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簡良平
JIAN, LIANG-PING
論文名稱: 赫思特課程理論研究
指導教授: 黃光雄
Huang, Kuang-Hsiu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畢業學年度: 8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5
中文關鍵詞: 赫思特教育課程理論教育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29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赫思特(P.H. Hirst)課程理論為核心。首先探討赫思特教育哲學的概念,以
    了解其概念分析的方法與要點;其次,探討赫思特教育理論的建立及課程理論的哲學
    基礎,即闡釋博雅教育的理想,及如何從認識論的分析探討知識與課程的關係,以了
    解其課程理論的思想基礎,最後,探討其課程發展的邏輯及教學,即考量課程的整體
    規劃到付諸實踐時各種教學的因素,以闡釋其課程理論的菁華。
    就教育哲學的概念言,赫思特認為哲學的功能是分析與澄清,因此,教育哲學首先應
    分析教育的各種概念,以使清楚的定義有助於教育問題的解決。此外,教育關切教的
    知識內涵、知識結構、及知識分類,則是透過知識形式的分析,引導教育理論的建立
    及課程的實施,更著重反省與批判以求教育之進步。
    就教育理論的建立言,經分析確認教育的內涵在使人成為有教養的人,能分享文明生
    活。教育理論須以哲學分析為研究方法,以教育的內涵及教育的規準為規準作為規劃
    活動的依歸,最後都應達成博雅教育的理想。整個理論的建立與教育實踐的關係在相
    互對照、相互修正,即教育理論的特質是實踐的,關鍵在行動對理論的弔用與實踐。
    課程理論皂哲學基礎是從認知的探究開始,從知識形式的分析了解<理解>發展的途
    徑,也就是以語言的公共特質掌握思想的基本元素,由知識結構的分析引領學習者進
    入知識的領域。知識形成的分析是依知識所具有的獨特概念、概念間的關係網路、及
    判斷命題的真理規準等等,來區分知識的形式。其中七種知識形式:數學、物理科學
    、歷史、宗教、道德暨人際關係、文學與藝術、及哲學等,則是課程規劃的內容。
    課程就是經設計之活動的計劃表,學習者藉這些有組織的活動達到學習的目標。因此
    ,課程計劃包括目標、內容與方法的規劃。課程發展的邏輯就是分析目標的本質與結
    構,說明心靈發展的整全性與目標結構的關係;課程內容的組織,是依知識形式的結
    構與內涵設計教學單元;課程的統整在論述一種形式中,各種學科如何在共通的部分
    內整合,以及在同一標題下各學科間概念互用的情形。課程計劃的實踐最後在教學,
    故教學皆應在知識形式的結構中發展認知活動,依循學科建構的邏輯順序教學,學習
    者興趣的啟發亦應在此範圍內。
    總括言之,赫思特課程理論在闡明教育實踐前,應澄清與分辨教育行動的合理性,並
    在反省與批判之後修正理論,以作為合理行動的對照。故其理論掌握了課程計劃的論
    證基礎,對於課程改革者提供思辨的方向與論據,其項獻不容置疑。

    無法下載圖示
    QR CODE