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志民
論文名稱: 動態分組的形成性評量對學生數學焦慮、數學自我效能與數學學業成就之影響初探
指導教授: 蔡蓉青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數學系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3
中文關鍵詞: 動態分組形成性評量數學焦慮數學自我效能數學學業成就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39下載:12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實證在學校未進行學科能力分組教學的條件下,實施動態分組的形成性評量之教學實驗對學生數學焦慮的改善、數學自我效能的提升以及數學學業成就的進步是否具有正向的直接效果,並探討教學實驗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於數學焦慮、數學自我效能以及數學學業成就之影響,是否具有顯著的差異。
    本研究計畫採準實驗研究法,研究者以北部某國立高職二年級的四個班級,共一百五十五位同學為研究對象。所使用之研究工具為「高中職學生數學學習經驗問卷」、「參與動態分組的形成性評量之態度問卷」以及分組形成性評量試卷。
    本研究結果發現:(一)於學生數學焦慮部分: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的數學焦慮改善情形並未能達到顯著的水準。(二)於學生數學自我效能部分:學術學程中的實驗組學生,於數學自我效能之提升效果明顯優於控制組學生;於數學自我效能之努力堅持、完成學業以及樂意學習三個分量的提升效果明顯優於控制組學生;低程度與中程度的學生於數學自我效能之努力堅持與完成學業兩分量上的提升效果明顯優於相同程度之控制組學生;中程度的學生於數學自我效能之樂意學習分量上的提升效果亦明顯優於相同程度之控制組學生。(三)於學生學業成就部分:學術學程中的實驗組學生,於數學學業成就之進步成果明顯優於控制組學生;中程度與高程度的學生於數學學業成就之進步成果明顯優於相同程度之控制組學生。(四)於態度問卷部分:參與教學實驗之實驗組學生,有55.9%認為可以減輕其壓力;66.7%認為比較不會產生挫折感;有61.9%認為可以提升數學能力;高達89.3%認為對學習數學有幫助。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討論與建議,供教學應用或後續研究者參考。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 3 第四節 名詞解釋 5 第五節 研究之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教學評量的理論基礎 9 第二節 數學焦慮的理論基礎 12 第三節 數學自我效能的理論基礎 1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23 第一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 23 第二節 研究樣本 27 第三節 研究工具 29 第四節 研究實施過程 44 第五節 資料分析與處理 47 第四章 研究成果之分析與討論 49 第一節 動態分組的形成性評量之歷程呈現 49 第二節 動態分組的形成性評量對學生數學焦慮影響之分析 53 第三節 動態分組的形成性評量對學生數學自我效能影響之分析 57 第四節 動態分組的形成性評量對學生數學學業成就影響之分析 73 第五節 實驗組學生參與教學實驗之態度分析 81 第六節 教學實驗面臨的問題 8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9 第一節 結論 89 第二節 建議 92 參考文獻 95 一、中文部分 95 二、外文部分 100 附錄 106 1.高中職學生數學學習經驗問卷 106 2.動態分組的形成性評量看法問卷 110 3.動態分組的形成性評量分組試卷 112 4.參與教學研究計畫意向書 132 5.「高中職學生數學學習經驗問卷」問卷使用同意書 133 表目次 表3-1-1:不等組前後測設計表 26 表3-2-1:實驗組與控制組人數表 28 表3-2-2:學術學程之實驗組與控制組能力分組人數表 28 表3-2-3:職業學程之實驗組與控制組能力分組人數表 28 表3-3-1:數學自我效能正式問卷之Cronbach’s α係數(鄭淑米,2007) 31 表3-3-2:數學焦慮正式問卷之Cronbach’s α係數(鄭淑米,2007) 33 表3-3-3:「高中職學生數學學習經驗問卷」前測有效問卷回收率之統計及其分佈表 34 表3-3-4:數學自我效能前測正式問卷之Cronbach’s α係數 35 表3-3-5:數學焦慮前測正式問卷之Cronbach’s α係數 35 表3-3-6:數學焦慮量表各分量表之間的相關係數表(前測) 36 表3-3-7:數學自我效能量表各分量表之間的相關係數表(前測) 36 表3-3-8:「高中職學生數學學習經驗問卷」後測有效問卷回收率之統計及其分佈表 37 表3-3-9:數學自我效能後測正式問卷之Cronbach’s α係數 38 表3-3-10:數學焦慮後測正式問卷之Cronbach’s α係數 38 表3-3-11:數學焦慮量表各分量表之間的相關係數表(後測) 39 表3-3-12:數學自我效能量表各分量表之間的相關係數表(後測) 39 表3-3-13:分組試卷之難易程度百分比分配表(C試卷) 41 表3-3-14:分組試卷之難易程度百分比分配表(B試卷) 41 表3-3-15:分組試卷之難易程度百分比分配表(A試卷) 42 表4-1-1:學術學程之實驗組-Ax起點行為分組人數表 50 表4-1-2:職業學程之實驗組-Vx起點行為分組人數表 50 表4-1-3:「實驗組」之Ax學生之動態分組過程表 51 表4-1-4:「實驗組」之Vx學生之動態分組過程表 51 表4-1-5:學生之動態分組歷程以及各次評量之原始分數表 52 表4-2-1:學生數學焦慮前測、後測分數以及前後測分數差之平均數與標準差統計表 53 表4-2-2:學生數學焦慮前測、後測分數以及前後測分數差之平均數與標準差統計表(學術學程) 54 表4-2-3:學生數學焦慮前測、後測分數以及前後測分數差之平均數與標準差統計表(職業學程) 54 表4-2-4:學生數學焦慮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55 表4-2-5:學生S03之動態分組歷程以及各次評量之原始分數表 56 表4-3-1:學生數學自我效能前測、後測分數以及前後測分數差之平均數與標準差統計表 58 表4-3-2:學生數學自我效能前測、後測分數以及前後測分數差之平均數與標準差統計表(學術學程) 