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姵言 Pei-Yen Chen |
---|---|
論文名稱: |
學校經營社會教育工作站困境及其解決途徑研究-以國立新竹社教館所屬社教站為例 The study of the school-operated Workstation of Social Education on its hardships and solutions--for the Workstations under the National Hsinchu Social Education Center as an example. |
指導教授: |
楊國賜
Yang, Guo-Si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畢業學年度: | 9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98 |
中文關鍵詞: | 社會教育工作站 、經營困境 |
英文關鍵詞: | The Workstation of Social Education, operational hardship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97 下載:1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論 文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學校經營社教站現況、經營困境,及面臨困境時的解決途徑。首先研析相關文獻,據以形成研究架構,進而以自編的「社教站經營現況及困境訪談大綱」、「社教站經營困境解決途徑訪談大綱」作為研究工具。研究採立意抽樣,抽取五位社教站志工、三位社教專家學者進行訪談,並經資料分析與討論,獲得以下的結論與建議。在社教站經營方面:係以學校人力、物力資源為主的組織經營模式;活動辦理具有行銷策略雛形;以外部評鑑、口頭感謝為主的評鑑激勵措施。在社教站經營困境方面:由於人力資源管理欠妥當,陷組織運作於困境;以學校為本的思維,面臨資源匱乏的困擾;活動行銷管理未落實,造成活動辦理困難;評鑑激勵措施未落實,以致效果不彰。在經營困境的解決途徑方面:做好人力資源管理是解決困境第一要務;靈活資源運用策略可突破資源匱乏困境;落實活動行銷管理是活動票房保證;輔導增能導向的評鑑機制更能發揮評鑑功能;感性知性並重的激勵措施可提振志工服務士氣。
基於上述結論,本研究提出下述建議。
一、對社教站召集人的建議
(一)、時時宣揚社教理念,積極投入社教站工作。
(二)、以意願性決定人選,而非以職務決定人選。
二、對學校辦理社教站的建議
(一)、落實志工制度,做好人力資源管理,提升志工的量與質。
(二)、爭取各界資源,正用「有什麼打什麼」策略,增益社教功能。
(三)、發展一己特色,做好組織行銷循環,開創社教藍海景象。
(四)、感性知性並重,增強認同感與能力,提振志工服務士氣。
三、對社教館的建議
(一)、改進評鑑制度,擴大評鑑效能。
(二)、加強辦理研習,扮演稱職輔導角色。
(三)、完善進退場機制,確保社教站運作績效。
四、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社教站校內志工服務意願的探討。
(二)、分類型研究或進行個案研究。
Abstract
This research is to discus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unning of the Workstation of Social Education, as well as its hardships and solution which operated by school. After studying and analyses a series of relevant literature, the researching structure is formed. The self-edited conspectuses “The interview on the running and hardship of the Workstation of Social Education” and “The interview on the solution of the hardship of the Workstation of Social Education” are our researching tools. The research is by purposive sampling, including 5 volunteers from the Workstation of Social Education and 3 social education specialist. According to the interviews, discussions and analysis, we 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About the running, its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are based on the schools’ resources; it has a simple marketing strategy; and its evaluation relies on exterior accreditation and oral appreciation. About the hardships in operation, poor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leads to difficulties in organizational operation; its lack of resources due to school-oriented subjective thoughts; irrelevant marking management makes operation more difficult; and its lack of appreciation in the evaluation results in inapparent outcome. For the solutions to operation, good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s the key to solve the problem; flexible use of the resources to full utilization; execution of marketing management improves the participation rate; the counsel-empowerment-oriented evaluation mechanism elaborates the credits of evaluation; and emphasis on both humanness and cognitive encouragements boost the morale of the volunteers.
Based on the above conclusions, we have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I. To the convener of the Workstation of Social Education:
A. Always publicize the idea of social education, get active involvement of the Workstation of Social Education; and
B. Assign every job by people’s willingness, not by their job title;
II. To the schools that operate the Workstation of Social Education:
A. To implement the volunteer system, have a proper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to bring up their quantity and quality;
B. Fight for all possible resources in the community, use the strategy of “do what on what you have” to enlarge the function of social education;
C. Develop your own characteristics, organize the marketing chain so as to initiate the prosperity and popularity of social education; and
D. Emphasize humanness and cognitive to strengthen their recognition and ability, as well as their morale and motivation.
