山車種類。上網日期:2013,12/20。檢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9%BB%E5%B1%B1%E8%BB%8A
美騎傳媒(2014)。史說折疊車:談談折疊車的歷史。上網日期:2014,04/05。檢
自:http://www.qixing365.com/thread-12759-1-1.html
欣單車(2014)。[自行車展14']Birdy原創設計師Markus旋風抵台。上網日期:2014,
03/25。檢自:http://solomo.xinmedia.com/bike/10344-taipeicycle/2
中國體育用品網(2013)。山地自行車GT的Triple Triangle三重三角技術。上網日期:
2014,02/10。檢自:http://www.3spo.com/news/201303/29/47085.htm
太平洋自行車公司(2012)。Birdy品牌故事。上網日期201401/25。檢自:
http://www.pacific-cycles.com.tw/
參考網站
LG electronics台灣官方網站:
http://www.lg.com/tw
Cycle Ride:
www.cycleride.gr
單車誌網站:
http://www.cycling-update.info/
單車時代網站: 100
http://cyclingtime.com/tw/
Scott自行車公司網站:
http://www.scott-sports.com/
捷安特自行車公司網站:
http://www.giant-bicycles.com
台灣雲豹自行車公司網站:
http://www.rikulau.com/rikulau_chinese/index.php
永祺車業股份有限公司網站:
http://www.strida.com/tw/main/
太平洋自行車公司:
http://www.pacific-cycles.com.tw/
GT自行車台灣官方網站:
http://www.gtbike.com.tw/htm/index.php
GT自行車公司網站:
www.gtbicycles.com
Commencal:
http://www.commencal-store.com/
政府研究資訊系統:
http://www.grb.gov.tw/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