58 表4-3-3:學生數學自我效能前測、後測分數以及前後測分數差之平均數與標準差統計表(職業學程) 58 表4-3-4: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數學自我效能前後測分數差之獨立樣本T檢定結果(學術學程) 59 表4-3-5: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數學自我效能前後測分數差之獨立樣本T檢定結果(職業學程) 60 表4-3-6:學生數學自我效能各分量前測、後測分數以及前後測分數差之平均數與標準差統計表(學術學程) 62 表4-3-7:學生數學自我效能各分量前後測分數差之獨立樣本T檢定結果(學術學程) 63 表4-3-8: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於數學自我效能之努力堅持、完成學業以及樂意學習三個分量的前測、後測分數以及前後測分數差之平均數與標準差(學術學程低程度) 66 表4-3-9: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於數學自我效能之努力堅持、完成學業以及樂意學習三個分量的前測、後測分數以及前後測分數差之平均數與標準差統計表(學術學程中程度) 67 表4-3-10: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於數學自我效能之努力堅持、完成學業以及樂意學習三個分量的前測、後測分數以及前後測分數差之平均數與標準差統計表(學術學程高程度) 68 表4-3-11:不同程度的學生於數學自我效能之努力堅持、完成學業以及樂意學習三個分量前後測分數差之獨立樣本T檢定結果(學術學程) 69 表4-4-1:學生數學學業成就前測、後測分數以及前後測分數差之平均數與標準差統計表 73 表4-4-2:學生數學學業成就前測、後測分數以及前後測分數差之平均數與標準差統計表(學術學程) 74 表4-4-3:學生數學學業成就前測、後測分數以及前後測分數差之平均數與標準差統計表(職業學程) 74 表4-4-4: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數學學業成就前後測分數差之獨立樣本T檢定結果(學術學程) 76 表4-4-5: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數學學業成就前後測分數差之獨立樣本T檢定結果(職業學程) 76 表4-4-6:不同程度的學術學程學生於數學學業成就前測、後測分數以及前後測分數差之平均數與標準差統計表 77 表4-4-7:不同程度的學術學程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數學學業成就前後測分數差之獨立樣本T檢定結果 78 表4-4-8:學生S04之動態分組歷程以及各次評量之原始分數表 80 表4-5-1:態度問卷之封閉性問題的百分比統計表 82 表4-5-2:實驗組學生參與教學實驗後之感想整理與人數統計表 84 表4-5-3:實驗組學生於教學實驗過程中發現之問題整理與人數統計表 85 表4-5-4:實驗組學生對教學實驗實施之建議整理與人數統計表 85 圖目次 圖3-1-1:動態分組的形成性評量對學生數學焦慮、數學自我效能與數學學業成就的影響的研究流程 24 圖3-1-2:動態分組的形成性評量對學生數學焦慮、數學自我效能與數學學業成就的影響之研究架構圖 25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古明峰(1997)。數理教育:孩子為什麼害怕數學-談數學焦慮。國教世紀,第175期,29-33。
    何英奇(1992)。教學評量的基本原則,載於教學評量研究,3-30。台北市:台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委員會,五南圖書公司。
    吳明隆,蘇耕役(1995)。國民小學學生控制信念、重要他人態度與知覺與數學焦慮、數學態度及數學成就關係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刊,第4期,181-210。
    吳知賢(1996a)。國小兒童歸因再訓練之研究。台北市 : 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
    吳知賢(1996b)。歸因再訓練在國小班級情境實施之研究:錄影媒體教學實驗。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吳金香(1980)。高雄師院附中「學科能力分班」實施情況之探討。師友,158,
    李家同(2006)。法國菜單。聯合報95年10月24日。
    周文欽(2000)。預試與試題分析的方法。空大學訊,252,85-91。
    周曉虹(1995)。社會學習理論。台北市:桂冠圖書。
    林怡如(2004)。綜合高中學生數學焦慮、數學自我效能與數學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青青(1990)。影響國小學童數學焦慮因素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邵俊德(1995)。高中音樂資優生自我效能與生涯決定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青吟(2005)。國中英語能力分班教學之研究。國立台灣師大學英語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柳賢,陳英娥(1994)。台灣地區國一學生數學焦慮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高雄師大學報,第5期,137-158。
    洪菁穗(1998)。探討國中生在理化科的學術地位、自我效能與學業成敗歸因之關係。國立台灣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榮照(1990)。自我教導訓練對減低國小學生數學焦慮之效果。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志麟(1991)。自我效能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教育研究,22,47-53。
    高毓婷(2001)。多元評量對國中數學學習的影響與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涂金堂(1996)。「數學焦慮」學生的輔導。諮商與輔導,第128期,21-23。
    國立教育資料館(1994)。我國國民教育發展現況與評估之研究(中)。教育資料文摘。第196期。