III. To the Social Education Center:
A. Improve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extend its efficiency;
B. Launch more courses and be a competent counselor; and
C. Build up a smooth hand-over system to guarantee good performance and operation of the Workstation of Social Education.
IV. To future researches:
A. The study of the willingness of the school-based volunteers of the Workstation of Social Education; and
B. The studies in different categories or specific on a case study.
Keywords: The Workstation of Social Education, operational hardship
參考文獻
壹、中文書目
三重社教站(2006)。三重社會教育工作站特色。http://www.nhcsec.gov
.tw/station/tp06/(2006.11.16)
元庚鮮(1999)。非營利民間團體推動社區成人教育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五股社教站(2006)。社教站運作經驗分享。載于台北縣終身教育中程計畫-新莊區社教站牽手工作坊手冊。未出版。
王文瑛(1997)。社教機構如何加強員工的服務觀念,主動積極提供最佳服務。載于社教機構營運問題與對策,頁6-7。台北:師大社教系。
王秋絨(1997)。北部地區社教工作的討論。載于社教機構營運問題與對策,頁161~162。台北:師大社教系。
內政部(2006)。內政統計年報。http://www.moi.gov.tw/stat/(2006.11
.16)
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1999)。社區終身學習。台北:師大書苑。
方祥明(1995)。不同性質機構志願服務人員影響離職意願因素之研究。靜宜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尹蘊華(1976)。教育社會學。台北:台灣書店。
石玉森(2004)。社區教育機構資源整合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司徒達賢(1999)。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台北:天下文化。
司徒達賢(2000)。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之概念架構。載于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研修粹要,頁1-17。台北:洪建全基金會。
平溪社教站(2006)。平溪社教站一站一特色。載于國立新竹社教館九十四年度社會教育工作站成果專輯,頁136-137。新竹:國立新竹社教館。
江宗文(1997)。公部門志工運用之研究 – 以台北市政府所屬社教機構為例。國立中興大學公共行政及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明修(2000)。領導型態與功能。載于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研修粹要,頁93-114。台北:洪建全基金會。
江明修審訂(2002)。非營利管理。台北:智勝。
江明修審訂(2003),Alvin H.Reiss著。非營利創新管理。台北:智勝。
江明修審訂(2004),Brinckerhoff,P.C.著。非營利標竿管理。台北:智勝。
江銘書(2003)。學校社區化的策略規劃-一個國小校長的行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江潭(2003)。台灣地區私立高級中學經營困境與組織發展策略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朱柔若譯(2000),Neuman,W.L.著。社會研究方法 - 質化與量化取向。台北:智揚文化。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2004)。非營利組織培力指南第二輯。高雄市:中山管理教育基金會。
羊憶蓉(1994)。教育與國家發展-臺灣經驗。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呂文皓(2002)。社區發展中非營利組織其角色與功能之研究-以船仔頭文教基金會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秋慧(1998)。陶行知社會教育思想之研究—其生活教育理論與實踐。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正義(1998)。鄉鎮社教工作站推展社區成人教育之研究--以埔里社會教育工作站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佩珊譯(1994),Drucker,P.著。非營利組織的經營之道。台北:遠流。
余佩珊譯(2004),Drucker,P.著。使命與領導—向非營利組織學習管理之道。台北:遠流。
吳坤良(2006)。社教站經營秘笈。載于國立新竹臺東社會教育館社教站召集人總幹事成長營活動手冊,頁17~20。未出版。
吳枝坤(2005)。蘇澳鎮社教站。載于國立新竹社教館九十三年度社會教育工作站成果專輯,頁13。新竹:國立新竹社教館。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台北:五南。
吳啟禎(2005)。雙溪社教站。載于國立新竹社教館九十三年度社會教育工作站成果專輯,頁119。新竹:國立新竹社教館。
吳國泰(1997)。行銷組合在非營利成人教育機構推展教育活動上的策略分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毓琦(1992)。教師工作壓力之探討。載于國教園地42期,頁21-25。
