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莊明貞 ZHUANG, MING-ZHEN |
---|---|
論文名稱: |
國中學生學校生活素質與學校適應行為的關係 |
指導教授: |
吳武典
Wu, Wu-Tie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畢業學年度: | 74 |
語文別: | 中文 |
中文關鍵詞: | 國中學生 、學校生活素質 、學校適應行為 、教育評鑑 、師生關係 、同儕關係 、隱藏課程 、教育 |
英文關鍵詞: | JUNIOR-SCHOOL, EDUCATION-ESTIMATION, TEACHER-STUDENT-RELATIONSHIP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469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學生學校生活素質與學校適應行為的關係,並發展有效測量工具
,以作為教育評鑑及學校輔導實施的參考。
根據統計結果,本研究獲致以下幾項重要的發現:
一、不同性別、段別的國中學生知覺的學校生活素質,有顯著的差異,且女生優於男
生,前段班學生優於後段班學生。
二、不同家庭社經地位的國中學生知覺的學校生活素質,無顯著的差異。
三、不同性別、段別的國中學生學校適應行為,有顯著的差異,且姓較男生適應良好
,前後段學生較後段班學生適應良好。
四、不同家庭社經起立的國中學生學校適應行為,無顯著的差異,就「同儕關係」一
項,則中社經地位者較低社經地位者,適應良好。
五、師生關係、同儕關係、常規適應及段別等預測變項,足以影響國中學生對學校的
積極態度、消極態度、自我認定、個人的地位及知覺未來機會獲得等。
六、師生關係、同儕關係、勤學適應、常規適應、家庭社經地位五項變項,對預測國
中學生知覺的學校生活素質,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約能解釋及預測學校生活素質總變
異量的四七%。
基於研究結果,提出下列六項建議:
一、建立多元評鑑模式,重視情意目標評量。
二、形成學校民主氣氛,重視學生參與及意見表達。
三、重視不同性別、學業成就的學生,在學校生活品質感和適應情況的差異,並加強
學校輔導功能的實施。
四、重視學生在校的適應,以提高學生學校生活素質。
五、教師應重視隱藏課程的教學,協助學生培養學校的情意感。
六、重視學校生活素質的研究,有助於學校教育評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