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許倚瑄
Hsu, Yi-Hsuan
論文名稱: 數學閱讀理解融入七年級數學課程教師所面臨的挑戰
指導教授: 楊凱琳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數學系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3
中文關鍵詞: 行動研究數學閱讀理解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38下載:5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是一位國中教師利用行動研究進行數學閱讀理解融入七年級數學課程教學的歷程,主要研究目的在探討教師可能面臨的問題與挑戰,並試圖尋找可行的因應策略。研究對象為北部地區某公立國中的一個班級,研究進行時間為一學年國七的數學課程,本研究總共歷經四次的行動過程,每次的教學方案會依據前一個行動循環的反思來研擬,並依序加入行動者將數學閱讀理解融入教學時的四個數學閱讀教學目標:1.提供學生親近數學課本的機會。2.加強提問與摘要的能力,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並養成習慣。3.融入預測、澄清、反思等閱讀理解策略。4.提供多樣性的文本,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引起學生學習動機。
    綜合四個行動循環,研究者發現的挑戰如下:1.初步嘗試數學閱讀理解教學時,發展學生閱讀時的自我提問與利用筆記本進行統整摘要是困難的。2.不易取得與國中數學課程相關的多樣性文本,且結合數學閱讀理解與遊戲、唱歌、看動畫等的教學活動設計不易。3.數學閱讀理解教學需要佔用較多的課堂時間,教學活動的取捨與改變會為教師帶來不安。4.學生與家長難接受不熟悉的教學方法。5.不易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閱讀習慣。為了解決數學閱讀教學中所面臨的挑戰,研究者認為在執行數學閱讀教學前,教師需多瞭解數學閱讀理解的相關知識,且需注重班級經營與管理,充分地對教學方式進行溝通。另外,在國中階段,從國七開始融入數學閱讀教學,有助於培養學生透過閱讀理解的方法學習數學。數學閱讀理解教學的重要策略有:給予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及機會、引導學生閱讀理解課本各小節內的結構、多給予學生「閱讀」前、中與後參與討論及發表的機會、當學生閱讀動機下降時再提供多樣性的文本或結合多元的教學活動;最後再輔以分組學習及善用軟式磁性的討論紀錄小白板的一般性教學策略。

    摘 要 I 目 錄 II 表目錄 IV 圖目錄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界定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數學閱讀理解相關研究 6 第二節 閱讀理解教學相關研究 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1 第一節 行動者背景 11 第二節 研究對象及背景 13 第三節 研究設計與實施 14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材料 17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2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23 第一節 第一行動循環 23 第二節 第二行動循環 41 第三節 第三行動循環 53 第四節 第四行動循環 66 第五節 學生學習成效與自我評價 8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0 第一節 研究結論 90 第二節 研究建議 96 參考文獻 97 一、英文部分 97 二、中文部分 98 附錄一:數學科學習習慣調查問卷 99 附錄二:給倚瑄老師的教學回饋問卷(一) 100 附錄三:給倚瑄老師的教學回饋問卷(二) 101 附錄四:706和倚瑄老師的數學課問卷 102 附錄五:數學筆記本使用方式學習單 104 附錄六:遊戲教學-字迷猜猜猜學習單 105 附錄七:歌唱教學-直角坐標平面學習單 108 附錄八:漫畫教學-「錢該怎麼分?」文本與學習單 109 附錄九:新聞報導教學-認識一元一次不等式文本 110 附錄十:閱讀理解教學側寫記錄-問卷(一) 120 附錄十一:閱讀理解教學側寫記錄-問卷(二) 121

    一、英文部分
    Borasi, R., & Siegel, M. (1990). Reading to learn mathematics: New connections, new questions, new challenges. For the learning of mathematics, 9-16.
    Campbell, A. E., Schlumberger, A., & Pate, L. A. (1997). Promoting reading strategies for developmental mathematics textbooks. In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Developmental Education Selected Conference Papers (Vol. 3, pp. 4-6).
    Duke, N. K., Pearson, P. D., Strachan, S. L., & Billman, A. K. (2011). Essential elements of fostering and teach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What research has to say about reading instruction, 4, 286-314.
    Mullis, I.V.S., Martin, M.O., & Foy, P. (with Olson, J.F., Preuschoff, C., Erberber, E., Arora, A., & Galia, J.). (2008). Chestnut Hill, MA: TIMSS & PIRLS International Study Center, Boston College.
    Wong, B.Y.L. (1985). Self-questioning instructional research: A review.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5, 227-268.

    二、中文部分
    施能宏(1999)。淺談學童的閱讀理解。國教輔導,38:5,19-23。
    柯華葳(2006)。教出閱讀力。臺北市:天下雜誌。
    秦麗花與邱上真(2004)。數學文本閱讀理解模式之建立及其驗證之研究-以角度單元為例。國立台南大學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12,99。
    秦麗花(2007)。數學閱讀指導的理論與實務。臺北市:紅葉文化。
    許淑玫(1998)。閱讀理解教學—交互教學法。國教輔導,37:6,31-39。
    許晴佩(2005)。QAR [問題-答案關係] 閱讀理解策略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閱讀理解成效之研究。碩士,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張玉成(1993)。思考技巧與教學。臺北市:心理。
    張玉成(2001)。思考啟發性閱讀指導技巧。全國兒童閱讀種子教師研習手冊。教育部。
    連啟舜(2001)。國內閱讀理解教學研究成效之統合分析研究。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領域。臺北市。
    詹文宏(2002)。閱讀教學—交互教學法的應用。教師之友,43:2,37-40。
    楊凱琳(2013)。國民中學教師閱讀教學增能計畫(數學科)研習手冊。教育部。
    蘇慧珍(2013)。探討閱讀策略融入數學教學對高中學生的影響。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薛秉鈞(2005)。合作學習融入閱讀策略教學模式對國中學生科學文本閱讀理解之研究。碩士,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