吳麗琴(2001)。國民小學實施學校社區化可行性認同度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建興、宋明順(1983)。我國社會教育館的現況及改進途徑。行政院文建會。
李建興(1986)。中國社會教育發展史。台北:三民書局。
李建興(1994a)。社會教育新論。台北:三民書局。
李建興(1994b)。學校應成為社區文化的堡壘。載于社會教育雙月刊64期,頁11-13。
李裔武(1998)。台灣資訊服務業經營策略與組織系統流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李義男(2002)。論學校與社區的關係。載于學校與社區關係初探,頁112
-114。台北:東吳課外活動組。
李澄如(1997)。台北地區社教機構義工教育訓練模式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上仁(2004)。我國文教型非政府組織在兩岸關係中之角色與功能研究。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文生(2002)。重回人類心靈的故鄉。載于國立新竹社教館九十年度社會教育工作站成果專輯,頁160。新竹:國立新竹社教館。
林正全(2001)。連德工商發展基金會。載于e世代非營利組織管理論壇,頁271~272。財團法人白茂榮社區教育基金會 編印。
林至善(2002)。學校與社區關係初探。台北:東吳課外活動組。
林明地(2002)。學校與社區關係。台北:五南。
林奕宏(2006)。有效能的執行者。http://www.chinamgt.com/template/ /127.htm(2006.12.02)
林清江(1981)。我國師範教育的現況與未來。載于台灣教育372期,頁2~6。
林振春(1998)。社區營造的教育政策。台北:師大書苑。
林振春(2001)。社區大學的危機與挑戰。載于社教雙月刊106期,頁41~44。
林振春(2002a)。社會教育方案規劃理論與需求評估。載于國立新竹社會教育館2002社會教育工作站方案規劃研習手冊,頁5~9。
林振春(2002b)。社會教育方案設計的實務與市場行銷。載于國立新竹社會教育館2002社會教育工作站方案規劃研習手冊,頁11~15。
林振春(2002c)。社會教育工作站的轉型。載于社教雙月刊108期,頁46~49。
林振春(2004)。工業區社會教育工作站之轉型。載于社教雙月刊123期,頁45~48。
林振春(2006)。終身學習教育與創意文化。載于國立新竹臺東社會教育館社教站召集人總幹事成長營活動手冊,頁26~28。
林振春(2006)。從社教站發展方向淺談社教站策略聯盟。載于國立新竹臺東社會教育館社教站召集人總幹事成長營活動手冊,頁33~35。
林案倱(2001)。社會教育館所屬社會教育工作站經營策略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林勝義(1992)。台灣地區文化及社會教育機構調查。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專題研究報告。
林勝義(1992)。省市社會教育館成人教育功能之規劃研究。教育部委託專題研究報告。
林勝義(1993a)。社會教育多元論。台北:五南。
林勝義(1993b)。調整公私立社教機構以落實終生教育。載于成人教育22期。頁14~18。
林勝義(1995)。學校經營社會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師大書苑。
林勝義主編(1997)。社教機構營運問題與對策。台北市:師大社教系。
林慶川(2002)。國民小學教育人員與家長對教育行銷實施現況之知覺與態度。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靜伶、吳宜蓁、黃懿慧(1996)。公共關係。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邱天助(1990)。社會教育活動方案設計。台北:心理出版社。
邱天助(1997)。社會教育的行銷理念。載于社教雙月刊71期,頁9~16。
周秀月(2005)。非營利組織在文化建設的角色與功能-以斗六市為例。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卓秋慶(1986)。社會教育工作理論初探。載于社教雙月刊11期,頁54-57。
洪明洲(2001)。非營利組織之組織設計與發展。載于e世代非營利組織管理論壇,頁87-99。財團法人白茂榮社區教育基金會編印。
洪華長(2002)。社會教育工作站志工組織發展策略之研究。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木蘭(2000)。組織管理與行為。載于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研修粹要,頁135-148。台北:洪建全基金會。
徐國樹(2000)。學校社區化發展之特色與問題討論。載于社教雙月刊96期,頁21-28。
孫本初(1994)。析論組織精簡之執行策略及其影響。載于人事月刊19卷3期,頁30~36。
馬芳婷(1989)。社教機構短期研習班教師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勝隆(2005)。西湖鄉社教站。載于國立新竹社教館九十三年度社會教育工作站成果專輯,頁251。新竹:國立新竹社教館。
高熏芳(1995)。臺北市立社教機構服務品質評鑑之研究:以社會教育館、圖書館、美術館為例。臺北市政建設專題研究報告第254輯。
國立新竹社會教育館(2002)。九十年度社會教育工作站成果專輯。新竹:國立新竹社會教育館。
國立新竹社會教育館(2003)。九十一年度社會教育工作站成果專輯。新竹:國立新竹社會教育館。
國立新竹社會教育館(2004)。九十二年度社會教育工作站成果專輯。新竹:國立新竹社會教育館。
國立新竹社會教育館(2005)。九十三年度社會教育工作站成果專輯。新竹:國立新竹社會教育館。
國立新竹社會教育館(2006)。九十四年度社會教育工作站成果專輯。新竹:國立新竹社會教育館。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所(1991)。台北市立社會教育館技藝研習班改進方案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所。
陸光(1987)。臺北市設置社教教育工作站可行性之研究。臺北市政建設專題研究報告第157輯。