    張春興(1994)。教育心裡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景媛(1992)。教學評量與教學輔導,載於教學評量研究,31-42。台北市:台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委員會,五南圖書公司。
    莊懷義(1990)。教育問題研究。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許美珍(2002)。國中資源班學生數學科自我效能與課業尋助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許斯琪(2002)。數學教師降低國中學生數學焦慮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連瑞琦(1999)。實作評量對國小學生數學成就與態度的影響。南華管理學院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生玉(2004)。教育測驗與評量。台北市:精華書局。
    郭香妙(2002)。國中數學教學改進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陳玉玲(1995)。目標設定、目標投入與自我效能對國小學生數學作業表現的影響。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陳淑芳(1990)。一樣的學子 不一樣的待遇!?。青年日報79年9月10日第二版。
    陳麗霜(2006)。合作學習應用於數學教學之研究--以台北市國小一年級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陸正威(1998)。同儕交互指導數學解題方案對國小學童數學解題表現、數學焦慮及後設認知影響之實驗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玉玲(1993)。台北市高智商低成就國中學生學習信念與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良成(1997)。國小補校學生運用電腦輔助教學對其電腦態度及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郁文(1994)。自我效能概念及其學業成就表現之關係。諮商與輔導,106期,39-41。
    黃德祥(1990)。國中與國小學生數學焦慮與數學態度之分析研究。輔導學報,第13期,1-52頁。
    甯自強(1982)。數學恐懼症的預防與治療。科學教育月刊,第52期,63-67頁。
    甯自強(1983)。數學恐懼症的治療與預防。教育資料文摘,11(6),119-127。
    楊淑萍(1995a)。自我效能在認知技巧學習和生涯發展上的應用(上)。諮商與輔導,110期,20-25。
    楊淑萍(1995b)。自我效能在認知技巧學習和生涯發展上的應用(下)。諮商與輔導,111期,14-18。
    楊景成(2007)。合作學習與數學寫作對高一體育班學生數學學習態度與自我效能之影響。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銀興(2000)。傳統評量與新式評量之比較及國小教師對實施新式評量相關問題覺知情形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葉倩亨(1998)。建構取向教學在國中一年級數學課之實驗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月君(2004)。國中教師運用同儕交互指導降低學生數學焦慮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柏原(1999)。國中學生自我效能、求助態度與課業求助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信雄(1992)。國小學生認知風格、學習策略、自我效能、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劉焜輝(1985)。國中編班問題的探討。中華日報74年3月1日第二版。
    潘文忠等(1996)。台北縣國民中學三年級編班方式專題研究。台北縣教育局。
    蔣月美(2003)。彈性能力分班在國小英語教學之實施—台北市龍安國小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鄭淑米(2007)。台中市高中職學生數學焦慮、數學自我效能與數學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賴秀美(1981)。國中學生數學科學習困難之分析與輔導。測驗與輔導,10(4),753-755。
    謝宏祥,段曉林(2000)。教學與評量-一種互為鏡像(mirror image)的關係。科教月刊,241,2-13。
    鍾思嘉,林青青,蔣治邦(1991)。國小學童數學焦慮之形成與原因。教育與心理研究,第14期,99-140頁。
    簡茂發(1996)。評量。載於教學評量,1-39。台北市:黃政傑,師大書苑。
    魏麗敏(1987)。數學焦慮的性質與評量。測驗與輔導,第85期,1642-1643。
    魏麗敏(1988)。國小學生數學焦慮、數學態度與數學成就之相關暨數學學習團體諮商之效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麗敏(1991)。中小學生一般焦慮、數學焦慮及數學態度之比較研究。台中師院學報,第5期,129-154。
    羅健榮(2006)。同儕個別教學法對國中數學低成就學生學習成效與數學自我效能效果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嚴正意(1992)。學生怕數學嗎?--數學焦慮的探討。國教之友,44(2),43-48。
    龔玉春(2003)。國小教師認知教學策略與學生數學成就、數學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外文部分
    Aiken, L. R. Jr. (1970). Attitudes toward mathematic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0(4), 551-596.
    Aiken, L. R. Jr. (1976). Update on attitudes and other affective variables in learning mathematic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6, 293-311.
