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賴昱如
Lai, Yu-Ju
論文名稱: 舒伯特:《枯萎的花朵》給長笛和鋼琴的主題與變奏曲詮釋報告
指導教授: 游雅慧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3
中文關鍵詞: 舒伯特枯萎的花朵藝術歌曲長笛作品主題變奏曲
英文關鍵詞: Schubert, Trocken Blumen, Lieder, Flute works, Theme and Variations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2163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45下載:1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舒伯特 (Franz Peter Schubert, 1797-1828)是十九世紀初浪漫主義音樂的作曲家,在音樂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是藝術歌曲方面的貢獻最為影響深遠。他的作品以小型器樂編制見長,由於不擅交際,當時未受廣大民眾矚目,因此美麗旋律經常出現在藝術家朋友雲集的沙龍中。對於文學有敏銳感受力的他,在1823年將自己際遇結合了詩人謬勒的詩集完成了《美麗的磨坊少女》<Die Schöne Müllerin>聯篇歌曲集,隔年,再將其中第十八首改編給長笛與鋼琴的主題與變奏曲,共有七個變奏。
    本論文希冀在了解舒伯特生平、創作背景的概念之下,綜合前人所提供的文獻資料,以《枯萎的花朵》詩詞中的意境、及客觀的分析變奏曲中調性變化、和聲架構,來探究與詮釋舒伯特的創作思維和內心的情感,亦藉由筆者練習此曲時所得到的經驗,整理並提供出詮釋的建議,以做為演奏者在詮釋這些作品時之參考。

    Franz Peter Schubert is ranked among the greatest composers of the early Romantic Era and i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musicians as Lieder composers of the early nineteenth century. However, Schubert made successful promotion of his chamber music compositions. Appreciation of his music was limited to a relatively small circle of admirers in the salons of Vienna, but interest in his work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decades following his death.

    1823 Schubert wrote his first Liederkreis, 《 Die schöne Müllerin , D. 795》, setting poems by Wilhelm Müller. Next year, 1824, he then rearranged the eighteenth lieder to the Theme and Variations for Flute and Piano with seven variations .

    Understanding the biography and composition background of Franz Schubert, this paper interprets a few existing literatures. It discusses the meaning from Poetry, 《Trockne Blumen》, and the modulation, harmonic progression, and change of keys from Shubert’s variations objectively.

    This paper, then provides recommend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performers to further discover the mindset, conceptual awareness, and sense of spiritual feelings of Franz Schubert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from practicing his music by the Author.

    目次 第一章 序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2 第二章 作曲家與詩人的創作背景探討 4 第一節 舒伯特生平簡介 4 第二節 舒伯特創作風格 7 第三節 詩人簡介與創作背景 15 第三章《枯萎的花朵》給長笛和鋼琴的主題與變奏曲樂曲研究 17 第一節 作曲家創作背景及作品劇情及改編變奏歷程 17 第二節 歌曲《枯萎的花朵》基本架構與樂曲分析 23 第三節 變奏曲的定義與種類 30 第四節 《枯萎的花朵》給長笛和鋼琴的主題與變奏曲樂曲分析 35 第四章《枯萎的花朵》給長笛和鋼琴樂曲詮釋 58 第一節 序曲 58 第二節 主題 63 第三節 變奏一 65 第四節 變奏二 68 第五節 變奏三 71 第六節 變奏四 73 第七節 變奏五 76 第八節 變奏六 79 第九節 變奏七 84 第五章 結論 90 參考文獻 92

    中文參考書目:

    王沛倫。《音樂辭典》。台北:文星書局,1963。

    邵義強。《浪漫派樂曲賞析(一) 》。台北:錦繡出版,1999。

    ---。《現代樂派樂曲賞析》。台北:錦繡出版,2000。

    金慶雲。《冬旅之旅:舒伯特連篇歌集》。台北:萬象圖書,1995。

    保羅•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樂》。顧連理、張洪島、楊燕迪、湯亞汀 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1。

    席慕德。《舒伯特三大連篇歌曲》。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1995。

    孫會玲。〈論舒伯特藝術歌曲的戲劇性〉。《南京藝術學院學報 (音樂與表演版)》No. 124南京: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10。

    許鐘榮主編。《浪漫派的先驅》。台北:錦繡出版,1999。

    陳榮光。《舒伯特藝術歌曲研究》。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86。

    康謳。《大陸音樂辭典》(第十二版)。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80。

    傅雷。《傅雷音樂講堂:認識古典音樂》。台北:三言社,2003。

    焦元溥。《樂之本事》。台北:聯經出版,2014。

    楊沛仁。《音樂史與欣賞》。台北:美樂,2001。

    楊照。《請來深入了解舒伯特和他開出的新鮮音樂世界》。https://www.facebook.com/npacntt.lectures/photos/a.523203081151793.1073741828.518129614992473/588962097909224/?type=3&permPage=1 (摘錄於 November 11, 2015)。

    劉志明。《西洋音樂史與風格》。台北:大陸書店,1993。

    潘龍瑞。〈舒伯特藝術歌曲中憂鬱氣質的實例分析〉。《南京藝術學院學報 (音樂與表演版)》No. 114。南京: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07。

    韓紹傑。〈試析舒伯特藝術歌曲的創作特徵〉。《沈陽音樂學院學報》No. 73。沈陽: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1。

    西文參考書目:

    Brown, Maurice J. E.. Essays on Schubert. New York:Da Capo press, 1978.

    Clive, P.. Schubert and his world. Oxford:Clarendon Press,1997.

    F. Schubert. http://www.azquotes.com/quote/691356. (Jan. 15, 2016).

    Fischer, Kurt von and Paul Griffiths."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S.V.“Variations.”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0.

    Moschenross, Ian James. “Robert Schumann’s Symphonic Etudes, Opus 13: A Critical Overview with a Re-evaluation of Editorial and Performance Practice Issues.” The 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 DMA, 2003.

    O'Loughlin, Niall. Romantic Flute. “The Musical Times.” 《The Musical TImes》Vol. 129, No. 1741 (Mar., 1988 ):139.

    Zbikowski, Lawrence M.. ”The Blossoms of “Trockne Blumen” Music and Text in the Nineteen Centry.”《Wiley》Vol. 18 No. 3 (Oct., 1999):307-345.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