陸宛蘋(2000)。非營利組織的人力資源規劃與管理。載于蕭新煌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頁206-226。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張文忠(1989)。晏陽初社會教育思想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同廟(2002)。鼓勵社團社區服務強化學校形象行銷。載于學校與社區關係初探,頁21~29。台北:東吳課外活動組。
張光濱(2003)。我國社教機構知識管理策略之研究。台北:大屯出版社。
張益仁(2002)。召集人的話。載于國立新竹社教館九十年度社會教育工作站成果專輯,頁198。新竹:國立新竹社教館。
張峻榮(2004)。成人教育機構顧客對行銷組合策略的滿意度之研究-以社會教育館付費課程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張雯琦(2006)。國中認輔志工服務動機、內容及困境探討。東吳社會工作所碩士論文。
張德永(2006)。如何結合政府社教單位發揮社教站功能。載于國立新竹臺東社會教育館社教站召集人總幹事成長營活動手冊,頁29~32。
教育部(1946)。第一次中國教育年鑑。上海:宗青圖書公司。
教育部(1955)。教育法令。台北:正中書局。
教育部(1967)。教育法令。台北:正中書局。
教育部(1971)。教育法令。台北:正中書局。
教育部(1996)。第六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台北:正中書局。
教育部(2006)。重大教育統計資訊。http://140.111.34.69/EDU_WEB
/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overview/brief-htm/index.htm?open(2006.11.16)
陳正雄(2004)。經營理念與顧客關係管理-以震旦行為例。私立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專班碩士論文。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金貴(1994)。美國非營利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台北:瑞興圖書。
陳金貴(2000)。人力規劃與志工運用。載于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研修粹要,頁213-235。台北:洪建全基金會。
陳金貴(2001a)。非營利組織與志工訓練。載于全國社區大學促進會主編:社區大學從普及到深化,頁144~147。
陳金貴(2001b)。非營利組織之人力資源管理。載于e世代非營利組織管理論壇,頁168~176。財團法人白茂榮社區教育基金會 編印。
陳林(2004)。非營利組織法人治理。台北:洪葉文化。
陳益興(1992)。我國社會教育析論。台北:五南。
陳家聲(2001)。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之挑戰。載于e世代非營利組織管理論壇,頁177~185。財團法人白茂榮社區教育基金會 編印。
陳惠馨(1996)。財團法人監督問題之探討。載于非營利組織研究室研究成果第一輯,頁29~48。
陳義霖(2003)。社區教育機構資源整合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教育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黃秉德(2000)。決策型態與功能。載于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研修粹要,頁115-133。台北:洪建全基金會。
黃富順(1988)。比較成人教育。台北:五南出版社。
黃義良(2004)。國民中小學學校行校指標與行銷運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黃鴻文(1994)。社區與學校結合的模式。載于社會教育雙育刊64期,頁25
-28。
梁漱溟(1972)。教育文錄。台北:文景。
許士軍(2001)。非營利事業的領導與決策。載于e世代非營利組織管理論壇,頁138~142。財團法人白茂榮社區教育基金會 編印。
許世雨(2000)。非營利組織的社會服務功能。載于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研修粹要,頁33-55。台北:洪建全基金會。
許瑞妤等譯(2004),Peter C. Brinckerhoff著。非營利組織行銷-以使命為導向。台北:揚智文化。
許錦雄(1998)。社會教育活動的行銷策略。載于無限寬廣的教育天空-台北縣成人教育期文精選集,頁161~167。台北:北縣成教中心。
曾士雄(2001)。學校義工個人特質、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市國民小學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曾銘良(1988)。我對社會教育的看法。載于社教雙月刊26期,頁70-71。
馮燕(1993)。非營利組織的社會角色–兼論理念。載于文教基金研會論文集。台北:教育部社教司。
傅篤誠(2002)。非營利事業管理-議題導向與管理策略。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有限公司。
詹悟(1989)。中部五縣市社教工作站第十年工作紀要。彰化:省立彰化社會教育館。
蔡文輝(1979)。社會學理論。台北:三民書局。
蔡承家(1997)。國民小學推展社區成人教育之合作模式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祈賢(1997)。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學校與社區關係的新探討。載于教師天地86期,頁6-10。
蔡俊傑(2002)。社教機構員工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公立社教機構為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培村(1997)。學校經營與管理。台北:正中書局。
楊國賜(1987)。社會教育的理念。台北:師大書苑。
楊國賜(1997)。如何提高民眾的參與率。載于社教機構營運問題與對策,頁104。台北:師大社教系。
楊國賜(2000)。五十年社會教育發展的回顧與展望。載于社教雙月刊100期,頁4~8。