    Altmaier, E. A., Russel, D. W., Kao, C. F., Lehmann, T. R., & Weinstein, J. N. (1993). Role of self-efficacy in rehabilitation outcome among chronic low back pain in patients.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40(3), 335-339.
    Bandura, A. (1977).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 Psychological Review, 84, 191-215.
    Bandura, A. (1982). Self-efficacy mechanism in human. American Psychologist, 37,122-147.
    Bandura, A. (1986).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Betz, N. E. (1977). Math anxiety: what is i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149220)
    Betz, N. E. (1978). Prevalence, distribution, and correlates of math anxiety in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25(5), 441-448.
    Boaler, J., William, D., & Brown, M. (2000). Students' Experiences of Ability Grouping--Disaffection, Polaris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Failure. 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6(5), 631-648.
    Borg,W. (1965). Ability grouping in the public schools. 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 34, 1-97.
    Brush, L. R. (1985). A Meta-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xiety toward Mathematics and Achievementin Mathematics. Xin Ma.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30(5), 520-540.
    Buxton, L. (1984). Aspects of Children's Mathematics Anxiety.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 36, 53-71.
    Byrd, P. (1982). A descriptive study for mathematics anxiety: Its nature and antecedent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Indiana University.
    Clute, P. S. (1984). Mathematics anxiety instructional method and achievement in a survey course in college mathematics.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15(1), 50-58.
    Desper, D.B. (1988). Mathematics anxiety: Causes and correlatives, treatments, and prevention.(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96 895)
    Dew, K. M. H., Galassi, J. P., & Galassi, M. D. (1983). Math anxiety:Relation with situational test anxiety, performance, psychological arousal, and math avoidance behavior.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31(4), 580-583.
    Donady, B., & Auslander, S. (1980). Resource Manual for Counselors/Math Instructor: Math Anxiety, Math Avoidance, Reentry Mathematics. prepared for the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The Fund for the Improvement of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Dreger, R. M., & Aiken, L. R. Jr. (1957). Identification of number anxiety.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47,344-351.
    Eden, D., & Aviram, A. (1993). Self-efficacy training to speed reemployment: Helping people to help themselve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8(3), 352-360.
    Fennema, E., & Sherman, J. A. (1976). Fennema- Sherman mathematics attitudes Scales. JSAS. Catalogue of Selected Documents in Psychology , 6(31).