楊東震(2005)。非營利事業行銷。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有限公司。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77)。學校經營社會教育工作實例。南投:省教育廳。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89)。臺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南投:省教育廳。
鄭惠文(2002)。社會教育館經營績效之比較研究-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應用。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熙彥(1985)。學校教育與社區發展。高雄:復文書局。
賴世烈(1999)。國立新竹社教館八十八年度工作成果專輯序文。新竹:國立新竹社教館。
賴明伸(2000)。社教機構的營運與發展。載于社教雙月刊95期,頁41~48。
劉春田(2007)。中和市社教站。http://case.tjsps.tpc.edu.tw/social
-edu/(2007.4.21)
劉奕權(2006)。社會教育政策推展現況。載于國立新竹臺東社會教育館社教站召集人總幹事成長營活動手冊,頁5~14。
劉真(1986)。教育問題平議。台北:商務。
劉耀鴻(2005)。中壢市社教站。載于國立新竹社會教育館九十三年度社會教育工作站成果專輯,頁138~139。新竹:國立新竹社會教育館。
盧貞吉(2002)。國立新竹社教館九十年度社會教育工作站成果專輯序文。新竹:國立新竹社教館。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謝文和(1987)。梁漱溟社會教育思想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戴國良(2004)。經營策略企劃全書。台北:商周出版。
蕭新煌主編(2000)。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雙溪社教站(2006)。野薑花的故鄉。載于國立新竹社教館九十四年度社會教育工作站成果專輯,頁162。新竹:國立新竹社教館。
顧志華(2000)。非營利組織的社會責任與發展趨勢。載于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研修粹要,頁19-31。台北:洪建全基金會。
貳、英文書目
Ansoff,H.I.(1965). Corporate Strategy. New York:McGraw-Hill.
Biddle,B.J.(1966).Role theory:concept and research. Huntington, N.Y.:Wily.
Chandler,A.D.(1991).Strategy and Structure, 7th ed.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Cropley,A.J.(1980).Towards a system of lifelong education. Oxford:Pergamon Press.
Cropley,A.J.& Dave,R.H.(1978).Lifelo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eachers. Oxford:Pergamon Press.
Drucker,P.F.(1954).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The study of the most important function in American society.
Glueck,W.F.(1976).Business Policy:Strategic Formation and Manage
-ment Action, 2nd ed.N.Y.:McGraw-hill.
Kotler,P.(1982).Marketing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s,2nd ed.Engle
-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all.
Kotler,P.(2003).Marketing Management,11th ed. Upper Saddle River,N J:Pearson Education,p408.
Peters,Richard O.(1977).The Community Based School and Community Oriented Teachers: For Student Learning in the Real World of the 1970’s.(ERIC Document Reproducation Service No.ED138572)
Porter,M.E.(1980).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ion. N.Y. The Free Press, P4.
Salamon,L.M.(1992).America’s Nonprofit Sector:A Prime. New York:The Foundation Press.
Shapiro,B.P.(1973).Marketing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September-October,pp.123-132.
Unger,J.L.(1993).Volunteer Development:Individual and Oganizat
-ional Considerations.In connor.(ED),PP255~279.
Wedman,J.(1993).Instructional designers ecisions and priorities:
A survey of design prcative.Perormance & Improvement Quarterly
,6:2,pp.43-57.
Wolf,T.(1990).Managing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New York:Prentice
Hall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