    Fennema, E., & Sherman, J. A. (1977). Sex-related differences in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 spatial visualization , and affective factors.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 14(1) , 51-71.
    Ford, S. (1974). Grouping in mathematics: Effects on achievement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Yeshiva University.
    Frary, R. B., & Ling, J. L. (1983). A factor-analytic study of mathematics anxiety.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 43 , 985-993.
    Galassi, J.P., Frierson, H.T. Jr., & Sharer, R.(1981). Behavior of high, moderate, and low test anxious students during an actual test situation.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49(1), 51-62.
    Gamoran, A., & Mare, R.D. (1989). Secondary school tracking and educational inequality: Compensation, reinforcement, or neutrality?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4, 1146-1183.
    Hackett, G., & Betz, N. E. (1989). An exploration of the mathematics self - efficacy / mathematics performance correspondence.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20(3), 261-273.
    Hackett, G., Betz, N. E., O’Halloran, & Romac, D. S. (1990). Effects of verbal and mathematics task performance on task and career self-efficacy and interest.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37(2), 169-177.
    Hall, C. S., Lindzey, G., & Campbell, J. B. (1998). Theories of personality (4th ed.).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Hange, S. K.(1991). Mathematics Anxiety:A Study of Minority students in an Open Admissions setting.(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35229)
    Hopkins, K. D., Stanley, J. C., & Hopkins, B. K. (1990).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7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
    Hunsley, J.(1987). Cognitive processes in mathematics anxiety and test anxiety: The role of appraisals, internal dialogue, and attribution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388-392.
    Lazarus, M.(1974).Some personal speculations. National Elementary Principal, 53 , 16-22.
    Lent, R. W., Lopez, F. G., & Bieschke, K. J. (1991). Mathematics self-efficacy: sources and relation to science-based career choic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38(4), 424-430.
    Ling, J. L. (1982). A factor-analytic study of mathematics anxiety.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3(7), 2266A.
    Mathison, M. A. (1977). Curricular innovations and programming innovations for the reduction of mathematics anxiety. E.D , 153-330.
    Morris, J. (1981). Mathematics Anxiety: Teaching to Avoid it. Mathematics Teacher,74,413-417.
    Panagos, R. J., & DuBois, D. L. (1999). Career self-efficacy development and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Learning Disabilities Research and Practice, 14(1), 25-34.
    Reyes, L. H. (1984). Affective variables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4(5), 558-581.
    Richardson, F.C., & Suinn, R. M. (1972). The mathematics anxiety rating scale psychometric data.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 19(6), 551-554.
    Rounds, J. B., & Jr. Hendel, D. D. (1980). Measurement and dimensionality of mathematics anxiety.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27(2), 138-149.
    Ryan, A. M., & Pintrich, P. R. (1997). “Should I Ask for help?” The role of motivation and attitudes in adolescents’ help seeking in math clas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9, 329-341.
    Schunk, D. H. (1996). Self-Efficacy for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94663).
    Schunk, D. H., & Hanson, A. R. (1985). Peer models: Influence on self-efficacy and achievemen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7(3), 313-322.
    Schunk, D. H. (1994). Self-regulation of self efficacy and attribution in academic settings. In Schunk, D. H., & Zimmerman, B. J.(Eds.) Self- Regulation of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pp.305-314).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Schunk, D.H. (1982). Effects of effort attributional feedback on children’s perceived self-efficacy and achievemen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4(4),548-556.
    Silver, R., & Thompson, A. (1984).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The Math Anxiety Rating Scale–Revised.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63(2), 336-351
    Tishler, A. G. (1981). Attitude-Achievement Instruction in Mathematics with Preservice Elementary Teachers. Capstone Journal of Education, 2, 40-44.
    Tobias, S., & Weissbrod, C.(1980). Anxiety and mathematics:An update. Harvard Education Review , 50 , 60-70.
    Tobias, S. (1981). The Nature, Effects, and Relief of Mathematics Anxiety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21(1), 33-46.
    Trent, W. T. (1987). Test Anxiety, Mathematics Anxiety, and Teacher Comments: Relationships to Achievement in Mathematics Classes .The Journal of Negro Education, 59(3), 320-335
    Vann, B. D. N. (1993) . Mathematics anxiety:parental anxiety as it relates to anxiety in children.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3(8), 2724A-2725A.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